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0多年建城史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2020-12-23 中華網廣東站

原標題: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廣州是一座什麼城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廣州,擁有2230多年建城史,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到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再出發,見證了廣州這座國際大都市的輝煌。

來到廣州,你可以品味殷實富足的物質生活,逐夢嶺南文化的廣闊舞臺,探尋幸福密碼的奧妙;來到廣州,你可以觸碰科技創新和數位化變革的經濟脈搏,讀懂中國高質量發展「大棋局」;來到廣州,你可以挖掘融匯古今、貫通中西的美食內涵,從美食到文化,從兼收並蓄到包容互鑑,廣州正以開放、自信的姿態拓寬自己的全球「朋友圈」。

廣州地標廣州塔亮起疫情防控宣傳標語。新華社記者劉大偉攝

近年來,廣州緊緊圍繞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著力打造活力廣州、幸福廣州、美麗廣州,在新時代徵程上不斷開拓奮進、講好中國故事,在大灣區視野下提升城市國際形象,以更強擔當在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中積極探索、走在前列,以更高質量推進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

廣州這座老城市正煥發無限的新活力,滋養著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每一個人。

回應國際關切生動講述防疫故事

2020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緊扣全社會心弦。在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中,黨和政府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全國一盤棋,通過聯防聯控、群防群治,構築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體現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

面對嚴重疫情,廣州沉著冷靜、科學謀劃、精準施策,緊扣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工作,及時宣傳暖心舉措、及時回應國際關切;將發布會與故事會、座談會、見面會等嫁接融合,打出「線上+線下」「發布+參訪」「發布+故事會」「發布+文藝表演」等信息釋放系列「組合拳」,形成多元化、立體化的發布格局;通過H5、短視頻等打造移動終端傳播矩陣,增強國際傳播的影響力和輻射面。

截至12月中旬,廣州共舉辦240場發布會,邀請611家單位、971名發布人參與,國內外相關報導逾7萬篇次,累計總閱讀量逾70億次。

4月15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鍾南山出席廣州市第78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與在穗外籍青年代表座談交流。新華網發

上下同欲者勝,同舟共濟者贏。廣州動員全社會力量、調動各方面資源,迅速形成抗擊疫情強大合力。在做好自身疫情防控的同時,廣州加強國際交流合作,與世界共享抗疫智慧,積極組織防疫物資,援助全球十幾個國家的數十個城市。同舟共濟,守望相助。廣州多次受邀出席國際疫情防控經驗在線研討會,詳細介紹廣州抗疫經驗,生動講述中國防疫故事,彰顯了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的責任和擔當,贏得國際社會普遍讚譽。

讀懂廣州才能更好地讀懂中國

一滴水可以映現太陽的光輝,一座城可以展現國家的風貌。

11月20日至22日,以「大變局、大考驗、大合作——中國現代化新徵程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舉行,這是「讀懂中國」國際會議與廣州「二次」攜手,向世界講述中國故事,共享中國智慧,充分展示了中國積極參與新一輪經濟全球化、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堅強決心和堅定信心。

2020年「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現場。新華社記者鄧華攝

廣州以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以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標尺,連續三年獲得「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在廣州,可以讀懂「老城市新活力」的萬象更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廣州如何領改革開放之先,為中國城市更新提供借鑑?廣州通過創新城市更新運作模式,鼓勵土地權屬人包括居民以及各類社會組織等參與城市更新整個過程,實現社會共建,不斷提升城市更新的效果和效率。

在廣州,可以讀懂新發展格局下中國的盈科而進、篤定前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國內外複雜嚴峻的環境,廣州第三季度多個經濟指標增速由負轉正,地區生產總值加快恢復,同比增長7.9%,比第二季度提高7.0個百分點。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互促的新發展格局下,廣州好比一扇窗,讓世界看到中國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的剛毅勇氣,奮楫轉型篤定高質量發展的堅強信念。

在廣州,可以讀懂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創新變革。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上,千年商都廣州不僅開啟新一輪改革開放、推動產業轉型升級,還肩負著中國高質量發展的責任和使命,為世界發展作出新的貢獻。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加大新型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發展數字經濟離不開「新基建」的強力支撐。截至今年10月底,廣州已建成5G基站近4萬個,在廣東佔比超過36%,5G用戶也超過了527萬。

立足大灣區構建城市國際傳播新格局

隨著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世界渴望通過城市窗口探析中國發展。廣州立足粵港澳大灣區,樹立全球視野、把握國家站位,將增強對外傳播力、國際話語權,以高度的文化自信積極構建與全球一流城市、國際交往中心相匹配的國際傳播新格局,加快提升中國話語的國際影響力,為廣州聲音、中國故事傳遍全球注入了新的時代內涵。

