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醉】我國新增兩家世界地質公園!共35家都在這裡了 想去看看麼?

2021-03-02 光明日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5日正式批准中國內蒙古阿爾山和新疆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名錄,成為中國第34、35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我國同時提交的自貢世界地質公園和雷瓊世界地質公園的擴園申請,也一併順利通過。

複雜的地質構造條件和遼闊的疆域,促成了中國豐富的自然景觀。截止至目前,我國有35個世界地質公園,你去過哪幾個?

從新增的兩個開始盤點↓↓

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攝影/楊孝《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第09期

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的東北部,地處連綿起伏的大興安嶺山脈中段,總面積約3653.21平方公裡,以火山遺蹟、溫泉地貌、花崗巖地貌、高山湖泊及高原曲流河地貌為主要特徵,是探索蒙古高原隆升機制以及研究中國北方地質環境演化的一部地學百科全書。

新疆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

攝影/範曉 《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第11期

新疆可可託海國家地質公園位於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東北部,面積2337.9平方公裡,以獨特的阿爾泰山花崗巖地貌、峽谷地貌、世界級偉晶巖型稀有金屬礦床遺蹟和卡拉先格爾地震斷裂帶遺蹟為主要景觀,是探究中亞造山帶地質演化奧秘的一把「金鑰匙」。

崑崙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郝沛《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01月

喀喇崑崙不是世界上最大的山脈,卻應是最美的山脈。世界上極高的雪峰和最長的冰川高度密集於此。要想欣賞喀喇崑崙的壯美,去克勒青河谷看看吧,一條河谷集中了如此豐富的美景,實屬罕見。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楊孝《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10月

阿拉善流沙、戈壁廣布,是乾旱荒漠高原,自古以「駝鄉」著稱,因為有了駱駝,浩瀚的荒漠不再是苦海無邊,絲綢之路上飛揚起了各國商賈的笑聲。駱隊在沙漠上緩步前進,撒下聲聲清脆駝鈴。阿拉善雙峰駝用強壯的身軀鑄就了阿拉善從古至今的文明史,沒有它們,人類與戈壁荒漠的關係就無從談起。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楊孝

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地處大興安嶺山脈、燕山山脈、渾善達克沙地三大地貌的結合部。克什克騰世界地質公園是一個由第四紀冰川遺蹟、花崗巖地貌、臺槽構造縫合線、高原湖泊、河流、火山地貌、沙漠、草原、溫泉及高原溼地等遺蹟或景觀組成的綜合型世界地質公園。

敦煌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志軍《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0月

沙漠、戈壁、雅丹、彩丘,這些由風神塑造的傑作,沉默地矗立在中國西北這塊季風吹拂不到的土地上。在人們通常的印象中,大西北是貧窮和荒涼的代名詞,而伴隨著觀念的變遷,這些天地間的壯美正進入人們的視野,這片景觀的富礦正煥發出勃勃的生機。

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郭柏林《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1月

有人形容五大連池五個池子裡的水是「眾山環抱翠湖清」,這五個湖裡的水確是清澈,不過顏色並不相同。頭池和二池的水淡棕色裡透著淡淡的綠,三池是棕色中帶著黃黃的綠,四池黃裡透綠,五池淡綠中透著淺黃和淺棕。秋天湖水透明度最高,是欣賞五池湖水的最佳季節。

黑龍江鏡泊湖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靜文《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月

當人們登上火山頂時,眼前會依次出現一個個碩大的火山口,它們由東北向西南,分布在長40公裡、寬5公裡的狹長地帶上。歷經千萬年的滄桑變化,原來被巖漿灼傷的地面,如今長出了鬱鬱蔥蔥的森林,在低陷的火山口中長成的森林,被人們稱為「地下森林」。

北京·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劉小島《中國國家地理》2002年05月

地質公園分為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科普區、石花洞溶洞群觀光區、十渡巖溶峽谷綜合旅遊區、上方山——雲居寺宗教文化遊覽區等8大園區。圖為上方山雲居寺石經山藏經洞前的一口古井,上方山是大房山的一個支脈,受黃山店褶皺—逆衝斷層構造的影響,南側斷崖雄險壯觀,次級斷裂造成的溝谷斷崖也很發育。

