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讀書?李玫瑾: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用

2020-12-22 彥爸娟媽育兒

孩子的學習成績一直是大部分父母關注的重點,希望孩子能通過學習獲取知識,培養能力,長大後在社會上有一定成就。願望美好,實施起來卻成了很多家長的「噩夢」。

孩子天性使然,喜歡玩耍大過學習,導致家長總是按捺不住怒火,時常歇斯底裡的吼叫,給孩子造成了極大傷害,反而更不喜歡學習了。

劉女士是一個5歲男孩的寶媽,結婚生子之前也是一個甜美溫柔的女孩。自從有了兒子,劉女士感覺自己的耐心不斷受到挑戰,總是忍不住想吼上幾句。尤其是在輔導孩子學習的時候,看著兒子一臉抗拒,不想讀書的樣子,劉女士真的非常崩潰。

在劉女士看來,幼兒園課程簡單,每天的學習任務並不複雜。早早地完成,也能留有更多時間玩耍休閒。可是兒子每天總是磨磨蹭蹭,對學習充滿抗拒。摸摸這個,看看那個,不拖到最後時刻,堅決不想坐在書桌前。

這讓劉女士非常苦惱,雖然每天在她的吼叫之下,孩子都不情願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可是考慮到以後長遠的學習生活,劉女士也深知,如果不想辦法讓兒子對學習產生興趣,一味的打罵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幼兒自制力差,對於愉悅輕鬆的遊樂活動更感興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枯燥的學習對孩子的吸引力並沒有強大的優勢。而面對玩心重的孩子,呵斥打罵只會增加牴觸情緒,家長應該通過客觀理性的方法幫助孩子改變對學習的態度。

面對玩心重、不愛學習的孩子,呵斥只會適得其反,家長可以這樣做

1,陪伴孩子一起學習。

家長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作為孩子成長中的榜樣,家長的示範作用不可小覷。所以在孩子學習的時候,家長不妨在旁邊陪同,也拿一本書籍觀閱。這樣能讓孩子受到感染,更好的端正學習態度,親子雙方在共同學習中一起成長。反之,如果孩子學習,家長卻在旁邊追劇、玩手機,只會讓孩子更加分心,無法專注。

2,創造適合學習的環境。

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一個適合學習的環境,保持室內的通風,讓孩子感覺到舒適。也要維護學習氛圍的安靜,不要讓嘈雜的聲音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家長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直盯在孩子身邊,否則將會給孩子造成極大的壓力。可以保持適當的距離,既能看到孩子的狀態,又給孩子留有合適的距離感。

3,設置學習目標。

家長可以幫助孩子設置學習的目標,讓目標激勵孩子努力投入學習之中。目標的設置不要過高,否則太難完成,會讓孩子喪失信心。設置一些容易完成的小目標,讓孩子稍稍努力就能達到,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成就感,樹立學習自信。讓孩子在一個個的目標完成中,完善對於學習的認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雖然很多家長在輔導孩子學習時無法控制情緒,但是心中卻也清楚,呵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還會讓孩子滋生逆反心理,對學習更加厭煩。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曾經在講座中提到:「如果孩子玩心重,家長可以帶他去這三個地方逛逛,比打罵更加有用。」

幫助孩子重拾讀書希望的3個地方

1,圖書館。

圖書館氛圍認真安靜,孩子在進入圖書館之後,自然就會受到環境的影響,約束自己的行為,在他人的感染中認真讀書。幼兒正處於模仿能力極強的階段,總是會不自覺地模仿他人的行為。所以孩子在圖書館中,很容易受到氣氛的薰陶,對讀書產生興趣。

2,科技館。

家長可以在閒暇時間帶孩子去科技館逛逛,科技館裡有許多適合幼兒的展覽。孩子可以通過這些展覽了解新奇未知的世界,激發好奇心。家長只需要適當的引導,針對孩子的興趣,為他們灌輸需要好好學習的觀念,讓孩子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3,知名大學。

家長也可以帶孩子去一些知名大學參觀,一些名校歷史底蘊豐厚,校園裡讀書氛圍濃鬱。家長可以帶孩子去了解名校的歷史,為孩子講述一些傑出校友的小故事,以此來激勵孩子好好學習。

