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佔餐飲大盤1/3,團餐業能出幾個海底撈?

2020-12-17 36kr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味財經」(ID:uvfinance),作者 鄒雅媚,36氪經授權發布。

知名社餐品牌紛紛布局團餐業務,讓團餐這片中國餐飲業最後的市場化「孤島」受到空前的關注。

已經在市場化戰場裡廝殺數輪的社餐頭部企業入局團餐,是存量市場裡,橫縱競爭雙向推進的結果。

而團餐原住民,面對的是一場「對外守城,對內破局」的雙向攻堅戰。

相對於成熟的美、日團餐市場,我國的團餐市場法還擁有巨大探索空間,品牌輸贏尚難定論,「社團」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

封閉的團餐,佔了餐飲市場1/3的份額

長久以來,團餐作為「資源型」、「關係型」生意的典型代表,習慣悶聲賺錢,對外交流極少。同時,團餐也是一個存在感很低的超級大賽道

(團餐,是指以團體為單位消費、以滿足整體性服務為主的餐飲服務形態,一般為工作餐;因製作場所不同可分為現場製作和配餐:產業園區、企業工廠、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學校、醫院等一般以現場製作為主;寫字樓、大型會議、大型活動、航班等則一般以配送為主。)

市場規模逐漸增加

16年中國餐飲收入3.58萬億,其中團餐收入0.90萬億,佔比25.14%;

17年中國餐飲收入3.96萬億,其中團餐收入1.19萬億,佔比30.05%;

18年中國餐飲收入4.27萬億,其中團餐收入1.28萬億,佔比29.98%;

19年中國餐飲收入4.63萬億,其中團餐收入1.50萬億,佔比33.23%。

團餐佔餐飲業超過30%的市場份額,是外賣市場的2.29倍(2019年大陸餐飲外賣產業規模為6536億元人民幣)。

6%市場集中度很低

歐美,大型團餐企業佔據了80%的團餐市場份額;日韓,大型團餐企業約佔50%的市場份額。

英國康帕斯、法國索迪斯和美國愛瑪客都是跨國經營的團餐品牌,其員工數量多達數十萬,並在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愛瑪客甚至拿下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團餐競標資格。

而我國團餐市場目前的集中度還很低,團餐百強只佔整個團餐市場的6%,中烹協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餐飲企業百強》中,團餐品牌僅佔13%。

其中在2017年營收就超過260億的千喜鶴,作為僅次於海底撈的百強餐飲品牌,其社會關注度遠低於西貝、九毛九等社餐品牌。

更多團餐企業局限於封閉的地方經營,年收破億者寥寥。

品牌意識差,市場競爭力差

到今天,千喜鶴這樣的品牌還是鳳毛麟角。

國內多數團餐企業普遍依靠資源關係開拓、維護市場,品牌意識還很差。

因為資源內卷,所以家族式的、老鄉式的層層分包的情況依舊是行業主流,管理失控現象層出不窮。

相對於社餐品牌已經邁向數位化精細化經營管理,大多數團餐企業還是傳統大食堂經營,無論是管理、服務、品牌、產品……都要差於社餐品牌。

關於高校外賣的發展,可以側面印證這一觀點。一方面高校外賣蓬勃發展,因此誕生了餓了麼;另一方面,外賣興起一定程度上影響到高校食堂的經營,一度鬧出高校禁止「外賣進校」的新聞,但最終還是不了了之。

傳統大食堂、革新緩慢的菜品、貧乏的味道已經不能吸引求新求變的Z世代了。

總的來說,萬億規模的團餐市場,採購供應分散、管理壁壘高、場景多元化、數位化進程相對緩慢。

海底撈進軍團餐賽道,頭部社餐競爭力初顯

 8月,海底撈官方宣布,針對家庭、企業、團隊聚餐等大型用餐場景,推出外賣火鍋團餐業務。

「團餐+海底撈特色服務」模式,安排專職經理,為顧客定製場地、餐具餐品等一條龍定製服務,可以服務1000人。

海底撈火鍋團餐外賣

海底撈,作為中餐發展風向標,入局團餐並不奇怪。

疫情期間,社餐瞄上團餐生意

疫情初期,因為「食堂」無法正常進行,團餐式外賣應運而生。團餐業務自救,已是社餐企業面對疫情考驗的標準答案,德克士、鄉村基、西少爺等知名餐飲企業都開闢了團餐業務。

北京的焦耳堂食將重點放在了企業團餐外賣業務上,服務了招商銀行、中國銀行、貝殼找房、億歐等50多餘家企業,日訂餐量超過3000份。

「這次疫情使團餐公司充分看到了外賣場景的重要性,大量團餐管理者開始意識到在線訂餐+外賣配送的模式,構建全場景解決方案,才能全方位滿足企業和員工的用餐需求。」某業內人士說。

