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成功研發國內第一代全腕關節假體系統

2021-01-18 瀟湘晨報

11月3日,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專家團隊經過3小時的精細操作,成功完成了首例自行設計的「定製化金屬3D列印全腕關節置換術」。這是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成功研發國內第一代全腕關節假體系統後的第一例手術,不僅填補了腕關節假體領域的空白,更標誌著積水潭醫院在終末期腕關節疾患治療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患者曾輾轉於國內多家醫院骨科、風溼免疫科,歷經反覆化驗、活檢、關節鏡下清理、診斷性抗癆、抗感染、降尿酸等治療,症狀功能都沒有改善,他抱著最後的希望來到積水潭醫院手外科就診。李文軍主任醫師檢查後發現,患者右腕關節疼痛、僵直,完全無法活動,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最終診斷為非特異性腕關節炎。考慮到患者是醫學院校在讀學生,對關節活動有較高需求,不願意選擇關節融合手術,因此立即請陳山林主任會診。陳主任經仔細考量,認為該患者符合全腕關節置換手術適應證,經過多次與患者充分溝通交流,患者最終選擇了假體置換手術。

為了確保手術的順利實施,陳山林主任團隊在術前制定了詳細的規劃並反覆推演手術流程。11月3日,在手術室、麻醉科、控感等部門的通力合作和密切配合下,專家團隊順利完成了截骨,安裝試模,調整張力、安裝假體,手術非常成功。術中影像顯示,假體位置、力線、髓腔壓配、關節面對合均滿意。術中測試關節穩定無撞擊,軟組織平衡良好,全範圍活動時沒有出現脫位等問題。腕關節活動度也由術前的5度改善到65度,完全達到了術前的預期。

對於各種原因造成的終末期關節炎的患者來說,關節融合術是主流的治療方案。融合術雖然可以解決患者的疼痛問題,但喪失了腕關節的屈伸功能,給患者帶來很多不便。幾十年來,醫生和患者都在期待理想假體來置換受損腕關節,從而有效恢復腕關節功能。但苦於國內一直沒有成型的產品,很多患者只能接受全腕關節融合手術這一「唯一」的選擇。作為假體研發的主要成員之一,劉暢醫生介紹,「近兩年時間內,陳山林主任研發團隊一直在探索適合國人的全腕關節假體,經反覆的測試、有限元分析和生物力學實驗,並針對國外產品存在假體部件鬆動的問題,提出採用最新的3D列印技術,增加生物固定強度的方法,終於成功研發出國內第一代全腕關節假體系統,並已獲得醫院新技術準入批准。」

精準化、數位化的智能骨科是未來骨科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定製化金屬3D列印全腕關節置換術是手外科這一年中在相關領域攻克的又一高地。陳山林主任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這次手術的成功將為中國第一代腕關節假體的推廣應用提供寶貴經驗。我們期待不久的將來,腕關節假體能成為中國手外科醫生手中一種『常規武器』,可以為更多嚴重腕關節損傷和疾患患者帶來福音!」

