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有沒有「起跑線」?

2020-12-11 酷扯兒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暖冬先生,ID:FC731854404】,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一說起起跑線一詞,就不得提起熱議的話題:「不能讓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不顧孩子的喜好,生生給孩子安裝上補習班,興趣班,私教課等大山。

起跑線好像潛移默化的成為是否有好成績的標準。

時光飛逝,不管小時候有沒有起跑線,輾轉幾次來到了大學。

老師敲著黑板問著同樣的問題。

大學有沒有「起跑線」?這道「起跑線」在哪裡?

關於起跑線這個問題,我想還是應該回到關於起跑線最初的樣子去。

01

1881年,短跑運動員舍裡爾從開始採用站立式起跑練習100米跑,練了將近一年,成績停滯不前,他非常苦惱。舍裡爾的妻子勸他到郊外散散心。

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舍裡爾看到一群袋鼠在狂奔。他對妻子說:「我要是袋鼠就好了,全世界沒有人能跑過我!」。

妻子笑著說:「那你就模仿袋鼠跑跑看!」一句話點醒了舍裡爾。

他坐在那裡,靜靜地觀察起袋鼠來。舍裡爾發現,袋鼠跑跳前總是先向下屈身,然後一躍而起。這個起跑姿勢與跑得快有沒有關聯?

舍裡爾向一位動物學家請教。動物學家告訴他:袋鼠彎下身體,重心降低,起跑時會增加向前的巨大衝力。舍裡爾興奮極了。

他開始模仿袋鼠做蹲式起跑訓練,一個月之內百米跑的成績提高了0.15秒。

舍裡爾創造的這種起跑姿勢被稱作「袋鼠式起跑」,後來又改名為「蹲踞式起跑」。

1927年,美國教練布雷斯納漢又發明了起跑器。運動員使用起跑器可將短跑成績提高0.3秒左右。

你看,起跑的時機和速度對運動員來說是何等重要!

然而,並非每個大學新生都知道起跑的重要性。

許多的大學生有三種情況:

一是目標明確、主動性強,爭分奪秒,抓緊起跑,刻苦吸收各類知識,努力提高專業素養。

二是隨大流,看見別人往前跑,自己也跟著往前跑;別人要是睡大覺,自己也跟著睡大覺。

三是「發令槍」響過之後忘記或者不願起跑,白天睡覺,夜晚上網,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滯留在「起跑線」上,「瀟灑」地消費著自己的青春。

我從「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帖文:假如把地球上的70億人濃縮為100人,那麼,93人沒有上過大學,只有7人有上大學的機會

。你無疑是幸運的「7%」中的一分子。你是否意識到上大學是一種難得的機遇?歷經12年苦讀贏得的學習機會,你該不該倍加珍惜?

起跑帶有打基礎的性質,一步趕不上,有可能步步趕不上。

02

就以高三群體來說,他們常常從凌晨苦讀到深夜。

考上大學以後,學習環境、學習方式、學習氛圍發生了變化。

高中生奮鬥目標單一,大學生追求的目標多元;高中生學習主要靠「灌輸」,大學生學習主要靠「領悟」。

走進大學校門,家長不可能再在你耳邊嘮叨,老師也不會整天盯著你,催促你讀書。「自主學習」「自我管理」必然導致分化。

大學4年看似漫長,其實只有1461天,按每天學習10小時測算,總共14610小時。

假如半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182.5天、1825個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八分之一;假如一年不起跑,就會比別人少拼搏365天、3650小時,將損失大學學習時間的四分之一。

開學典禮就是「發令槍」。

是採用「站立式起跑」還是採用「蹲踞式起跑」,是立即起跑、延遲起跑還是在「起跑線」附近悠閒地溜達。

老師和家長不能替你們做主,必須由你們自己做出選擇。

不過有一點需要提醒,今天所做的選擇,將會影響你們的前途和命運,

因為起跑狀態是生命經歷的重要構成因素。

加油吧,正在發育的小金子!