在講好中國故事的同時傳遞著廣州名片。近年來,廣州主動融入國家大外宣格局,積極籌辦廣州故事會活動,形成了「廣州故事會」外宣品牌,用廣州的故事案例講述中國的政策方針、價值主張。廣州聲音、中國故事一次又一次地在世界多個角落激蕩迴響,廣州國際傳播走向世界,世界通過鮮活故事感受廣州精神內核,從而加深城市與城市之間、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深厚情誼。

構建城市國際傳播格局,以城市的擔當和作為,充分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營養,賦予其新的時代印記和人文內涵,有利於推動中外文化文明交流互鑑,攜手共建包容和諧的世界。

為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著力服務廣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形象與國際傳播,廣州將於12月21日舉行大灣區視野下的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凝聚力量、達成共識,為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提升廣州城市國際形象和國際影響力提供智力支撐。

相關焦點

  • 用「廣州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新華網廣州12月20日電(李俊豪)廣州是一座什麼城市?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廣州,擁有 2230多年建城史,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開闢,到新時代的改革開放再出發,見證了廣州這座國際大都市的輝煌。
  • 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原標題: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   近來,東南衛視《中國正在說》節目精心推出的「傳播十九大精神系列節目」在海內外引起積極反響。   10月27日,黨的十九大閉幕後第3天,《中國正在說》迅速創作並播出了由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陶文昭教授主講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以「新時代、新矛盾、新使命、新思路、新戰略」為關鍵詞,全面準確解讀十九大精神。在周五晚黃金時段,該期節目收視率位列同時段福建省網第一,在全國35城主流觀眾群體中收視排名第九。
  • 齊齊哈爾建城史一席談
    中國遼金史專家齊聚齊齊哈爾,實地踏查了雅爾塞的哈拉古城,依據考古調查和文獻記載,確認哈拉古城就是金代的龐葛城,為齊齊哈爾的初始之城,齊齊哈爾的建城史,應始於公元1125年。2005年12月25日,齊齊哈爾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在嫩江賓館召開了齊齊哈爾880周年建城史成果新聞發布會,確定公元1125年為齊齊哈爾建城史紀元。
  • 國內有個奇特城市,地處南北分界線,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
    國內有個奇特城市,地處南北分界線,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我們國家的發展至今仍被分成許多城市, 這樣的做法也是為了容易管理, 這幾年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城市之間的競爭力也變大了, 很多城市也想通過旅遊業吸引更多的遊客,提高自己城市的知名度, 現在我們國內確實出現了受歡迎的城市。
  • 河南一名字帶「陽」的城市,有2千多年建城史,現成旅遊名城
    河南一名字帶「陽」的城市,有2千多年建城史,現成旅遊名城中國一共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河南是其中的一個。河南是出了名的農業大省,每年糧食產量在全國能夠擠進前三位,除了黑龍江恐怕沒有哪個省敢和河南比糧食產量。
  • 鄭州高新一中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活動舉行
    朗誦《昨日之中國--今日之中國》:講好大國工匠故事12月10日下午,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第一中學第一屆「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活動在報告廳舉行。鄭州高新一中副校長宋小葛、教師發展中心主任趙秋娟、全體道德法治教師及七八年級二百餘名道德與法治學科「小粉絲」參加了本次活動。「轅門外三聲炮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
  • 講好中國抗疫故事的實踐路徑
    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主要應該講好五個方面的事實:一是黨中央統攬全局、果斷決策的事實;二是中國人民風雨同舟、眾志成城的事實;三是廣大醫務人員白衣為甲、逆行出徵的事實;四是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兼顧、協調推進的事實;五是中國同世界各國攜手合作、共克時艱的事實。要講好中國抗疫故事,不僅要用事實說話,還要用數據說話;不僅要談成績,也要直面問題;不僅要回顧過去,還要展望未來。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英語講...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英語|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中國故事|用...
    在我國的英語教學領域,中國傳統文化與英語教學的相互融合已經逐漸成為新趨勢。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
  • 吉狄馬加: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 推動中外文化交流
    「在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的當下,詩酒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發揮載體作用,用詩酒講好中國故事,擴大中國聲音,推動中外文化交流。」著名詩人,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吉狄馬加在參加國際詩酒文化大會時表示。