【來源:北京積水潭醫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我要當醫生》節目預告:「手」護健康 「腕」事順意
    提起 「關節置換」,大家並不陌生,但我們熟悉的多是膝關節和髖關節置換,腕關節則很少聽說。前不久,積水潭醫院手外科 成功完成了首例自行設計的「定製化金屬3D列印全腕關節置換術」。為什麼腕關節置換這麼少見呢?
  • 疫情期間 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急診一天完成27臺手術
    開放損傷在北京積水潭醫院手外科急診就診患者中比例很高,多數需要急診手術治療,在全國人民團結一致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在積水潭醫院黨委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集體領導下,急診手外科始終堅持正常開展工作,手術量每天10-20臺,最多一天達27臺。
  • 劉曉光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
    健康時報記者 孔天驕10月14日,北京積水潭發布了「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出診信息公告」。健康時報記者向北京積水潭醫院核實,院方告訴記者,8月底,劉曉光院長上任,接替田偉擔任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2020年10月21日(周三)起,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脊柱外科知名專家劉曉光教授,將在新街口院區特需門診出診。
  • 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在第一道防線上他們肩負重任從未退縮
    急診科是醫院面向社會的窗口,更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前沿陣地。從疫情發生到現在已經過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雖然不是在疫情中心,但急診科作為醫院的第一道防線,肩負重任。各地復工開始,北京積水潭醫院急診科內擔負急診接診的醫護人員,風險之下重任在肩。
  • 北京積水潭醫院多名專家受聘2022年北京冬奧會
    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劉曉光表示,北京積水潭醫院是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醫院骨科、手外科、運動醫學科和燒傷科均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就冰雪運動的專科保障能力來說,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 北京積水潭醫院蔣協遠教授團隊、周一新教授團隊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
    11月28日,北京醫學會頒發第五屆北京醫學科技獎獎勵,北京積水潭醫院創傷骨科蔣協遠常務副院長主持的《肘關節外科疾病診療創新技術的建立及推廣應用》項目獲得北京醫學科技獎二等獎、矯形骨科周一新主任主持的《髖膝關節重建關鍵技術體系及臨床應用》項目獲北京醫學科技獎三等獎。
  • 北京積水潭醫院多位專家擔任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冰雪醫療衛生...
    北京積水潭醫院2022年北京冬奧會受聘專家名單中國冰雪醫療衛生特聘專家劉曉光、吳新寶、王滿宜、郭源、姜春巖、楊徵中國冰雪醫務專家蔣協遠、周乙雄、武勇、王雪松、毛玉江>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所長劉曉光表示,北京積水潭醫院是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醫院骨科、手外科、運動醫學科和燒傷科均是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就冰雪運動的專科保障能力來說,這在全國是絕無僅有的。
  • 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協議包括專利轉讓、建立智慧骨科研究基金及共建聯合實驗室,總轉化額達到1.023億元。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為加強醫藥創新和協同創新工作,明年本市將再遴選十家左右的醫療機構開展研究型病房建設,為醫藥健康協同創新提供支撐。
  • 菏澤市立醫院利用腕關節鏡手術救治高速公路受傷外地患者
    原來,在2020年12月3日下午,李先生獨自在高速公路上意外因車禍導致全身多處受傷,當時就近在曹縣當地醫院就診,後患者病情危重,轉菏澤市立醫院就診,抵達醫院時,李先生血流不止、血壓偏低、臉色蒼白。情況危急,菏澤市立醫院啟動綠色通道,積極救治,後經醫院手足顯微外科醫生馬金朋、肝膽外科醫生王琛協同診治,李先生情況轉危為安。目前,李先生已出院回家。
