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喜歡跟大家分享在自己家孩子身上實踐,已經看到好效果的教育和育兒方法,因為那樣心裡更有底。
學齡後孩子的教育,會有著非常大的差異,因為長到五六歲的孩子,行為習慣和發育程度,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所以很多方法只能家長自己摸索。但低齡孩子,是有非常多共性的,方法用對,大概率會取得還不錯的效果,如果有值得大家借鑑的方法,我還是應該及時分享的。
正好前幾天帶著孩子去參加一歲體檢,他的發育評估語言能力是比較突出的。而且我孩子不是天生語言能力突出的孩子,他八個月體檢時,語言還是相對弱項。
(孩子八個月體檢時的發育測試報告單↑)
(孩子一歲體檢時的發育測試報告單↑)
雖然我不認為那個檢測結果說明什麼,因為他們的測評標準未必是完全科學的,比如十二個月大運動發育要測試獨站和走,我孩子這種我堅持讓多爬,完全沒練過站和走的孩子肯定分數會低。但在同一個測評體系下,他語言方面發育上的提高,還是能說明他語言能力有進步的。
我孩子語言能力的進步,離不開這幾個月來帶他讀繪本的過程。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帶低齡孩子讀書,到底怎麼讀會更好。
第一步,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允許他們自主選擇想看的書。
低齡階段,如果只是提高認知,其實真不一定要靠書,帶孩子出去看花花草草,逛商場超市,都可以達到提升認知和語言能力的效果。這個階段帶孩子看書,更多是培養孩子對書的興趣,養成沒事兒願意翻書看的習慣。
我在微博發過帶孩子看書的視頻。
當時好多朋友說,哇你孩子專注力好好啊,我家孩子都坐不住。但我真的想說,你們忘了他滿地扔書的場景了麼?
孩子能夠坐下跟著我看很久,除了講述方法以外,書是他自己選的,也是重要原因。他看書前,會把書一本本扔地上,根據封面和內容自己選,想看的就舉著讓我讀。自己選的書,當然坐得住了。
實驗證明,一歲以下寶寶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不超過15秒,一歲半寶寶對有興趣的事物(特別注意,是有興趣的事物),可集中注意5分鐘以上。所以,如果你家孩子坐不住,那實在太正常了,很大可能是對講的東西不感興趣。在這個階段,完全可以孩子對什麼感興趣講什麼。
就像我孩子,他非常迷戀各種小車,於是最近在書架發現一套《小卡車系列繪本》後,每天都要拿下來讓一遍遍的講。
第二步,就是怎麼讀了。
既然說到了孩子這幾天最愛的小卡車系列,而且今天想說的是0-3歲帶孩子讀書的方法,那就用《小紅去送貨》來講講0-3歲的孩子分別該怎麼讀吧。(因為孩子最近特別喜歡這套書,就拿這套書來舉例的,在0-3歲這個階段,現在市場上的紙板互動遊戲書是更容易被低齡寶寶喜歡的形式,因為會讓家長的親子互動變的更容易,對孩子也更有吸引力,但帶孩子讀的方法是相通的)。
《小紅去送貨》適合的年齡應該在三歲左右,繪本講述的送鮮花種子的故事。如果讓一歲左右的孩子去理解故事情節,是不可能的,但如果孩子已經開始可以不太撕書了,一歲左右完全可以當認知書讀。(如果孩子撕書,就選低齡的硬紙板書,但讀的方法是一樣的)
一歲前,孩子還不會互動的時候,不管讀什麼書,主要都是家長的輸出,指著各種東西告訴孩子是什麼,來積累詞彙。
如果孩子翻到這頁,我只需要告訴他,這是樹,這是草叢,這是小紅~~
如果它翻到下面這兩頁,
我也不會給他講情節,只會告訴他畫面上是什麼車,特徵很明顯的車型,比如水泥罐車,公交車就說車型,不明顯的就說顏色,比如印著FLOWER的小粉。
一歲後,如果孩子已經會明確的指東西了,就可以加上一些互動。
比如下面這頁,孩子一歲左右的時候,在我輸出一段時間這是什麼那是什麼後,他就會想了解什麼主動的指了。雖然有時候一個車型指一二十次,讀的好累。。
除了孩子指著我們來講,在指認階段,也可以加上提問了。
比如這頁,我可以說:「孩子你給媽媽指一下小紅吧」~
在這種時候,孩子是有可能指錯的。他可能會指著救援車。而這個時候,家長需要克制住自己說不對的情緒,平靜地告訴孩子,你指的這個是救援車,它旁邊的這個是小紅~
這本書不適合做方位詞的輸出,其實在一歲左右的共讀階段,除了名詞認知,有很多遊戲書都可以進行方位詞的輸出。
一歲半左右,除了和孩子互動進行名詞的指認,在孩子會走會蹦會跳之後,就可以在互動中進行動詞的輸出了。
隨便拿一個東西往前扔,讓孩子感受東西飛出去是什麼樣的概念後,就會更容易理解兩袋貨物飛了出去這種情節。
兩歲之後,隨著孩子的理解能力增強,就可以帶他們注意更多細節,學到更多繪本想要傳遞給孩子們的東西了。
比如通過小卡車在與其他車輛的互動,學到如何在社會交往中與他人友好溝通相處;
通過閱讀故事,讓孩子認識到,小卡車們在完成任務時,也要經歷各種困難,那自己只要鼓起勇氣和自信,勇往直前,也能戰勝困難,到達終點。
除了帶孩子看自己感興趣的書,帶孩子讀書時根據嬰幼兒發育不同階段有側重點輸出不同知識外,帶0-3歲孩子讀書時,家長戲精些也能讓讀書過程更多樂趣。
總結:
可能有些家長會覺得孩子一歲左右還分辨不出顏色呢,講小紅小黑的不合適。因為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不同,認知也不同,所以在繪本選擇上沒統一標準,反正孩子徹底聽不懂的,大概率也不會感興趣。如果是孩子感興趣的內容,就都可以講了,因為0-3歲不用太在意孩子的輸出反饋,輸入積累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