社餐頭部內功深厚,已具備開闢團餐的能力

團餐的優勢、特點都很明顯,是一種高度穩定、需求較大的存量市場,集約採集可以壓縮成本,標準化生產程度高可以提高效率,並且配送成本低。

中央廚房、預製品生產是團餐不可繞開的話題,少數頭部團餐品牌,如千喜鶴、德保、中快等能夠做到這種半工業生產。

現實是,大部分團餐品牌嚴重依賴人工,標準化生產、機械生產程度並不高,在成本管控上不及社餐品牌。

而海底撈作為一個生態型餐企,上遊食材、中遊加工、下遊運營都很成熟,集約採集、標準化生產、產品研發、人才成本管理,甚至比很多絕大部分團餐品牌做得都要好。

對於基建成熟的海底撈來說,進軍團餐首要任務是切資源,尋求多元場景,開闢市場。

團餐市場化趨勢顯現

成本愈加透明的餐飲業,已經到了拼實力、拼效率的時代。

主要表現為兩點,團餐競爭市場化,社餐進入團餐市場常態化。

例如,滿足員工需求,照顧好員工的胃成為很多網際網路企業的訴求。

「我們的員工都是高精尖人才,已經不是大食堂亂鍋燉可以敷衍的,要讓他們吃好喝好,才能安心工作。」某大廠後勤總監說。

華為食堂的豪華加餐

以華為食堂為例,焦耳食堂、喜家德、西少爺、犟骨頭、江邊城外等知名快餐品牌,牛三哥、鼎味道、七辛客、蒸食故事等優質商戶……通過層層選拔,最終進駐華為的美食廣場。

喜茶也在年初進入京東大食堂。

與過去團餐廉價的印象不同,這些品牌並未壓低售價,而是與社餐市場大致相同。

但是團餐市場完全市場化還需要時間,但隨著社餐不斷滲透團餐領域,市場化是不可避免的時代進程。

快餐團餐化:社團融合趨勢明顯

海底撈火鍋團餐這種「重」模式,在團餐界並不多見,整體來看,2020年,快餐團餐化這種相對較輕的模式更熱門。

老鄉雞、鄉村基、味千、真功夫這類連鎖快餐品牌,與團餐的模式較為接近,成本結構也相似,並且效率更高。這些經驗可以直接運用在團餐競爭中。

北京的焦耳、鄉村基的大米先生、老鄉雞的五代店,是今年比較熱門的快餐團餐化品牌,它們的特點:

  • 模式多為自選;

  • 選址均是人流較多的街邊店、社區店、寫字樓聚集地;

  • 產品多為現制現炒,並結合預製品;

  • 價錢普遍在18-30元間;

