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2020-12-14 小風兒童心理學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

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你帶著孩子來到火車站,你看看坐在火車上的人有什麼樣的打扮、說什麼話、是什麼樣的素質,然後再去地鐵站、飛機場看看,最後反思自己,孩子你將來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1、火車站

在眾多的交通工具中,火車站是人最多的地方了,尤其是過春節的時候,你就會見到很多農民工背著大大的行李包,手裡端著泡麵,高興地坐上了火車。

家長帶著孩子來火車站,讓他們多看看這些疲憊的身影,滿身是灰塵的衣服,奔波時的模樣。

你可以告訴孩子,火車站上的人大部分都是沒上過學或者放棄學業的人,他們對於未來非常迷茫,只能靠著苦力才能養活自己,如果你不認真學習的話,那麼你未來可能會比他們還辛苦。

相信你的孩子了解了這些人之後,他們會被震撼到。

2、高鐵站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高鐵也慢慢走進了我們生活,在高鐵站你會發現這裡的人與火車站是全完不同的,坐高鐵的人大多數都很感趕時間,你會發現,他們即使坐在車上,也會打著電話或者電腦。

孩子也許不明白,但我們可以告訴孩子,高鐵中的人士都處於社會中上層,在他們的眼中時間就是金錢,同時,這樣的人群幾乎都是靠讀書換來的生活,只有念書才能接觸到更高端的社會和人群,生活自然也會發生改變。

3、飛機場

飛機是所有交通工具中最昂貴的了,甚至有的人一生都沒有坐過一次,在飛機場你會發現,這裡的人並沒有火車站和高鐵站人多了,孩子可能會產生疑問,為什麼坐飛機的人少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那就是飛機票太貴了,普通家庭很難接受。

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坐飛機是分經濟艙和頭等艙的,頭等艙無論是服務還是座椅都比經濟艙更好,空姐們每次都是先問候頭等艙的人,然後在去服務經濟艙,就連登機時,頭等艙的人都會優先,就像是辦了VIP一樣。

雖然現在是人人平等的時代,但是在社會上還是存在很大差異的,家長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主要是為了告訴孩子,只有你讀書才能有更多的選擇,過上更好的生活。

正如龍應臺寫給兒子的那段話說的: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優秀的孩子,背後一定站著有見識的父母

關於孩子的學習問題,總是家長們最擔心的地方,很多家長都喜歡花很多錢給孩子報早教班,但最後的效果卻很差,其根本原因就是孩子缺乏閱讀以及理解能力。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我們最好從興趣愛好開始,而這些要趁孩子三年級之前完成,如果孩子6歲之前什麼都不做的話,他們是不可能養成閱讀習慣的。

孩子早點養成讀書的習慣,那麼未來的學習成績家長也能少操心,根據研究發現,若你家的孩子處於4-8歲之間,建議你給孩子看看《魔法拼音·名家經典》。

這套書籍共分為8冊書籍,即使你家的孩子不會拼音都沒關係,這套書是彩圖注音版本的,家長只需要掃碼就能現場教孩子讀書,比你口頭教育簡單多了,而且每冊很適合孩子觀看。

《魔法拼音·名家經典》共集合了兒童文學界8位大師著作,如果孩子喜歡動物的話,我們可以看沈石溪的作品。喜歡看童話類的可以看周銳、張秋生、管家琪、王一梅、任溶溶、湯湯的作品,符合孩子的心理發展,讓他們養成閱讀還習慣。

如果你家的孩子年紀比較小,家長可以用繪本培養孩子閱讀的習慣,孩子小時候觀看繪本,可以更好的培養好性格、情商、好品質等等,對他們的幫助非常大。

繪本對孩子的幫助:

