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之供春壺

2022-01-04 茶生活論壇

       

       中國紫砂藝術源遠流長。近年來,相關專家分別從歷史文化、器型、外觀、工藝等角度,對紫砂歷史名壺進行了細緻的點評,並評出中國紫砂十大名壺。本刊將在本公眾號逐一介紹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以饗茶友和紫砂愛好者。

 中國紫砂十大歷史名壺之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砂壺名藝人供春所作的壺。傳說供春實際姓龔,名春,他是一位官員的書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遇寺中的一位精於製作紫砂壺的老和尚,供春便偷偷跟著老和尚學藝。

 後來供春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很快出了名,人們稱這種形態的壺為「供春壺」。此後,許多制壺大師都爭相仿製,供春壺便名滿天下。

 宜興的紫砂壺從粗糙的手工藝品發展到工藝美術創作,供春功不可沒。據文獻記載:歷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製供春壺的人眾多。明代的黃玉麟、江案清,還有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釋延芫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和仿製。


       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有「供春之壺,勝於金玉」之說。周澍《臺陽百詠》說:"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但傳世的供春壺極少,1923年,儲南強在蘇州搜集到一把供春壺,壺把的款識有"供春"二字,缺蓋,後由裴石民配做,此供春壺以銀杏樹癭作壺身花紋,造型別致,紫砂色,現藏北京歷史博物館(見下圖)。

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若您對茶生活有興趣,歡迎來稿。


來稿請投論壇郵箱:


