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人生定義為「刑辯律師修煉手冊」,手持五個「修煉技能」全面發展。在北京交通大學近四年,完成一次次蛻變。
他就是田凌帆,連續三年的國獎獲得者,2019年知行獎學金得主,點擊量近600萬的學院宣傳片領唱,曾任國家重點基金項目調研員……
技能一:紮實的專業基礎
田凌帆,法學院16級本科生。學習、思測及綜合成績均位列專業第一,連續三年以綜合第一的成績獲評國家獎學金。原始GPA3.92/4.0,30門專業課取得滿績,成績被美國法學院錄取委員會(LSAC)認定為Superior(為最高等級);曾參與國家重點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收錄於《中國法治政府評估報告(2017)》;曾獲得8項國家級、省市級榮譽及23項校級榮譽。
各科思維導圖
通過在交大不斷地學習與摸索,田凌帆逐漸明晰了自己想要成為一位刑辯律師的夢想。
「其實刑辯律師會面臨一些風險,比如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理解『為什麼壞人做了錯事還會有人去給他辯護』?在刑事司法領域中有一個『無罪推定原則』,任何一個犯罪嫌疑人在未被法院判處有罪之前,我們都推定他是無罪的。所以要成為一名刑辯律師,除了遵守基本的社會公德外,還要具有職業道德,需要為犯罪嫌疑人爭取其應有的權利,不能被一些先入為主的觀念所影響。」
技能二:精準的時間規劃
只有掌握時間的人,才能掌握人生。進入大學1183天,完成1182個日計劃,157個周計劃,39個月計劃,6個學期計劃。「我現在已經體會不到『每天睜開眼睛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麼』這種感覺了。」當被問到這麼嚴格的制定每日計劃並認真執行帶給他怎樣的體會與改變時,他如是說。
田凌帆的月規劃示例
回顧這幾年規劃時間的日子,他談到「在這個過程中,我的規劃能力也是在慢慢進步的。我以前喜歡把時間規劃得特別嚴格,但是最後我發現真的是'過滿則虧',當制定的計劃過於嚴格的時候,有可能會執行不下去,就會喪失計劃完成的成就感。成就感也是我堅持的動力。"
日規劃示例
"所以我一般每天安排計劃四五項,留一些空餘時間應急,每周留一天去查漏補缺。而且也並不流於形式,我是因為有需求才去做規劃的。我每天都有時間規劃,包括大年初一都會給自己安排學習任務。」
技能三+技能四
良好的奉獻意識與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在田凌帆的時間規劃裡,記錄的不僅僅是每一科的學習,還有作為班長、年級團總支副書記、院學生會主席、校合唱團男高聲部部長、阿卡貝拉樂團「UnKNOWn」和樂團「四世同堂」團長等需做的一應事務,還有各類志願活動、社會實踐………
在兼顧學業的同時,田凌帆也在「秘密」修煉隱藏技能五:全面發展。愛唱歌的他累計參與各級演出30餘場;獲北京市大學生藝術展演小合唱金獎、大合唱銀獎;領唱學院宣傳片《我和我的祖國》,點擊量近600萬;協助編排學校重大專題宣傳片阿卡貝拉部分。
對於責任感,田凌帆感悟很深,他說「這種責任感是逐漸成長的。比如,大一剛入學的時候並不是每個人都對自己的學院有強烈的歸屬感的,但是當我為法學院的榮耀而戰很多次之後,被這種強烈的團隊精神感染之後,到現在我就真的覺得學院的榮譽就是我的榮譽,特別是我這一次拿知行獎學金,我緊張感的來源不是說'田凌帆'拿不上知行獎學金,而是'法學院'拿不上知行獎學金。」
當自己越來越優秀時,接觸越大越高的平臺時,最大的感受可能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參與的市級模擬法庭,是一種模擬真實的庭審過程的學科競賽。通過那次比賽,我感受到大家的談吐,邏輯思維,表達和氣質,不同的人都是不一樣的。我會在這些接觸優秀同齡人的寶貴經歷中反思和學習。」
優秀背後總是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心酸和失敗。田凌帆同學在知行獎學金答辯上曾提到過自己有過因為失落和不自信而一個人在明湖旁哭。談到這些的時候,他還略微羞澀地解釋道:「我其實也沒有那麼經常的在明湖旁邊哭。」
「哭也哭過幾次,更多的時候,是大二那段時間,課程又多又難學習壓力比較大,學生工作也壓力大,所以經常去明湖旁邊轉轉。對於我來說,大二在出國和保研之間猶豫,但是不管選擇哪一條路,都得先把成績給穩住,大二這一年也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的抗壓能力。」
對比以前那個稚嫩、害怕失敗的小夥,如今田凌帆的心態放得很自如:「『條條道路通羅馬』,你跌下去了總還會有機會爬上來。」
今日互動
認真閱讀全文的小夥伴,田凌帆的隱藏技能五找到了嗎?你最想習得哪個技能呢?
來源:北京交通大學 採訪:廖寒嬌 胡路鑫 編輯:廖寒嬌
責任編輯:龔家琦 李嘉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