  • SKU集中在30~50個,品種豐富。

價格低廉、品牌有保證,主攻社區、商住混合、白領工作餐,對街邊的夫妻老婆店傷害極大。

但是團餐的最大弊端在於,需求時間短、客單低,全時段經營難度大。

這給成本端提出了嚴格的精細化管理要求:如何壓縮食材成本、預製品研發、人力成本等都是難題。

因此,社餐能否在團餐領域開闢第二曲線,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工作法《海底撈 經營的不是餐飲》
    餐飲圈子裡流行有這麼一句話:世界上有兩種火鍋,一種是海底撈火鍋,一種是其他火鍋;世界上有兩種服務,一種是海底撈服務,一種是其他服務。不得不說,海底撈現已依靠高質量的服務特色、傳統與現代兼具的文化理念、一流的管理模式,牢牢地佔據著消費者群體的首選目標,那麼其原因究竟在哪裡呢?
  • 那個做火鍋的海底撈出抱枕賣料理包了,不務正業的海底撈讓人害怕!
    餐飲新紀元,讓你的餐廳經營更容易!餐飲實戰第一自媒體。 海底撈在用它的步履告訴餐飲行業,跟著我一起走,大家才有肉吃,那麼我們來看看海底撈的最新動作。
  • 拼團海底撈的A股名媛群
    UP主憤怒的曬出付款記錄後… … 晚飯去吃海底撈的時候,心想,要是能拼一下,該多好。 於是翻了翻財報,發現拼團海底撈的,還真不少。
  • 為什麼70%的團餐龍頭企業選擇了智盤
    近日,中國烹飪協會發布了《2019年中國餐飲企業百強名單》。除了百勝中國、金拱門、海底撈等餐飲品牌穩居百強外,這幾年勢頭強勁的團餐企業,也有10家闖入榜單。數字轉型,變革中闢新路儘管我國餐飲行業受到疫情的嚴重衝擊,經營壓力、食材浪費、人工成本等矛盾不斷激化,但危中有機,不少團餐龍頭率先將數字轉型付諸實踐,在變局中闢新路。
  • 餐飲行業領跑者——海底撈的關鍵成功要素
    (資料來源:海底撈年度報告)中國十大餐飲品牌搜索指數及排名(資料來源:《2019中國餐飲品牌力白皮書》)按照2019年全年網絡搜索指數平均值從高到低,2019年中國影響力排名前十的餐飲品牌依次為:海底撈,星巴克,肯德基,麥當勞,必勝客,呷哺呷哺
  • 海底撈圍獵河南餐飲標杆:硬槓巴奴,狙擊姐弟倆
    樹欲靜而風不止,疫情後的河南餐飲業正卯足勁-復工復產收復失地,以海底撈為代表的全國巨頭卻殺將過來,對巴奴、姐弟倆等河南標杆型餐飲品牌形成精準狙擊之勢。強龍與地頭蛇的一場鬥法,即將在商戰發源地鄭州火熱上演。
  • 一周餐飲丨海底撈回應創始團隊套現;萬科成立食品事業部
    八成小店主表示,消費券刺激效果明顯,希望後續能自己掏錢繼續給老顧客發消費券,增加營收。明星公司海底撈回應創始團隊套現:股東在公益等方面有資金安排5月7日,海底撈發布公告稱,股東SP NP Ltd.及LHY NP Ltd.擬以每股33.2港元的價格配售4700萬股股份,佔公司已發行股本0.89%。
  • 土豆粉成鄭州餐飲消費新戰場 海底撈悄然入局
    一場由海底撈發起的副牌孵化計劃,暴露了這個火鍋餐飲品牌的「野心」。12月10日,記者從多處獲悉,海底撈旗下又一快餐品牌——喬喬的粉落戶鄭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今年以來海底撈推出的第7個子品牌,之前已先後在北京、成都、鄭州等地推出「十八汆」「撈派有面兒」「佰麩私房面」等6個新品牌。
  • 《海底撈店長日記》:為什麼一個火鍋店可以做成全球餐飲品牌?
    海底撈火鍋店給我的感覺,主要就是貼心的服務,切切實實如「上帝般」的服務,用我們湖南話來說,就是非常「講客氣」,這種「客氣」讓人記憶猶深。會做人的人,人緣不會差;同理,會服務的餐飲公司,生意也不會差!現在只要談到火鍋,全球性的企業,非海底撈莫屬,為什麼一個火鍋店能做到這麼大呢?
  • 澳洲「人造肉」亮相進博會,欲與海底撈等餐飲洽談合作
    一家澳大利亞食品公司在進博會上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他們正在與中國餐飲連鎖海底撈等餐飲企業進行洽談,希望把澳洲的人造肉出口到中國,同時也希望增加中國豬肉供給渠道。增加豬肉供應新渠道在進博會的食品農產品館內,一家來自澳洲食品公司Jatenergy的人造肉產品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 團餐品牌化轉型升級:下一步怎麼做?
