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鐵海聯運班列。 沙坪垻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5月14日6時訊(首席記者 黃宇)5月9日,重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召開,要求加快推進主城都市區高質量發展,在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展現大擔當、實現新作為。主城都市區中的中心城區,要圍繞「強核提能級」,加快集聚國際交往、科技創新、先進位造、現代服務等高端功能,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做靚城市名片,提升城市發展能級,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中心城區如何「強核提能級」?5月12日,在「貫徹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精神」系列訪談中,沙坪垻區委書記江濤、北碚區委書記周旭、渝北區委書記唐川、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大渡口區區長張國智、九龍坡區區長劉小強、巴南區區長何友生等人進行了探討。
沙坪垻區委書記江濤:突出「創新」「開放」主題 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在江濤看來,市委市政府「一區兩群」發展戰略,為沙坪垻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帶來了機遇。沙區將突出「創新」和「開放」兩大主題,統籌建設東部山水魅力展示區、西部產城融合引領區、「兩山」生態屏障保護區,努力把沙坪垻區打造成引領重慶高質量發展的「科創智核」、承載「一帶一路」倡議的「開放高地」、傳承巴渝歷史文脈的「文化名城」、彰顯重慶山水魅力的「美麗都市」。
【怎麼做】「重慶西部槽谷地帶有廣闊的戰略縱深,在這裡落子布局西部(重慶)科學城是高瞻遠矚的戰略布局。」江濤說,沙坪垻區將充分利用現有的16所高校和300多家科研院所的優勢,集全市之力打造重慶「科創智核」。
具體來看,首先是做大創新平臺,積極服務高新區發展,深化校地合作,打造環重慶大學、環重慶師範大學等創新生態圈,按照第四代工業園區標準建設青鳳高科產業園,夯實產學研轉化的載體。
其次,健全創新機制,探索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進、培育一批優質科技企業和新型研發機構,嫁接好陸軍軍醫大學等院校技術創新成果,推動更多科技成果在區轉化。
通過發展新興產業,用科技創新為產業賦能,提檔升級汽車、裝備等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智能製造、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壯大 「芯核器網服」產業集群,讓科技創新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
構建聚合開放平臺 傳承巴渝歷史文脈目前,沙坪垻區擁有國家鐵路口岸、自貿實驗區、保稅區等開放平臺。第一條中歐班列(渝新歐)從這裡始發,又率先打通了西部陸海新通道,兩個通道都已成功上升為國家戰略,對外開放成為其一張靚麗名片。
「我們將著力擴大開放優勢,高水平打造國際物流城。」江濤說。目前,園區已累計註冊企業近3000家,其中世界500強8家,籤約大型產業項目32個,已建成投運17個,正常開工2個,續建6個,擬建7個。不僅產業基礎全面夯實,產業布局也從物流、市場、商貿向物流、貿易、城市配套、總部經濟結算四大產業轉向拓展。
通過拓展開放通道,國際物流城將加強與果園港等物流樞紐聯動,拓展渝新歐、渝甬、渝滿俄班列功能,不斷增強團結村一級物流基地功能。還將提升開放平臺,整合優化藥品、肉類、糧食、整車和植物種苗等口岸功能,打造智慧鐵路口岸,積極申報鐵路口岸綜合保稅區,構建「綜保區+口岸+通道」的聚合開放平臺。
文化也是沙坪垻區重要的優勢資源,江濤表示,沙坪垻區將堅持文旅融合,打造傳承巴渝歷史文脈的「文化名城」。
在傳承歷史文脈方面,沙坪垻區將加強歷史遺存、文化原點的保護利用,抓好特鋼廠等工業遺蹟的研究保護開發,將文化符號、地域符號融入經濟發展和城鄉建設各領域,以文化提升城市發展軟實力。
在建設理念方面,將以「人文為本」,打造好大磁器口景區,加快實施「兩江四岸」、磁童路步行街改造、磁器口后街、金碧正街等項目,謀劃推出「再現•磁器口」「重慶1949」等演藝品牌。同時,還將有機整合資源,打造一些新的網紅景點,串點連線成片,更好融入大重慶都市圈精品旅遊線路,打造全域旅遊。
北碚蔡家智慧新城。秦廷富 攝
