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年學人詩詞及其詩論詞論研究》序

2021-02-08 遠山星際



作者:龔鵬程



孔門四科,言語與文學分,當時文學乃文章博學之謂,後世學者經生之源也。言語則辭採舌華之類,漢魏南北朝文史儒玄之分,俱由此來。然書法至唐一變,顏魯公之後格局重開,而詩亦然,如杜甫、韓愈皆有學問撐拄,故與古之詞章家不盡同。宋人發揚此風,蔚為風氣時尚,遂令嚴滄浪等標榜所謂盛唐者,訾謷曰:斯以書卷為詩也,以考據為詩也,以學問為詩也。風雅道裂,唐宋遂分,至清乃復求合焉。清代詩學自牧齋箋杜,馮氏糾嚴,而吳之振刊印宋詩以來,皆此求合一路之發展,非乾嘉樸學金石考訂之風助長之而已。至於清末民初,陳石遺遂謂同光體已能合詩人與學人為一矣。詞則常州以後,意內言外,音律綦嚴,學養亦富,沈鬱頓挫,居然合夢窗於老杜,實與詩歌同其祈嚮也。



五四運動以後,士不樂學,學人之詩若難以為繼。然碩儒耆學,固猶能守故轍而發新軫;世變滄桑,格境又復大開,非沈思何以藻翰,非積學如何肆變?是以廢學之世,學者之詩反而可觀。較諸前史,雖不敢以凌轢唐宋為說,而實可以弗愧;較清中葉,則或遠勝也。



劉夢芙先生考佚汲深,爬梳整理近代名家詩詞著作數十年,殆於此特有會心。故繼《近百年名家舊體詩詞及其流變研究》課題之後,又為此《近百年學人詩詞及其詩論詞論研究》一篇上溯學人詩詞之源流及近時發展概況,中論沈曾植、金天羽、王國維、文廷式、呂碧城、馬一浮等數十名家之優劣是非,詳悉縝密,得未曾有。蓋世變頻仍,此類作品既不見重於新時代,資料殘佚實甚於往昔,此作材料充備,第一善也。制斷精而評騭明,則又一善也。其尤善者則為識見,斯學人詩詞非詩人詞人之外又一類詩人詞客也。學與詩分,本為詩與學之不幸,如孔子者,豈有四科之分耶?以人才力不齊,不得已而遂分,此莊周所謂道術哀哉已為天下裂也。彼逆料其後必將往而不返,故有渾沌既破之悲,孰知詩心不死,剝極來復,至今竟能合之,豈非幸事!居今而又有如劉夢芙先生者,能於舉世不甚顧惜之際,識此剝復之機,力為闡揚,則尤幸也。餘於劉氏此作,草創之頃,已極關注,今見其成稿,愈為欽佩。故略綴蕪言,以為喤引雲。


山東大學文學院講席教授龔鵬程謹白。

庚子閏四月廿日,西元2020年6月11日。




作者:汪茂榮


庚子夏,劉嘯雲先生國家級學術課題研究既蕆功矣,復以其成果《近百年學人詩詞及詩論詞論研究》付梓,而屬餘序。餘何人,敢序先生書?然長者命,不可違。乃強為之如次云:

夫詩,性情也,然徒具性情不足以言詩。必性情與才學發越,方足為合作。故《詩》無學問則《雅》《頌》缺,《騷》無學問則《大招》廢。善夫嚴滄浪曰:「夫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然非多讀書,多窮理,則不能極其至。」

雖然,斯亦談何容易。揚搉千古,二者兼具者,唯《詩》《騷》為然,下此不能無偏。唐以上詩,畸於性情者也,其失流於膚廓庸濫;蘇、黃以下詩,畸於學問者也,其失流於叫噪怒張。蓋既歧出矣則艱於復合,求一性情、學問相濟之作,不數數覯也。窮極則變,故近人陳石遺論詩,雅不喜鍾記室《詩品》,以其歷詆博物,導人以束書不觀,不免貽誤後生;反此則謂必具學人之根柢,詩人之性情,方可免於《風》而不《雅》之譙。味其意,是欲合學人詩人之詩二而 一之也。此論出,向風成會,波靡海內,並世學人尤有於我心有戚戚之感。進乎此,學人詩詞不啻穎脫而出,作手如林,冠冕眾派。蓋其值陽九百六之會,起於江海橫流之際,蒿目時艱,百感交集,不能已於言。其性情厚,而學問之博復能深折透闢醞釀以出;其詩材富,而才情之妙復能委曲以達其意。因之所作奧衍宏深,格高韻厚,焜耀一時。論者謂近百年詩詞陵清轢明,直逼唐宋者,以此。惜百年而後,不獨嗣響不再,並索解人亦不可得矣。其故為何?竊以為「五四」當屍首責。蓋陳、胡輩輕家鷄而重野鶩 ,直謚篤愛詩詞者為「骸骨迷戀」,各派皆然,於學人詩詞尤甚,觀胡氏醜詆陳散原詩及朱彊村派詞即可隅反。其言偽而辯,足可歆動後進 ,棄學人詩詞如敝屣。次則學人詩詞奧博淹雅,崖岸甚峻,非方聞績學者,殆難剖微窮深,窺其崖涘。語雲「唯佛知佛」,知音難得,自古而然,於今為甚。有之,當首推嘯雲先生;而抉微發蘊,亦首推是書克當其選。