cshlt@sina.com

相關焦點

  • 傳世所知最古老的紫砂壺型——供春壺
    它是紫砂壺走向成熟並發展到高峰的開端,是中國傳統紫砂技藝的象徵,更是中國工藝史上不可或缺的代表……集萬千光環於一身的它,就是供春壺!這把看上去形態奇怪的樹癭壺正合當時文人的意,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更有文人取龔春名字的諧音稱這把壺為「供春壺」。儲南強先生捐贈供春壺由於創製年代久遠,加上龔春本人沒有很大的影響力,關於供春壺的記載和傳承非常少,現在市面上流傳的供春壺真跡更是少之又少。
  • 中國十大紫砂名壺鑑賞
    中國十大紫砂名壺鑑賞  在《中國紫砂十大名壺》中,涵蓋著紫砂的十大經典器型,它們分別是:供春——供春壺,程壽珍--仿古(鼓)壺,陳曼生——石瓢壺,邵大亨——掇球壺,陳仲美——魚化龍壺,楊彭年--高井欄壺,楊鳳年--風卷葵壺,朱可心——報春壺,顧景舟——提壁壺,邵大亨--龍頭八卦一捆竹壺。下面,我們來進一步了解紫砂工藝之美吧。
  • 紫砂壺愛好者五一福利,紫砂壺花器壺型圖譜大全
    竹段便是以竹為主題的經典壺型,壺身採用的是古典造型,筆直而粗壯的壺身,給人一種踏實之感,壺嘴、把、蓋鈕亦取竹段,生動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壺亦清高。昔有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板橋竹石圖數幅,以達文人之意。今竹寓於壺,更顯清雅。時而似有古風輕輕徐來,時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來。
  • 龍德堂之人物系陶壺鼻祖供春
    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歷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製供春壺的人很多。像清代的黃玉磷,江案卿,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釋延芫、等都對供春做過研究和仿製,他們萬變不離其宗,都按照原來供春原作進行仿製。
  • 紫砂八大傳奇人物,一套壺拍出9200萬天價
    供春:紫砂壺第一人代表作品:樹癭壺▲明·供春紫砂樹癭壺 國家博物館藏明正德年間,宜興金沙寺內,住進來一位氣質儒雅的書生,他非常勤奮,苦讀詩書。寺裡有一顆參天銀杏,盤根錯節,他朝夕觀賞,模擬樹瘤,捏制出樹瘤壺,老僧見到後拍案叫絕,把平生手藝悉數相傳。這位書生就是宜興進士吳頤山,這位書僮則是紫砂壺界的名人供春。供春成名後,他的作品就被稱為供春壺,他也被認為是紫砂壺製作的第一人。02.
  • 眾籌丨紫砂宗師時大彬,爆紅400年,他的壺,連復刻版也一壺難求!
    自明代正德年間供春首制「供春壺」以來,400年間,紫砂名家輩出。但要論起400年間最負盛名的紫砂藝人,非時大彬莫屬!當代「紫砂泰鬥」顧景舟先生,曾在他的《紫砂陶史概論》中說:「砂藝史上一致推薦的大家,當以時大彬為典範。」時大彬畫像 圖片來自網絡時大彬,明清時期紫砂一代宗師。他是繼供春後,紫砂壺藝史上知名度最大、影響力最深的一位壺藝大家。
  • 了解西施壺
    從供春(明正德、嘉靖年間1506年-1566年,生卒年不詳)做出第一把有史可考的樹櫻壺到徐友泉的年代,中間只不過隔了 50-70年左右,經歷了趙梁、董翰、袁錫、時朋(時大彬之父)"四名家"以及時大彬這兩代人。徐友泉是時大彬的弟子,這樣算來,他應當是紫砂壺史上自供春之後的第四代人物了。翻遍了所能接觸到的紫砂文化典籍,尚未發現徐友泉之前有誰做過西施壺的記載。徐友泉是有史記載做過西施壺的第一人。
  • 『紫砂小憩』紫砂之最,神奇看得見!
    最貴的紫砂壺 能在上海買一套別墅    中國嘉德2014春季拍賣會上,顧景舟的「九頭詠梅茶具,最終以人民幣2875萬落槌成交,又創歷史新高。世界上最早的紫砂壺(傳說 未考證)    相傳紫砂壺為明代金沙寺僧所創作,而供春確是歷史上第一個留下名字的制壺者。
  • 細數紫砂壺方器制壺高手
    因此開裂原是瓷器燒制中的一個缺點;但人們掌握了開裂的規律而制出的開片釉(即裂紋釉),變成為瓷器的一種特殊裝飾了,而紫砂工藝亦借鑑了此種工藝,它在美觀別致實用的同時被人們賦予了幸福平安的寓意,給原本素色無華的紫砂壺平添了幾分華貴。觀之十分舒心。
  • 紫砂壺常見壺型大全,值得收藏!
