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戰國時期,由於常年的戰爭,所以還是誕生了相當一部分名將,其中最有名的莫過於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人,這些人的確是當時的名將;不過持續了兩百多年的戰國,又豈止以上這幾位?可以說,每個強大的勢力,至少曾經都誕生過一位名將,而這裡要盤點的,就是戰國時期以智謀著稱的三位名將,來看看都有誰吧。
TOP、3 宇喜多直家
這宇喜多直家早年比較悲慘,在6歲時,家族所在地被攻破,其祖父自殺,他跟隨父親逃亡,靠他人的庇護才活了下來,在父親病逝後,由伯母將其撫養長大,童年的這些經歷,養成了宇喜多直家陰狠的性格。在他成年後,出仕天神山城的浦上宗景,靠戰功得到浦上宗景的器重,後成為奈良部山城的城主。
這宇喜多直家到底有多狠呢?為了取信浦上宗景,他不惜將嶽父中山備中欲謀反的消息告訴浦上宗景,而且還親自帶兵殺了中山備中,其妻得知自己的父親被自己的丈夫所殺後出家為尼;這就結束了嗎?當然沒有,在嘗到甜頭後,這宇喜多直家後又多次靠聯姻獲取地盤,而且還暗殺對手,最終擊敗主家,完全支配備前、美作二國。
不過宇喜多直家自身也還是有本事的,「明禪寺崩れ」就是宇喜多直家一生中最經典的戰例,面對強勢來襲的備中三村氏,宇喜多直家鎮定指揮,最終以弱勝強,確立了宇喜多家在備前的地位。織田、毛利對戰時,他及時倒向東軍,病歿前託孤於織田軍大將羽柴(豐臣)秀吉,讓其照顧自己的兒子宇喜多秀家。
TOP、2 尼子經久
尼子氏是京極氏的旁支,京極氏源四目結於佐佐木氏,京極氏在室町幕府中期是北近江國、出雲和隱岐等國的有力守護大名。在尼子經久的祖父和父親時期,尼子氏發展極快,開始取代京極氏,成為被幕府承認的出雲的支配力量,尼子家也逐漸從京極家獨立出來。在尼子經久的父親去世後,尼子經久繼承家督之位,成為出雲的守護代。
由於尼子經久年輕又行事傲慢,所以在當地豪族、國人眾中沒有樹立起權威。京極在出雲的寺社土地被尼子經久侵吞,使尼子家與主家京極氏的關係日益緊張;後幕府命令尼子經久上繳出雲、隱岐的段錢。這尼子經久不僅無視幕令,而且還私自扣押段錢。最終幕府下達了徵討尼子經久的命令,由於當地豪族紛紛背叛尼子家,故而尼子經久兵敗後被流放,不得已投靠外公家真木氏,從此隱居了近兩年。
這段時間尼子經久臥薪嘗膽,趁著京極氏在出雲國失去民心時,裡應外合拿下了出雲國,而且還順勢剪除了潛在威脅,此後的經久,著眼於附近各國的攻略;幾年間,尼子家的勢力不斷壯大。先後打敗多位強敵,而且還親自策動伯耆國攻略。在尼子經久巔峰時期,實際佔有山陰、山陽十一國,後世因此稱尼子經久為「陰陽一太守」;可惜在尼子經久退位後,他的繼任者在毛利氏的進攻下節節敗退,最後亡於毛利元就之手。
TOP、1 毛利元就
沒錯,這排第一的就是滅亡了超級大名尼子氏的毛利元就,毛利氏一直都很強大;毛利元就在20歲的時候才參加初陣,這在當時是比較少見的,但是毛利元就卻在這次戰鬥中顯示出了不同一般的、卓越的指揮才能,根據毛利軍的自身實力,採用謀略和奇襲並用的巧妙戰術取得了絕對的勝利。在有田中井手之戰中,毛利元就以區區千餘眾擊殺武田元繁,由此名震日本。
此後,毛利家東克尼子氏,西破大內氏,勢力急劇擴張。最終於「嚴島合戰」中一舉擊敗大內家權臣陶晴賢,日本史學界稱此役為「西國桶狹間」。繼而攻滅尼子氏,威震關西,並一度染指北九州。一舉奠定安藝毛利氏的西國霸主地位,而作為毛利家霸業開創者的毛利元就,也被日本民眾視為「戰國謀神」而久久傳頌。
其實在日本戰國時期,將還是有很多的,只不過以以上三人最為有名;其中宇喜多直家最為卑鄙無恥,尼子經久比較擅長謀略,而毛利元就的成就最高,擅長統籌謀劃;按發展勢力來看,也是毛利元就的勢力最大,而宇喜多直家最小,在日本歷史上,毛利元就也是能與織田信長等人並稱的,可見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