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02月15日,著名圍棋國手聶衛平棋聖在北京《往事》欄目中,和主持人劉凝有一番對話:
劉凝問:人生也不可以悔棋。如果想悔的話,你想悔哪一步棋?
聶衛平:如果一定要悔的話,我應該不和孔祥明離婚,不和王靜結婚。就是也不和她離婚,也不跟她結婚。
劉凝問:為什麼呢?
聶衛平:為什麼?這個我自己也說不清楚。就是這個感覺。這個有時候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人最痛苦的是什麼?是失去了男人最寶貴的東西!男人最寶貴的東西是什麼?是他的驕傲!男人的驕傲是什麼?男人的驕傲就是他的事業!
1984年至1988年,是聶衛平職業生涯最巔峰的時期,連續三屆中日圍棋擂臺賽的勝利,連續三屆的力挽狂瀾,不可思議的十一連勝,都將聶衛平推向了神壇,聶衛平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和女排一樣,是當時振奮中國精神的兩面旗幟,上至領導人接見,下至國內愛好者的萬眾歡呼,所到之處全是鮮花和掌聲,到處是崇拜和尊崇的目光,這樣的榮耀和驕傲有幾人能夠享有!中國圍棋協會授予他「棋聖」稱號,臺灣應昌期先生要為他專門量身定做應氏杯世界圍棋大賽,這是第一屆世界圍棋大賽,冠軍獎金達到了令人眩暈的40萬美元,那個時候北京人均月工資才幾十塊錢,這是何等的信任與榮耀!
《周易》有云:亢龍有悔!
在聶衛平棋聖這段最輝煌的職業生涯中,有一個人的默默付出被無視和淹沒了,她就是孔祥明八段,孔祥明是中國圍棋第一位女子八段棋手,曾3次獲得全國圍棋女子個人錦標賽冠軍和多次亞軍。孔祥明是第一位戰勝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國女棋手,是當時中國女子圍棋第一人,也是世界女子圍棋第一人。
在嫁給聶衛平之後,孔祥明將生命全部傾瀉在聶衛平身上,對他的照顧無微不至,讓他可以全身心投入訓練和比賽,從第一屆擂臺賽起,孔祥明就找出所有能找到的對手的棋譜,收集抄寫在一起,自己先打譜,再和聶衛平切磋,兩人經常徹夜反覆研究推演,孔祥明實際成了聶衛平的模擬對手和陪練,而且是心有靈犀無話不說的那種。正是在這樣的賢內助幫助下,聶衛平才走上了神壇。
走上神壇的聶衛平漸漸把握不住自己,也沒法把握自己,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那麼多的社會應酬,那麼多的人情往來,那麼多的座談報告......孔祥明後來回憶說:
「我在社會洪流的強大衝擊前,拉不住聶衛平的手。外面精彩的世界鬆懈了聶衛平的鬥志,對各種應酬的熱衷使他的訓練成為一種應時的擺設。他的虛榮心,他的成就感,他的愛好欲望,都得到了最大的滿足。他離棋一天比一天遠。我的苦口婆心和反反覆覆的說教,在他聽來是最煩人的噪音。他漸漸難以容忍我的規勸,儘量迴避我們在一起。」
終於在1991年,兩人婚姻走到了盡頭。
在1991年之前,世界棋壇總共舉辦了四次世界大賽,分別是1988年的應氏杯,1988/1989/1990年的富士通杯,在這四次大賽中,聶衛平三次闖入了四強,兩次進入了決賽,狀態巔峰,雖然沒有最終得到冠軍,但以他的狀態,得到世界冠軍是遲早的事。
但1991年之後的聶衛平,狀態直線下滑,雖然1995年也殺入了第6屆東洋證券杯決賽,但聶衛平在80年代的巔峰狀態已經無可奈何的成為追憶了。
而讓聶衛平遺憾了一輩子的韓國對手曹薰鉉,在1989年獲得了首屆應氏杯冠軍,在2001年49歲的年齡還奪得了自己的第九個世界冠軍。
1989年應氏杯憾負曹薰鉉是聶棋聖一生中最錐心的痛,他肯定無數次的想要戰勝曹薰鉉,洗刷自己的遺憾和為中國奪得更多的世界冠軍。
但聶棋聖的狀態再也沒有恢復到曾經的巔峰狀態,而曹薰鉉卻成了世界圍棋史上的「圍棋皇帝」,縱橫世界棋壇20餘年,從擊敗聶衛平奪冠再到擊敗聶衛平的弟子常昊和王磊奪冠,所向披靡,麾下韓國鐵騎更是橫掃世界棋壇,真露杯三國圍棋擂臺賽徐奉洙九連勝一桿清臺的羞辱,屢屢是韓國囊中之物的農心杯比賽,四大天王對「超一流」的橫掃,韓國隊對三國圍棋擂臺賽冠軍的壟斷,都讓曾經輝煌的中日圍棋擂臺賽黯淡無光。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豪邁依稀在耳,聶棋聖沉默了。
如果沒有失去孔祥明,一切會怎樣?
2015年,《棋事》雜誌對孔祥明進行了一次專訪,孔祥明八段坦誠的說:
根據我對棋的理解,以及對聶衛平的了解,我認為他的棋才非同一般,他本可以走得更遠。那時,跟他走到一塊兒,也是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其實,後來我才意識到,年輕時,人還是應該堅守自己的事業與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