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編輯:尋陽
全文940字,閱讀約需2分鐘
印度總理莫迪雖然近年來在印度軍事部署上用心良苦,但是在邊境上沒有佔到任何便宜,在國內的農業改革也沒有達到既定目的,還導致國內局勢動蕩不安。據外媒報導,印度總理最近向抗議的農民表示,希望能夠理解他的用心。但是農民表示只要新法案不廢除,他們的活動就會繼續下去。
印度農民衝向新德裡
在今年10月份的時候,莫迪所在的政府頒布了三個有關農業的法案,法案一出臺就導致了農民強烈的抗議。印度農民表示,這個新法案出臺以後,印度當局從農民手中買糧的時候的價格就會不再合理,這樣就會導致糧食巨頭有機會操縱市場,最終的結果就是許多農民沒有了土地,沒有了飯吃。
因此11月末的時候有幾千名印度農民奔向印度首都抗議這個新法案,發生劇烈衝突,路障被毀,還使用了石塊。甚至有人喊出了打倒莫迪的口號,印度抗議活動不停,警察使用了高壓水槍來對付抗議的人群。
印度是大米出口大國
印度農民的行為引起了外國政府的注意,外國政府試圖幹涉。據參考消息網報導,法媒指明要害,點明莫迪改革難獲印度農民贊同。但是此舉遭到了莫迪的警告,莫迪強調改革是為了幫助農民,改革是為了吸引外國投資,使本國農民獲得更大的利益,是為了讓農民變成富人,而且私營企業有必要參與農業的改革。
印度的農業用地佔到了印度國土面積的1/2,在世界耕地面積中佔1/10。儘管印度大米在口感上不佔優勢,但是最近八年印度的大米出口一直穩居世界第一的寶座。印度農業人口也佔到了世界農業人口的25%,似乎可以認為當前的印度農業政策保證了農民能夠有穩定的收入。
印度農民欲哭無淚
當前印度疫情排在全球前三名之內,患病人數即將破千萬,因為疫情導致的社交距離管控直接影響了農業生產的正常開展,印度現在國內不能正常進行春播,也不能正常進行農作物的收穫,農用物資的運輸受到了極大的阻礙。
一些地方的物資堆積成山,農作物出現了腐爛現象。實際上當前的印度農業比較落後,急進行改革,需要投資,需要使用現代技術進行傳統耕種技術的改良,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增收。
儘管印度是大米出口大國,但是印度的大米銷售市場有限,因為西方很多國家只吃白面,並不吃大米,只有少數國家進口印度大米。今年受疫情影響,印度大米嚴重滯銷,一些鄰近國家的大米定價都高於印度大米,因此莫迪出臺政策以後會導致農民的大米更是沒人購買,因此農民非抗議不可。
(本文為崑崙基地原創,圖片素材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部分參考來源:參考消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