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暖冬先生,ID:FC73185440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一說起起跑線一詞,就不得提起熱議的話題:「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顧孩子的喜好,生生給孩子安裝上補習班,興趣班,私教課等大山。
起跑線好像潛移默化的成為是否有好成績的標準。
時光飛逝,不管小時候有沒有起跑線,輾轉幾次來到了大學。
老師敲著黑板問著同樣的問題。
大學有沒有「起跑線」?這道「起跑線」在哪裡?
關於起跑線這個問題,我想還是應該回到關於起跑線最初的樣子去。
01
1881年,短跑運動員舍裡爾從開始採用站立式起跑練習100米跑,練了將近一年,成績停滯不前,他非常苦惱。舍裡爾的妻子勸他到郊外散散心。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舍裡爾看到一群袋鼠在狂奔。他對妻子說:「我要是袋鼠就好了,全世界沒有人能跑過我!」。
妻子笑著說:「那你就模仿袋鼠跑跑看!」一句話點醒了舍裡爾。
他坐在那裡,靜靜地觀察起袋鼠來。舍裡爾發現,袋鼠跑跳前總是先向下屈身,然後一躍而起。這個起跑姿勢與跑得快有沒有關聯?
舍裡爾向一位動物學家請教。動物學家告訴他:袋鼠彎下身體,重心降低,起跑時會增加向前的巨大衝力。舍裡爾興奮極了。
他開始模仿袋鼠做蹲式起跑訓練,一個月之內百米跑的成績提高了0.15秒。
舍裡爾創造的這種起跑姿勢被稱作「袋鼠式起跑」,後來又改名為「蹲踞式起跑」。
1927年,美國教練布雷斯納漢又發明了起跑器。運動員使用起跑器可將短跑成績提高0.3秒左右。
你看,起跑的時機和速度對運動員來說是何等重要!
然而,並非每個大學新生都知道起跑的重要性。
許多的大學生有三種情況:
一是目標明確、主動性強,爭分奪秒,抓緊起跑,刻苦吸收各類知識,努力提高專業素養。
二是隨大流,看見別人往前跑,自己也跟著往前跑;別人要是睡大覺,自己也跟著睡大覺。
三是「發令槍」響過之後忘記或者不願起跑,白天睡覺,夜晚上網,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滯留在「起跑線」上,「瀟灑」地消費著自己的青春。
我從「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帖文:假如把地球上的70億人濃縮為100人,那麼,93人沒有上過大學,只有7人有上大學的機會
。你無疑是幸運的「7%」中的一分子。你是否意識到上大學是一種難得的機遇?歷經12年苦讀贏得的學習機會,你該不該倍加珍惜?
起跑帶有打基礎的性質,一步趕不上,有可能步步趕不上。
02
就以高三群體來說,他們常常從凌晨苦讀到深夜。
考上大學以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氛圍發生了變化。
高中生奮鬥目標單一,大學生追求的目標多元;高中生學習主要靠「灌輸」,大學生學習主要靠「領悟」。
走進大學校門,家長不可能再在你耳邊嘮叨,老師也不會整天盯著你,催促你讀書。「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必然導致分化。
大學4年看似漫長,其實只有1461天,按每天學習10小時測算,總共14610小時。
假如半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182.5天、1825個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四分之一。
開學典禮就是「發令槍」。
是採用「站立式起跑」還是採用「蹲踞式起跑」,是立即起跑、延遲起跑還是在「起跑線」附近悠閒地溜達。
老師和家長不能替你們做主,必須由你們自己做出選擇。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會影響你們的前途和命運,
因為起跑狀態是生命經歷的重要構成因素。
加油吧,正在發育的小金子!
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