北碚區委書記周旭:統籌用好「三區疊加」優勢 「綿碚」CP暖心出道在周旭眼中,北碚區是主城向北向西發展交匯的主戰場、成渝「雙核」相向發展的對接帶,具有兩江新區、高新區、自貿區「三區疊加」優勢,生態環境優良、文化底蘊厚重、科教優勢突出、產業基礎較好,在「一區兩群」協調發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中大有可為。將搶抓機遇、借勢借力,在主動融入和服務全國全市發展大局中加快自身發展。
【怎麼做】近年來,北碚區搶抓主城都市區統籌建設「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等機遇,突破交通瓶頸制約,增強引領輻射帶動能力。周旭說,北碚區將找準定位、明確方位、發揮優勢、彰顯特色,著力打造「四地一樞紐」,努力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打造南下東進、西拓北聯的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搶抓「一日生活圈」「一小時通勤圈」建設機遇,堅持四向發力拓展大通道,爭取高起點規劃建設綜合交通樞紐站,加快構建內暢外聯、快捷高效的交通網絡,增強引領輻射帶動能力。
打造大數據智能化引領的先進位造業高地。依託水土高新園「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優勢,以蔡家智慧新城、高新區歇馬拓展園為主陣地,強化中國四聯等骨幹企業示範帶動,改造提升傳統優勢產業;發揮京東方等骨幹企業引領作用,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產業;強化產業鏈招商,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提升產業質效和競爭力。
打造產學研融合、校地企合作的協同創新高地。搶抓「新基建」機遇,依託國家工業網際網路「一院三中心」,加快建設全市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產業生態園,推進「環西南大學創新生態圈」建設,推動北碚綿陽兩地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增強協同創新發展能力。
打造服務效能高、營商環境優的民營經濟發展高地。紮實推進民營經濟綜合改革示範試點建設,對標世界銀行標準,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民營企業「頂天立地」「鋪天蓋地」兩項培育計劃,精準落實各項惠企政策,辦好雙城經濟圈民營經濟合作峰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打造城鄉共美、文旅融合的高品質生活宜居福地。發揮山水資源稟賦優勢,做好縉雲山整治提升大文章,高標準建設嘉陵江岸濱水空間,有序實施老城有機更新和新區擴容提質,布局推進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百館之城」系列場館、濱江休閒帶等重點項目建設,打造公園城區,建設美麗鄉村,深化文旅融合,努力把北碚建成「處處是風景、全城可休閒」的全域旅遊大景區。
4月29日,北碚與四川綿陽市籤訂《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未來3年,雙方將在戰略協同、交通互聯互通、產業聯動、科創優勢互補、基建提速增效、文旅融合發展、商貿合作、生態文明經驗共享、幹部交流、公共服務共建等10個方面開展合作。
此外,為推進兩地務實合作,兩地還編制了三年行動計劃項目責任清單,以「項目+清單」的形式梳理了44項具體合作事項,推動綿碚友城合作進一步深入。
渝北空港新城。任天駒 攝
渝北區委書記唐川:緊扣「四區」發展定位 培育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在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建設中,渝北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生態優勢、體制優勢突出,將從哪些方面著手?唐川表示,對標重慶建設「兩中心」「兩地」目標,渝北區緊扣提升產業能級、創新能級、開放能級、服務能級,謀劃提出了打造現代產業聚集區、協同創新引領區、內陸開放先行區、城鄉融合示範區「四區」發展定位,切實扮演好渝北角色,努力成為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一區兩群」協調發展的新動力源。
【怎麼做】渝北是全市最大的汽車製造業基地、重要的智能終端生產基地和進出口基地,綜合實力較強,發展態勢較好。唐川表示,這為我們培育壯大智能製造、現代消費等優勢產業集群,在做大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中迎來更大空間。