中國延慶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楊孝《中國國家地理》2012年09月

延慶國家地質公園所在的位置曾是距今約18.5億至8億年之間的濱海和淺海,在那個時間內,這裡沉積了厚達數千米的以碳酸鹽巖為主的海相沉積巖層。這些巨厚的巖層在燕山運動時期被掀起、發生斷裂、變形和扭轉(如圖中遠處陡立起來的沉積巖層),在造山運動的間隙,這裡又發生了長時間的流水侵蝕和衝積,圖中近景的巨大礫石巖層就是當年海岸帶衝積的結果。

山東泰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薛堯《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0月

眾人皆知,泰山的人文與自然融合得最完美最和諧;泰山自古就為國人所崇拜,被視為社稷穩定、民族團結的象徵,中華民族一直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泰山還是我國古代惟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有72位君王到泰山會諸侯、定大位、刻石記號;文人墨客更是紛紛前去朝山覽聖,賦詩留言,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從而使泰山成為「天下第一」,並一直成為藝術家和學者的精神源泉。

雲臺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樊光《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6月

峽谷幽深,障谷深切。雲臺山風光最美的要算是紅色的峽谷「溫盤峪」。兩邊崖壁陡立,100多米深處一條小道蜿蜒曲折。溫盤峪峽谷最窄處不到5米,最寬處不過20來米。站在峽谷裡仰頭望天,只有一線。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建華 等《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6月

嵩山,中國五嶽之中心,不僅是人文薈萃的寶地,也因為它在地質演化記錄上的豐富多彩,被批准為世界地質公園。在嵩山七十二峰裡,從最古老的太古代到最近的新生代的巖層都有發現,被稱為「五世同堂」,這在國內外都是十分罕見的,華北地區幾乎所有的巖石和地層類型都集中於此,時間跨度達到30億年,「地質學百科全書」的稱譽名副其實。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魏徐亮 中國國家地理網

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中國太行山南麓,跨越黃河兩岸,分布於河南省濟源市西部和新安縣北部。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也是傳說中愚公的故鄉。

河南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卜士《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05月

伏牛山地處河南省西南部,由西北向東南綿延800餘裡,這古老的大山見證過恐龍的繁盛,更保留下了恐龍沒落的秘密。伏牛山南坡蘊含的恐龍蛋化石數量之大、種類之豐富,全世界無出其右。近兩年在伏牛山北坡,還發現了大量的恐龍骨骼化石,這些化石的出現也如恐龍蛋一樣在學術界內外成為爆炸性新聞。

安徽天柱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葛文杰《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12月

與黃山、九華山一樣,天柱山屬於花崗巖山嶽型地貌,1.28億年前形成的巖石,因地殼運動而上升出露地表,又因巖石節理髮育,被風化剝蝕形成各種奇特的花崗巖景觀。圖中那原本完整的一塊巨巖,被切蝕後,如鵲橋橫空,成為天柱一絕。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武建國《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0月

黃山雲海不僅本身是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而且還豐富了山水風景的神採。黃山的奇峰、怪石只有依賴飄忽不定的雲霧的烘託,才顯得撲朔迷離,怪石愈怪,奇峰更奇,使它們增添誘人的魅力。

神農架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楊敬元《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1月

神農架的森林基本上未經過任何砍伐,由於海拔較高,這裡的樹木和植被的生長周期每年只有有限的幾個月,不過樹身高大挺直,鬱鬱蔥蔥,它們跟山谷中的薄霧交織在一起,看上去通常雲遮霧繞。

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建華《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05月

雖然同為砂巖沉積地貌,但張家界地貌的石柱林與嶂石巖和丹霞地貌的紅障壁相比,差異非常明顯。由於張家界地貌的石英砂巖沉積層中所含的三氧化二鐵成分較嶂石巖和丹霞地貌遠低,因此張家界地貌的石柱林大部分呈灰色而非紅色,這也是張家界地貌的一大特點。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陳團結《中華遺產》2014年12月

終南山,山在虛無縹緲間。近處山頂的寺院一派正大光明,讓人產生朝覲的渴望。其實,在終南山懷抱中還安詳靜臥著許許多多不尋常的寺院。

浙江雁蕩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王心田 《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10月

