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怎麼痛快怎麼讀吧

2020-12-23 生活詠嘆調

讀書,怎麼痛快怎麼讀吧

明偉方

小時候,母親對我的家教極嚴,「坐有坐相,站有站相」是她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記得有一次,一家人圍坐著吃晚餐,僅僅因為我沒將放在桌上的碗扶好,母親便一巴掌打在我臉上,厲聲訓斥道:「連吃飯都懶得掌碗,將來肯定是個討飯的命!」

儘管母親對我的坐相、站相、吃相等要求十分嚴格,但對我的讀書相卻分外寬容。不管是睡在竹床上看書,還是騎在牛背上、躺在草地上看書,母親都非但不生氣,還滿臉高興地說:「我的伢真是塊讀書的料呢!」在貧困的歲月,在偏僻的山村,一個少年無拘無束地讀著自己喜歡的書,這或許是留在我人生記憶裡最美好的一幅圖畫了。

那年秋天,滿山楓葉如火如荼,小小的山村沸騰了,我被省城的一所重點大學錄取,成為山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淳樸的村民都把我當作了鼓勵山裡孩子好好讀書的最好榜樣,而有關我從小就愛讀書的奇聞趣事,也被父老鄉親們抹上神話色彩,一版再版地傳得很遠很遠……

讀書給了我知識,知識改變著我的命運。

這些年,我經歷過太多的人生際遇:官場揚抑,商海沉浮……慶幸的是,我始終沒有放棄過讀書,而且依舊保持著小時候養成的自由散漫的讀書姿勢和「陋習」。一本好書,信手揀人,或躺或臥地捧讀著,悠哉遊哉,不亦樂乎。在我看來,無拘無束的讀書姿勢總是和物我兩忘的讀書境界一脈相承,在書的海洋裡,我願做一條肆意遊動的魚。

每逢周末,總喜歡攜妻兒逛書店。常常是,還在上書店二樓的途中,兒子就會被掛在樓梯一側牆上的童話故事類的少兒書籍迷住,索性取下一本,坐在樓梯臺階上看起來;妻子則直奔三樓,那裡開設了個"書香茶吧",一邊品茶,一邊翻看著時尚雜誌,是妻最輕鬆最愜意的休閒方式了;我呢,倘若發現一本好書,一定會迫不及待地站著翻看起來,全然不顧書店裡的人來人往……一家三口人,各有各的讀書姿勢。