「我們聚焦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在鞏固提升汽摩等現有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正在聚力發展智能終端、現代消費走廊、兩江國際商務中心、軟體和信息服務、航空物流園五個『千億級』產業集群。」唐川說,「這新培育的五個產業,現在已經開始成為渝北經濟新的增長點。」
智能終端產業,加快構建「芯屏器核網」全產業鏈,全面提速前沿科技城建設,加快建設OPPO研發中心、中光電二期、深科技、傳音、捷榮、天實精工等智能製造項目,推進柯馬機器人、舟海科技等項目投產達產,大力發展智慧型手機、智能穿戴、機器人、3D設備等新產品,加快智能終端產品種類拓展和檔次提升。
現代消費走廊,提速建設居然之家智能家居小鎮、時裝小鎮、聖名世貿城、西南國際汽貿城等項目,打造環山美食休閒公園,完成三亞灣海鮮美食城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服裝城等片區「退二進三」,加速產業集聚、人氣集聚和消費集聚。
兩江國際商務中心,加快建設新城吾悅廣場、龍湖公園天街、中糧大悅城、合景泰富悠方、萬科智匯谷等城市綜合體項目,加快建設道路和下沉廣場等配套設施,推動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落地,堅持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大力培育總部經濟、臨空商務、國際會展、高端購物等業態,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軟體和信息服務業,加快建設軟體名區和軟體名園,強化與天府軟體園協同合作,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打造仙桃軟體園,推動中關村協同創新中心等項目落地運營,力爭集成電路工程中心落地,新引進軟體企業50家。支持長安汽車、長安福特實施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戰略。
航空物流園,加快建設天津百肯、寶能供應鏈等航空物流項目,圍繞航空貨運、快件快遞、保稅倉儲等領域,完善物流網絡和貨物集散樞紐,高標準打造國際航空物流分撥中心,培育壯大現代物流產業。
融入雙城經濟圈建設 建設宜居宜業宜遊公園城市渝北是重慶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的縮影,有500多平方公裡的「四山」保護區。
唐川介紹,圍繞創建全國「兩山」基地,渝北區在城區通過增綠添園、加快建設公園城市,在農村創新實施「雙十萬工程」,新種植生態林10萬畝、經果林10萬畝,為生態留白、自然增綠、讓農民增收。到目前已經完成了土地宜機化整治4.7萬畝,規模化種植近10萬畝,到2020年區森林覆蓋率可以達到55%以上,讓主城都市區北部的生態屏障更加牢固、更加秀麗。
積極推動融合發展。緊扣「兩中心兩地」目標定位和工作要求,發揮比較優勢,突出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現代產業協同發展、科技協同創新優勢互補等七項重點工作任務。
拓展開放大通道,助推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建設,開工建設洛磧碼頭一期和渝鄰快速通道,加快推進鐵路樞紐東環線、三環高速建設,推動南兩高速、渝長高速擴能完工。
科學謀劃空間布局,加快建設椿萱大道、悅港大道、甘悅大道、春華大道、悅港北路等城市主幹道,提速建設數據谷北立交、春華立交、金山立交、新牌坊立交、機場快速聯絡道等城市立交,續建軌道5號線北延伸段、9號線、6號線支線二期。全面推動14條城區斷頭路建設,啟動2萬個路邊停車位智能化改造,促進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啟動城區雨汙分流整治工程,實施盤溪河、雙龍湖片區等20平方公裡雨汙分流治理,提檔升級30萬平方米市政道路。加快推進航空小鎮、前沿科技城等重點區域開發,完善水電氣訊配套,加速產城融合發展。
實施「增綠添園、增花添彩」工程,開工建設鹿山公園、兩江東湖公園,推進方家山公園、花卉園提升工程,實施渝航大道沿線等9個城區邊坡治理,加快建設環多寶湖景觀帶,新增城市綠地100萬平方米。
兩江協同創新區。 兩江新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兩江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志傑:建設近悅遠來「智慧之城」 打造內陸開放門戶主城都市區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以兩江協同創新區、悅來會展城等為引領,在北部做靚「智慧之城」。王志傑表示,作為內陸首個國家級新區,兩江新區將按照市委市政府統一部署,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全市「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全力打造重慶智慧之城和內陸開放門戶。
