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族譜、宗譜到底有什麼區別?別用錯了!

2020-12-18 錦秋文譜

家譜是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籍。最早的家譜為古代氏族時期的口述家譜,在當時有著「瞽蒙主誦詩,並誦世系」之說。家譜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親疏,凝聚族群,優化生育。就是所謂的「親親以相及」。

此後,家譜的功能就一直存在著「別」和「離」。但隨著時代的推移,社會制度的不同,家譜的功能也在逐漸的發生變化。

周代,是宗法制度形成的時期,「族」本來只是有血緣關係的群體,並沒有尊卑主從之別,但進入到社會的階層之中,便有了「宗」。也就是在親族之中奉一人為主,主者為尊並享有特權,其死後則由宗子繼承。家譜「別親疏、明統系」的作用完全體現在了階級尊卑之中。

周代的家譜,是屬於以周天子為首的周室宗族,周代家譜所明的統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統系;所辨的親疏,是尊卑貴賤的親疏。周代的家譜,完全是為了推行宗法分封,鞏固周代王朝統治。

兩漢時期,世族地主佔領重要地位,從而出現「命官以賢,詔爵以功」的現象,君王統治和宗族統治開始出現分離現象,兩漢的家譜是為恢復、復建宗族和形成、鞏固世族的統治服務。

魏晉南北朝時期,士族政治興起,出現「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官之選舉,必有簿狀;家之婚姻,必有譜系。家譜成為政府選官、士族出仕、門第婚姻的依據。並且由於家譜對於人們的社會地位、發展前途、社交圈有著巨大的影響,所以家譜造假的現象也開始發生。

宋朝以後,家譜逐漸開始平民化,家譜也逐漸喪失以往的政治能力,家譜的內容也開始廣泛豐富起來了。

從歷史上譜牒用名看,宗譜、族譜、家譜應是有一定區別的。

家譜

古釋:「有夫有婦然後為家。」「家,謂一門之內。」所謂家譜,狹義地講應是一直系內的本家之譜。漢以前,見之於正史載錄的譜牒類書多以「世家」為名,且屬王侯大夫及有社會重大影響的人物才具有。

如齊太公世家,魯周公世家等。至漢,以「世本」為書目,專門記錄姓氏、世系、居、作。如世本十五篇。至隋,屬譜牒的籍名多樣,如:家傳、家紀、家記、家史、世系、家牒、譜記等。按正史《隋書》載,首先出現在正史載錄中有「家譜」冠名一書的為楊氏家譜狀並墓記」。隋之後,在《新唐書》中,以「家譜」冠名的才真正開始多起來,如「謝氏家譜」……等。

按范文瀾《中國通史簡編》載:「雙書藝文志是秦。漢以前著述的總錄,隋書經籍志是隋以前著述的總錄。」那麼「家譜」一名的取用應在漢至南北朝時期。作為家譜,本應為一直系之本家譜。但後來,絕大多數是凡同一區域內的同一先祖的各分支後裔的共同譜牒統稱為家譜。

族譜

古釋:「族者,屬也,與其子孫共相聯屬,其旁支別屬。」所謂直系與旁系是相對而言,均可上溯為同祖。他們是「共相聯屬」的,這個「屬」,就是這個宗下特定的族眾。族眾依然是一宗之下,宗之於族,族之於家。宗之下有因分衍或遷徙等形成一個族體,族體之下的基本單位是家,所以冠用「族譜」名的譜牒應是某宗下的一個新開闢的族體。

族譜不是一個完全的宗族譜系,它只記述了這個宗族部分後裔。例:某支遷某地形成一個族體,它的譜系則是族譜。從整體意義上,它構不成一個完整的宗族體系,所以族譜既不同於宗譜也區別於家譜。

宗譜

宗,本義為祖廟。《說文》釋:「尊祖廟也。」漢賈誼曰:「流派所出為宗。」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其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不為宗譜。宗譜必須包含所有的分支,其中的一些分支可能就會包含一些族譜。

錦秋文譜,專注中華家譜文化研究,中華姓氏起源研究,關注我,做個既懂譜又知姓的人!