雁蕩山主要有靈峰、靈巖、大龍湫、三折瀑、雁湖、顯勝門、羊角洞、仙橋八大景區,有500多處景點。素以獨特的奇峰怪石、飛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勝門和凝翠碧潭揚名海內外,被譽為「海上名山,寰中絕勝」,史稱「東南第一山」。

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靜文《行天下》2013年12月

福建泰寧世界地質公園經歷了漫長而複雜的地質演化歷史。晚三疊世以來,公園一直處於太平洋板塊和歐亞大陸板塊的相互作用的影響下。公園內蜿蜒曲折的中年期河流、峽谷陡峭的幼年期河流相結合,是區內河流的基本特點,公園內以發育深切峽谷曲流為特色。

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周兆祥《中華遺產》2014年12月

上圖為福建寧德世界地質公園內的太姥山,在文學界有個爭議:有專家經過實地遊覽考證認為,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中描述的天姥山,其原型實際是太姥山。到底如何?已難以考證了,不妨親身體驗一下,也許能找到「列缺霹靂,丘巒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開」的景象。

江西龍虎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Xinhua/c《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05月

龍虎山丹霞地貌類型多樣,擁有幼年期、壯年期到老年期丹霞地貌的完整序列,尤以壯年期地貌為主體。整個園區呈現一幅碧水丹山的天然畫卷,是具有典型意義的丹霞地貌。

江西三清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鍾明積《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0月

三清山地處揚子板塊與華夏板塊的結合帶,經歷了10億多年的地質演變,形成了舉世無雙的花崗巖峰林地貌。美在古樸自然,奇在形神兼備。三清山在大自然這個藝術大師的精心塑造下,形成了世界罕絕的司春女神、巨蟒出山等山嶽奇觀。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殷錫翔《中華遺產》2015年08月

江西廬山地質公園內發育有地壘式斷塊山與第四紀冰川遺蹟,以及第四紀冰川地層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巖群地層剖面。截止2010年在廬山共發現一百餘處重要冰川地質遺蹟,完整地記錄了冰雪堆積、冰川形成、冰川運動、侵蝕巖體、搬運巖石、沉積泥礫的全過程,是中國東部古氣候變化和地質特徵的歷史記錄。

四川自貢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餘銘源《中國國家地理》2010年06月

四川自貢市大山鋪是中國第一個發現的大的恐龍墳場,這裡的恐龍化石之多,令當時的發掘者都瞠目結舌。四川自貢由此成為了全世界發現侏羅紀恐龍化石最多和最齊全的地方。

四川興文世界地質公園

二億三千多萬年前,興文石海一帶還是一片汪洋大海。250萬年前的一次地質構造運動,大面積石灰巖相繼出露於地面,形成了石海的茫茫地表石林,這一地質變遷已經由興文石海發現的從坭盆紀到二疊紀時代的大量化石得到佐證。雲南大理蒼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宋泓睿 中國國家地理網

蒼山變質巖系經歷了前寒武紀(距今20億年以前)全球普遍發生的區域性熱動力變質地質過程,是楊子地塊的古老結晶基底,在遭受多次熱動力事件後又經歷了喜馬拉雅造山運動(距今約6500萬年以來)的動力變質作用,形成了多種多樣的變質巖組合,斑斕奪目的大理石就是這個組合中的一類。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李貴雲《中國國家地理》2011年10月

霞光中,一片壯美的石林在綠蔭叢中拔地而起。這便是著名的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在長達兩億多年的時間裡,各種特殊的條件匯聚於此,雕刻出分布總面積達400平方公裡的磅礴石林區,擁有十幾片形態各異的石林,由此,這裡也有著「世界石林博物館」的美譽。

貴州織金洞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李貴雲《中國國家地理》2005年10月

織金洞的特徵可以概括為「大」、「奇」、「全」,其已開發的47個廳堂中最大的一個——「廣寒宮」恰好完美地結合了這三方面的特徵:面積5萬多平方米,可謂規模宏大;鈣質沉積物種類豐富,琳琅滿目;又有帽狀石筍——霸王盔,堪稱奇絕。

廣西樂業-鳳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李晉 中國國家地理網

分布在中國西南喀斯特地區的地表陷坑,像是從很深的地下拔地而起,寬度和深度高達數十米甚至數百米,周圍都是陡直的絕壁。這些由大型洞穴崩塌而成的塌陷漏鬥,就是天坑。

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

圖片編輯/吳敬 《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07月 
上圖是香港自然保護區域示意圖,記得,香港不止買買買的節奏~