    中國團餐業即將在9月全面重啟,品牌化轉型升級加速。在禧雲世紀品牌品牌總監鄒俊看來,這場疫情也推動團餐業主動進行迭代升級,加速信息化建設、物流配送體系完善、生產基地標準化。以此為基礎,團餐領域也將呈現出標準化、外賣化、多元化、品牌化等趨勢。
  • 聯商餐飲周報:海底撈等恢復外賣 莫爾頓上海iapm店關門
    聯商網消息:過去一周(2.10-2.16),海底撈、外婆家、爐魚等餐飲品牌宣布將恢復外賣服務;受疫情影響嚴重,美國莫爾頓牛排在上海iapm的門店宣布關門;漢堡王在疫情期間中國門店近半數暫時歇業,母公司CEO稱今年會在華繼續加大新店投入...
  • 用社餐「姿勢」打開團餐?11月9日,與餐飲人共同開啟頭腦風暴!
    11月9日,由團餐謀主辦的「智造品質新團餐」年度團餐大會將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拉開序幕。經過一個多月的籌辦與策劃,我們的年度團餐大會已經做好準備。餐飲人的年度思想盛宴、大佬們的話題分享,數千餐飲人的集體頭腦風暴——即將開啟!
  • 2021年,鄭州團餐將做好九件大事!
    當天 ,鄭州市團餐行業協會會長閆玉昌作2019——2020年協會年度工作報告,並作財務工作報告。據介紹,鄭州市團餐行業協會成立於2019年7月,成立時有會員40餘家,如今已經發展到101家。在今年疫情期間,除了昌盛餐飲等企業保障鄭州岐伯山醫院的建設及日常後勤,協會成員單位共捐款32.5萬元。
  • 海底撈、百勝、呷哺呷哺、九毛九、味千…誰是成長能力最強的餐飲...
    本文為成長能力系列文章之餐飲篇,共選取16家餐飲上市企業作為研究樣本。 ▲餐飲上市企業近五年營業收入 制表:數說商業 從近五年營收複合增長來看,有11家企業實現正增長,其中海底撈
  • 餐飲復工率超55%?海底撈門店將恢復營業,85家門店提供堂食!
    餐飲行業必然有姓名。因為在飯店吃飯,總是繞不開聚集和飛沫的問題,因此,餐飲行業在這陣子中每一天都過得艱難,即便是業內大佬西貝、海底撈等企業,都一度傳出難以為繼,賣菜度日等新聞。然而,現在已經一個多月過去了,餐飲行業怎麼樣了呢?不能開店賣堂食,那就送外賣!根據美團外賣的數據,全國餐飲復工率超55%!
  • 線上也能享受海底撈的極致服務,它暗中做了什麼?
    這樣顧客到了海底撈全國任何一家店,服務員登錄系統,就立刻能知道他的偏好,提供細緻入微的服務,比如送上他愛喝的冰水,為孕婦準備魚湯或靠墊,推薦一些他喜歡的菜,或免費送上一份他曾大讚的小食,讓顧客身在異鄉仍有賓至如歸、被人關心的感動。
  • 餐飲傳奇海底撈進駐重慶,和本土火鍋對戰一觸即發?你更看好誰
    說了這麼多,一個意思,餐飲巨頭充滿傳奇色彩的海底撈就要來重慶了。而且一來就不得了,選了重慶最火爆,最潛力無限的地方,重慶的小夥伴們,你們有沒有慌啊。餐飲傳奇海底撈來者是客,先來了解下海底撈:海底撈是四川火鍋起家,1994年,創始人張勇從四川簡陽開始。
  • 疫情下餐飲行業的救贖眾生相:海底撈逆勢開店百間,統一企業自熱...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十個月,全國餐飲收入29598億元,同比下降21.0%,然而10月當月餐飲收入為43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0.8%,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另據統計,2020年11月,全國餐飲營收情況同比去年增幅為1.36%,已經超過去年同期水平。這顯示出,我國餐飲企業逐步回歸增長常態。 雖然新冠疫情給國內餐飲企業帶來重創,但也催化了行業掀起一場新的變革。
  • 海底撈式自救
    海底撈顯然也清楚這一事實,並且積極尋求突破,只是海底撈式自救真的能救得了海底撈嗎?所以說,在海底撈發展的早期,消費者去吃火鍋,吃的是一種儀式感,而海底撈恰恰通過服務,滿足了人們對於儀式感的需求。除了儀式感,海底撈更聰明的地方在於它明白女性消費者的重要性。隨便挑幾個海底撈的服務便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