蓋餘之為斯言者,公言也,非阿其所好也。盱衡海內,嘯雲先生兼具眾長,實為研究近百年學人詩詞不二人選。語其詳,可得而舉者有四:曰先生為詩詞大家。其尊翁蕉窗老人為民國皖省詩壇巨手,時人至有「詞壇飛將軍」之譽。先生幼承庭訓,長擅吟詠,年甫而立,即獲獎無數,享海內重名。所作意境圓妙,氣宇軒昂,汪洋閎肆,不可方物。學界巨人長德若錢夢苕、繆彥威、饒選堂、施蟄存、程千帆、孔凡章、霍松林、沈軼劉、宛敏灝、吳孟復、劉世南諸公均極欣賞,力為延譽。凡此具徵積數十年詩詞創作功力,根柢槃深,甘苦備嘗,宜其於學人詩心詞境形神相契,評量殿最,不失銖黍。此其長者一也。曰為著名學人。先生家學淵源,長復博通四部,於儒學尤有專詣。腹笥甚富,學養深醇,著書滿家。執此以研究學人詩詞,則蘊蓄者宏,所資者博,用能鑽堅仰高,窮極閫奧。此其長者二也。曰富人文精神。先生早丁浩劫,中歷世變,故操心也危,慮患也深,孤懷宏識,尤於覺世牖民之道三致意焉。即此具見先生與近百年學人憂國憫世之情肸蠁相通,莫逆於心。移此以研究學人詩詞 ,殊能鉤玄撢隱,發皇心曲 ,推闡入微。雖廋辭讔語,亦能披文見情,窺破隱衷,略無鑿枘不入之感。此其長者三也。曰具使命意識。先生生際明夷,目睹道喪文弊,惄焉如搗。而於劫餘名家詩詞集隨風飄散,尤具繾綣不忍之意。歷年盡其所能,或登門求索,或遠道郵致,或博訪冷攤 ,或露鈔雪纂,收藏近百年名家詩詞集刻本、油印本、稿本、鈔本都數百種,其中不乏孤本、善本。且擇其要者已整理出版五十餘種 ,嘉惠學林至巨。以今例古,先生其炎漢伏生一流人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先生可謂弘毅且負天下之重任者也。其拾遺補闕,發前賢之潛德幽光,接續詩詞文化之慧命 ,厥功至偉。以此植基研究近百年學人詩詞 ,殊有義寧所云「瞭解之同情」,而數十年念茲在茲,不啻成竹在胸,孤明先發,自收開疆拓土之效。此其長者四也。具此四長,則是書搜羅之富,造端之宏,考証之密,析理之精,發覆之多,賞鑒之美,彰明較著,殆可斷言。讀者一卷在手,直可循序覆按,而無庸餘之辭費也。


抑尤有言者,方今詩詞研究,多有沿訛襲謬,背離詩詞研究本體處。因念吾桐姚惜抱先生曾曰:「學問之事,有三端焉,曰義理也,考証也,文章也。是三者,苟善用之,皆足以相濟;苟不善用之,則或至於相害。」是説也,雖泛言學問,而實可通之於詩詞研究。第時流分裂道術,執其一隅,群趨考証。上焉者時矜小得,而不悟其買櫝還珠之為謬也;下焉者則穿鑿私智,欲通反蔽,其不鄰於玩物者也幾稀。間有篤於義理研究者,然此義理非彼義理,求深反淺,徒逞其稗販雜説之能而已。至辭章鑒賞則闃焉無人,即有之,亦扶牆摸壁,不得要領。夫辭章鑒賞之學為詩詞研究本體,並此而不重且不通,亦何貴乎詩詞研究?以視嘯雲先生通方之學,相去真不可以道裡計。蓋其所賡續者,為民國南北上庠以辭章為本位而兼及義理、考據之學統也;其所弘揚者,為華夏學林數千年述作兼工之學風也。宜其擇善固執,開徑獨行,不落時流窠臼。然則是書出,豈獨有益於近百年學人詩詞研究,抑且為學人詩詞研究發凡起例,樹一顛撲不破之範式。世有明達,當𣎴河漢斯言。是為序。


