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直新聞關注我們
更多分析請下載直新聞APP
參與評論請在新浪微博@深圳衛視直播港澳臺
美東部時間13日晚9時,北京時間今晨10時,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國已聯合英法兩國對敘利亞化武設施實施精準打擊。當晚美國防部也召開記者會,國防部長馬蒂斯和參聯會主席鄧福德分別就行動戰略指南和具體實施過程作了詳細介紹。然而就在不久前,川普對於敘利亞軍事行動的態度仍十分模糊,甚至還表示過美國將從敘利亞撤軍。如今卻口風突變,繞過國會和聯合國安理會直接扣動了扳機,背後有何動因?面對敘利亞政府化武襲擊真相「疑雲密布」,馬蒂斯在記者會上對於「有何確鑿證據」的提問為何語焉不詳?俄羅斯在第一時間對打擊提出抗議,北約內部卻分歧重重。大國角力將引發中東風雲如何變幻?今天直新聞邀請到國防大學教授、前中國駐敘利亞大使館陸海空軍副武官王寶付等資深專家學者為您一一解析。
今日嘉賓:
直新聞:美國總統川普此前關於針對敘利亞軍事打擊的表態一直搖擺不定,甚至此前還稱這場軍事行動不會那麼快到來,但現在卻繞過國會,對敘利亞實施精準打擊,是什麼促成了他的這一決定?未諮詢國會兩黨就開打,會否讓後續軍事行動面臨更多阻力?
美國總統川普13日晚宣布,美國已聯合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精準打擊,作為對日前敘東古塔地區發生「化學武器襲擊」的回應。
施洋:據我分析,川普之所以對敘利亞的態度發生反覆改變,很可能是因為美軍和英法盟軍在針對打擊敘利亞形成共識和做準備的過程中遇到了問題。另一方面,川普本人的個性及其「推特治國」的策略之過於多變和輕率,也許也導致了他對形勢變化判斷失誤、倉皇應對,才出現了這種反覆的表態。
張國慶:在敘利亞問題上,其實反映出川普一貫的風格,就是像霧像風又像雨,你永遠不知道他下一步會說什麼。這段時間關於敘利亞他一會兒說要打,一會兒說可能不打,現在又要打,這樣的反覆表態,其實就是為了圓自己的話。既然說過要打了,就總不能一直按兵不動。但這樣做不僅給中東局勢帶來變數,關鍵是他繞開國會,這算是違法的。發動一場對他國的攻擊是需要經過國會批准的。他做了這麼不靠譜的事情,顯然國會是要揪著他不放的,這就會導致美國國內的政治鬥爭激化。
王寶付:目前美國國內有一種聲音,認為現在從敘利亞撤軍是不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不能將敘利亞戰場上的主動權拱手讓給俄羅斯和伊朗。再加上川普面對中期選舉的壓力,他需要用這樣一次行動來迎合國內聲音,換取利益團體的支持。
直新聞:在究竟是誰使用了化學武器還不明確的情況下,美英法三國為何如此急迫地扣動扳機,甚至不惜繞開聯合國安理會?
當地時間4月13日晚,美國聯合英國和法國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精準打擊。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空中傳來巨大爆炸聲。
王寶付:目前為止,美國沒有任何一個官員或者機構能拿出讓世人信服的確鑿證據,證明敘利亞化武襲擊這件事情到底有沒有發生,是誰幹的。真相還沒有搞清楚,也很難搞清楚。歷史上敘利亞發生過的十幾次類似化武襲擊,追根溯源的結果也多是不了了之。聯繫過去的伊拉克和利比亞的情況來看,美國也是採取這種先發動軍事打擊、再一口咬定別人有罪的做法。這次跟英法聯手的行動也是同樣缺乏依據的。所以我認為,這次軍事打擊,與其說是為了遏制敘利亞政府的化武使用,不如說是美英等國為了安撫國內情緒、滿足面子虛榮心的「政治秀」。
張國慶:打擊任何一個國家,必須經過聯合國安理會集中表決。沒有安理會的授權都是非法的,都是侵略。所以他繞開了安理會,在法理上站不住,在人道上更站不住。當然美國沒有證據就發動戰爭也不是沒有先例,當年攻打伊拉克就是因為一個莫須有的罪名。沒有確鑿證據還要著急開打,理由有二:一是川普本身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不可捉摸、不靠譜的人;二是為了通過下狠手打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影響力,達到擺脫「通俄嫌疑」的目的。
直新聞:相較於英法的積極參與,德國、義大利、土耳其等北約成員國在對敘利亞動武的決策上紛紛採取了謹慎的態度。您如何看待北約各成員國產生的分歧?
