"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梵語,意為"無上正等正覺",即最高的智慧覺悟。"阿耨多羅"是"無上"之意(阿為無,耨多羅為上),"三藐三菩提"意為"正遍知"。乃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含有平等、圓滿之意。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故稱"無上";以其道周遍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大乘菩薩行之全部內容,即在成就此種覺悟。菩薩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則譯為"無上正真道德"。
《心經》上最後說:「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菩薩如此,佛呢?「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闡明了《心經》的功德,最後還說:這個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能觀空,以智慧力量觀我空法空,把世出世間一切法徹底觀空,以悲心的力量,對一切眾生起大悲化度的作用。
最後一段把《心經》總結了,把六百卷《大般若經》也總結了,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揭諦是印度梵語,漢譯為「法」或「出離」。
第一個揭諦,一切惡法不做,一切善法要做。出離一切惡法,修一切善法。
第二個揭諦,斷煩惱,證解脫,斷惑證真。
第三個揭諦,是波羅揭諦,止惡修善,斷惑證真,一定要到究竟彼岸,煩惱未斷盡,問題還沒有解決,止惡修善不能徹底解決。做到波羅揭諦了,是不是修完了? 沒有!
第四個波羅僧揭諦,自己證解脫,要度一切眾生解脫——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自己到彼岸了,要度一切眾生到彼岸。到了彼岸,菩薩修萬行是不是圓滿了?要成佛才能夠徹底圓滿菩薩萬行,所以「菩提薩婆訶」,最後成就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過去釋迦牟尼佛因地修菩薩行時,有個冤家拿尖刀刺進他的心肝,還把刀轉一轉問他:「你痛不痛?」 一般人要起恨心了。但這個時候菩薩說:「真可憐啊!你受煩惱的業苦啊,今天不是你害我,而是煩惱害你。我是菩薩,我應該使你覺悟。我沒使你覺悟,你還受煩惱的苦,這是我的責任,將來我成佛,我先度你。」在釋迦牟尼成佛時,首先被度的五比丘中就有這個人。菩薩是這樣忘我利他的,所以我們處處要從大悲心出發。忘我利他,是最要緊的,忘記了這個利他的思想就不是佛弟子。忘記利他就不是正覺。一樣事情正覺容易,樣樣事情正覺就難了。要修成處處遍正覺,叫等正覺。無上正等正覺,一樣事情正覺,樣樣事情正覺,遍等正覺。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來源轉載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權勞煩告知刪除】
推薦訂閱佛教平臺1、阿彌陀佛微課堂:he-666303
2、淨土宗學佛:jtzxf777
3、禪語菩提心:app7776
點擊下方「閱讀全文」加入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