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焦點|天津天后宮 大陸唯一皇家敕建媽祖廟

2021-02-07 U臺說

大陸許多自然勝景、歷史文物,不僅展現出人文和景觀特色,同時也展現與臺灣的歷史淵源,它們因而成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這些交流基地,讓兩岸民眾共同飽覽秀美山川文物的同時,更自然連接了雙方的文化情感和心靈契合。

天后宮大門前,各路隊伍隨五尊娘娘聖像出巡散福,踩街巡安。 圖/本報天津傳真


「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天津,中國大陸北方重鎮,四大直轄市之一。700多年前,天津的前身天津衛,還不曾以城市的概念出現;當時的居民沿著海河沿線、渤海之濱而居。元代至元年間,海運漕糧的水手、商人、官員在海河邊建起了廟宇,祈求媽祖庇佑;元泰定三年(1326年),皇帝敕建天妃宮。這座全大陸唯一一座寫入帝王本紀的皇家敕建媽祖廟,也就是今天的天津天后宮,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三大媽祖廟。

天后宮媽祖娘娘,慈眉善目,寶相莊嚴。 圖/本報天津傳真


天后宮始建之初,只有前殿、大殿,規模較小,明、清兩代及民國初期,陸續進行了增修擴建,逐漸形成現在的規模。今日的天后宮,整體建築由戲樓、幡桿、山門、前殿、正殿、鳳尾殿、藏經閣、啟聖祠、關帝殿、財神殿、元辰殿、張仙閣及兩側配殿等組成。宮廟坐西朝東,東面海河、西依老城廂,山門前便是繁華了數百年的宮南宮北大街(現古文化街)。


天津是古時海運漕糧的終點,轉入內河裝卸漕糧的碼頭。漕糧待發,祈其無恙;漕船到達,感念神恩。數百年間,媽祖娘娘的影響深深植根於古代天津人的生活。天津人敬稱媽祖為娘娘,稱天后宮為娘娘宮。隨著時光流逝,天津百姓對「娘娘」的崇拜,不僅限於海神,而是將所有人生希冀都託付在「娘娘」身上,天后在天津成為萬能之神。「皇會」、「栓娃娃」、「戴鎖」及婦女穿紅衣等民間習俗,都是天后習俗的體現。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三大媽祖廟之一。 圖/本報天津傳真


150多年前,除大直沽、東門外兩廟,唐家口、東沽、賀家口、後尖山、前辛莊、鹹水沽、葛沽、泥沽、馬莊、蘆北口、陳家溝子、丁字沽、秦家莊及薊縣、靜海等地,都建有「娘娘廟」,天后信仰在天津可謂盛極一時。


在眾多宮廟中,最繁華的無疑是海河畔這座皇家敕建宮廟。明清時期,以天后宮為核心,形成宮南、宮北大街,因水陸交通極方便,南來北往的大家富戶、文人墨客、漁家小販、商旅遊人、善男信女,多雲集於此,一時形成天津的金融商貿中心。與此同時,此地也是數百年來天津民俗活動交流展示的中心。可以說,這座古老宮廟是天津民俗文化的發祥地,和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天后宮大門前,各路隊伍隨五尊娘娘聖像出巡散福,踩街巡安。 圖/本報天津傳真


如今,天后宮仍然是天津最繁華的地段之一,580米的古文化街是天津城區最古香古色的地方。街道兩端有巨型仿古牌樓,兩邊近百家店鋪,楊柳青年畫、泥人張彩塑、十八街麻花等等天津的百年老字號都匯聚於此。


皇會 展秀天津民俗風情


天津皇會,天后宮眾位媽祖娘娘聖像準備出巡。 圖/本報天津傳真


天津人將南方的媽祖信仰與本地民俗結合,移植進日常生活;眼光娘娘、癍疹娘娘、子孫娘娘、送生娘娘與天后娘娘,共同成為天津人信奉的神靈。而這種虔誠的信仰,催生了天津數百年來獨具地方特色、民間最隆重的祭祀慶典-皇會。


