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給你推薦一家你從來都沒有聽說過的保險公司,你敢買嗎?
大部分人應該都會有所猶豫。感覺心裡不踏實,不靠譜。萬一到時不賠怎麼辦?黃了怎麼辦?
如果換作我,可能也會有同樣的顧慮。很理解這種想法。
其實,隨著人們保險意識的提高!現在,我國的保險業早已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早已不是一家獨大的時候了,目前,市場上的保險公司一共有200多家,光做壽險的就有98家。如果你不是做這一行的,可能大部分都沒有聽過。這98家壽險公司大致分為以下幾類:
中外合資類:
代表公司:工銀安盛人壽、中意人壽、中英人壽、中荷人壽、同方全球人壽等
2000年,中國加入WTO,一大批外國保險公司來到中國,但是根據相關規定,外資保險公司不能以獨資形式存在,必須要與中方股東合資經營。
合資的保險公司,大多在2000年前後成立,雙方股東均是很有背景的。中方股股,一般都是世界500強或大型央企。外方股東一律是世界知名的大保險集團,全部為百年老店,基本在18世紀就成立了,有著非常豐富的專業經驗。那個時候,中國還是清朝,對保險還沒有概念。合資公司的產品,保障大多比較全面, 增值服務也很好!
舉例:中英人壽
中方股東:中糧集團。世界500強,
外方股東:英國英傑華保險集團。1696年成立,至今已300多年歷史。英傑華是英國第一,世界第六大的保險集團。鐵達尼號沉船事故,英傑華就是理賠公司之一。
民營類:
代表公司:百年人壽、信泰人壽、天安人壽、華夏人壽、長城人壽、君康人壽等
民營類保險公司,知名度不大,但是發展速度非常快,比如:華夏人壽2006年成立,從一個不知名的小公司做起,到2018年,保費收入達到2000億,排名市場第四,短短十幾年時間,昂首跨入世界500強,速度之驚人,被譽為行業的黑馬。這一類公司產品的性價比很高,價位也很合理。
網際網路類:
代表公司:復星聯合,崑崙健康、橫琴人壽等
該類保險公司,成立時間比較短,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推出的產品保障責任全面、靈活,可選 ,自由組合,價位親民。雖說公司比較新,但我們也不能忽視了新生代的力量,長江後浪推前浪,沒嘴兒哪天就把前浪拍在沙灘上呢?所以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試想一下,誰又認只20年前的馬雲呢?
傳統類:
代表公司:平安、太平、太平洋、泰康
成立時間早,全國服務網點多,在百姓心目中深入人心,也是人們口中的大公司,知名度高,影響力大,但是產品的保障一般,性價比不高,重疾險大多單次賠付,品牌溢價高。
這就是目前,我國保險業的一個發展現狀。由此不難看出,保險公司絕不是平時我們常常聽到的那幾家。
保險公司的安全性,是大家最關心的一個問題。
在中國,不論大公司,小公司,只要是合理合法成立的,全部受到保監會的嚴格監管。
想要成立一家保險公司,門檻是很高的。必須要經過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的批准。註冊資本,要求實繳貨幣2個億以上,但事實上,每家保險公司的註冊資金基本都在10個億以上。由此可見,保險公司的資本都是很雄厚的,公司成立之後,要提取保證金,責任準備金,公積金,保險保障金。不得動用,在公司遭受危機的情況下,用來償還債務和向投保方提供救濟。
即便是保險公司真的經營不下去了,《保險法》九十二條,明確規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被依法撤銷或依法宣告破產的,其持有的人壽保險合同和責任準備金必須轉讓給其它同樣持有人壽業務的保險公司,不能達成協議轉讓的,由國務院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指定經營有人壽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接受轉讓。總之,客戶的保單不會受到任何影響,只是換了一家公司為你服務而已。歷史上,一共有3家保險公司被接管過,分別是,中華聯合,新華保險,安邦保險,接管後,原客戶保單全部繼續有效。對此,我特意寫了一篇文章:保險公司倒閉了怎麼辦?自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還沒有一家保險公司倒閉過。
理賠,只要是符合合同約定的,一定會理賠。並不會因為公司品牌大而多賠,也不會因為公司小而少賠。
所以,沒聽說過的公司不等於不優秀,每家公司的產品都各具特色,只要貼合你的需求,完全可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