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引言:
"雲龍開炮","你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些網絡名梗全都出自於經典抗日影視劇《亮劍》。該劇角色演技在線,人物形象飽滿,許多名場面被拿來做段子火爆一時。
這部由國家一級演員李幼斌主演的電視劇,從正式上線到如今已經過去了15年,但不誇張地說《亮劍》仍然是國產抗戰劇的"天花板"!這部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原著當初在創作的時候,就借用了現實發生過的戰役進行了改編。這種藝術式加工,對於電視劇的上映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那麼《亮劍》中隱藏的真實故事到底是什麼?
02一、導演隱藏劇情
《亮劍》的拍攝,大部分是遵循了原小說的情節,但書中第十七章的兵敗金門情節沒有還原。一方面原因是涉及敏感政治內容,一方面兵敗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書中內容是李雲龍號召三團,在臺灣金門島的三個方向實施登陸,分別是龍口,湖寧頭,湖尾鄉。但島上早有伏軍四萬餘人埋伏著,李雲龍三團登錄成了甕中之鱉,被"分刮殆盡"!
而這個事情與現實中發生過的戰鬥是可以對應起來的,葉飛號召三團大概九千多人登陸金門,但遭遇了激烈頑抗,歷經三晝夜對方死傷人數達9500來人,而我方損失慘重達9000來人。三團大部分的人壯烈犧牲,永遠告別了人間,他們是保家衛國的英雄。
03二、真實發生的戰役
葉飛將軍號召發起的攻島戰役,時間在1949年10月24日。這次戰役是李雲龍的恥辱,也是葉飛的恥辱。這次的戰役失敗,與領導者的輕敵有很大關係。這戰役的失敗,在歷史上也有巨大影響,失敗的戰役自然會對解放軍威信產生影響,於是當初導演照著小說還原情節的時候,就刪除了這段的戰鬥。
04三、九年後的反擊
在小說中,李雲龍時隔九年帶著一幫曾受蘇聯方面嚴格訓練的特種兵來到金門島。任何一場戰鬥的開始,我們首先需要知道敵方指揮營地所在位置,這樣我們打起仗來才能事半功倍。
李雲龍在發起正式攻擊之前,給這幫兵做了戰前訓講。
而負責阻擊的李雲龍的正是老冤家楚雲飛,兩人做了多年的對手了。雙方就隔著十公裡寬的距離,炮彈你來我往。
現實中的歷史,金門炮擊在得到允許後,幾萬發的炮彈在一個小時裡就打光了。這次組織的迅猛炮擊將對方的三位副司令員都給打死了,司令員僥倖逃過一劫。
金門炮擊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懲罰了臺灣方面對大陸的幹擾,另外一方面粉碎了美國的陰謀。它挫敗了美國試圖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野心。對維護領土主權,領土完整具有重要意義。
05四、葉飛後來怎麼樣了?
主持金門戰役的將軍葉飛在此次戰役後,在六七十年代因為特殊的原因受到了折磨和不公平對待。在非人的折磨下,葉飛他沒有崩潰。後來國內局勢恢復清朗,葉飛被恢復職位並出任了交通部部長。
後我國開始逐漸發展海軍,葉飛被委派擔任海軍司令和第一政委,在他的帶領下海軍的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著。
接著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葉飛被委派負責華僑相關的業務,出任了華僑大學的校長。享年85歲,最後離千禧年差一年的情況下去世了,也就是在1999年永遠離開了人世。
06總結
其實對於導演不能完全還原小說,這是可以理解的事情。畢竟那涉及到了現實的戰役,而對於這種戰役的還原,很難不把自己的主觀情感帶進去,所以進行刪減是必要的。而另外的原因是《亮劍》的製作就是打算製造經典,而它的劇集總30集,前期無論是場景,服裝,劇情設置都已經很良心了,後面劇情有些拖沓,脫離了主題。如果再追加這一段的拍攝,顯然會讓電視劇本身顯得太過冗長,那樣就失去了抗戰劇的厚重感。
雖然後面拍攝了《新亮劍》,但比起李幼斌這版本還是稍遜風騷的,李幼斌這版本是很難超越了!李幼斌不愧是國家一級演員,時過十五年,沒有哪一部抗戰劇有《亮劍》的那種真實厚重感,最重要的是李幼斌的臺詞太真實接地氣了。有空不如去看看《亮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