《近百年中國學人詩詞及其詩論詞論研究》書影




作者簡介

劉夢芙,號嘯雲樓主,一九五一年生,安徽嶽西人,現居合肥。曾任安徽省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安徽師範大學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安徽大學文學院兼職教授。退休後任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持社社刊《爽籟》主編、歷屆「海嶽杯」傳統詩詞大賽學術委員會主任兼評委、浙江省詩詞研究院顧問。少年時代跟從父親劉鳳梧先生學詩,中年師從中央文史研究館孔凡章先生,並向繆鉞、施蟄存、錢仲聯諸前輩學者問學。著有《嘯雲樓詩詞》《嘯雲樓詩詞續集三集四集合編》《嘯雲樓詩學論叢》《二十世紀名家詞述評》《近現代詩詞論叢》《二錢詩學之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成果)《近百年名家舊體詩詞及其流變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結項成果)《選堂詩詞論稿》(與人合著),編有《二十世紀中華詞選》(上中下三冊)《中國現代詞選》,另有古代詩詞評註、古文譯註、古籍點校共六種。主編並校勘《二十世紀詩詞文獻彙編·文論》《二十世紀詩詞名家別集叢書》《當代詩詞家別集叢書》《安徽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第一輯與第二輯)《中國近百年詩詞名家叢書》共六十餘種。



