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早前的文章裡,墨騰提到過泰國的創投市場過去幾年變得比較內斂,與東南亞地區的其他市場(例如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相比,初創公司以及市場新興產業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本地的財團巨頭而非外部的資本。而在支付領域這一塊,無論是本地玩家還是外來的玩家都與本地財團勢力進行了深度的『綁定。
本文通過梳理泰國行動支付玩家的來探討未來誰更有可能成為在泰國的「支付寶」。雖然市場還有很多其他的支付平臺和網關,例如Omise和2C2P,但從使用方式上,與本文中討論的行動支付和電子錢包仍有一定的差異。
背靠泰國政府的PromptPay
2017年1月,泰國政府和私營部門啟動了一項國家級項目,稱作PromptPay。每位泰國銀行帳戶的合法持有人,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都有資格使用自己的帳戶註冊此服務,因為該帳戶已由銀行進行客戶認證核實。
PromptPay會有標準化的二維碼,大多數本地銀行app都可以進行掃描。當A銀行的用戶,通過掃描B銀行的PromptPay二維碼進行轉帳時,實際上類似於在完成本地銀行的即時跨行轉帳。這筆錢將從A銀行用戶的帳戶中扣除,並立即存入B銀行用戶的帳戶裡。
這個過程聽起來就像銀聯的雲閃付,或新加坡的SGQR PayNow、印度的UPI付款一樣。由於此類付款交易無需支付任何費用,因此B2C和P2P付款已在城市被廣泛接受。
時至今日,泰國的某些商家仍舊對信用卡交易規定最低付款金額,帳單需要達到300或500泰銖才允許使用信用卡支付。而用戶使用PromptPay,則可以進行任意金額的轉帳。無論是乘坐曼谷的BTS輕軌列車,還是在清邁的一家小商店購買小吃,這是目前唯一一款可以與各種規模的企業進行支付交易的移動電子錢包。
美中不足的是,與銀聯或新加坡PayNow的不同之處在於,目前看來PromptPay以BaaS(銀行即服務)的形式運行。中國和新加坡的消費者可能會發現,無論是銀聯還是新加坡的銀行間系統NETS,都會有許多營銷活動(其實也和NETSPay系統由銀聯開發有關)。而泰國的消費者目前沒有PromptPay相關的營銷活動,(也沒有單獨的app,)只能通過自己的銀行應用(例如泰國匯商銀行SCB PromptPay,開泰銀行KBank PromptPay或盤谷銀行Bangkok Bank PromptPay)使用PromptPay相關的服務。
市場上的四大電子錢包
泰國市場上目前最活躍的四個電子錢包,分別是TrueMoney,Rabbit LINE Pay,Dofin和AirPay。
1.TrueMoney
從2013年6月推出以來,無論是TrueMoney的覆蓋範圍、廣度還是深度,它都可能是當前的市場領導者。TrueMoney由泰國最大的綜合企業集團之一正大集團支持。正大集團在泰國運營7-ELEVEN便利店和TrueMove移動通信公司。有了這兩家公司的用戶群,如果要再說服其他商家接入TrueMoney,估計會容易得多。
另外從用戶角度來看,TrueMoney在不斷提供便利性和營銷活動。TrueMoney與萬事達卡合作推出虛擬信用卡TrueMoney WeCard進行線上支付,而TrueMoney本身可以連結到Google Play Store作為一種付款方式。TrueMoney用戶還可以在TrueMove移動商店中的咖啡連鎖餐廳TrueCoffee進行支付,飲品目前一直都有10%的折扣。另一個不錯的功能是,經過身份驗證的外國人,可以將其國際信用卡與TrueMoney綁定,同樣進行二維碼付款。
True有螞蟻的投資,也在東南亞其他國家開展了業務。
2.Rabbit LINE Pay
LINE是泰國最受歡迎的即時通訊應用程式,幾乎所有泰國人都擁有至少一個帳戶。我認為該應用在泰國的地位,類似於微信在中國和WhatsApp在新加坡的地位。LINE Pay作為行動支付應用程式功能,於2015年7月在泰國推出。大約是TrueMoney的兩年後,它和Rabbit Card(兔子卡)合作,於2018年10月更名為Rabbit LINE Pay,成為一種獨特的線上線下混合支付模式。
兔子卡是乘坐曼谷的高架輕軌BTS Sky Train,唯一能使用的交通卡。當它與LINE Pay合併後,兔子卡的持卡人可以將其卡與LINE應用程式相綁定。該應用程式在BTS車站的櫃檯處提供實名註冊。完成後,Rabbit LINE Pay用戶可以查看和使用應用程式的二維碼支付,也可以作為其他應用的在線支付功能。除此之外,也可以通過使用實體卡進行線下支付,卡內的餘額和Rabbit LINE Pay的電子錢包共用。
用戶可以到BTS車站的充值中心用現金充值,或通過在線應用程式從銀行帳戶中轉帳充值。這種組合聽起來,對包括我在內的許多人來說,起初聽起來都覺得是獨一無二的。但在嘗試了幾次之後,我有一個疑問,除了乘坐BTS之外,實體卡還能有什麼用呢?
