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未成年人接觸社會的渠道無比豐富,手機、電腦等多姿多彩的外部環境,對他們有著天然的誘惑力,但同時這個年齡,又處於心理格外敏感、情緒容易波動的階段,因此,家長與子女在諸如學習、生活等問題上發生理念衝突時,往往會導致極端情況出現。
沉迷手機的孩子,究竟有多瘋狂
1月15日江西南昌發生了一起命案,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兇手居然是一名年僅14歲的男孩,被害人則是男孩的親爺爺,而造成這起人倫慘劇的原因,僅僅是一部手機。
據網友爆料稱,在安義縣一居民樓內,一位老人被十四歲的孫子殺害,因老人搶走十四歲孫子的手機。
當時,孫子在家裡玩遊戲,爺爺喊孫子吃飯,可是孫子一直沒有理會,後來看原來是孫子被手機迷住了,老人一氣之下,將孩子的手機奪走罵了幾句,於是孫子就將爺爺親手殺害。
手機,真的能毀掉一個孩子!
或許有人會說,玩手機的孩子那麼多,但像這樣走極端的畢竟是少數。但無數慘痛的教訓都證明,那些沉迷手機的孩子,情緒失控下做出的瘋狂舉動,有過之而無不及。
不僅傷害家人,還有很多孩子為了手機傷害自己。現實生活中,因為手機選擇自殺,全國各地時有發生。
2020年5月12日早上七點多,廣西南寧一個12歲左右的男孩從樓頂跳下,跌落在停車場的混凝土地面,當場身亡。而他之所以想不開跳樓,僅僅是家長沒收了手機,沒讓玩遊戲。
僅僅三天後,同樣的悲劇就再次發生。5月15日,山東臨沂,一名初中生在考試時用手機玩遊戲,被巡考老師沒收,回家後便從樓上跳下,經搶救無效去世。
2020年7月18日上午,在保定市蓮池區新一代C區小區內,一名16歲少年從高樓墜落當場殞命,而其生前疑因使用手機與家長產生爭執。
……
一樁樁一件件,因為手機而引發的慘案,不禁讓人思考,原來手機對孩子的影響之大,早已超乎我們想像!是時候警醒了:手機,真的能毀掉一個孩子!
家長們該醒醒了,血的教訓還不夠嗎?
遊戲、視頻、小說,手機裡各種五花八門的功能吸引著孩子的注意力,它像「毒品」一樣牢牢地控制著孩子。很多家長抱怨:「現在真是不知道怎麼管孩子了」。
殊不知,孩子之所以沉迷手機,很多時候是家長忙於工作,疏於對孩子的陪伴,手機就成了「慰藉孩子的精神食糧」。等家長回過神來,卻只會抱怨孩子。
自己對孩子都不上心,還怎麼指望別人能上心!孩子沉迷手機只是一個表象,每個沉迷手機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不負責任的家長。所以,說到底,還是家長讓孩子過早地接觸手機之類的電子產品,又疏於對孩子的管教,才會讓孩子對上癮。
聰明家長這樣做,讓孩子遠離手機
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我們堵不如疏。因為在這個電子智能時代,我們堵也堵不住的,只能使得孩子對玩手機這件事更加的好奇,導致不可挽回的後果,還不如,引導孩子建立好良好的習慣,減少玩手機這件事所帶來的傷害:
一、和孩子一起制定玩手機的時間。為什麼是和孩子一起制定呢?因為當我們家長直接規定玩手機的時間時,孩子會認為這是一項命令,從而產生逆反心理,而不執行。而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制定時,這個就變成了孩子自主的行為決定,孩子往往會樂於遵守。
二、家長要以身作則。如果我們家長自己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玩手機的行為時,卻要求孩子做到自控,這時候除了會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沒有任何好處。
三、培養孩子其他的興趣愛好。孩子玩手機,往往是由於無聊,覺得無事可做。如果我們能夠培養起孩子的其他興趣愛好,轉移他的注意力,並且讓他在這項興趣愛好中獲得成就感,那麼孩子就會減少對手機的依賴性。
四、工作再忙,也要多陪伴孩子。每個孩子其實都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關注自己,陪伴自己。
所以當我們多和孩子互動,和玩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或者一起看一些孩子喜歡書籍,手機對孩子的吸引力自然就會減少。在面對孩子玩手機這件事上,我們家長首先要做的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其次是和孩子站在一起,和他一起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成為孩子的同盟,而非對手。
讓我們給予孩子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引導,多一些愛護。家長們要都好好想想,想清楚,牢記血的教訓,不要讓重複的悲劇一直上演,在適當的時候讓孩子做適當的事,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14歲少年手機被奪後將爺爺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