與你共勉。

相關焦點

  • 人生沒有「起跑線」
    時常會聽到某些教育機構或是家長不知什麼時候喊出的: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我不禁心生納悶:什麼時候起,我們的人生開始有了所謂的「起跑線」一說?是誰規定的?又是誰為之證明的?說心裡話,我很「厭惡」這句話!
  • 到底有沒有起跑線?學興趣班的城市孩子一定比農村孩子優秀嗎?
    「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這句話一度在網絡上盛行,很多家長為此操碎了心,愁得焦頭爛額,為孩子報了各種輔導班,生怕孩子在起跑線就落後人家了。那麼,到底人生有沒有起跑線呢?真的從起跑線輸了,慢了,孩子的未來就比不上別人了嗎?
  • 課外輔導班:孩子們到底是贏在起跑線上,還是累倒在起跑線上?
    輔導班到底有沒有作用?有什麼作用?能幫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嗎?當然,要解決這個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分析,起跑線贏贏在那?輸又輸在那呢?贏和輸又和一輩子有什麼關係?贏在起跑線上了嗎?按照傳統觀點認為,所謂贏在起跑線上,是指琴棋書畫、奧數、英語等等一樣不能落下,如果你沒有報英語、沒有報奧數、沒有學琴棋書畫等等,你的智力就不能得到很好的開發,人家會你不會,你就會跟不上,所以就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都輸了,所以就會輸一輩子。這種邏輯推理成立嗎?當然不成立。
  • 「起跑線」的終點不是「北大清華」
    三十多年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火遍大江南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紛紛將孩子送進各種培訓班裡,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實際上又有多少家長懂得「起跑線」的真正含義,又有多少家長其實偏偏讓自己的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
  • 史丹福大學:這種血型的媽媽,孩子「智商」贏在起跑線
    前段時間,史丹福大學的教授發布了一項研究結論:「O型血的寶媽,生下來的孩子往往會更聰明一些。」換言之,如果你是O型血,那麼生下來的孩子,智商很有可能會贏在起跑線上,看到這裡,很多人可能會紛紛不解,孩子的智商怎麼會和寶媽的血型有關係?
  • 初入大學的學生,除了考駕照還要抓緊做這4件事,才能贏在起跑線
    有很多人總是認為,大一應該好好玩,但其實很多事情從大一開始我們就要抓緊時間去做了,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贏在大學的「起跑線」上。 而且,在不少大學裡,如果你考駕照的話,又可以便宜又可以拿學分,對於大學生來說,好處多多,可以讓他們成功贏在起跑線上。 所以說,初入大學的時候,大一新生們首先要完成的事情,就是考駕照。 而除了考駕照以外,大一新生們還要抓緊做很多其他的事情,這樣才能贏在起跑線上。
  • 摔了一跤還能奪冠的8歲女孩:人生的起跑線沒有那麼重要
    把她的故事套用在娃的教育上,或許大家會有更深的感悟。一直以來,我們在教育上都很強調起點優勢,認為絕對「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於是,家長們很雞血地努力為孩子創造最好的條件,為他報各種補習班,讓他培養各種能力,只希望孩子能夠搶先佔據優勢。
  • 人們常說不要說在起跑線上,可為什麼沒人告訴我這條起跑線在哪?
    高考過後又是一條新的起跑線。 高考已經過去了,已經是過去式了,不管考的好,還是考的壞,我覺得都可以把它放下了,然後去準備接下來的生活,相信大家在高考過後能夠感覺到高考不能決定人的一生,它只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你還沒有感受到,那你就找一份底層的工作,幹上十幾天,你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 「要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起跑線在哪裡?數據告訴你
    「寶貝已經4歲了,我也想讓他快樂地成長,但上不了好小學,就上不了好初中;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上不了好大學,就找不到好工作!66%的媽媽認為「絕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何為「起跑線」的起點?
  • 因為人生的起跑線不同
    在整個賽道中,他們一共劃分了五條起跑線,每條起跑線間隔2米的距離,規則是學生們每次能夠答上一道題,就能向前走到下一條起跑線上,一共有6條起跑線。問題很簡單,我們一起來看一下:01、父母是大學以上學歷嗎?02、父母有為你的個人成長,做過一個長遠規劃嗎?03、父母有沒有從小就培養你的個人愛好?04、父母有沒有幫你報讀過什麼興趣班或補習班?05、父母有沒有帶你出國遊歷過?