3.Dolfin
Dolfin是這四家公司中最年輕的,由泰國的尚泰集團Central Group(國內有媒體不知道為什麼把尚泰翻譯成了不倫不類的「中央集團「)和中國的京東於2020年1月正式推出。目前尚泰旗下所有企業,例如FamilyMart Thailand,Tops超市和Central Shopping Malls,都開始接入這款最新的電子錢包。
尚泰集團推出的The 1 Card會員卡也有許多促銷和行銷活動,據稱會員人數佔了泰國近7000萬人口的25%,也就是近1750萬人。而其合作夥伴京東泰國的用戶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如果表現出色,Dolfin可以從市場中的老玩家中搶奪一些用戶份額,並有潛力挑戰市場領導者。
4.Airpay
AirPay Thailand由Garena於2014年推出,也是一種電子錢包,最初的目的是方便線上遊戲的相關付款服務。2016年11月,AirPay推出了用於其他在線購物和付款的虛擬信用卡。隨著Garena更名後,冬海集團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巨頭Shopee用戶的穩定持續增長,AirPay被嵌入在Shopee裡作為主要的支付方式,同時也開始和其他第三方進行合作,繼續爭奪在泰國的電子錢包的主導地位。未來也可能成為冬海旗下金融服務的SeaMoney重要組成部分。
低調的玩家?
同樣也由螞蟻投資、華為出來的創業團隊做的BLUE Pay目前專注於自己的自動售貨機上的支付解決方案。LazadaPay(之前的HelloPay)看起來像幾年前的Airpay早期階段。
有趣的例子是GLOBAL Pay,這是泰國另一家移動運營商巨頭AIS,和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跨境支付網絡VIA的合作。但是,這款電子錢包的服務,目前只支持用戶在泰國境外的支付交易,感覺更像是旅行支票的移動版。
激烈的競爭
毫無疑問,PromptPay作為一項戰略項目,推動了泰國無現金社會的進程。它可能擁有全國最大的行動支付用戶群,但是按照目前的路線圖來看,PromptPay可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只會為一款公共產品存在,需要通過銀行等金融服務商的支持來提供服務。
那些雄心勃勃的本地銀行,例如泰國匯商銀行和開泰銀行,也都一直在投入大量資金,引入投資產品、保險以及其他合作夥伴,來不斷優化其移動銀行應用程式,改善客戶體驗。
例如,開泰銀行的團隊開發了一個稱為Khun Thong獨特的產品。這是在聊天社交應用LINE中,創建的社交聊天機器人。一旦將此聊天機器人添加到LINE裡面的會話群組,用戶連結了開泰銀行帳戶,它就可以幫助同一組中的朋友,計算帳單所佔的份額,合併付款消息的記錄。
Khun Thong的操作功能,與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內置的AA收款非常相似。不過,如果需要Khun Thong達到相同的結果,必須通過LINE的群組發送信息。想像一下,通過開泰銀行的用戶通過銀行的app,發送信息給匯商銀行的用戶估計是一件難以實現的事情。而早在幾年前,Rabbit LINE Pay就已經在做行動支付了,但似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它都沒有開發類似AA收款或者Khun Thong的功能,忽視了市場的需求。也許是因為開發團隊在日本?
因此,最有前途的似乎是TrueMoney和Dolfin這兩家了。畢竟,在移動運營商TrueMove和競爭對手AIS的競爭中,AIS的移動錢包mPay似乎已經落後了,它目前只為AIS服務用戶提供帳單支付等功能,並提供某些PromptPay的交易服務。
TrueMoney正在與越來越多的市場營銷合作夥伴進行合作,利用控股股東的優勢,建立相關的關係。7-ELEVEN遍布大街小巷的便利店網絡,是許多人使用此行動支付的主要原因之一。至於Dolfin,尚泰集團手中有很好的牌來打,但也很棘手。畢竟,對於合資企業而言,利益衝突隨著時間的流逝,很有可能會逐漸浮現,這種情況在並不少見。
明年,我們也許會看到,Grab和開泰銀行合作的GrabPay by KBank和總部在印尼的GoJek旗下的GoPay泰國市場有一些新的動作。但它們可能似乎更像AgodaPay一點?又或許,兩家在這之前就合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