敘利亞東古塔地區7日發生疑似化學武器襲擊事件
王寶付:這次化武襲擊事件,本身從法理和邏輯還有待進一步的分析和判斷。在沒有得出確鑿證據之前就匆忙採取軍事行動,肯定會在內部引發一些爭議。況且對於這樣的軍事行動,北約各成員國由於自身實力的和利益的區別,在政治和外交上態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有些國家也採取觀望的態度,這是很正常的。包括以前伊拉克、利比亞戰爭的前車之鑑,都讓這些北約國家看到了非常嚴重的後果。往後看,這次軍事打擊對於敘利亞目前的混亂局面不會產生任何的正面作用。俄羅斯不可能認同美英法的這次行動,並仍將繼續支持敘利亞政府打擊反政府武裝,而美國也不可能輕易撤出。此外還有以色列和伊朗這一對宿敵間的恩怨,再加上敘利亞內部政治勢力的角逐,這三種矛盾交織在一起,沒有一個在短期內能得到解決,就會使得敘利亞局勢更為複雜。但最核心的還是美俄之間的地緣角力,要是這兩個國家能坐下來和談,局勢才可能朝著更穩定、健康的方向發展;但如果長此以往,甚至衝突惡化,敘利亞局勢的混亂將給當地人民帶來更深重的苦難。
張國慶:其實從伊拉克戰爭時起,北約內部就已經產生了分歧,而美國在北約的領導力和威信實際也開始下降。英國高層官員後來也因牽涉醜聞而影響了執政。可以說所有當年參與過伊拉克戰爭國家的相關人員和力量都受到了程度不等的負面影響。而這次國際社會也擔心,敘利亞戰爭全面打響的話,會不會成為第二次伊拉克戰爭,所以北約各國的審慎也就不難理解了。另一方面,敘利亞好對付,但其背後的俄羅斯就不好對付了。許多北約的歐洲國家與俄羅斯有著密切的往來和利益關聯,光是斷掉你的天然氣,你就受不了。況且現在領導俄羅斯的是普京這樣一個「硬漢」,這個領導人不好惹,這個民族不好惹。
直新聞:俄羅斯、伊朗等國在敘利亞境內皆有武裝力量駐紮。在技術上,美英法的外科手術打擊能夠確保不對俄羅斯、伊朗的設施、人員造成連帶傷害嗎?您推測俄羅斯方面將會採取什麼反制措施?
王寶付:雖然相比去年,此次打擊的目標由一個變為三個,發動打擊的國家也從美國一家變成了美英法三家,表面上看打擊規模和力度更大,但實際上造成的人員傷害比去年要小。這就是因為美俄之間一直保留著技術層面上的基本默契和溝通,而且經過多年以來在該地區的力量角逐,美國對俄羅斯軍隊在敘利亞的防禦邊界是十分清楚的。記者會上鄧福德提到了美國開展了「打擊形勢的評估」,評估什麼?其中的重要一項就是評估俄羅斯的軍事目標在哪裡,好讓美國謹慎避讓,不要觸及。由此看來,美俄雙方在這次軍事行動上是有一定默契的,都在避免衝突升級,演化為美俄的直接軍事對抗。所以,儘管從事後雙方表態來看,措辭都很嚴厲,俄羅斯從官方到媒體也都發出了強烈的抗議,但仍然是可控、有分寸的。美俄處理這種軍事危機的方式和機制還是相當成熟的。
張國慶:美俄軍事力量針尖對麥芒,關係微妙。美國為了既不讓衝突擴大化、過分冒犯俄羅斯,又能體現自己主持國際正義的立場,必須要控制好範圍,只針對敘利亞,不能傷及俄羅斯,否則升級為直接軍事衝突就很麻煩,所以要實施「精準打擊」。但是,再精準也不可能沒有絲毫連帶傷害。所以,最精準的打擊就是,打一下,表示了立場和決心就夠了,不再打了。但是對於川普這樣一個心思難以捉摸的人,很難預計他下一步會採取什麼行動。所以俄羅斯估計也只能見招拆招,加強在敘利亞的防空力量和對人員安全的保護。
施洋:美國打擊的只是敘利亞化武設施,並沒有涉及俄羅斯和伊朗的軍隊,而且傷亡不大,所以俄羅斯的憤怒其實並不是非常強烈,它倒是可能會採取更迂迴的措施來應對。
直新聞: 種種跡象表明,在川普發推威脅要對敘利亞動武到「戰斧」巡航飛彈落入敘利亞境內的這段時間裡,俄駐敘部隊以及敘利亞政府軍有充足的時間進行疏散隱蔽。美國國內有聲音表示,這是川普「通俄」的最新鐵證,您對此如何觀察?
王寶付:倒不能說是「通俄」的鐵證。因為美國畢竟是超級大國,要是發生了一個所謂的「大規模化學武器襲擊」,美國沒有態度和反應,就更會引發國內批評的聲浪。而且既然川普一口咬定是敘利亞政府的行為,那他就必須要採取行動。但這個事情很牽強,敘利亞政府已經快要勝利了,沒有理由和必要放化學武器來給自己留遺患,而且也沒有任何國際公立第三方機構給出調查結果。在這種情況下,川普政府發動暴力打擊行動來「表態」,自然會引來反對聲音,但是不行動也會丟分,面對這麼大的事件,美國軍事力量在當地不作出反應,也說不過去。因此美國也處於非常矛盾的立場。做與不做,國內都有批評,但這樣做,國際上的批評聲音會更高。
張國慶:這就說明「愛你的人怎麼樣都是愛你的,恨你的人怎麼樣都能找你的茬」。那些不希望川普連任的人,自然會想盡各種辦法做負面解讀。這次美國打出的很多飛彈都被攔截了,說明俄羅斯在當地的防禦力量還是很強大的。大國博弈也不是小孩子打架,還是很講分寸的。況且美俄都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你在這個事情是冒犯了俄羅斯,俄羅斯就會在別的問題上找你的茬。權力之間也有制約,美國也不能為所欲為,還是有忌憚的。所以這次軍事行動中,美國也不敢下死手。
我開門見山 您有話直說
放一小行字幫我們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