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本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不論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有多重要,也不論我們為學習這件事情做多少讚頌,對於正在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就是在違反孩子的天性,因此不想讀書,不想學習就成為了孩子身上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其實不只是孩子,每個人對於讀書這件事情本身都是厭惡的,真正能讓人從讀書中獲得樂趣的是讀書背後所包含的意義,讀書可以讓孩子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在未來的社會競爭中有更強的競爭力,幫助孩子擁有更美好的人生,但年齡尚小的孩子卻往往沒有辦法注意到一點。
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就成了讓孩子學會自主學習的必經之路,關於這一點,李玫瑾教授曾經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談到:對於孩子來說,家長們的口頭說教是沒有意義的,你說的生活的艱苦他們完全沒有辦法意識到;你說的柴米油鹽,他們也沒有體會。想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家長與其空口白話的說教,不如帶他們去這三個地方轉轉。
孩子不愛學習,請帶他去這三個地方
一、大學校園
雖然大學一再擴招,但好大學尤其是各類名校依然是各種學霸們的專利。優秀的孩子往往在全方位都是優秀的,大學生這一年齡,也正是青年最無憂無慮最意氣風發的年紀,因此從衣著氣質到行為,都可以滿足孩子對於想像和期盼中的酷炫的追求。
讓孩子意識到好好學習考上一個優秀的大學,能夠成為多麼值得羨慕的人,不失為一個家長教育孩子,好好學習,提升孩子讀書動力的好方法。
二、機場,尤其是頭等艙
帶孩子看完了大學校園,家長就可以帶孩子再去機場裡轉一轉,雖然似乎在很多城市家庭看來,機場並不是一個高貴的地方。但如果從整體上來看,我國目前仍有10億人沒坐過飛機,而坐飛機的人在收入上和受教育程度上,其實應該是國民中相對比較優秀的一批。
因此家長可以帶孩子來機場中看一看這些在整體生活上處於整個社會前半截的人是如何生活的,當然,如果有條件的話帶孩子去頭等艙的候機廳看一看,相信效果會更好。
三、建築工地
看完了光鮮亮麗的大學校園和飛機場,家長們則應該帶孩子回歸「泥土」——去建築工地看看。在建築工地中有相當多年紀輕輕本應該在上學年齡的年輕人,這些年輕人與大學中的年輕人最顯著的區別就是,他們在本應該學習的年紀沒能好好學習,為了生活就只能進入建築工地,出賣自己尚可以用的勞動力。
帶孩子看一看建築工人工作的辛苦,看一看這些工作環境的惡劣,相信孩子對於這種生活應該是十分警惕地,相信孩子哪怕為了不走向工地,也會對於學習有更高的意願。
養成學習習慣要從小做起
很多家長總習慣通過抓孩子學習的方式來讓孩子提升學習成績,但如果從孩子整個人生的跨度來講,與其抓孩子的學習成績,還不如培養好孩子的學習習慣。
家長可以通過自己的監督和讓孩子的成績在小學中學乃至大學階段都有一時的領先,但孩子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的,如果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旦離開了家長就原形畢露,那麼哪怕家長給孩子打上再好的基礎,也不會讓孩子有更美好的未來。
培養出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讓孩子終生的自我學習,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我在這裡向各位家長推薦這套《歪歪兔獨立成長童話·學會管自己》系列。
這套圖書共計10冊,針對孩子在入學前後階段可能遇到的10個方面的自我管理問題,比如做作業馬虎,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拖沓,遇到困難容易放棄,不懂得表現自己等等,以有趣又有用的童話故事的形式對孩子進行科學有效的建議,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自我管理能力。
而這套《好孩子好品質》系列叢書則能對孩子的道德品質進行良好的教育。這套書全套共計12冊,每一冊分別講述了一個孩子應當具有的良好品質,故事用生活中的實例,教會孩子擁有良好品質的人應該在生活中如何做,可以有效地培養孩子的優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