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門診來了一個12女孩小曲,來自雲南某偏僻小山村。
2月前,小曲不名原因出現腹痛,腹痛位置在肚臍周圍,常常隱隱作痛。小曲經常大便粘液血絲,每天4-5次。1周後,小曲又出現口腔潰瘍。小曲媽媽帶著孩子來到當地縣醫院,做個腹部B超、腹部CT沒有發現異常。大便化驗有白細胞、紅細胞,縣醫院診斷為細菌性腸炎,輸液抗生素治療,沒有效果。左邊兩紅箭頭是潰瘍,右邊紅箭頭是炎性息肉增生
初步診斷:克羅恩病
糞便鈣衛蛋白結果也出來了>1800ug/g
2天後的腸道病理檢查也支持這個病
什麼是克羅恩病
1932年,三名來自紐約的醫生在美國醫學協會雜誌(JAMA)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報導了一種新型腸道疾病。當時,這種腸道疾病就是以該論文第一作者Burrill B. Crohn的名字命名的。沒成想,Burrill B.Crohn(克羅恩病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腸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腸道的任何部位均可發生,但好發於末端迴腸和右半結腸)因此「名垂青史」。
消化道症狀:腹痛、腹瀉、腸梗阻,口腔潰瘍、肛周膿腫、瘻管等一般認為是環境因素、遺傳因素、感染與腸道菌群紊亂、免疫因素等引起的。所以,我常常呼籲綠色飲食、呼籲抗生素不要濫用,呼籲愛護環境。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根據2019年在中華兒科雜誌發表的《兒童炎症性腸病診斷和治療專家共識》,克羅恩病的治療包括: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提醒:對於慢性腹痛腹瀉的孩子需要當心這個病,需要及時去專科醫院就診。得了這個病也不要自暴自棄,讓我們一起努力,學會與克羅恩病和平共處。
黃志恆,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兒科學博士。兒科醫院進食障礙與炎症性腸病MDT專家組成員,擅長小兒腹痛、腹瀉、便秘、牛奶蛋白過敏、消化不良、腸胃炎、炎症性腸病等消化系統疾病。由於對自身醫療水平的精益求精,對患兒及家屬熱情、耐心,深受廣大患兒家屬的信賴好評,目前已經診治病人數上萬人次,積累了大量的臨床經驗。門診時間:周一下午,周二、周三全天。周日特需全天。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做最好科普,幫更多孩子,轉發!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