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體》,我感受到了十足的震驚,那些可以在人眼中成像的倒計時,那些纖細如絲的納米材料,那兩粒可怕的質子,那些可愛又可怕的人性交織在一起,讓我看到了從未想過的另一個世界。
《三體》講述了一個關於地球文明與外星文明之間的故事,主題算不得新鮮。寫小說的人都明白,紙面上的文字不過是冰山一角,支撐小說的巨大信息包含在我們看不見的海底。所以只有打開這本書,感受其中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嚴密的科學理論體系、磅礴大氣的文字,以及作者深厚堅實的科幻功底,才會看到文字之外的深邃思考。
我在想,精神之恆星,永不熄滅
敢於選擇文革這一背景作為故事的引子,在這個講求「政治正確」的國度就需要莫大的自信與走鋼絲般的技巧。然後故事慢慢展開,三個太陽的世界,直達天穹的太空電梯,無處不在的「智子」,為我們展示出一個充滿危險的宇宙與瀕臨生死邊緣的地球眾生百態。同時以不可思議的想像力將所有細節之間嚴絲合縫地串聯起來,讓我們無法從邏輯上找到漏洞。
這本書最突出的亮點,是關於宇宙已經成為「黑暗森林」的表述全面拋出後,我們看到了作者那毫不掩飾的野心,早已經不滿足於做一個只會講故事的「老太婆」,經典文學的社會意義和人文價值導向才是小說想要挑戰的對象。
故事在第二部初告一段落,人類通過自殺式的威懾保持了星際間的戰略平衡。這一構想與好萊塢模式下的孤膽英雄拯救世界有著完全不同的價值趨向,可以說是以一種完全不顧市場反映,一意孤行的態度,卻獲得了現實觀點、人文導向及讀者認同的三贏局面。
在科學與幻想之外,作者還強調了對東方思維的自信,展示了人類在技術之外偉大的精神世界,雖然同比西方的一流科幻著作存在諸多爭議,卻正是小說最深刻的個人烙印,如同鑽石的不同切割面,為我們折射出不一樣的光芒與色彩。
這部小說真正構成「偉大」基石的地方在於第三部「死神永生」中對整個宇宙最終極的原則所提出的質疑與猜想,其中關於量子物理,多為宇宙猜想與東西方不同流派的哲學思考信手拈來,雖然這巨大的閱讀困難和晦澀的隱喻幾乎要耗盡我們的大腦中全部的內存,卻也讓人在這艱辛的精神苦旅中主動思考。
真正理解《三體》的意義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然而這正是對於所有敢於提出思考的思想者最大的敬意:我在想,精神之恆星,永不熄滅。
生存與文明的取捨
生存與文明看起來很大,離我們日常生活很遙遠,但其實和今天的我們息息相關,或許我可以用簡單的語言解釋一下這個問題:先吃飯還是先寫詩。
《三體》中有兩段:一是關於文革,一個朝不保夕、文明苟延殘喘的時代,只因為人性的黑暗與異化,刺激被逼上絕路的人向外星人發出乞求拯救的信息,改變了整個人類的歷程;二是關於蛻變為狼。
當人類世界知道外星艦隊將在四個世紀後侵略地球時,集中了一切資源開始軍備競賽,藝術和文化完全停職、普通人食不果腹,導致「大動亂」時代來臨,軍事集權並未帶來技術進步,物質文明壓縮到最低,人與人開始相食。
地球狼在更強的外形狼面前,孤苦無依,自己先搞死一大半。坦率地說,只有見識過文明近乎崩毀的作家才寫得出這樣的故事,殘酷、無助、冷靜地概括關於混亂和人吃人的細節,清楚戰爭的本質。
其實在這個宇宙沒有絕對非此即彼強與弱,生存固然高於一切,但是生存的意義卻不在於生存,而是通過生存追求更為文明的生活。
至於文明,也絕不是羊羔般的悠閒或是宋徽宗式的歌舞昇平,生存與文明的最終關係只有這樣一幅畫面:背著獵槍的獵人,一邊坐在篝火旁邊悠閒地哼唱酒歌,一邊以警惕的目光注視著茫茫黑夜外的一切威脅。
這也是今天我們所應該構建的生活,奮進、努力、不知疲倦,但永遠記得仰望星空!
給歲月以文明,給時光以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