面對孩子不愛讀書的現象,家長不必急於打罵,以免出現超出預期的後果。不如以理智的態度接納孩子的行為,通過上述的方法進行客觀的引導,讓孩子從態度上進行轉變。幫助孩子提升學習興趣,設立學習目標,自覺自愿地想要學習,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您的孩子喜歡學習嗎?您是如何應對孩子不愛讀書的現象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與其家長苦口婆心的給孩子說這麼多,不如帶孩子設身處地的去感受一下,只有他親身經歷經歷的一切,還會變成他人生刻骨銘心的印記。去帶孩子看看現在有很多家長都喜歡以歐美教育為典範,學習人家如何「快樂」教育,給孩子尊重和一定的自由,這樣他們能夠有一個快樂的童年。
  • 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李玫瑾:比打罵更管用
    想要孩子成才,家長就要讓他們吃讀書的苦。李玫瑾是我國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她對於育兒也有獨特的理解,曾經在網上做出的講解,得到了無數的家長支持,同時,李玫瑾坦言: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到這3個地方看看,比你說教更管用!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家長帶他到這3個地方轉轉,比打罵更有效
    讀書本身是一件反人類的事情,不論學習這件事情對於孩子的未來成長有多重要,也不論我們為學習這件事情做多少讚頌,對於正在學習的孩子來說,學習就是在違反孩子的天性,因此不想讀書,不想學習就成為了孩子身上一件非常普遍的事情。
  • 哈佛女校長: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比打罵更有效
    哈佛女校長德魯·吉爾平·福斯特曾經說過: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東西等著我們去探索、發現,不僅僅是別國的語言和風景,最重要的是了解他國的文化、歷史和生活。她又繼續說道:「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第一個是火車站、第二個是地鐵站、第三個是飛機場!」
  • 李玫瑾:孩子不想讀書,就帶他去這4個地方,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曾經,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的一段育兒講座刷爆了朋友圈。在這個講座中,李玫瑾教授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在你的孩子不想認真讀書的時候,你應該怎麼弄他?」隨後,李玫瑾教授的回答也讓很多家長萬分佩服,她說:「如果你的孩子不想再認真讀書了,請你帶著孩子到這4個地方去看看,可能會比你的任何說教都管用,這4個地方就是汽車站、火車站、高鐵站、飛機場」。為什麼呢?
  • 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這3個地方看看
    其實,在我看來,告訴孩子為什麼要讀書,遠比逼著孩子去讀書更重要。我建議她,與其講一大堆孩子聽不進去的道理,不如親自帶著他到這三個地方去看一看。可等真正遭受過現實的摧殘後才發現,不好好讀書,換來的是一生的卑微。讀書的苦總有盡頭,可生活的苦,卻如同無邊的黑夜,永遠看不到盡頭。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了,就帶他去工廠轉轉。
  • 李玫瑾教授:有意識地帶孩子去這3個地方,讓娃變得更優秀
    但考大學這件事對於孩子而言還是比較遙遠的,這就將會讓孩子不清楚自己學習的目的,誤以為是為了家長而學,導致直接誤解了學習的目的性。而且孩子通常對家長又會有一定的叛逆心理,所以家長越讓孩子讀書,孩子就越不願意學習。
  • 李玫瑾坦言:當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這樣回答,要比打罵更管用
    儘管父母苦口婆心的勸說,但是孩子卻完全不吃這一套,對此很多父母,立馬就失去了耐心,有的對孩子的學習不再多問,有的甚至對孩子動手逼孩子學習,其實我們與其做這些無用功,不如試試李玫瑾教授的方法。李玫瑾教授作為我過為數不多的育兒類網紅專家,她的育兒觀可以說是火遍全網,並受到了很多家長的推崇,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講座上談到孩子不愛學習、不想讀書的問題,並表示:現在很多孩子不想學習,主要是所處環境的問題,現在的孩子生活的過於安逸所以缺少了頑強拼搏的精神,對學習自然會失去欲望。
  • 「媽,我想打工賺錢」,當娃不想讀書時,帶他去這3個地方轉轉