  • 北京積水潭醫院圖書館到臨床科室進行醫學資料庫使用培訓
    2020年11月24日,北京積水潭醫院圖書館負責人楊民受邀來到燒傷科進行了一場如何使用醫學資料庫的培訓講課。課上,楊民主要介紹了北京積水潭醫院在用的醫學資料庫資源,包括:PubMed漢化版、萬方醫學網、知網、大醫網及外文共享資料庫5種中外文醫學資料庫,一個數字圖書館及遠程訪問系統。同時,楊民還詳細地講解了資料庫使用技巧,回答了大家的提問。為了能夠及時為讀者提供幫助,圖書館還建了微信服務群,線上為大家解決問題。目前,已發展為3個微信群,有本院職工一千餘人。
  • 患者車禍受傷 菏澤市立醫院綠色通道救治並完成首例腕關節鏡手術
    近日,菏澤市立醫院手足顯微外科為河北秦皇島山海關區51歲的李先生開展首例腕關節鏡輔助下治療橈骨遠端骨折。原來,在2020年12月3日下午,李先生獨自在高速公路上意外因車禍導致全身多處受傷,當時就近在曹縣當地醫院就診,後患者病情危重,轉菏澤市立醫院就診,抵達醫院時,李先生血流不止、血壓偏低、臉色蒼白。情況危急,菏澤市立醫院啟動綠色通道,積極救治,後經醫院手足顯微外科醫生馬金朋、肝膽外科醫生王琛協同診治,患者情況轉危為安。
  • 【事業單位】2021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招聘154人...
    本文整理2021北京積水潭醫院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招聘154人公告,更多招聘信息請關注中公教育國貿學習中心。北京積水潭醫院是一所以骨科、燒傷為重點的,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和清華大學教學醫院。
  • 2021北京積水潭醫院 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招聘應屆畢業生公告...
    2020醫療衛生招聘考試公告信息匯總(6-11月)北京積水潭醫院是一所以骨科、燒傷為重點的,集醫教研防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醫院,是北京大學第四臨床醫學院和清華大學教學醫院。醫院設有北京市創傷骨科研究所,是北京市創傷燒傷搶救中心,北京市骨科疾病研究治療中心,全國計算機輔助外科學會和計算機輔助外科研究和應用中心。
  • 大醫院新聞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展成果轉化
    原標題:大醫院新聞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展成果轉化(首席記者劉志勇)12月9日,北京積水潭醫院舉辦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該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公司籤訂「骨科手術機器人」成果轉化協議,總轉化額達1.023億元。
  • 北京積水潭醫院運動醫學科攜手央視開展科學健身科普宣傳活動
    近年來,隨著全民健身政策深入人心,2008年北京夏季奧運會的勝利召開以及北京成功拿下2022年冬季奧運會舉辦權,同時結合國家政策的傾斜與扶持,人民群眾自發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空前高漲,越來越多的普通人參與到各種體育運動中去。
  • 我院完成國內首例Infinity全踝關節置換手術!
    2020年6月16日,一臺「特別」的骨外科手術在我院進行——這是國內首例Infinity(最新一代踝關節置換術用假體)全踝關節置換手術,負責手術的是我院創傷骨科專科副主任宋衛東教授團隊。手術圓滿成功後,本來深受踝關節骨性關節炎困擾的患者曾阿姨正在順利恢復,並將於近期出院。
  • 渭南手足外科醫院劉林峰院長帶領團隊奮戰18個小時成功再植斷成七...
    一霎那的功夫,右手多處被切斷,不但手指6處離斷,手掌也從掌中橫紋以遠完全離斷,一隻手斷成七截。為了保住他的右手,渭南手足外科醫院業務院長劉林峰帶領團隊爭分奪秒,連續奮戰18個小時,終於為患者成功地進行斷指、斷掌再植。手術難度之大實屬國內罕見。經過一周的危險期,再植的手指、斷掌全部成活,說起一周前發生的那一幕,他至今還心有餘悸。
  • 北京積水潭醫院開創「醫工企」科技創新模式結碩果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工人日報客戶端12月9日電 12月9日,在北京積水潭醫院第二屆醫工結合科技創新大賽暨2020年科技成果推介會上,北京積水潭醫院與北京天智航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籤訂了「我們一直致力於構建學科-科研-人才-成果四位一體的市屬醫院醫學科技創新體系,積水潭醫院「醫工企」模式就是一個成功案例。」
  • 北京積水潭醫院「神操作」:拇指「種」在大腿 保住患者右手
    在當地醫院,張偉接受了心肺復甦等一系列操作,但雙上肢嚴重毀損傷、大血管損傷、需要截肢,左肩胸部嚴重電燒傷可能導致鎖骨下動脈損傷、破裂,也帶來血管破裂大出血風險。當地救治條件有限,將張偉轉至北京積水潭醫院燒傷科救治。高壓電燒傷治療是與時間賽跑。但張偉雙上肢嚴重毀損傷,傷後7天才轉入積水潭醫院,給救治帶來極大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