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今天的話題「帶著一百萬人民幣回到1997年,你會做什麼投資?」之前,首先我們要搞清楚的,是1997年的100萬和2020年的100萬人民幣之間的差距是多少倍。
首先需要剔除各地差異較大的房價因素。如果只考慮綜合物價的購買力,那麼1997年的100萬人民幣相當於今天的800-1000萬人民幣,這一比例,也是目前社會上大多數人普遍認同的數據。在確定了貨幣的貶值幅度後,我們已經可以得到一個基本觀點:如果把時間迴轉到1997年,你的100萬人民幣投資,如果到2020年時沒有達到1000萬人民幣,那麼就不能算作成功的投資。
在了解貨幣增發導致貨幣貶值之後,再來看投資,其實你會發現成功的投資絕非易事。
一、投資房產
這是大多數人所能想到的優先級最高的投資。由於數據渠道所限,我們分別選取了1995-2010,北京上海;2008-2017,北上廣深的住宅均價。2018年由於各地基於房住不炒的新政不斷,因此房價基本在2017年也達到了歷史高點。
如果在1997年投資一線城市住宅地產,並持續持有23年,那麼今天的收益按最保守估計,也已超過20倍。聽上去很多對嗎?但真實情況是手中的錢按照真實購買力折算,其實大概至只翻了1倍左右。相信這已經顛覆了很多人對房產投資的認知。不過沒有關係,真理永遠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而以上海房地產市場為例,1997年之後房地產市場受政策限制的持續低迷,讓投資者很有可能提前出局。因此是否能通過23年時間,獲得20餘倍收益,也是個懸念。所以看似買房是筆躺贏的投資,但在今天,情況早已發生改變。房產將不再是投資,而很有可能變成一種「負債」。
二、股市
在今天,茅臺、美的、格力、中國平安等紛紛成為了各類金融機構標榜的價值投資典範。而如果我們把時間倒回1997年,今天1400元一股的茅臺還未上市,貴州茅臺上市時間為2001年7月31日當時的發行價為31.39元。已經比當年的發行價漲了44倍之多。
貴州茅臺
而至於美的,上市時間為2013年9月;同為家電巨頭的格力,發行於1996年11月18日,開盤價17.5元,目前股價約為58元。股價僅上漲3.3倍。在2007年上市的中國平安,發行價33.8元,目前股價75.14元,13年股價僅上漲2.2倍。
同時,讓我們回顧一下1997年發行的新股中,目前股價排名的前30名。
儘管上市公司股票的價格並不能完全反映其經營狀況,但考慮到貨幣貶值的因素,在1997年國內A股上市的共計191家公司中,從發行價與現價的差距我們也能明顯看到,投資股票都有著相當高虧損的風險。
那麼如果你很幸運的在2001年買了茅臺,能獲得44倍的收益嗎?答案也很令人失望:不能。即便是專業的金融機構,也隨著股價的波動不斷的選擇拋售,再買入。最優秀的機構投資者,在茅臺上的長期收益也遠遠無法達到44倍的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就算是有證監會把關的審核制,股市的兇險程度也超出了大多數人的預料。
三、投資期貨:黃金與石油
近期,中國銀行石油期貨產品的負值交割讓很多人感嘆「活久見」,投資石油期貨的幾百萬不但血本無歸,還要再賠償銀行幾十萬到一百萬不等的平倉違約費用。再次感嘆期貨市場的變化無常。至此,也有一些有良知的專家呼籲個人投資者儘量不要接觸期貨類投資。
至於黃金,7年前買入的黃金,今天解套的同時實現了30%的收益。如果按年化收益來算,其實也並不高,長時間在套牢盤中,多數人都會選擇割肉止損。
無論石油還是黃金,都是強周期性的商品。如果說石油期貨尚有投資屬性,那麼從黃金價格的波動中,我們可以看到黃金毫無疑問完全是避險工具的屬性,並不具備投資價值。在太平盛世時,黃金的價格就會顯著下降,拖累投資的整體收益率。
總結
用今天的眼光看,買房依然是風險最低的投資,而且收益回報率相當可觀;至於炒股,受制於篇幅,筆者僅簡單講述投資的高不確定性,以及可能損失本金的高風險,就會讓多數人望而卻步;期貨市場,其本質是操盤手避免對衝未來不確定性風險的工具,風險極高,也不建議投資。
帶著一百萬人民幣回到1997年,你會做什麼投資?無論如何,我建議各位可以加上一條:投資自己,學一門自己長期有興趣的技能,用以在專注的方向上走的更遠。
【智友邦】是一個成立10年擁有百萬用戶的專業手機互動社區,有著海量免費獨家應用遊戲資源。是一個集 百科問答、科技資訊、評測導購、眾測曬物、用戶交流一體的全媒體互動平臺。希望未來的日子裡「智友邦你搞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