1、提高認知能力的發展2、提高語言能力的發展3、培養孩子閱讀能力4、增強孩子的生活體驗5、為孩子將來的學習打下基礎

相關焦點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上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提高孩子的格局
    老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哈佛大學300多年來唯一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也曾在演講中提到:了解世界,是孩子們的必修課。她曾說過:"世界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熟悉和探索,絕對不僅僅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與生活。她每年都會帶孩子們去一個陌生的地方,以學習的方式旅行。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為什麼要讀書?」每次孩子不想學習,他總是生氣地問。儘管有人說成績並不決定孩子是否優秀關鍵因素,但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比如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很困難的孩子來說,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去帶孩子看看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讀書本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不論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有多重要,也不論我們為學習這件事情做多少讚頌,對於正在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就是在違反孩子的天性,因此不想讀書,不想學習就成為了孩子身上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 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幼兒自制力差,對於愉悅輕鬆的遊樂活動更感興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枯燥的學習對孩子的吸引力並沒有強大的優勢。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的將來格局和層次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的教育心得:為了孩子好,一定要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轉轉哈佛大學建立學校三百年以來,首任也是唯一一任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Drew Gilpin Faust)曾經在公開場合發表過演講。她認為提高孩子的「軟實力」,就要擴大孩子的格局和層次,多帶孩子出去看看世界,甚至直到現在她還會每年挑一個時間和孩子一起去陌生的地方,增長見聞,一起去學習。為什麼要帶孩子常去陌生地方?
  • 哈佛女校長金玉良言:多帶孩子去陌生的地方,孩子將來眼界大不同
    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哈佛校長 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她認為:「了解世界,是孩子的一場必修課。」「世界上有太多的內容需要我們去探索和熟悉,絕對不局限於學習他國的語言。語言只是一種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學習陌生的文化與歷史,他國的人文和生活。」見識不同,眼界、格局自然不同,未來的層次也會隨之得到升級。
  • 孫儷與哈佛女校長的異曲同工:為什麼我要帶孩子去旅行?
    後來,記者採訪顧少強說:關於她辭職這件事,並非衝動,而是經過理性的考慮,辭職並不是因為體制的束縛,離開只是選擇另一種生活方式。其實,這個想法與孫儷和哈佛的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不謀而合。看到這裡或許你會反駁我,一個孩子還那麼小,讓他去那麼多地方,他根本就記不住又有什麼用呢?左不過是在浪費金錢。這一點,我就用孫儷的一句話來給你們解釋。
  • 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
    哈佛大學的幾位教授曾經做過一項研究,在他們調查和分析的大量事例中,發現那些雙商都高的孩子,不僅僅局限於書本的學習,家長會經常帶他們去這幾個地方走一走,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機智、見多識廣。哈佛研究:家長多帶孩子去這三個地方,有利於智商和情商「雙提高」一:大人的聚會長見識遇到與親戚朋友的聚會時,多數家長喜歡把孩子留在家或者給老人看管,因為他們認為孩子不適合那個場合,恰恰相反,孩子特別需要參與到大人的聚會中去。
  •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
    哈佛女校長:多帶孩子走出去看世界,未來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現在的很多家長只注重孩子的智力發育與培養,讓孩子學習奧數、美術和樂器等等。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和心靈世界的發展。哈佛的上一任校長,也就是300年來唯一的一位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對於培養孩子有自己的見解。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看和激動的老婆和默默承受的兒子,小勇的爸爸伸手拉回了媳婦說「你別操心了,這事我來處理吧」。 於是王女士扔了抱枕,氣衝衝的回臥室去了。小勇的爸爸問道:為什麼不想讀書了呢?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在這個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孩子不想認真讀書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他?」隨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讓很多家長萬分佩服,她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再認真讀書了,請你帶著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看看,可能會比你的任何說教都管用,這4個地方就是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為什麼呢?
  • 哈佛女校長:家長要多帶孩子看看不同的世界,格局決定孩子的結局
    德魯·福斯特為哈佛1672年建校以來的首位女校長,也是哈佛三百多年歷史上首位沒在哈佛上過學的校長。同時她也是那個向全世界宣稱「我是哈佛校長,不是哈佛女校長」的哈佛校長。這也讓她在歷屆哈佛校長中讓人更加記憶深刻。
  • 哈佛校長:多帶娃去旅行,孩子將來格局更大
    ——哈佛女校長德魯·福斯特文丨鼓勵多順勢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媽媽們關注轉發)現在很多家庭都會在一年中安排固定的時間帶孩子出去旅行幾次見過世界的孩子,自然會立志高遠,連世界沒有見過的孩子,世界觀從何談起呢,多帶孩子去到陌生的地方,有以下6個好處:1、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孩子天生對萬事萬物非常好奇,喜歡觀察,如果能夠多帶他們接觸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事物,他會不停的觀察和探索
  • 哈佛校長:教育的意義不只是學知識,還要學習這幾點
    而其實呢,不知道家長有沒有發現,教育孩子越早越好,而且,我們教育孩子雖說要全面發展,我們不能夠讓孩子成為那種「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的人,我們應當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培養孩子的人格品質。哈佛大學的校長曾經坦言:教育的意義不只是學知識,還要學習這幾點。
  • 孩子不想上學怎麼辦?來自衡水中學演講:帶他去4個地方看看
    以前在老家生活的時候,我看到過很多小學、初中就輟學了的孩子。也許是因為家境貧困,也許是不願意讀書,這些孩子早早就在讀書這條路上止步。如今九年義務比之前更加普及,但現實是,有些孩子明明有讀書的條件,卻不想上學。
  • 孩子不想學習怎麼辦?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不想學習,每次勸他的時候,開始還有點用,可是只有3分鐘熱度!對待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曾煩惱過,希望今天這篇文章的分享能夠幫你找到答案!還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段育兒講座,刷屏了整個朋友圈嗎?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的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