清康熙年間,有人倡議在海神娘娘誕辰之前出會四天,即農曆三月十六送駕:將海神娘娘和眼光、子孫、癍疹、送生娘娘聖像送到閩粵會館天后殿供奉;十八接駕,將五位娘娘聖像接回;二十和二十二「出外散福」,抬著五位娘娘的聖像沿街巡遊,這就是最初的「娘娘會」。


據說,康熙與乾隆皇帝曾在下江南途經天津三岔河口時,偶逢「娘娘會」會期,鄉祠的「挎鼓會、津道「鶴齡會、薑家井的「獅子會,給兩帝留下深刻印象,賜下皇旗和黃馬褂,從此,娘娘會」更名為「皇會。而在此後的數百年間,本是天津民間為祭祀媽祖舉辦的大型酬神活動,逐漸演變成展示天津民俗風情的「全民狂歡節。


清代以來,天津天后宮曾多次舉辦過皇會。每逢天后誕辰出會,天津民間花會如高蹺、旱船、中幡、法鼓等各路「老會」(通常是指歷史久遠、在表演內容上有獨到之處,並受到過皇帝賞賜的團體)紛紛參演,天津百姓則是舉家看會,恭迎聖駕,萬人空巷。


從清末到上世紀30年代,天津皇會大約保持著10年一屆的頻率。此後時局動蕩,皇會停辦,直到上世紀90年代,由天津民俗博物館逐步恢復,將舊時津門信仰習俗、商業習俗、年節習俗、民間藝術重新呈現;與此同時,民俗博物館與各地的文化交流活動也活躍起來。2011年,天津天后宮與北港朝天宮,首次聯合舉辦慶祝媽祖誕辰儀式。


如今,每年媽祖誕辰日,天津天后宮都會舉行隆重的誕辰慶典活動,各路隊伍隨五尊娘娘聖像出巡散福、踩街巡安,數萬民眾齊聚古文化街,爭相目睹娘娘出巡威儀,瞻仰天后風採。此外,自2001年起,天津市府每兩年舉辦一次媽祖文化旅遊節,其中皇會踩街環節中精彩的花會表演,是天津600年文化底蘊和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最好的展現。


天津媽祖文化節 津臺信眾交流熱絡


天后宮內的臺灣媽祖殿 圖/本報天津傳真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大陸北方不多見的媽祖宮廟,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築。以這座宮廟為中心,從福建飄洋過海、落戶天津的媽祖文化,與閩臺產生了割捨不斷的密切聯繫。


清代天津詩人於豹文對當地的「天后會」這樣描述:「翔鵾低映蛟宮水,繡帨遙連赤嵌城。」其中,赤嵌城指的便是臺灣。隨著兩岸宗教文化交流的擴大深入,每逢春節、天后誕辰時,都會有大批臺灣信眾到天津天后宮拜謁。

望海樓教堂,天津最早的天主堂之一。 圖/本報天津傳真


2001年,天津首屆「媽祖文化節」,北港朝天宮應邀組成200人參訪團,並送給天津天后宮一尊3尺6寸高的大型媽祖神像「朝津媽」,這是當時臺灣媽祖「登陸」最大的一尊「鎮殿媽」。如今,走進天津天后宮臺灣殿,「北港媽」、「大甲媽」、「花蓮媽」、「臺南媽」等多尊代表臺灣不同地區宮廟的媽祖聖像安坐其中,享用著來自兩岸各地信眾的香火供奉,也成為津臺信眾之間的情感紐帶。


正因為這種情感與文化的鏈接,去年9月,天津天后宮成為天津市首家、同時也是京津冀地區唯一的一家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天津天后宮有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2013年,天后宮進行擴建,在現有古建築群基礎上,重新整合了天津市民俗博物館,新建天津民俗文化博覽園,塑立高達9.6米的漢白玉媽祖聖像。去年與天津畫院合作,成立了天津媽祖文化藝術研究中心。