中國香港世界地質公園位於上圖的最右側綠色區域,公園面積雖然細小,卻擁有世界一流的酸性火山巖柱,亦展現了5億2,000萬年至2億5,0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期間,通過沉積作用形成沉積環境的一段地質歷史,極具典型性和稀有性。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攝影/孫建華 等 《中國國家地理》2004年06月

丹霞地貌(danxialandform),屬於紅層地貌,是一種水平構造地貌。它是指紅色砂巖經長期風化剝離和流水侵蝕,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巖怪石,是巨厚紅色砂、礫巖層中沿垂直節理髮育的各種丹霞奇峰的總稱。

雷瓊世界地質公園

公園屬地海口市、湛江市均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人類活動與火山(玄武巖)和諧發展的火山文化構成公園獨特的濃厚的文化底蘊。千姿百態的火山,肥沃的紅土,翠綠的椰風海島,湛藍的大海,銀色的沙灘,有機地融合、調繪出紅、藍、綠和諧之美。

內容來源:「中國國家地理」微信公眾號、《光明日報》5月7日

本期編輯:張永群

相關焦點

  • 我國有35家世界地質公園,天造地設,頂級的自然美!
    截止至目前, 我國有35個世界地質公園,你去過哪幾個? 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要想欣賞喀喇崑崙的壯美,去克勒青河谷看看吧,一條河谷集中了如此豐富的美景,實屬罕見。 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質公園
  • 走進我國新增的兩座世界地質公園,感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魔力
    在近日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09次會議上,中國再添兩處世界地質公園申請成功。在全球161處世界地質公園中,我國共有41處,佔全球數量的四分之一。新增的兩處分別是湘西世界地質公園和張掖世界地質公園。這兩處你都去過了嗎?如果沒去過,計劃動身吧!
  •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獲2020年中國世界地質公園年會...
    光霧山-諾水河世界地質公園 成功取得2020年中國 世界地質公園年會舉辦權 話不多說 趕緊跟小編來看看吧~
  • 中國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
    本報北京7月8日電  (記者嚴冰)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
  • 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居全球首位|你去過幾個?
    我國是世界地質公園的創始國之一,自2003年起,為積極響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倡議,我國開始創建世界地質公園。經過多年實踐與探索,我國世界地質公園高效高質發展,在地質遺蹟與生態環境保護、地方經濟發展與解決群眾就業、科學研究與知識普及、展示國家形象與促進國際交流等方面顯現出巨大的綜合效益,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中華文化傳承作出了重大貢獻。
  • 中國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 總數量升至41處居全球首位
    原標題:中國新增兩處世界地質公園 總數量升至41處居全球首位   7月7日,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
  • 房山的「原住民」小區——房山世界地質公園
    地質遺蹟豐富,巖溶特色鮮明房山世界地質公園記載了從太古代到新生代長達35億年的地質演化歷史,保存有完整的地層序列和珍貴的地質遺蹟。這裡地質遺蹟資源豐富獨特,擁有記載了3個階段的古人類遺址、神奇秀美的巖溶地貌、晶瑩璀璨的溶洞景觀、景致獨特的構造形跡和博大精深的歷史積澱。我們的祖先——「北京人」,70多萬年前就選擇在這裡生活。在如此絢麗多彩、豐富多樣的地質遺蹟中,由碳酸鹽巖構成的峰巒景觀和洞穴奇觀成為房山世界地質公園中極為靚麗的風景線。公園遍布大面積的碳酸鹽巖,佔公園總面積的80%以上。
  • 中國擁有居世界首位的世界地質公園,新增湖南湘西、甘肅張掖
    我很喜歡這種自然原生態的景觀,尤其是地質公園,在過去的旅行計劃中,自然類景區的探秘佔據了我很大的一部分內容,那麼這一次新增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雖然湖南湘西的還沒有去過,卻引起了我濃厚的興趣。我們分別來聊聊這兩個地質公園。
  • 成都這裡擬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成都這裡擬申報世界地質公園!西嶺雪山積極建設申報世界地質公園,建設中國大熊貓樂園;熊貓基地明年5月完成改擴建;熊貓之窗、熊貓小鎮已在規劃建設……圍繞雪山、熊貓這兩張最具成都特色的城市名片,在分組討論會上,成華、大邑等透露出各自的計劃。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預計明年5月完成改擴建
  • 我國的「世界地質公園」有望增至43處!你去過幾處?
