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五日鏖戰,擋不住德國鐵蹄!荷蘭失守,歐洲危矣

2020-12-26 小狐說歷史

話說德軍用空降兵奇襲比利時軍事要塞之後,也開始對荷蘭進行軍事入侵。此時德軍總共有4500名傘兵,由於荷蘭的特殊地形,並且荷蘭本土有很多河道以及軍事要塞,對於南下比利時有重要的作用,為了防止荷蘭炸毀橋梁阻礙進攻,希特勒將十分之九的空降兵全部投入到荷蘭戰場,想從心理上徹底瓦解國小民寡的荷蘭。

1940年5月10日,德國派出數百架飛機開始對荷蘭的軍事機場發起猛烈的進攻,還沒等荷蘭反應過來,德軍傘兵已經從天而降。機場的大火還沒有被撲滅,飛機又損失殆盡,已經著陸的德軍旋即向守衛機場的荷軍發起進攻。不到一小時,荷蘭機場就被德軍佔領。

眼看大事不妙,荷軍趕緊想要引爆鹿特丹公路鐵路雙層大橋,當命令還沒有傳達到守衛大橋的士兵時。德國的一隊傘兵搶了三輛電車火急火燎地趕到大橋附近,並且配合著水上飛機將守衛全部消滅,順勢拿下了大橋,將大橋上的火藥卸了下來,佔領了這個異常重要的軍事要塞。

荷蘭的抵抗也不是毫無作用的,在海牙荷蘭軍隊依仗著炮火的支援開始對德軍展開了瘋狂的報復進攻,一時間兩軍交戰甚酣,荷蘭機場的跑道上鋪滿了飛機殘骸,德軍的支援部隊乘坐的飛機被迫降落在了海灘和公路上。海牙機場的德軍苦苦支撐,等來的援軍又遲遲到不了,只好邊達邊退,在機場外圍死死地纏著荷軍。

接下來的幾天,荷蘭被突如其來的進攻打得措手不及,亂作一團。正面的格雷博---彼爾防線在遭到德軍猛烈的進攻之後,荷蘭被迫炸開了幾個河道,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德軍的進攻速度,卻根本對德軍的大舉進攻起不了多大作用。好在海牙、阿姆斯特丹等重要城市還未被德軍徹底佔領,況且荷蘭還盼著盟軍的支援,可以勉強支撐下去。只是面對德軍前赴後繼的進攻,荷蘭軍隊的作戰意志正在被一點點消耗。

屋漏偏逢連夜雨,原本支援荷蘭的法軍第7集團軍,由於缺乏重裝備的支援,被德軍一個反突擊直接趕到了比利時,這不僅沒能保護了荷蘭,反倒是令荷蘭丟掉了最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的多爾德雷赫特大橋,令荷蘭軍隊抓狂不已。

荷蘭原本就是一個小國家,但是地理位置很重要,在希特勒了解到五天還沒拿下很是氣憤。他直接招來凱特爾和約德爾大聲地說道:「如果荷蘭戰爭還不能儘快結束,等到盟軍反應過來,我軍將會承受無法預估的壓力。要守衛住已經取得的戰果,並加快進攻速度!」凱特爾主張與空軍元帥戈林協商進攻,希特勒想了想接通了戈林的電話。他不管空軍經過數天的連續進攻的疲憊,直接命令戈林必須派出轟炸機群對荷蘭進行狂轟亂炸,摧毀最後一點荷蘭的抵抗意志。好大喜功的戈林想了一下就同意了。

幾小時後戈林就派遣了數百架轟炸機飛向荷蘭,正在鹿特丹附近與德軍交戰的荷蘭軍隊哪裡有見過這樣陣勢,看著黑壓壓的龐大機群他們的心理防線逐漸被打開了,當轟炸機的「嘯叫炸彈」從天而降時,他們知道勝利已經不可能是荷蘭一方的。一陣狂轟濫炸後,荷蘭軍隊滿眼的殘垣斷壁,碎屍殘肢,慘不忍睹的景象驚呆了他們,最終選擇了投降惡魔德國。

