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中國足球迷心中都裝有一個世界盃夢,正如央視主持人白巖松曾在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時說過的一句話,所有的中國產的東西都來了,包括皮球、草皮、螢光屏等等,但唯獨中國國家足球隊沒有來,我們多希望他們也能來。白巖松的一番話代表了很多球迷的心聲,當我們為德國、為巴西、為義大利足球吶喊的時候,其實我們內心最渴望的還是想為中國國足吶喊。
新一屆足協到底做了什麼?
2018年可以說是中國足球改革再出發的一年,這一年以打桌球起家的蔡振華終於交出了足協主席的位子,替代他的則是剛剛執掌上海上港奪得中超聯賽冠軍的陳戌源。陳戌源精通管理,更是對足球也是情有獨鍾,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人將國足崛起的夢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兩年來,足協幹的最驚天動地的一件事恐怕就是歸化吧!從李可到艾克森,從費南多到洛國富,從蔣光泰到阿蘭,中國足球一下子仿佛從一個瘦子變成了體格健壯的胖子。這些人花費了各支俱樂部多達幾億的費用,不過,就在埃克森和李可參與的世界盃預選賽比賽中,中國足球並沒有改頭換面,更沒有哪怕一點點改變,當我們和同樣以歸化著稱的菲律賓0-0握手言和後,關於中國足球走歸化這條道對不對?成為了球迷疑慮的焦點。
K聯賽幾乎已經為中國國足檢驗了歸化球員?
在剛剛過去的亞冠聯賽比賽中,國安2-1戰勝首爾FC、上港2-1戰勝全北現代、廣州恆大0-0戰平水原藍翼、申花1-3負於蔚山現代。最遭球迷詬病的是廣州恆大,作為本賽季中超聯賽的副班長,恆大幾乎可以代表中超聯賽最高水準。但擁有多名歸化球員以及多名準國腳的他們竟然0-0和對手憾平,其中很多時候是被對手壓著踢。而更可氣的是,水原藍翼僅僅是韓國K聯賽中遊水準的球隊,隊內的球員更是在韓國沒有什麼名氣。
而就算恆大可能因為聯賽失利還沒有調整過來,可國安和上港真的就打出了高水準嗎?上港如果不是呂文君早早就獲得了一個極好的單刀破門機會,恐怕他們不會以2-1收場。而國安呢?阿蘭作為一名高水準的歸化球員,卻始終得不到踢滿全場的機會,就算他有十八般武藝,但當所有武藝都刀槍入庫的時候,又能給中國國足帶去什麼呢?
恆大終究誤了國足?
作為自2010年以來就引領中超發展的俱樂部,恆大對於中超的影響是深層次的。不管是開啟金元化時代,還是通過歸化球員助力國足的發展都和恆大息息相關。在恆大引領中超的10年時間裡,國足的成績只能說不升反降。儘管在此期間,恆大獲得了10年8冠的好成績,獲得了兩次亞冠聯賽冠軍,但恆大隊內雲集的眾多國腳卻始終無法給國足提供崛起的火力。恆大是不是對國足耽誤太久了,這恐怕是很多球迷心中的問號。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恆大終究是一支俱樂部,不管是引入大牌,還是從其他隊伍強挖國腳,那都是符合俱樂部發展規律的。如果硬是將國家隊崛起的重任放在他們的身上,也終究是不合理的更是不公平的。
那麼中國國足在歸化上面花費數億元的投資會打水漂嗎?韓國K聯賽是否已經給國足歸化判了死刑?恆大是否誤了國足?你怎麼看,歡迎下方留言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