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紅塵說禪》系列第401篇
今天咱們繼續分享《金剛經》,這一篇輪到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分」,和上一篇一樣,由於內容比較短,我們就連下一品「淨心行善分」一起說。
這兩品的內容其實緊密關聯,所謂的無法可得,並不是真正的沒有法門要說,不然世尊辛辛苦苦說法四十九年又在做什麼呢?我們之前也說過了,無法可說,其實指的是最究竟的法門,也就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譯過來是無上正等正覺。
那麼什麼才是「淨心行善」呢?這裡面又涉及了兩個維度的內容,第一個是行善,第二個是淨心,大家都知道世尊曾經開示過學佛的三次第,分別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就相當於是自淨其意的詳細介紹。
而我們如何能夠達到「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終極境界呢,其實並不在於讀經啊,念佛啊,念咒啊,念咒啊,打坐啊,灌頂啊等等,這些更多都是加行或者說是輔助手段,我們最終還是要體現在自己的行動中,否則那就是光說不練假把式了。
那麼具體什麼行動呢?就是這三句話十二個字——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這比讀萬卷經,億聲佛,打坐幾百天都更重要。
或者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如何達到第二十二品「無法可得」的終極程度呢,就是要通過第二十三品「自淨其意」的方式,其實最早佛陀說法的時候也沒有這三十二品的劃分,本來就是一個連貫的內容。
這裡多說一句,學佛最大的忌諱之一就是斷章取義,為了方便各種不同條件,根器和情況的眾生,世尊說了很多的便宜法門,也就是「權說」,這些法門並不是不對,但只是「權宜之計」,就像是為了度化惡習極重的人,必須要依靠三惡道的懲罰先磨一磨他們,但這個法門能成佛嗎?當然不能。
這就像是我們要上大學,必須要從小學學起一樣,而你只不過剛剛掌握了十以內的加減法就以為可以上大學了,那完全是天方夜譚,而斷章取義只學了幾句佛經就以為可以成佛的人,其實也是做著一樣的事情。
好了,這兩章破題結束,我們正式開始經文。
02無法可得,才是真正的萬法歸一
我們先來看經文: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無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乃至無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譯文:須菩提對佛陀說道,世尊,佛能夠得到無上正等正覺,其實最終是一無所得啊。
佛陀回答道:說的好,說的好,須菩提,我對於無上正等正覺,其實並沒有得到一點,只是名為「無上正等正覺」而已。
這裡這個「耶」字翻譯的非常傳神,表達了須菩提尊者的一種發自內心的歡喜,為什麼歡喜呢?因為之前佛陀說了很多精妙的大乘法門,讓有心回小向大的須菩提尊者非常開心,所以語氣都有所變化。
可能有師兄問了,達到阿羅漢境界已經是聖人了,難道還有喜怒哀樂嗎?
這個當然有的,但是和我們凡夫的感情並不相同,比如說貪財的人獲得了五百萬,好色的人遇到了大美女,喜歡讀書的人拿到了許多絕版的古書自然都會極為開心,而領悟佛法的歡喜,遠非這些所能比擬。
而正因為悟了,所以須菩提尊者不等世尊提問,主動「搶答」道,世尊,世人都說您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果,但在我看來卻是空的,什麼法都沒有啊。
這要是讓還處於「迷信」階段的信眾們聽了肯定會誠惶誠恐,什麼,你敢說佛祖什麼法門都不懂,這簡直是謗佛謗法,大逆不道啊。
但是到了須菩提尊者的境界,自然就明白佛法也是有次第和境界的,方便法門有許多,所以也有五十二個果位,但真正到了最高的佛境界之後,反而萬法皆空。
因此佛陀才讚嘆道,如是,如是,所謂的「無上正等正覺」只是個名稱而已,其實並沒有任何法門可得,而只要心中還有一點「法」的念頭,那就還不夠清淨,自然也就得不到「無上正等正覺」。
這個話有點拗口,但相信從頭看到這裡的師兄都能明白這個意思。
03淨心行善,才是成佛的不二之路
我們再來看另外一品的內容:
複次:須菩提!是法平等,無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譯文:還有,須菩提,所有的法門都是平等的,沒有高低上下之分,都是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必須要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無所住而行一切善法,這樣就是得到了無上正等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