目前,天后宮總體佔地面積達到12000平方米,每年接待臺灣民眾近8000人,與臺灣媽祖宮廟、文化界等人士往來頻繁。該負責人表示,如今,每兩年舉辦的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天津的品牌活動,參加的臺灣宮廟和民眾數量日益增多。其中,「第六屆中國·天津媽祖文化旅遊節」,首次由120餘人組成的臺灣大花會團隊加入了天津皇會的巡遊隊伍,一起隨駕踩街,場面宏大壯觀。


天后宮三岔口 天津旅遊核心地


所謂「近代中國看天津」。北方重鎮天津,是最早與西方文明接觸的中國城市之一;天津建造並保留了各種風格的洋樓,與傳統的津門古建築交相輝映。而在眾多景點中,天津天后宮所在的「三岔口」地區,可謂最核心的旅遊地。在這裡只需一天時光,就能領略天津的百年風情。

袁世凱府邸 圖/本報天津傳真


天津天后宮山門前的「宮南、宮北大街」(現名古文化街),又稱「津門故裡」,是天津衛的發祥地,也是天津數百年來的民俗、宗教、文化、商貿聚集地。如今的古文化街,年接待遊客1300多萬人次;大街的店鋪,都是仿中國清代民間店鋪;老美華的鞋、泥人張的彩塑、楊柳青的年華、聯升齋的刺繡等百年老字號,應有盡有。這些老店除了售賣特產品,也改造成博物館,成為天津民間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海河之西是繁榮了數百年的宮南、宮北大街,河東面則是曾經的義大利租界,如今著名的意式風情街區。街區內137棟風貌建築全部由義大利建築師設計,包括領事館、兵營、學校、醫院、教堂、球場、花園、廣場等西洋古典建築,是目前義大利本土之外、亞洲唯一保存良好的義大利風貌建築群落。


這些意式風情濃鬱的建築裡,散落著梁啟超的飲冰室、曹禺故居、李叔同故居、袁世凱及馮國璋的府邸等。這些名人舊居,有的建成了博物館,有的改造成西餐廳,每一座都值得細細評味。

海河夜色-天津之眼。 圖/本報天津傳真


如果說海河東西兩側代表著天津的古代與近代,那麼兩者北面,橫跨海河之上的「天津之眼」,可以說是現代天津都市的地標。

海河上的古老橋梁與後方摩天樓,象徵天津的過去與現在。 圖/本報天津傳真


天津之眼,即天津永樂橋摩天輪,登上摩天輪,可隨著巨輪的旋轉,欣賞到海河沿線美麗風光。摩天輪外掛裝48個透明座艙,每艙可乘8人,約30分鐘左右旋轉一周。到達最高處時,可欣賞到海河全景以及方圓40公裡內的街景;晴空萬裡時,甚至可以看到天津港。而夜間登上天津之眼,在相當於距離地面100多米的透明座艙內遠眺,遠處是萬家燈火,流光溢彩的高樓大廈照亮津門;低頭看,橋面與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車流,現代天津都市景觀盡收眼底。