相關焦點

  • 陳水雲等丨「北派渡海」 ——跨海詞學家在臺灣大學的教學研究及其影響
    例如朱彝尊說「念倚聲雖小道,當其為之,必崇爾雅,斥淫哇,極其能事,則亦足以宣昭六義,鼓吹元音」[13],張惠言說「蓋詩之比興,變風之義,騷人之歌,則近之矣」[14],劉熙載說「詞之興、觀、群、怨,豈下於詩哉!」[15]然而,進入五四以後,隨著西方新思想的大量引進,中國文學思想也有了重大的變化。在胡適等現代學者看來,文學雖是有所為而為之的,但「其所為,文也,美感也。
  • 羅賢淑|唐五代詠史詞類型探論
    本文所以採用「詠史」為名,乃因所論類型之分類標準,是從詩的角度來檢視詞的表現,而依《昭明文選》選詩標準,「詠史」就涵括「懷古」。詠史主題以詩歌體裁書寫,萌芽於東漢班固〈詠史〉,經魏晉詩家持續創作、發展成熟後,在南北朝得到更多文人的響應,遂於李唐進入繁盛階段,並迅速滲進唐五代新興詞體。
  • 熊倉功夫・程啟坤主編《徽宗「大観茶論」の研究》出版
    /沈冬梅/高橋忠彥/中村羊一郎/関剣平/黃傑/陶徳臣〔編者〕熊倉功夫/程啟坤ISBN: 978-4-8016-0063-8 C1020徽宗「大観茶論」の研究 熊倉功夫・程啟坤編販売価格(稅込): 4,860 円 ●北宋の徽宗は、政治的には北宋を斷絶せしめた皇帝であったが、詩書畫など文化面では特筆すべき業績を遺している
  • 臺灣《聲韻論叢》第1-18輯目錄
    >金鐘讚:論《說文》一些疊韻形聲字及其歸類問題 89黃坤堯:東晉徐邈徐廣兄弟讀音的比較 125吳世畯:從朝鮮漢字音看一二等重韻問題159499李仲民:從布勒語言模型看方言田野調查 519附錄 第十六屆全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議程表537羅肇錦:後記 541
  • 孟二冬|中國古代的詩歌發生論
    主張「本乎道,師乎聖,體乎經」(同上《序志》)的劉勰,在文藝觀的根本問題上雖然沒有脫離儒家詩教的「言志」論,甚至說詩為「持人情性」,但由於他對藝術創作過程與創作規律的正確認識,卻使他擺脫了「言志」論的偏見,而更多地強調藝術創造過程中「情性」的關鍵作用。
  • 楊祖漢師伯《解行雙修——論牟宗三先生的研究方法論》
    《論牟宗三先生的研究方法論》第一次 鵝湖會講 發言稿(初稿)中央大學中文系教授 楊祖漢瑞全兄的《牟宗三先生論陽明工夫要義
  • 經學丨詩經通論丨論三家亡而毛傳孤行人多信毛疑三家魏源駁辨明快可為定論
    《呂東來讀詩記》載董氏引《韓詩》,則作《雨無政》,序與此同。《毛詩》作《雨無正》,序曰「大夫刺幽王也」】『《四月》,歎徵役也』『《閟宮有侐》,公子奚斯作也』『《那》,美襄公也』,皆與《毛詩》首語一例,則《韓詩》有序明矣。《齊詩》最殘缺,而張揖,魏人,習齊詩,其《上林賦注》曰『《伐檀》,刺賢者不遇明王也』,其為《齊詩》之序明矣。
  • 陳寅恪:從史實論切韻
    寅恪案,近世論陸法言切韻之學人,多有謂其為西元七世紀初之長安方言者,殆即根據序末有「大隋仁壽元年」之紀載,以為仁壽元年為西曆六○一年,而長安又為隋之京師也。其實若就陸序一加考察,則知此説殊有可疑,今請就消極與積極兩方面述之於下:自消極方面言,切韻之語音系統,似與七世紀初之長安方言無所關涉,此可以三事証之。
  • 高明士《中國中古禮律綜論》簡體本出版(附:簡體版序)
    作者:高明士出版社:商務印書館出版年:2017-6頁數:614定價:72.00裝幀:精裝ISBN:9787100129237簡體版序 高明士謹識2016年6月21日 目次 簡體版序/高明士自序/高明士 導 論 中國中古的禮律——儒學的實踐 上篇 中古禮律的法制化第一章
  • 目錄學 | 集部 | 集部總序
    要之浮華易歇,公論終明,巋然而獨存者,《文選》、《玉臺新詠》、以下數十家耳。《晉書·王羲之傳》稱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羲之嘗與同志宴集於會稽山陰之蘭亭。集當時倡和之詩為《蘭亭集》。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石崇傳>稱崇有別館在河陽之金谷,一名梓澤,送者傾都,帳飲於此焉。當時互相贈答之詩亦多。潘嶽有《金谷詩集·序》,今已亡。
  • 【文化考古】羅慧研究員:略論亞瑟•韋利(Arthur Waley,1889-1966) 之敦煌研究
    ,更就此揭開了百年國際敦煌學術史的波瀾壯闊。韋利更為此書作序,序中仍保持了一貫的謙虛口吻,指自己只是為格雷的研究「提供了一兩個建議」;同時他亦在序中指出敦煌壁畫與變文之間的關係,較之佛教經典,更為接近。韋利同期正在進行王重民等編《敦煌變文集》(1957年)之翻譯研究(詳見後文),想故此提及。韋利因大英博物館藏的中日書畫而與東方文字結緣,而他對敦煌文學的研究,亦起步於斯坦因所獲敦煌遺畫之上的題記。
  • 【新書快報】《陳佩芬青銅器論集》
    生前曾擔任上海博物館徵集編目組組長、青銅研究部主任、上海博物館副館長、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復旦大學文博學院兼任教授、上海大學文物考古研究中心顧問,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陳佩芬是我國著名的青銅器研究專家,一生從事中國古代青銅器的研究,在古代青銅器的器形、紋飾和銘文等方面有豐碩的研究成果,貢獻卓越。
  • 中國鄉村: 論19世紀的帝國控制
  • 詩類 |《詩序》二卷
    以為《大序》子夏作、《小序》子夏毛公合作者,鄭玄《詩譜》也。以為子夏所序《詩》即今《毛詩序》者、王肅《家語注》也。以為衞宏受學謝曼卿、作《詩序》者,《後漢書·儒林傳》也。以為子夏所創,毛公及衞宏又加潤益者,《隋書·經籍志》也。以為子夏不序《詩》者,韓愈也。以為子夏惟裁初句,以下出於毛公者,成伯璵也。以為詩人所自製者,王安石也。以《小序》為國史之舊文,以《大序》為孔子作者,明道程子也。
  • 陳尚君《我見青山》出版(附:作者/序)
    出版年: 2017-5定價: 58.00元裝幀: 精裝ISBN:9787805546162 本書收集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中國古代文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唐代文學學會會長陳尚君先生十年來撰寫的序文及其業師朱東潤著作的整理後記。
  • 楊景龍:唐宋詞選讀之二·溫庭筠詞
    【集評】楊慎《升庵詩話》卷十一:王右丞詩:「楊花惹暮春。」李長吉詩:『古竹老梢惹碧雲。」溫庭筠詞:「暖香惹夢鴛鴦錦。」孫光憲詞:「六宮眉黛惹春愁。」用「惹」字凡四,皆絕妙。 鍾本評語:「雁飛殘月天」,真詞手。田藝蘅《留青日劄》卷四:詩中用「惹」字,有有情之「惹」,有無情之「惹」。惹,縫也,亂也,引著也。
  • 『詩詞人生』我瞻室讀書記【第八卷】
    幼讀陳廷焯氏《詞則》,恍然有所悟,遂泛濫辭章,流連歌詠。二十後,慕聖賢之學,蔑雕蟲之技,學道而妨作文矣。先後刊《詞學抉微》《康德辯證法新釋》二書,未嘗稍及綺語。及四十無聞,遂至放誕,復以吟寫為消遣。刊《長阿含經漫筆》《波斯短歌行》《莪默絕句百衲集》等,項蓮生所謂「不為無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