真正的讀書,是心靈的沐浴,用不著裝腔作勢,怎麼痛快就怎麼讀吧。

相關焦點

  • 「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丨《讀書讀書》
    現在的人讀書的條件好多了,不僅有人「引讀」,還有各種「拆書稿」,現在的讀書的人也多了,能讀到的書就更多了。甚至除了讀書,還可以看電視劇,通過書籍改編而來的影視劇、通過書稿改編而來的紀錄片,又或是「聽書」等等,在讀書的形式上越來越多元化了。所以,「書越來越多,到底該怎麼讀?」,我想關心的這個問題的還是大有人在。
  • 書應該怎麼讀(家長鬚知)丨有卷讀書
    讀書大家都會讀,關鍵是讀什麼書,書應該怎麼讀。如果你不知道的話,就接著往下看吧。一書未完,不看他書做事最好不要一心二用,讀書亦如此,讀書切忌急讀。如果書中內容興趣缺缺,則可以略讀,跳過不合適的地方即可,千萬不可囫圇吞棗的亂讀下去。而且書不讀完,就不要開始一本新的,最好不要幾本書一起讀,可以用不同的書互相借鑑,但是混搭的方式並不可取。正所謂一心不二用,讀書需專注。讀書講方法和讀書最搭的並非一杯咖啡,而是一支筆。
  • 別人讀書,讀的是激蕩人心,我讀書怎麼總是遐想……
    別人讀書,讀的是激蕩人心的故事情節、感天動地的人物情感、瑰麗壯闊的奇幻想像。而作為吃貨的小編,雖然看書不犯困,但會——越看越餓,越看越饞。比如當年語文課本裡讀到的——閏土的那片瓜田到底甜不甜?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 談談我對「每天堅持讀書」的理解:為什麼要讀,怎麼讀,讀什麼?
    02二、怎麼讀書呢?1.你可以先從自己有興趣的開始讀起,然後延伸閱讀,讀出一個自己能樂在其中的閱讀脈絡,並隨手繪製出一棵「閱讀之樹」: 比如你讀了戴安-艾克曼的感觀之旅,就可以延伸閱讀裡面提到的蜜雪兒-柯帝斯的《第六感觀》。
  • 不知道怎麼讀書,沒關係,看大師們是怎麼告訴你讀書的?
    所以,還是要讀書才能改變。雖然世界讀書日已經過去,並不代表就不讀書了。過去之後更應該去多讀書,讀好書。為了倡導更多的人加入讀書的行列中來,使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使讀書成為我們的種習慣,使讀書成為與我們日常的朋友。
  • 作家湯湯:青少年讀書,「讀什麼」比「怎麼讀」更重要
    來自縉雲實驗中學的呂孝安說,他從閱讀中找到很多樂趣,他把宋代詩人黃庭堅的名言——「三日不讀書,便覺面目可憎」——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一個小孩子讀「四大名著」,固然不壞,但是對於孩子,可能無法理解成人世界的名著。她打了個比方,就像孩子穿大人衣服——可以穿,但是未必適合。因此她說,讀什麼遠比怎麼讀更重要。 那讀什麼呢?對兒童來說,兒童文學更適合他們。兒童文學從孩子認知能力出發的,很多情節可能不符合成人世界的理解。
  • 古代人怎麼讀書
    按說信仰和迷信的差別應該是在信徒的受教育程度吧?實則不然,我覺得就在不同個體在智識上的鑑別力的差異,那麼,這種能力從何而來?竊以為純屬天生!這是個玄學問題。我認識過一些有讀書人的天分和性情卻和高等教育擦肩而過的人,但想舉例說明,還真得拿名人舉證。
  • 怎麼一讀書就困得不行了
    新近一個流行網絡帖說:好好的一個人,怎麼一讀書就困得不行了。這種體驗有嗎?坦率地說,讀書暈頭漲腦犯迷瞪這種事,鄙人確實三番五次地實踐過。在學生時代,為應付考試翻閱那些以正確答案自居的教材時,我總是很輕易地就糊塗了,然後困意就來了。
  • 「教書」的人不「讀書」了,「讀書人」又怎麼可能愛「讀書」?
    就算這篇閱讀量只有15,甚至只有一位教師同行讀到了,也無怨無悔。一、最該讀書的「教書」人,讀書嗎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卡萊爾說:「好書是人類靈魂最純潔的精華。」
  • 溫儒敏:老師不讀書,怎麼能教好書?
    語文課改來改去,還是未能改進讀書少的病況,很多語文課仍然是老師講得多,活動討論多,作業操練多,唯獨讀書不多,孩子們讀書的興趣不多。語文教學要提升效果,必須回到語文的本質,就是「讀書為要」。很多語文老師也讀書,但讀的主要是與職業需要相關的實用的書,屬於「職業性閱讀」。明後天要上課了,今天趕緊找有關材料來讀。或者要評職稱了,立竿見影讀一些「救急」的書。
  • 放下手機,去讀書吧!