  • 印度電影《起跑線2》上映,依舊關注孩子教育,但狗尾續貂了
    三年前其本土上映的電影《起跑線》,引入中國內地市場之後,也引發了影迷巨大的討論興趣,並且獲得非常不錯的口碑。《起跑線》第一部之所以在中國內地也廣受認同,實在是因為我們的也苦於孩子上學會輸在起跑線上的問題。所以,電影當中,這對兒夫妻為了給孩子找到一個更為優秀的學校而「不擇手段」的故事,真的也是中國內地影迷們的「心聲」。因此,《起跑線》國內上映的時候,備受關注。
  • 孩子即將上大學,學習巴菲特這三點理念,贏在大學起跑線
    我敢說大部分高中學生是缺乏獨立生活的能力的,他們掛上要高考的玉佩,享受著父母全套的服務,衣服不用自己洗,更有甚者,被子都不用自己疊。然而到了大學以後,沒有人有義務去服務你了,這樣下去,孩子會越來越邋遢。邋遢的人,精神氣都會越來越差!
  • 孩子千萬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送給各階段的一年級學生!
    要說有起跑線,還真是有,而且不同的階段都有起跑線。剛入幼兒園,有個不太明顯的起跑線;小學一年級的起跑線是家長們最重視的起跑線;初中一年級的起跑線非常關鍵;高中一年級的起跑線那是最重要的起跑線;而家長們大多不在意的是大學一年級的起跑線和步入社會參加工作後的起跑線。
  • 贏在了起跑線的姓氏有哪些?
    取名其實是一件非常有趣味性的事,但是很多人都會覺得擁有一個好的姓氏,才是重中之重,其實這是沒錯的,有一個好姓氏,那麼在起名的時候,就相對於而言簡單很多,接下來就來看看那些贏在了起跑線的姓氏,看看你知道哪些姓氏。
  • 還在迷信贏在起跑線?真正的三條起跑線,爸媽做到了幾條
    剛開始,工作人員都以為是遺傳爸爸媽媽的基因導致的,因為在工作中他們也見過很多孩子天生就有一些近視。但是,當醫生詢問了孩子的爸爸媽媽之後,才發現事情沒那麼簡單。這孩子的爸爸媽媽表示,因為在網上看到了一些文章,講的是孩子怎樣才能贏在起跑線,還推薦了一些早教的方法。爸爸媽媽就開始上心了,決定一定也要給孩子早早開始教育。
  • 暑假補課就是不能輸在起跑線,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暑假也就白過
    這也會造成另一種可能,你為孩子投入了全部,反而沒有贏在起跑線。這該由誰來負責?暑假可以補課,但是怎麼補課,家長別把起跑線理解錯了,不然暑假白過了。 不能輸在起跑線不是沒有學習就會輸,其深意是因為不了解自己的學習能力,也不知道競爭對手的學習實力,盲目地去學習,毫無目標,隨波逐流,這種起跑線是家長自己設定的起跑線,對暑假沒有指導意義。看似你在起跑線上做好了準備,暑假過完的新學期,還是沒能得到學習的銜接。
  • 「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起跑線上的輸贏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成敗
    以前火遍全國的《家有兒女》裡面的劉星母子的相處模式就是很多現實家庭的相處模式:媽媽每天忙進忙出,每天做不同的可口飯菜,還能一直照看著孩子的成長。我們大部分父母漸漸的有了類似這樣的口頭禪是:你這孩子,怎麼就那麼不聽話呢?總感覺自家孩子差於人家孩子很多。所以很多家長都想自己的孩子能贏在起跑線上,但是家長必須得注意這幾點,才能決定孩子的競爭力。
  • 消弭「起跑線恐慌」關鍵在改變社會大環境
    (6月26日《中國青年報》)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是父母的終點線」,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早早就主動「搶跑」:上海3歲的小寶寶穿著尿不溼聽英語課;武漢5歲半的男孩每周只休息半天,投入12萬元,通過了17項培優;報導中所列出的天津市最難進的公立小學一個6歲孩子的學習清單包括:英語要會4000個詞彙+與外教交流+300字作文,數學必須會心算1萬以內加減法、心算兩位數與一位數乘除法
  • 鄭強:中國的小孩子不是輸在起跑線上,而是被累死在起跑線上!
    諾貝爾獎的獲得者百分之九十八都是男性,我們中國的男人沒有責任也沒有權利再把這樣的義務給中國的女性同胞。那為什麼我們中國的男人在18歲當高中生的時候都能戰勝美國的男孩?為什麼成年以後就不行了呢? 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小男孩在孩童時代不能像美國日本男孩那樣可以盡情的玩。
  • 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又有何妨,掌握3要素,讓孩子做到緊「追」不放
    但即便是困難重重,金姐從來沒有過放棄的想法,因為他覺得只有讓孩子提早學習,孩子今後才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孩子才能在上學時擁有一個好的成績。原本金姐認為自己的教育方式沒有錯,可是孩子到了上學的年紀,卻仍舊無法和周圍的小孩子進行比較。金姐怎麼也沒有猜到,孩子竟然會輸在起跑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