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應急漂浮裝置全狀態系統聯試成功

2021-01-19 中國航空新聞網

中國航空報訊:日前,航空工業航宇研製的某型直升機應急漂浮裝置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產品後續在真機上系統聯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驗當日,某型直升機應急漂浮裝置控制組件依令點火,充氣組件瞬間觸發,巨大的前、後浮筒應聲開包並順暢展開,不到4秒充氣成形,穩穩懸掛在全尺寸直升機模型上,各部件連接狀態正常,外觀正常,浮筒壓力檢測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應急漂浮裝置,此次試驗是其首次在全尺寸模型上進行的全狀態系統聯試,高度模擬了產品真實裝機狀態下的系統工作歷程。試驗預期擬考核的技術狀態得到充分的驗證,為產品後續在真機上的系統聯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應急漂浮裝置主要應用於直升機機組人員的應急安全撤離,可為應急降落在水上的直升機提供額外的浮力,並增加其漂浮穩定性,使其保持良好的漂浮姿態,為救援爭取寶貴的時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直升機落水姿態良好,能使直升機漂浮更長的時間,從而為整機的回收創造條件。

中國航空報訊:日前,航空工業航宇研製的某型直升機應急漂浮裝置試驗取得圓滿成功,為產品後續在真機上系統聯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試驗當日,某型直升機應急漂浮裝置控制組件依令點火,充氣組件瞬間觸發,巨大的前、後浮筒應聲開包並順暢展開,不到4秒充氣成形,穩穩懸掛在全尺寸直升機模型上,各部件連接狀態正常,外觀正常,浮筒壓力檢測正常,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作為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應急漂浮裝置,此次試驗是其首次在全尺寸模型上進行的全狀態系統聯試,高度模擬了產品真實裝機狀態下的系統工作歷程。試驗預期擬考核的技術狀態得到充分的驗證,為產品後續在真機上的系統聯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應急漂浮裝置主要應用於直升機機組人員的應急安全撤離,可為應急降落在水上的直升機提供額外的浮力,並增加其漂浮穩定性,使其保持良好的漂浮姿態,為救援爭取寶貴的時間。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直升機落水姿態良好,能使直升機漂浮更長的時間,從而為整機的回收創造條件。