相關焦點

  • 臺專家:正視大陸防疫經驗
    臺灣向以醫療進步為傲,邱淑媞提出對有關大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觀察,尤其肯定了陸方公共衛生領域高效動員、流行病學醫療人力整體調度、大量發表第一手研究資料等多個面向的努力,讓她不免受到一些人身攻擊。一段時間以來,臺灣社交媒體空間,甚至一些嚴肅的公共輿論平臺,出現許多醜化大陸,貶低大陸醫療努力、奉獻的言論,兩岸合作常會遭致各種壓力。
  • 天津源頭:天后宮
    至於有天津這名字,那已經過了78年,是改朝換代後大明朝的事了,所以老話說「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天后宮裡供奉的是船家、漁民、或水上商旅人士共同信奉的媽祖娘娘。傳說,這位被稱為天后的媽祖娘娘最初是凡人,姓林名默,福建莆田湄洲島人,生於北宋年間,只活了27歲。
  • 焦點|崑山為「湄洲媽」安座 還原臺灣味
    特派記者林則宏/攝影 大陸華東地區臺灣民眾重要信仰中心的崑山慧聚天后宮,周日舉行六年前分靈自湄洲祖廟的翡翠媽祖安座大典,吸引數千名各地的媽祖信徒參拜,整個過程更將臺灣傳統宗教儀式與陣頭文化原汁原味在大陸重現。
  • 福建省圍頭灣天后宮董事會,己亥年戍辰月往臺灣訪宮交流活動.
    福建省圍頭灣天后宮董事會,己亥年戍辰月往臺灣安西府訪宮交流活動。左一 福建省圍頭灣天后宮董事會 (董事長洪文華) 與 中 (臺灣白沙屯 拱天宮 主任委員洪文華 )右一 福建省圍頭灣天后宮董事會 (董事長洪文華夫人謝清瑜)  合影
  • 焦點|屏東水果 進軍大陸沃爾瑪商場
    特派記者陳言喬/攝影為臺灣南部農民找出路,屏東縣農業局主導的屏東農業國際運銷公司昨天在北京沃爾瑪商場,舉行臺灣水果進軍大陸啟動儀式。運銷公司總經理徐文莉表示,臺灣水果雖較貴,但品質高,獲得大陸北方居民的青睞。
  • 北方媽祖文化中心——天津天后宮
    天津天后宮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媽祖廟之一,也是天津最古老的建築群,成為天津文化的發祥地和天津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先有天后宮,後有天津衛」之語家喻戶曉,反映了天后宮早於天津設衛建城一百多年的事實,揭示出媽祖文化與天津的深厚淵源。作為媽祖第一官廟,天津天后宮的影響力輻射南北,延及內陸省份,它與福建湄洲媽祖廟、臺灣北港朝天宮並列為我國三大媽祖廟。
  • 小金門,跟大陸原來這麼近
    _____________▼ ▼ ▼「小金門」距離大陸才500公尺,當年在八二三砲戰國軍勇敢抗戰
  • 焦點│兩岸崑山馬拉松 臺灣選手奪2、3名
    首屆昆馬由來自蘇州的蘭基勇抱走冠軍,臺北選手李智群、陳秉豐是第一次到大陸跑城市馬拉松,則拿下銀、銅牌,誓言「明年會再來」。 崑山馬拉松一早八點由大陸國臺辦交流局局長黃文濤、大陸國家體育總局馬拉松辦主任水濤、和崑山市委書記兼市長杜小剛等人共同鳴槍,包括42公裡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5公裡的迷你馬拉松同步開跑。
  • 焦點|山東泰安登泰山 感受五嶽獨尊氣勢
    圖/本報山東泰山傳真 登泰山,有天外村、紅門、彩石溪等多條線路,共有八個旅遊區,其中,中路旅遊區也稱泰山幽區,是泰山主景區,登山道路是在唐玄宗登封泰山古御道的基礎上拓建而成,自泰山山門岱宗坊始,至岱頂南天門,全長8.5公裡,7000石階;沿途兩側的碑碣題刻觸目皆是,風景名勝最集中,主要有岱宗坊、關帝廟、一天門、孔子登臨處、紅門宮、萬仙樓、鬥母宮、
  • 【長榮航空團票】$399 (含稅,含機票,含旅遊) 坐長榮,回臺灣,遊大陸!