【怎麼做】王志傑表示,兩江新區作為內陸首個國家級開發開放新區,是重慶主城都市區建設的重要增長極,必須發揮好引領帶動作用。要在互聯互通、興業興城、共建共享、宜居宜遊上下功夫,緊密結合新區實際,著力提升「4個能級」,重點聚焦「4個打造」,唱響「智慧之城」主題歌,唱好「一區兩群」協調發展大合唱。
提升產業能級,打造現代產業集群。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全力打造以電子信息、汽車產業兩個千億級產業為重點的優勢產業集群,加快培育以大健康、高端裝備、衛星網際網路等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集群,加快發展以「新三線」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集群,推動產業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提升開放能級,打造內陸開放門戶。加快中新互聯互通項目和重慶自貿試驗區核心承載區建設,著力提升果園港、兩路寸灘保稅港區、江北嘴金融科技港、悅來會展城四大開放平臺能級,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高質量發展開放型經濟。
提升創新能級,打造重慶智慧之城。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禮嘉智慧公園、悅來會展城、兩江數字經濟產業園等平臺建設,加快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培育智能產業、發展智能製造、開展智慧城市應用,做靚「智慧之城」名片。
提升服務能級,打造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現代化城市。堅持產城景融合,突出「生態+智能」、「人文+科技」,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理念,打造宜業宜居宜樂宣遊的公園城市樣板。
科研人才「外引內育」 高水平建設兩江協同創新區兩江協同創新區是西部科學城和西部科技創新中心「一城多園」重要組成部分。王志傑介紹,目前兩江新區正高標準高質量高水平推進兩江協同創新區規劃建設、協同創新,助力雙城經濟圈建設具有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加強產業協同方面,籤約落地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理工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同濟大學、中科院計算所西研院等21家高校科研院所,人工智慧、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汽車等領域科研工作正有序開展,2022年可完成科技成果轉化100項、孵化科技企業50家。
加強人才協同方面,通過引進國內外科研院所實現科研人才「外引內育」,加快引育一流科學家、學科領軍人才、產業技術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2020年將聚集創新人才6000人。
加強生活協同方面,2022年會形成300萬方的國際化創新創業創造空間,提供研發創新、創業孵化、國際交往、國際教育、高端醫療等全方位服務,以智能化、國際化的生活配套服務提升區域活力。
加強生態協同方面,按照生態用地、產學研用地和生活用地3:2:1比例,布局公園、綠地,森林覆蓋率超50%,努力構建「一半山水、一半城」、「五分鐘科研生活圈」「十分鐘生態體驗圈」格局,促進科技、人文、生態相互交融,充分激發創新主體的能動性和創造力。
釣魚嘴半島規劃圖。 大渡口區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大渡口區區長張國智:用好工業遺產做靚「人文品牌」 打造西南工業文創城在老一輩重慶人心目中,「大渡口幾乎就是重鋼」。「大渡口區因重鋼而生、因重鋼而興,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主城都市區建設,是大渡口在轉型發展過程中非常重大的歷史性機遇。」張國智說,在主城都市區發展總體格局中,老工業基地轉型是大渡口面臨的主要課題,工業文化則是特色和稟賦,更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大渡口將立足一域、奮力作為,全面融入「人文之城」區域定位,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高品質宜居之城」,努力創建國家老工業基地轉型發展示範區。