相關焦點

  • 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國內首套20kW級IGFC系統試車成功
    原標題:國家能源集團自主研發國內首套20kW級IGFC系統試車成功   10月中旬,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20kW級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 自主研發!國家能源集團國內首套20千瓦級IGFC系統試車成功
    10月中旬,國家能源集團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20kW級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SOFC)發電系統在寧夏煤業實驗基地試車成功,達到運行條件。首套系統工況設計發電15kW,實際發電15.7kW,一次試車成工,達到預期目標。
  • 國內首款全玻纖復材四座固定翼飛機CG231成功首飛
    通用航空 自主研發 首款全玻纖復材 字數:2097閱讀:6分 2019年12月30日,由重慶通航集團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開發的一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
  • 中國兵器工業研製「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系統」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
    近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信息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牽頭研製的「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系統」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驗收。這次成功交驗,標誌著兵器工業集團空中無人裝備實現了從技術研發、科研試製到中大型無人機系統產品研製生產的跨越式突破,為發展空中無人裝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 兵器工業集團研製「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系統」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
    近日,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信息院計算機應用技術研究所牽頭研製的「金雕CR500無人直升機系統」成功完成全系統交裝驗收。這次成功交驗,標誌著兵器工業集團空中無人裝備實現了從技術研發、科研試製到中大型無人機系統產品研製生產的跨越式突破,為發展空中無人裝備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 國內速度等級最高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 正式下線
    國內速度等級最高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 正式下線 2020-12-02 19:55: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國內最高速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正式下線
  • 國內首套20kW級IGFC系統試車成功
    國內首套20kW級IGFC系統試車成功 來源:中國電力新聞網 2020-10-27
  • 國內首家自主研發 中信銀行信用卡新核心系統成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雙11」當天凌晨,中信銀行信用卡網絡線上交易額僅2分鐘即突破1億元,一小時突破10億元,系統交易速度提升3倍,成為該行近期全新上線StarCard新核心系統投產後的首次「捷報」。截至目前,這是國內首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一代雲架構信用卡核心業務系統。
  • 常見應急發電機起動裝置缺陷原因及分析
    突發事件:4月27日,賴比瑞亞籍「勇士」輪在長江的出江航程中,突然全船斷電,主輔機失控,船舶失去動力。「勇士」輪船長達300米,是目前進入長江船長最大的營運船舶,失控後情勢十分危急。經過2個小時的搶修,船舶輔機恢復供電,錨機恢復工作,順利在安全水域拋錨,成功脫險。
  • 技術破壁嶗山企業研發國內首款風速傳感器 科技聚焦 - 科技產業...
    據悉,公司研發成功國內首款風速傳感器目前已經進入市場化階段。芯笙科技創始人陶繼方表示,該傳感器的應用,有望打破風速智能控制晶片領域國外壟斷現狀。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2019年,在國外深耕MEMS傳感器研究多年的陶繼方教授歸國創立了青島芯笙微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併入駐青島市微電子創新中心。
  • 中科富海成功打造自主可控的BOG提氦生產線
    經過兩年多的研發攻關,成功研製出國內首套液化天然氣閃蒸汽(LNG-BOG)低溫提氦裝置,打通BOG提氦聯調全流程,順利產出液氦產品,達到設計要求。這是國內首次實現BOG提氦生產線的產業示範運行,填補了國內大型低溫領域的空白,捍衛了國家氦氣戰略安全。
  • 全市場參與保障系統成功上線
    來源:期貨日報網DCE交易7.0系統的穩定成功上線,離不開大商所強大的技術測試平臺以及市場相關各方的全力支持。據悉,系統正式上線前,大商所開展了數百輪內外部及生產伴隨測試、9輪全市場測試、兩輪行業專家評審。
  • 自主研發18導全信息動態心電分析系統,「蓬陽醫療」獲數千萬元A輪...
    蓬陽醫療成立於2004年6月,是一家從事心血管疾病檢測的醫療器械廠商,目前其產品矩陣包括18導/12導Holter、動態血壓、動態心電網絡、多參Holter等產品,其核心產品為歷經10餘年自主研發而成的可攜式「18導全信息動態心電分析系統」,即18導Holter產品:MedSun-V18。
  • 中國電信天通衛星業務商用 填補國內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空白
    1月10日,中國電信天通衛星業務商用發布會在北京舉行,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正式面向社會各界投入使用。 中國電信副總經理陳忠嶽表示,天通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正式商用,填補了國內自主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的空白,可為廣大客戶提供全天候、全領域穩定可靠的移動通信服務,有力保障了國家網絡和通信信息安全。
  • 眾合科技:自主研發TACS信號系統起步較早 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1月30日訊,有投資者向眾合科技(000925)提問, 尊敬的董秘,您好,公開資料顯示,友商卡斯柯,11月20日發布了列車自主運行系統(TACS),稱其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的商用TACS
  • 時速600公裡 中國南車四方股份公司研發高速磁浮試驗樣車試跑成功
    6月21日,由中車青島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研製的時速600公裡高速磁浮試驗樣車在磁浮試驗線上成功試跑,標誌著我國高速磁浮交通系統研發取得重要突破。「在多種工況試驗條件下,車輛懸浮導向穩定,運行狀態良好,各項關鍵技術指標符合設計要求,達到設計預期。」中車四方股份公司副總工程師丁叄叄說。丁叄叄說,高速磁浮交通系統是包含車輛、牽引供電、運控通信、線路軌道四大系統在內的強耦合系統,通過樣車線路試驗,可以初步驗證動態條件下高速磁浮各系統間的接口關係和耦合特性,為系統及核心部件關鍵性能的驗證與優化提供支撐。
  • 國內最高速跨座式單軌列車成功試跑(視頻)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毛道光 通訊員 高明 青島報導  日前,新一代跨座式單軌列車在試驗線上成功試跑,正式下線。該車由中車四方股份公司研製,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車輛最高運行速度為100km/h,是目前國內速度等級最高的跨座式單軌列車。該車兼具地鐵與單軌列車技術優勢,標誌著我國在跨座式單軌車輛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 聯潤翔自主研發成功EOS環境適應力技術 應用於服裝面料
    技術定義 EOS環境適應力技術(外文名: Environment OS)是聯潤翔(青島)紡織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一組技術。可以應用在服裝面料上,給穿著者帶來體感增強,提升穿著者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技術原理 人在活動狀態下或者高溫環境下,常常會產生汗水與溼氣。溫度變化時, 汗水會讓人感覺到寒冷不適;汗水和溼氣也會給人帶來悶熱粘身和不適;汗水和溼氣可以導致細菌大量滋生導致異味和不適。EOS環境適應力技術可以通過加工整理到面料上,使面料兩側有不同的性能,給穿著者帶來持續乾爽、 不粘身、無溼冷感以及安全清新無異味的穿著體驗。
  • 國內首套自主開發PO/TBA技術工業化試驗圓滿完成!
    經過72小時穩定運行,12月17日23點10分,伴隨最後一個樣品分析結果的全面達標,標誌著濱化集團PO/TBA工業化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成功研發國內第一代全腕關節假體系統
    11月3日,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專家團隊經過3小時的精細操作,成功完成了首例自行設計的「定製化金屬3D列印全腕關節置換術」。這是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成功研發國內第一代全腕關節假體系統後的第一例手術,不僅填補了腕關節假體領域的空白,更標誌著積水潭醫院在終末期腕關節疾患治療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