相關焦點

  • 什麼是私修譜?宗譜、族譜、家譜有何聯繫與區別?你又知道多少?
    我們經常能看到宗譜、族譜、家譜、支譜、家乘、郡譜等詞語,但是它們到底有何聯繫和區別呢?
  • 族譜就是家譜?錯!它們的區別和聯繫你知道嗎?
    又《禮喪服小記》釋:「別子為祖,繼別為宗,繼禰為小宗。」所謂別子,是指古代天子、諸侯的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這裡可釋為別子本代稱其上為祖,而別子之後裔稱其上為宗。其概念是一祖之下的後裔劃分為不同類型。按「宗」的含義,實還是一祖之下所有的後裔。至於宗譜則應是同祖之完全譜牒,如缺其一支,或只記其一支,均還不為宗譜,這就是宗譜區別於家譜的地方。
  •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
    浙江家譜族譜印刷哪家好[1]韓姓家譜的序的內容,一般都是寫本支派之來歷,有的序,不僅溯源,而且旁及有關分支分派;寫先世事跡;闡明家譜的意義;修譜經過,等等韓姓家譜的序,其中不少都出自名人手筆韓姓家譜創作信息北宋宰相韓琦於嘉祐七年(1062年)中秋日作《韓氏家譜序》,明代劉基於洪武三年(1370年)仲春作《黟北南陽韓氏宗譜序》,明代文學家程敏政作《南陽韓氏宗譜敘》韓姓家譜文獻目錄《汾陽韓氏支譜
  • 家譜的真實性到底有多少?
    從姓氏的特徵看,姓起源於母系姓族社會,是血緣關係的證明,姓的作用是別婚姻,同姓不能通婚;氏是特權和地位的標誌,用以區別貴賤,有氏者為貴,而庶民作為奴隸的,是貴族財產的一部分,他們身分地位十分卑微,雖然有姓但卻無氏,當然更無家譜。甲骨文是刻在甲骨上的文字,而庶民所處的社會經濟地位,決定了他們在甲骨文化時期沒有條件刻制家譜,只有帝王貴族之家才有條件刻制家譜。
  • 這部《石氏宗譜》比孔子家譜還長200多年!
    這部家譜從石碏記起,到光緒年間石學鴻曾祖父石瑞瑾已有2700多年的跨度,比孔子族譜記載年代還要早200多年。「最近不少海內外石姓後裔打電話給我,希望通過這本石姓家譜續寫他們的家譜。」今年已經85歲高齡的江蘇文史研究館館員、著名金石家石學鴻先生向筆者介紹說。同時,他展示了一部《武威石氏蚺城宗譜》。
  • 這家譜有你的名字嗎?
    註:用百度APP點擊[關注]右上角【耳機聽筒模式】就可以收聽了問:什麼是家譜?答:「家譜」又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名稱各異,其內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區別而已,現在一般統稱家譜或族譜。家譜是系統記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緣集團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況的歷史圖集。而現今以「姓氏」為代表家譜、族譜、宗譜系統記載等!
  • 高姓的起源及人口分布,高氏的族譜有哪些?
    《竹書紀年》說黃帝「居有熊」。有熊,巳口今鄭州新鄭。春秋時期,齊太公呂尚(姜子牙)的六世孫齊文公呂赤有個兒後代即以先人封邑為姓,姓高。高姓的起源說法:在《新唐書》與《廣韻》中記載高姓的起源主要有兩種。據中國最早姓氏典籍《世本》記載,黃帝時有大臣高元,是今河南的先民之一,因黃帝所居的地方是有熊,即今河南省新鄭市。第二種出自姜姓。
  • 張氏家譜文獻——張氏文化
    ⑵.修譜:在修撰譜牒之風相當興盛的魏晉南北朝時期,作為張氏這樣的大姓氏,也應該有家乘、譜牒的修撰,只是因為時間久遠,沒有能夠保留下來。現在我們可以考知的張氏家乘、譜牒,有唐朝人張太素的《敦煌張氏家傳》二十卷,此後又有《曲江張氏家譜》一卷。宋元明清諸代,各地的張氏家譜不斷修撰,以至於在全國範圍內統一修續家譜。
  • 晁氏家族家譜稱呼的差別
    晁氏家族家譜稱呼的差別家譜的稱呼有很多,晁氏家族就有所不同。有家乘、宗譜、族譜、家譜、支譜等等。晁氏家族現存最老的為乾隆四十年通修宗譜,封面為晁氏家乘。何謂「家乘」?家乘,記錄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跡的書。乘,古代稱兵車,四馬一車為一乘。
  • 劉氏家譜介紹,看看有沒有你家的?
    這個家族在當時有無族譜,就不得而知了。但作為劉姓大家族成員之一的姬姓劉氏,因為建立了劉子國,被封為公爵,是當時的王侯貴族之一,因而當時必定有由劉子國自己的史官或周王朝的史官編修的劉氏世系譜。因此,我們認為,劉姓的譜牒,最晚在周代就有了。公元前3世紀末,劉邦建立漢朝後,源出堯帝後裔的祁姓劉氏一躍而成為中華國姓。
  • 【族譜爭鳴】線上修族譜,到底靠不靠譜?