    713-568-8889---休斯頓全旅假期特別推出【長榮航空團票】$399 (含稅,含機票,含旅遊) 坐長榮,回臺灣,遊大陸!座位有限, 欲購從速$399包含:*休斯頓 -上海 - 臺北 - 休斯頓機票 (含稅金,可停留臺北,90天往返)*江南7日暢遊上海,蘇州,無錫,南京,杭州*全程5星級豪華酒店*豪華旅遊大巴士,全天接送機服務*全程國語全陪及地陪*每日三餐及當地美食水鄉風味美食——傣家村歌舞宴+上海本幫風味西湖魚頭宴+錢塘江小吃+無錫乾隆宴+太湖風味南京全鴨宴
  • 大陸暫停觀光客赴臺自由行的解讀與影響
    上述47個城市,是中國大陸自2011年6月起開放自由行的城市,亦即從8月1日起,中國大陸旅客僅能透過旅行團體赴臺旅遊。面對此次中國大陸突然實施暫停自由行觀光客前往臺灣旅遊政策,在震驚兩岸各界之同時,其背後所隱含的政策思維及對臺灣經濟的影響,值得加以重視。
  • 【天后相逢桃花源】2018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會香大典 下集
    「北臺灣媽祖文化節」每年由參加宮廟輪流舉辦,參加宮廟以各地媽祖廟為主,今年因輪到桃園慈護宮主辦,因而命名為「天后相逢桃花源」。
  • 焦點│臺商仲介大陸業務 留意稅事
    ,在兩岸都會被課稅,且被大陸扣繳的稅額,回臺也不能主張抵稅。官員表示,企業若取得大陸地區來源所得,依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4條規定,應併同臺灣地區所得課稅,雖然大陸地區已經繳過的稅可以回臺扣抵,但是所得來源的認定標準就很重要。 北區稅務局曾處理過一個跨國臺商案例,官員指出,這個跨國集團的大陸子公司是設備維護廠商,臺灣母公司有時會負責業務洽談工作,引薦大陸客戶給大陸子公司,大陸子公司也會支付佣金給臺灣母公司。
  • 持大陸護照從美入境臺灣遊 注意不能超過15天
    (記者程果兒/洛杉磯報導)臺灣對中國大陸遊客開放自由行後,對入臺人數和停留天數等有一定規定,雖然持大陸護照從美國入境臺灣旅遊,不受人數限制,但停留天數仍不能超過15天,否則會受到罰款和限制入臺一年的懲罰。
  • 韓流又「發威」 8000陸客將赴高雄旅遊│聯合報臺商版0328曬新聞
    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昨表示,近期廈門將有八千名遊客分批赴高雄旅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大陸國臺辦發言人安峰山昨表示,高雄市長韓國瑜訪港澳深廈之行,不僅在經貿、旅遊、文教等方面獲豐碩成果,且雙方就搭建城市交流機制化平臺、建立長效交流機制初步達成共識。近期廈門將有八千名遊客分批赴高雄旅遊,深圳也鼓勵旅行社組團到高雄。
  • 新概念 新玩法 新體驗 -旅遊新概念(中國)合作社2018臺北夏季旅展側記
    大陸24個省區市的近300位業界代表組團參加,展位150個,是今年旅遊赴臺交流規模最大的團組。開幕式在海旅會的展區,合作社重點對「中華騎行」遊進行了推廣和宣傳,「中華騎行」首創了臺灣遊客到大陸騎自行車逛風景的旅遊新模式,讓赴陸旅遊產品更多元化。合作社成員單位與合作夥伴臺灣連安旅行社緊密配合,共同獻上了讓全場最受關注矚目之一的展示。現場觀眾前來體驗騎行的絡繹不絕,他們一邊騎行一邊欣賞大螢幕播放大陸騎行美景片,如同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 焦點│微遊雙城揭幕 三杯雞上海飄香
    孔明珠是大陸「五四運動」文學家茅盾的姪女、大陸知名現代文學家孔另境女兒,但她以「孔娘子廚房」專欄成了大陸聞名的美食家。今年六月她走訪臺北四天三夜,逛市場、品臺菜,她說,臺灣之味跟上海一樣是海納百川的融合菜,有既陌生但又熟悉的好味道。
  • 【臺客分享】解析大陸工作版圖
    近年來,內地許多城市政府為吸引臺灣青年赴大陸讀書、就業,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越來越多臺灣人考慮到大陸工作。
  • 焦點│「微遊雙城」 跟米其林玩臺北
    臺北市觀傳局局長陳思宇,十日赴上海推廣北市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