【怎麼做】重慶既是山城、也是江城,有著「大山大水」的獨特自然稟賦。張國智介紹,近年來,我市將九龍半島至釣魚嘴半島沿線作為文化藝術灣區進行整體規劃建設,今年市政府工作報告更進一步明確「規劃建設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啟動系列文化藝術場館規劃建設」。
「對於大渡口區而言,我們將切實履行屬地主體責任,舉全區之力,高品質打造釣魚嘴音樂半島,服務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總體規劃落地。」張國智說。
具體來看,首先是全力配合市規劃自然資源局做好老重鋼片區、釣魚嘴半島城市設計及控規修編,積極推進在釣魚嘴半島重現重慶歷史風貌的前期策劃設計工作。增強濱江空間的可達性、參與性和舒適性,打造市民喜聞樂見、充滿藝術的江城灣區,創造高品質生活。
全力推動長江音樂廳為核心的重大功能性項目建設。按照音樂半島建設規劃,島頭視野最開闊區域布局長江音樂廳,形成藝術灣區的文旅地標。目前,大渡口區正全力對接市級部門和投資集團,共同推動長江音樂廳前期工作,爭取儘快在釣魚嘴半島落地開工。同時,圍繞長江音樂廳,推動系列功能性設施建設,在音樂廳前方布局長江音樂廣場、長江音樂臺,形成廳、場、臺的空間序列;從音樂廳向兩翼延伸,東側布局長江音樂營、長江音樂博物館,西側布局長江音樂學院。
此外,深化與四川音樂學院、北京摩登天空等知名機構和本地音樂藝術院校的合作。圍繞長江音樂廳等重大功能設施。在釣魚嘴音樂半島,打造集特色主題度假酒店、音樂版權交易、音樂創新孵化、音樂演出展覽為一體的深度音樂遊。在原重鋼片區,以重慶工業文化博覽園為核心帶動,發展藝術文化會展的相關產業。以重鋼白樓、紅樓、5號高爐和寶武集團西南總部為活力點,形成文創產業園區。圍繞藝術交流中心,形成藝術家聚落,打造多個由藝術家、建築師聯合創作的大師工作室。
據了解,大渡口區今年內將力促音樂大道等項目開工,為音樂半島全面實施建設創造條件。同時,加快大濱路九濱路連接道、白居寺長江大橋、軌道交通18號線等項目建設,完善灣區及周邊路網及交通體系,帶動城市發展。
瞄準新興產業領域 培育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城無產不興,業無城不立」。張國智表示,大渡口作為老工業城區,重點就是要主動調整經濟結構,推動產業由重變輕、由輕變好。該區將目標瞄準在「大數據智能化、生態環保、大健康生物醫藥、文化休閒旅遊」等四個新興產業領域,加快建設「高質量產業之區」。
近幾年,大渡口區重點圍繞海康威視等項目建設,大數據智能化產業已經有了很好的基礎。下一階段,大數據智能化產業一方面要繼續聚焦發展安防產業,突出海康威視產業「龍頭」地位,經濟信息、建橋園區等部門要全力支持海康威視二期擴大產能、三期加快落地;另一方面,積極拓展產業上下遊,加快高清視頻、數據處理等關聯企業集聚發展,補鏈成群、健全生態。
張國智介紹,近年來,大渡口區培育了三峰環境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一季度,三峰環境IPO申請正式通過證監會審核,即將在上交所發行新股。接下來將抓住三峰環境上市融資契機,推動其擴能項目、飛灰處理項目二季度落地、年內開工建設。同時,將大力發展家用水處理、環保消費等新領域產業鏈條,形成環保產業鏈集群,打造「多點支撐」的國家環保產業基地。
5月1日,黃桷坪鐵路三村,不少遊客在廢棄鐵路上打卡拍照。陳林 攝
九龍坡區區長劉小強:推動城市有機更新 建設高品質未來新城在劉小強看來,根據主城都市區中心城區的定位,九龍坡區是重慶做靚城市名片、提升城市品質、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重要區域。作為工業大區、工業強區,九龍坡區在歷史上遺留下來很多跟工業建設配套的老城區,而這些老城區風貌獨特、歷史意義很強,鑄就了城市的「根」和「魂」,在建設中將總體考慮傳承歷史文脈、修復生態綠脈、推動有機更新、提升城市能級。
【怎麼做】為做好城市有機更新,九龍坡區編制了實施方案,實施小街區規制,持續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棚戶區改造,滾動實施100個有機更新項目,將老城區變成老街區,讓城市老而彌新,讓城市的氣質更加出眾。
剛剛過去的五一,重慶美術公園落戶九龍半島,四川美術學院黃桷坪校區作為重慶美術公園建設的核心區域,已率先啟動校園形象提升工程。位於九龍半島的長江文化藝術灣區,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美術半島、生態綠島,填補重慶作為國際化大都市中文化藝術功能的空缺。