    「九溪鄒氏」——關注我們「關注」後免費閱讀更多族譜與好文       家譜,又稱族譜、家乘、祖譜、譜牒、宗譜等,是一個家族千年延承的「史記」。古語云:「國有史、 方有志 、家有譜」,家譜在歷史學、民俗學、人口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的研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是,我國的家譜歷經戰亂及文革,已十去其九,倖存者大多也殘缺不全。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民間續修宗譜的活動十分活躍。
  • 族譜的沿革及意義
    這裡所說的「譜」,即族譜。  族譜是記載某一宗族主要成員世系及其事跡的檔案,以一定的形式記載宗族歷史,其形式和內容集中了檔案學、歷史學和文化人類學等學科的要旨。  一、族譜的興起及其形式        族譜自有文字以來,始終伴隨著家族組織的一種文獻,是家族組織的構成條件之一。什麼時候家族制度發達,什麼時候族譜也就盛行。
  • 全國許氏族譜目錄141種匯集
    ┋清┋江蘇常熟 57.許氏家譜┋(清)許庭瑤┋中國貴州 58.重修古歙東門許氏宗譜┋(清)許登瀛等纂修┋清乾隆6年[1741]┋安徽歙縣 59.許氏族譜┋(清)許永鎬┋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江蘇吳縣 60.高陽許氏家譜┋許引之等修┋2001┋浙江杭州
  • 蔣氏族譜的格式、纂修與保管,最全知識點在這裡
    就這部分現存家譜族譜來看,儘管其編纂形式有所不同,編纂體例有詳有略,記載範圍有大有小,記載內容有多有少,編修重點各有側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統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體例完整的家譜族譜,大致應有以下各項:
  • 蔣介石是如何修家譜的?他在蔣氏宗族中的輩分是什麼?
    最後一次大修是在1948年,由蔣介石主持, 蔣經國負責具體撰譜事宜,聘請陳布雷為宗譜總編纂,吳稚暉為總裁,具體編纂人為沙孟海,纂修了《武嶺蔣氏宗譜》。沙孟海結合蔣氏家族的各支族譜,考證出蔣氏乃周公之後,《左傳》載:「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至於從周朝起蔣氏的世系傳承,史料無載,得不到確切的答案。
  • 彭氏家譜收錄大全彭家人快來對下,看看有沒有你的?
    江蘇丹陽雲陽東門基莊彭氏重修族譜六卷,(清)彭志質等重修,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木刻活字印本六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江蘇丹陽雲陽大泊彭氏重修族譜四卷,(清)彭道亭等重修,清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冊。現被收藏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美國猶他州家譜學會。
  • 族譜體例
    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書。皇帝的家譜稱玉牒,如新朝玉牒、皇宋玉牒。
  • 沈氏家譜大全,沈家人看看有沒有你的
    【湖南湘潭】沈氏族譜十八卷,首一卷,(民國)沈繼福主修,民國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中國家譜網站檔案館。【天津】沈氏族譜六卷,(清)沈兆沄等修,清道光二十八年(1848)活字本一冊,日本,美國。【河北清河】沈氏族譜四卷,沈世遠撰,鈔本,河北清河縣沈儒林村。
  • 朱姓現存家譜
    :日本美國(清)朱朝坤等修清嘉慶七年(1802年)刊本四冊上海·朱氏族譜六卷藏地:上海圖書館(清)朱文忻修清道光七年(1827年)刊本四冊上海·朱氏族譜六卷藏地:美國(清)朱文烈等修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刊本四冊上海·朱氏家譜三卷藏地:上海圖書館(清)朱朝棟纂清道光間刻本三冊 上海·朱氏族譜八卷藏地: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圖書館遼寧圖書館吉林大學蘇州大學日本美國
  • 英雄城市舉辦英雄家譜展,湖北地區辛亥人物家譜首次集中亮相曬譜節
    辛亥人物黃興的《經鏗黃氏家譜》、黎元洪的《黎氏族譜》、吳兆麟的《吳氏宗譜》、唐群英的《治坪唐氏七修族譜》、鄧玉麟的《鄧氏族譜》、張難先的《張氏族譜》、餘祖言七兄弟的《餘氏宗譜》等,與辛亥後裔熊秉坤之孫熊永鑄、鄧玉麟之孫鄧中憲、劉公孫女劉重喜、張難先孫女張銘歌、餘祖言之孫餘品綬、朱峙三之子胡香生等人一起來到曬譜節,講述家族傳承裡的山河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