    底糟青名泥,產於江蘇宜興黃龍山系,紫泥原礦大致可分:頭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類,本名泥產於紫泥最底層,質量之佳,為歷代陶人推崇之首,亦為數百年來經典名器,及已故顧景舟大師最鍾愛之名泥;此泥礦名稱,因宜興產地方言沿用已久,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譯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 《陽羨茗壺賦》
    餘從祖傳公讀書南山,攜一童子名供春,見土人以泥為缶,即澄其泥為壺,極古秀可愛,世所謂供春壺是也。嗣是,時子大彬師之,曲盡厥妙。數十年中,仲美仲芳之倫,用卿君用之屬,接踵騁伎,而友泉徐子集大成焉。一瓷罌耳,價埒金玉,不幾異乎?顧其壺為四方好事者收藏殆盡。先子以蕃公嗜之,所藏頗夥,乃以甲乙兵燹,盡歸瓦礫,精者不堅,良足嘆也。
  • 【壺魅天下】之名壺欣賞
    紫砂藝術起始於宋,盛於明清,流傳於今。紫砂壺以其獨特的藝術材質與多變的藝術造型,成為陶瓷藝術中的一支奇葩。完美地集書畫、詩詞、篆刻、造型、雕塑於一體,而被社會各界人士所青睞。  中國社會主義文藝學會紫砂藝術專業委員會聯合光明網近期陸續推出紫砂藝術大家與詩詞文化名家藝術交流、跨界合作鑑賞欄目——《壺魅天下》。
  • 時大彬:這是家父做的壺!
    ▲時大彬 圈鈕壺比如,明超許次紓在《茶疏》中寫道︰「往時供春茶壺,近日時彬所制,大為時人寶惜。」 ▲時大彬 僧帽壺時大彬,創製了許多制壺專用工具,創製了許多壺式,並培養了李仲芳、徐友泉等一批徒弟。承上啟下,發展了紫砂藝術。
  • 經典壺型、如何挑選、適泡什麼茶
    紫砂茶壺色澤光潤高雅,透氣性能好,造型古雅淳樸,從審美上契合了中國古典文化的精神氣質。自明代誕生之日起,便受到追捧。了解紫砂壺,也是茶人必修的一門課。當然要想成為資深玩家,財力、物力、時間缺一不可,而要入門就簡單得多,可以從這些基礎知識開始。01.
  • 明代39位制壺名家,哪位最能打動你
    正是有了先賢的基礎,才有了今日的紫砂。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朝時期的主要壺藝家以及出自他們之手的精品紫砂壺。金沙寺僧(約1506-1566)正德時人,制陶名手。佚名。供春(約1506-1566)(又稱龔春),江蘇宜興人,正德~嘉靖年間人。原為進士吳頤山家僮。
  • 「壺界一哥」!爆紅四百年,連顧景舟也是他「迷弟」
    02手工技法鼻祖時大彬初期制壺用木模成型,直到中晚期,領悟了供春做壺的成型法則後,開始完全用手工製作成型。精緻小品壺明周高起《陽羨茗壺系》記時大彬:「初自仿供春得手,喜做大壺,後遊婁東(上海松江),聞眉公(陳繼儒)與琅琊太原諸公品茶施茶之論,乃做小壺。」
  • 焱壺人物誌|方華萍的紫砂藝術
    蘇州工藝美院手工藝學院客座教授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中國陶瓷協會會員中國紫砂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江蘇陶瓷藝術專業協會會員1997年,入選《中外名人辭典》、《中國紫砂藝術名人和優秀陶藝家》,在《江蘇陶藝》刊物上發表過多篇專業論文。2000年,創辦方舟砂陶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經營至今。2000年,晉升地方工藝美術師。2001年,作品《八卦套壺》獲首屆中國國際陶藝展優秀獎。2008年,晉升國家級工藝美術師。
  • 手拉坯,紫砂壺?
    成型方式區別於紫砂壺拍打成型,不具有透氣性,肯定不能算是真正的紫砂壺了。但對於壺友來說,手拉坯,知道,但看不出來,這才是讓人最懊惱的事情了。我們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手拉坯到底是什麼?它和真正紫砂壺有哪些區別?又怎麼來鑑別它呢?一、手拉坯與真正紫砂的區別在說區別之前,首先要和大家說說,紫砂壺的制壺工藝只有半手工和全手工的兩種。純正的紫砂是不能用作手拉坯的。
  • 近市面上最流行的這些壺型,你有幾款?
    原名西施乳,形若美女西施之豐乳,流短而略粗,把為倒耳之形。後人覺「西施乳」不雅,改稱「倒把西施壺」。 仿古壺,最初應為「仿鼔壺」,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所創。
  • 歷代紫砂名家仿古壺欣賞(多圖)
    翻看紫砂的歷史書籍,能看到最早的仿古壺是邵大亨首創,仿古本應該是仿鼓,不知道什麼時候寫著寫著變成了仿古。愚以為,先有仿鼓,後有仿古這稱。據清邵大亨所制此款壺時,稱為仿鼓壺。細觀壺形,上下約縮,腰略鼓,狀猶如一扁鼓。另據邵氏景南曾制有太極鼓壺傳世兩者眉目之間多有相似之處,想必是此款壺式之名的最初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