九龍美術半島高點規劃建設重慶美術公園,楊家坪商圈著力集聚大都市中央商務和國際交往功能,加快推動老成渝鐵路公園、主城濱江綠色生態長廊建設,示範構建「一流基礎教育—大學—博物館」體系,建設重慶人文之城核心區和國際文化交往中心。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建設未來品質新城
九龍坡區作為全市經濟大區,在現代產業體系構建當中承擔重要責任。「我們將通過數位化改造傳統產業,超常規的發展先進位造業,高科技賦能現代農業,實現現代服務業和先進位造業深度融合。」劉小強說。
具體來看,將培育以西鋁為核心的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航空航天裝備、先進軌道交通裝備、農機裝備產業集群、智慧機器人產業集群,探索發展信息通信設備、高技術船舶、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集群。2019年,中鋁高端製造集團在九龍坡區西彭工業園區揭牌運營,提出力爭在2025年發展成為市值、產值雙千億級的「中國鋁加工之都」。
劉小強介紹,今年將在此基礎上,推動西彭組團城市中心建設西部先進位造業基地和高品質未來新城,推動構建「1個總部+2個國家級創新平臺+N個產業集群」雙千億級高端製造總體格局,一體融合建設高品質人居和創新創業中心。
此外,九龍坡區還將著力構建「創新之城」,協同重慶高新區推動城鄉融合、產城融合、科技人文融合,著重推進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集聚高端平臺,實施人才強區,優化創新生態,讓創新主體在九龍坡成長壯大。
位於巴南的重慶國際生物城園區實景。重慶國際生物城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巴南區區長何友生:培育興業興城新動能 打造國際綜合物流樞紐「市委市政府推進『一區兩群』戰略規劃布局,為巴南彰顯生態、歷史文化稟賦,建設宜居宜遊美麗之地提供了戰略之地。」何友生說,巴南區將培育壯大商貿物流、生物醫藥、軍民融合、「數智」產業、生態創新等五大產業集群,在興業興城上培育新動能,實現新作為。
【怎麼做】巴南區作為重慶中心城區幅員面積最大的區,是重慶市未來城鎮化的主戰場以及集聚新興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巴南區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該區將全面推進「四城」建設。堅持國際化、綠色化、智能化、人文化方向,高質量推進南部新城、重慶國際生物城、重慶高職城建設,高標準規劃建設惠民智慧總部新城,促進各片區優化布局、彰顯特色,推動區域互聯共享、協調發展。
何友生表示,為承擔好主城都市區建設交付給巴南的任務,將在宜居宜遊、互聯互通、興業興城、共建共享等方面下功夫。
在推動互聯互通方面,巴南區將南彭公路物流基地為載體,做強開放通道、做大開放平臺、做優開放產業,東協公路班車實現中南半島國家全覆蓋。將推進鐵路樞紐東環線、重慶南站、西部木材貿易港建設,形成公鐵水多式聯運物流體系,推進南彭B保、重慶國際分撥(公路)海關監管中心運營,完善倉儲物流、加工生產、國際貿易等完整產業鏈,今年營業額能夠突破1000億元。同時,探索與成都公路口岸開展合作,共同推進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打造西部地區國際綜合物流樞紐。
2017年7月以來,巴南區將原麻柳沿江開發區的產業由服裝調整為生物醫藥,升級為重慶國際生物城,成為全市首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工程。將做大做強智睿生物等龍頭企業,著力引進一批國際領先的仿製藥企業,在3到5年內打造成為科技含量高、產出強度大、稅收貢獻多的1000億級產業集聚區。同時,加強與成都市溫江區交流合作,全力建設長江上遊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此外,巴南還將在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上發力。公路方面,將加快推進「南兩」高速、白居寺長江大橋、新燕尾山隧等項目;通過龍洲灣隧道、渝南大道D段工程,打通連接「兩群」的快速幹道。 鐵路方面,將推進渝貴高鐵、渝湘高鐵建設,向南共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依託渝萬高鐵,向北暢通直達京津冀地區快速通道。提速鐵路樞紐東環線建設,將南彭站擴建升級為重慶南站,串連沿江高鐵和長江水運航線,向東連接長江經濟帶城市群。依託成渝高鐵、渝昆高鐵、渝昆高鐵樞紐聯絡線,向西共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軌道交通方面,將推進8號線建設並延伸至南彭物流基地、24號線建設並從廣陽延伸至木洞重慶國際生物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