    小勇說:「我能做網紅啊,爸,你不知道,我那天看到一個比我小的孩子做網紅,他一個小時就掙了3千塊呢」。 知道小勇心思的爸爸並沒有在說什麼,只是帶著孩子到了這三個地方去轉了轉,回來以後的小勇像是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認真刻苦的學習,這轉變讓王女士都傻了,當王女士問兒子的爸爸時,爸爸笑著說:「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 孩子任性不讀書時,就帶他去這四個地方看看,比你吼他罵他好
    在演講中,演講人說的一段話讓人特別有感觸。他說,如果孩子不想讀書,你就帶他去四個地方:第一是汽車客運站,第二是火車站,第三是高鐵站,第四是飛機場。你在長途汽車站看看那些擠大巴車的人穿什麼衣服,說什麼話,抽什麼煙,是什麼樣的素質。
  • 李玫瑾:有空多帶孩子去這幾個地方,娃去了之後,想不優秀都難!
    首先、孩子不明白為何而學其實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老師、家長一直向孩子們強調,如今的他們是為了自己而學習,可年幼不懂得社會競爭有多麼激烈的孩子根本不知道這句話的重量,他們只會覺得一直重複這句話的父母和老師,是個嘮叨的"煩人精",不明白為何而學的他們,在面對學習路上遇到的種種困難時,很容易升起放棄的心理
  •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
    李玫瑾教授:孩子頂嘴時,父母要會說這3句話,勝過打罵懲罰要說孩子長大以後家長最煩心的事情,頂嘴一定是其中之一。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在家頂嘴特別厲害,有的時候甚至還會懟得自己無言以對,這讓家長們非常苦惱。
  • 孩子不聽話家長只會打罵?李玫瑾:教你說這3句話讓孩子不再頂嘴
    可是,確實沒有辦法,大部分父母都不知道怎麼管教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一塊肉,打罵都不是最希望的管教方式。而且,一旦父母過於關心她,木子就會變得很不耐煩,甚至還會直言不諱地頂撞父母,這都是木子現在的常態。很多時候,父母都是關心自己而已,並不需要用這麼極端的方式來回應父母的。那麼,孩子為什麼總喜歡對父母頂嘴?
  • 孩子不想學習怎麼辦?帶他去這4個地方看看,比講任何道理都管用
    很多家長總是說孩子不想學習,每次勸他的時候,開始還有點用,可是只有3分鐘熱度!對待這樣的孩子我們應該怎麼辦?面對這個問題想必很多家長都曾煩惱過,希望今天這篇文章的分享能夠幫你找到答案!還記得李玫瑾教授曾經的一段育兒講座,刷屏了整個朋友圈嗎?
  • 哈佛校長:如果你的孩子不想讀書,帶他去這三個地方比說教更有效
    「為什麼要讀書?」每次孩子不想學習,他總是生氣地問。儘管有人說成績並不決定孩子是否優秀關鍵因素,但在當今社會,成績是最公平的。只有拿出成績讓別人認可你的實力,比如對於一些家庭條件很困難的孩子來說,讀書幾乎是唯一的出路。
  • 孩子調皮愛頂嘴怎麼辦?李玫瑾:父母學會說3句話,勝過打罵責罰
    不要看了,快去寫作業。」孩子:「我才剛看一會,再看會就去寫作業。」媽媽:「你這孩子,講不聽了是吧?你都看多久了?」孩子:「哎呀,再看一集就去寫作業。」媽媽:「立刻去寫作業,再看我就把電視砸了信不信?好好說不停,非得我發火。」
  • 李玫瑾:孩子聰不聰明,從這4個地方就能判斷出來,不用等長大!
    像科學家霍金一樣,他從小就學習不好,他在很晚才學會讀書,還常常因為作業不整齊而被同學嘲笑,被老師視為「不可救藥」的學生。但隨著年歲的增長,霍金便有了一些「小舉動」,當他的父母發現後,並沒有選擇無視或者制止,而是開始培養他這些舉動。
  • 李玫瑾:上幼兒園的孩子,如果有這3種表現,多半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在講座中談到,孩子是不是讀書的料,上幼兒園就能看出來,主要看這3個表現! 一、眼睛喜歡看黑板,而非老師 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在課堂上有些孩子喜歡看老師、有些喜歡看同學,而有一些孩子只喜歡盯著黑板看,那麼恭喜你,這種孩子多半是學習的料。 李玫瑾教授分析,有兩類孩子,一種孩子眼神願意與人交流,另一種孩子喜歡看物品、喜歡看黑板。
  • 致家長—孩子不喜歡讀書,你會怎麼做?快來看看李玫瑾的回答
    文\欣兒媽編輯\欣兒媽現如今,許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們更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家長一味的寵溺也讓孩子養成了不喜歡讀書的習慣。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他們對任何未知的事物都充滿著極大的好奇,總喜歡這瞧瞧那看看,嘗試去了解它。
  • 李玫瑾:中國家長的「吼叫打罵」,遠不如這四個字管用,差距甚遠
    中國家長的「棍棒教育」到底有沒有用 三、身體上 有時候家長控制不住力道容易傷到孩子,給孩子身體上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 所以說,「棍棒教育」要不得。父母要多用這四個字。 李玫瑾教授坦言:當孩子做錯事時,吼叫打罵遠遠不如「無言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