    第十批世界地質公園申報單位評審結果湘西州地質遺蹟十分豐富,景觀奇特秀麗,各有特色。公園內地質景觀有石林、峽谷、溶洞;還有天坑、溶窪、漏鬥、天生橋、峰林、地表臺地和瀑布、地下河等地質景觀。(點擊可看大圖↑)
  • 新疆首家世界地質公園揭牌開園!這裡究竟為什麼值得一去?
    央視新聞發布消息:10月10日,新疆首家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中國第35個世界地質公園——可可託海世界地質公園正式揭牌開園!礦床、花崗巖石峰和峽谷河流是三大看點,其壯麗的風景與承載的歷史價值都讓可可託海顯得與眾不同~今天,Lonely Planet就為你好好種草一下,趁它大火之前趕快去解鎖吧!👇🏻👇🏻👇🏻
  • @內蒙古,剛剛又一處自然景觀公園入選世界地質公園!
    在5月5日閉幕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1次會議決定,正式批准內蒙古阿爾山加入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為我國第
  • 廣東新增一處國家地質公園 還有八家帶你一起去認識
    3月16日,國土資源部公布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名單,截至目前,國土資源部一共公布八批共271家國家地質公園。此次,廣東饒平青嵐地質公園榜上有名,成為廣東省第9家國家地質公園,也是目前粵東唯一一家國家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蹟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 湘西地質公園成功申報世界地質公園
    華聲在線7月8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 通訊員 葉慶子)7月7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09次會議,中國推薦申報的湖南湘西、甘肅張掖兩處地質公園正式獲批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稱號。至此,我國世界地質公園數量升至41處,佔全球161處的四分之一,穩居世界首位。
  •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被譽「東南第一山」,還是世界地質公園
    其實這些有名的山峰小夥伴們都可以像數家珍一樣, 都是小夥伴們經常去的地方, 當然,最受歡迎的是我們國家的安徽黃山, 同時被人們稱之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不過除了黃山之外,在安徽省內還有一座山的名氣也非常大,這座峰是九華山, 很多夥伴們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熟悉, 這座峰畢竟是我們國家佛教的四大名山之一,也被稱為東南第一山,但對很多夥伴們來說,這座峰也只是個名字
  • 假日去張掖丹霞地質公園遊玩,欣賞彩虹山地質美景!
    秋日時節天氣逐漸轉涼,如果想去甘肅旅遊的話,我想當地人往往會告訴你,一定要去張掖看看。因為那裡實在有太多太多的美景了。那裡有張掖丹霞地質公園,它是國內唯一的丹霞地貌與彩色丘陵景觀複合區哦!張掖七彩丹霞這裡的山有著鮮豔的色彩,陽光下更是斑斕,氣勢磅礴。
  • 周口店為何成為世界地質公園的概念誕生地
    今天,對於許多人來說,世界地質公園已經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甚至還會把地質公園作為旅遊目的地。截至2020年7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總數為161個,分布在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我國擁有41處世界地質公園,包括我們熟悉的崑崙山、黃山、神農架、張家界、廬山等風景名勝。
  • 河南省世界地質公園,位於黃河兩岸,避暑勝地,風景優美
    有一天,我自駕從河南前往山西,經過洛陽新安縣,發現有一個路標寫著「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想起了我之前去過的王屋山,碰巧是夏季對避暑場所的需求較大,今天就來談談這個王屋山——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供遊客參考。
  • 原生態的美,玉門魔山國家地質公園,一年四季旅遊都能去的地方
    與上次不同的,這片特殊的地質奇觀已經在2011年被命名為:玉門魔山國家地質公園。玉門魔山國家地質公園內涵蓋丹霞地貌、矽化木群、古近系紅砂巖地貌、白堊紀破火山口、古植物和古無脊椎動物化石等原生態自然景觀。
  • 第六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管理與發展國際培訓班 在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秘書處秘書長Kristof Vandenberghe 、世界地質公園網絡主席Nikolaos Zouros、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理事會主席Guy Martini分別以視頻或視頻在線的方式發表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