    ■王梓佩「整天刷手機的家長培養不出愛讀書的娃」,面對怎麼培養孩子閱讀習慣的提問,全國政協委員、讀者出版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趙金雲如是說。她呼籲人們放慢腳步,放下手機,每天讀書半小時。很多家長不是不知道讀書好、讀書對孩子的成長重要,否則也不會為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感到頭疼:一不知道讓孩子讀什麼,二擔心孩子讀「閒書」耽誤學習,三抱怨孩子沉迷遊戲,四心疼孩子上課太累課餘時間也不多。然而,抱怨孩子不愛讀書的家長,自己有讀書習慣嗎?想讓孩子相信開卷有益,自己信否?如果信,有沒有在孩子面前多多開卷、言傳身教?
  • 小學生讀什麼?怎麼讀?來聽一聽張貴勇老師怎麼講?
    從兒子兩歲開始,他堅持每天拿出40分鐘左右的時間,給兒子讀書,一直到兒子10歲生日的那一天。10周歲以後,小傢伙雖然還希望像從前一樣讓爸爸每天摟著讀故事,但更多的時候,他可以自己看書,走上了自主閱讀之路。張貴勇把這8年多的閱讀經歷寫成了書,書名就叫《給孩子的童年書》,書中十四大門類、1000本童書記錄了父子二人過往的閱讀時光。
  • 0-3歲低齡繪本,怎麼帶孩子讀書最有效!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帶低齡孩子讀書,到底怎麼讀會更好。第一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允許他們自主選擇想看的書。低齡階段,如果只是提高認知,其實真不一定要靠書,帶孩子出去看花花草草,逛商場超市,都可以達到提升認知和語言能力的效果。
  • 在「讀書之秋」與畫中人一起讀一本好書吧
    ——韓愈《符讀書城南》這幾句詩感嘆秋夜宜人,最宜挑燈夜讀;而日本受此影響,有了所謂「讀書之秋」(読書の秋)的說法,更在每年10月27日至11月9日設立了讀書周(秋の読書週間)。如今秋意漸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畫中人都在怎麼讀書,讀什麼書。
  • 貔貅怎麼讀?貔貅拼音怎麼讀?
    貔貅怎麼讀?貔貅拼音怎麼讀?貔貅為上古招財瑞獸,公者為貔,母者叫貅。讀法是「皮休」。貔貅在神話時代就已經存在,相傳為龍之九子,別稱"闢邪、天祿"。貔貅,其身形如虎豹,其首尾似龍狀,其色亦金亦玉,其肩長有一對羽翼卻不可展,頭上生角並後仰。
  • 0-3歲孩子繪本怎麼挑?怎麼讀?學會這3種方法,讓孩子愛上讀書
    家長給孩子買了很多書,孩子還是不愛看繪本的好處很多,可架不住有時候孩子就是不愛看,如何讓孩子愛上讀書?試試以下幾招吧!讓孩子喜歡看的第一步是選書,不知道父母們平時是不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書的?想當然地以為孩子會喜歡。
  • 其實99%的人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讀書
    「第一,讀萬卷書;第二,行萬裡路。從萬卷書中延伸自己的思想,用萬裡路去了解社會。終究有一天,你能將兩者結合。那時,現在存於你心中的迷茫、困惑、憂慮以及不滿,自然就迎刃而解。」六年前,跟一位受人尊敬的長輩就「大學應該怎麼讀」這個話題,有過深入交流。當時的很多言語已被大浪淘盡,唯他告誡的兩件事,深深刻在腦海裡。
  • 強力研讀:怎麼才算把書讀進去了?
    關鍵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讓讀書不再是難事,而是一種讀起書來很享受的感覺。我的感受是,人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想從書中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陷入被動書讀,無法從書裡跳出來,主動思考的讀書,去獲取想要的知識和答案。要想真正的把書讀下去,讀懂,這並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是需要持續的行動加上時間積累,從一個由量到質的變化。
  • 奶爸為娃「讀書」火了,娃一臉憋屈:我怎麼攤上個這樣的爹?
    這不,近日一位奶爸為娃「讀書」的一幕在網上火了,坐在床上帶娃的奶爸拿著一本書正在聲情並茂地為娃讀了起來,讀著讀著還演了起來,看那猙獰的表情,似乎眼淚馬上要出來了,入戲太深,看起來已經是難以自拔的狀態
  • 《論語》究竟怎麼讀?
    通讀經典當然重要,但是你今天讀,跟古人讀聖賢書可不一樣。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劇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到了今天,我們應該一句一句的去讀《論語》。為什麼應該一句一句讀《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