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0 17: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作者:
城陽區第三實驗小學 五年級一班
萬顏豪爸爸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從古至今,無論是先賢大德還是販夫走卒,都對教育提出了無數的想法和探索。時至今日,這些思想依舊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我們對於孩子的教育。
作為一名馬上六年級孩子的爸爸,自從兒子升入小學以來,和孩子之間就打起了一場此消彼長的拉鋸戰。我們傳統中關於教育的那些要求,例如勤奮,探索,珍惜時間等在兒子眼中無異於齊天大聖腦袋上的緊箍咒。動畫片,玩具,遊戲才是他的興趣所在。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贏得這場拉鋸戰的勝利?過去的棍棒教育顯然已經不符合新時代的要求。通過探索和學習,孩子有他的七十二變,我也有應對的五指山。
第一座山,「以身作則」。在兒子學習的時候,我也收起了工作和手機。兒子學習,我也看書,練字。有了陪伴,兒子的學習興趣果然提升不少。很多時候我們爺倆一起看兒童名著,討論裡面的人物和情節。孩子漸漸的也愛上了看書。
第二座山,「制定計劃」。我和兒子一起做了計劃表,同時也聽取了孩子的意見。每天的學習時間和玩耍時間都有具體的規定。同時也有對應的獎罰。久而久之,兒子的學習習慣也逐漸養成。
第三座山,「家校聯合」。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延伸,同時也是互補的。學校豐富的家校活動和老師的關懷,讓我學到了不少教育的小妙招,同時也掌握了孩子日常表現的第一手資料。對症下藥,自然讓孩子藥到病除。
第四座山,「傳統文化」。兒子升入高年級,古詩,古文等日益增多。所以我藉助了傳統文化的力量,從古詩入手。講故事一樣和孩子一起探究古詩隱藏的細節和情感,讓孩子愛上古詩,同時也能受到優秀傳統文化的渲染。讓孩子在無意中也能學到那些傳統文化中關於教育的美德。
第五座山,「緩緩而治」。俗話說的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往往過於心急。習慣要一天一天養成,壞毛病也要一件一件的改掉。如果鬍子眉毛一把抓,則往往會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引起孩子的牴觸情緒。
南宋的詞人說「小葉兩三,低傍橫枝透綠。」他說春天來了,葉子綠了。在沒人注意的時候,兩三個低低的葉芽在橫著的樹枝上偷偷的變綠了。孩子的成長以及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又何嘗不是在點滴之間偷偷進行著和發展著的呢?願我們可以做一縷和煦的微風,呵護變綠的嫩芽,見證孩子們的芬芳成長。
往期精彩回顧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教子有方 | 在探索和學習中,見證孩子的芬芳成長》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