  • 大灣區研討會|《海上來客》導演李林:用紀錄片的形式講好廣州故事
    一個城市的國際形象,是在無數個城市故事中交織而成的。有什麼比故事主角的講述,更能展現廣州的國際傳播之道?12月21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國際形象傳播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研討會在下午特意設置了老城市新活力城市國際傳播交流活動,邀請多個領域代表分享他們與世界的對話、廣州與世界的對話。
  • 西華大學外語課堂: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傳遞中國聲音
    「外語教育是中西方語言、文化、思想的交融,如何用它講好思政?」外國語學院李學芹老師說,「相信有很多老師最開始都有這樣的疑問。對於李學芹、彭旭、王成珍來說,近年他們一直在嘗試探索課程思政,卻始終沒有一套完整的、具有西華特色的課程體系。「我們就想,借用參加比賽這個契機,好好在外語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凸顯人文教育本質,形成一套屬於自己的思政教育體系,能應用在外語課堂教學中。」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
    近日,在陝西省宜川縣宜川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在高中英語課上展開,同學們將自己熟悉的中國經典故事用英語講述出來,既提高了英語學習的興趣,又加深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大課堂》的視頻課程選自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用英語講中國故事》叢書,這套書從策劃、編寫到出版歷時近兩年,由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聯合國內外教育專家共同編撰。
  • 2019中國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城市形象國際傳播推介會
    尊敬的朱小燚部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新老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國網總編輯王曉輝,非常榮幸有機會來到廣州,與大家相聚,一起探討如何對外講好中國故事,講好廣州的故事。大會給我的命題是讓我說說對國際傳播的體會以及對《中國3分鐘》,下面直接進入主題。
  •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2020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落幕
    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中國區總裁白皎宇作為開場者和重要評委,坐鎮總決賽現場。三個年齡段的9位選手在終輪排位賽上各顯神通,最終,來自南寧的韋集珅、來自上海的雷昕怡和來自廣州的朱芷儀脫穎而出,分別獲得「實力萌發」幼兒組、「小荷才露」小學組和「初露鋒芒」中學組冠軍。
  • 吳為山:用雕塑講好中國故事
    「20世紀中國美術的重要特徵是中西合璧,在這一進程中極為重要的是中法之間的美術交流。法蘭西藝術院院士向中國美術館捐贈作品的這份深情,這份友誼,這份真情,將載入中法藝術交流史。」2020年11月25日,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在法蘭西藝術院院士讓·卡爾多雕塑作品《陽光下的牛》捐贈揭幕儀式上說。
  • 父愛永不缺席,用恐龍貝克APP聽爸爸聲音講故事
    根據《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報告顯示,中國有超過55%的家庭都是由媽媽在陪伴孩子,爸爸陪孩子時間較多的家庭比例也只有區區12.6%。另外一項調查同樣指出,在中國50%的爸爸每周陪伴孩子的時間平均不足5小時,每天跟孩子有效溝通的時間不超過6分鐘。賺錢養家和陪伴孩子似乎不可兩全!
  • 葉小綱: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主席,他自覺肩負起了推動音樂塑造中國文化自信的使命。在這位音樂家眼中,音樂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期間,葉小綱接受了半月談記者的專訪。 「我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2019年1月15日晚,作為中國交響樂作品回顧展演暨第六屆中國交響音樂季北京音樂會的重頭戲,葉小綱創作的第五交響樂《魯迅》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上演。這部交響史詩是「時代交響——中國交響音樂作品創作扶持計劃」扶持作品,凝結了葉小綱多年的心血。
  •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文學的使命
    文學工作者要紮根生活、紮根人民,直面時代現實,不僅要為國內讀者講好中國故事,還應主動承擔起向全球讀者講好中國故事的使命,發出富有影響力和感染力的中國聲音,塑造新時代的中國大國形象。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藝,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精神。
  • 乘風破浪 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2020英孚全球英語挑戰賽圓滿落幕
    從用英語誦讀中華古詩、到用英語解讀成語故事、到今年圍繞的四大中國傳統文化主題——美食、建築、非遺、節日,越來越多的學員在挑戰賽的號召下,參與到把中華文化傳遞給世界的行動中。   決賽在一段精彩的視頻中拉開帷幕,英孚教育青少兒英語掌舵人白皎宇道出對廣大青少年「破浪」的期待:2020年註定不凡,少年們也許正面臨著他們學海生涯和成長過程中的「逆浪」,而英語這門國際語言,不僅助力他們乘語言之翼踏上新時代浪潮,更賦能他們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在國際舞臺「乘風破浪」,傳遞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