荷蘭守軍看到大勢已去當日全部投降,次日荷蘭女王也宣布投降,5天時間壯美的阿姆斯特丹就被德軍踩在了腳下。德軍進攻的腳步還未停下,歐洲最黑暗的時代來臨了。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演義》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的荷蘭究竟是怎樣的?
    荷蘭,是二戰前歐洲實力較強的一個國家。
  • 二戰德國大人物彩照,他們書寫了歷史也摧毀了歐洲,卻各個是人才
    提到二戰的歷史,德國永遠是一個無法繞過的話題,那些曾經在上個世紀30年代成長起來的德國大人物們主宰了那段悲慘的歷史。他們是歷史的見證者、書寫者,更是人類歷史上一段悲慘、黑暗的締造者。他們將德國從一戰後的頹廢帶回到強國之列,卻最終摧毀了歐洲和德國自身。
  • 二戰時期荷蘭,海牙街頭的德軍
    二戰前,荷蘭的金融業、商業、航運業、農業等十分發達;亦是歐洲的貿易金融中心之一,經濟總量排名位於世界前列。【德國軍人與荷蘭女子】德國入侵鄰國荷蘭,是想藉機進攻法國。1940年4月19日,荷蘭進入全國緊急狀態;並再次拒絕英法要其加入同盟國之邀請。
  • 二戰時宣布中立的荷蘭比利時挪威等國被德國佔領,為什麼唯獨瑞士...
    從1939年希特勒對波蘭機場投下第一枚炸彈開始,到1941年突然對蘇宣戰,納粹德國幾乎佔領了90%的歐洲土地。而與其接壤的周邊國家更是難逃厄運,八個國家有七個慘遭納粹鐵蹄的蹂躪,這七國中包括當時已宣布永久中立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丹麥、挪威等國家,而唯獨對德意戰略地位重要並且相對於其他國家顯得弱小得多的瑞士卻一直安然無恙直至戰爭結束。
  • 荷蘭社會常識KNM第五課:tweede wereldoorlog|荷蘭的二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軸心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之間的一場對決,發生於1939---1945年,是世界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一次戰爭,以德國為首的法西斯國家戰敗而告終。這是一段應該被永遠銘記的黑暗歷史,這場戰爭給全人類早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創傷。二次世界大戰對亞洲國家的影響延續到了今日,而歐洲國家已經慢慢翻過了這黑暗的一頁。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宣部獨立,成為中立國,並未參戰。
  • 二戰義大利爆笑史!「豬一樣的隊友」,二戰之中的義大利!
    二戰期間,同盟國歐洲各國的表現差強人意,一些國家不約而同上演了快速投降甚至不戰而降的一幕。北歐五國之一的丹麥僅僅用了四個小時就舉手投降,創當時之最;荷蘭用了不到四天時間就繳械投降;有著200多萬陸軍、號稱歐洲霸主的法國也僅僅堅持了40天,其表現令人大跌眼界……當然是有諸多段子支持的,芫首特批頒發的豬隊友勳章,這帽子基本上跑不掉了。這些段子基本上出於《二戰義大利爆笑史》這本書。
  • 二戰時的德國到底有多強大?發動2000萬軍隊,橫掃大半個歐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蘇、英三大強國聯手,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打敗德國法西斯,可見德國的實力有多強。不過今天我們先不站在反對法西斯,反對戰爭的立場上,只看德軍在二戰中的表現,他們有三場戰役打得確實很厲害。先是幻影突擊波蘭戰役的閃電戰。
  • 二戰後德國有多憋屈?連小小的荷蘭都找德國索要領土
    德國在近代史上是個相當不走運的國家,一戰二戰都戰敗了,1945年前呢,世界上民族主義情緒還是很重的,打完仗打輸了,那就割地唄,這是規矩(二戰後,規矩變了,有頭有臉的國家基本就不太搞割地賠款了),所以德國的面積是越打越小。
  • 二戰前一則條約讓德國備受屈辱,為何後來戰鬥力越來越強?
    要問德國在二戰時期戰鬥力為何那麼強,以至於歐洲諸國聯合起來都擋不住,還得看其之前發生了什麼。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條約》令德國上下感到十分屈辱,因為條約的內容令德國喪失了約十分之一的土地,同時其不能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隊規模和戰力被嚴重限制,其中,陸軍不能擁有坦克,海軍不能擁有大噸位戰艦和潛艇,空軍則乾脆不允許存在,正因如此,失敗的德國一直積攢著一股力量等待爆發,這是必要的環境條件。
  • 假如二戰時期,將德國調到亞洲戰場,日本調去歐洲戰場會怎樣?
    導語:假如二戰時期,將德國調到亞洲戰場,日本調去歐洲戰場會怎樣?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歐洲戰場上相對比較殘酷一些,因為各國的工業先進程度較高,可以打造各種比較大型的武器裝備。我們可以看到,二戰中後期基本都是飛機、坦克、大炮主導,造成的殺傷力使得無數士兵犧牲,看看史達林格勒戰役以及諾曼第登入就懂了,犧牲的人數都是百萬起步,十分的誇張。而在亞洲戰場上,雖然也十分的慘烈,但在水準上來說跟歐洲戰場差遠了,那麼假如角色互換,將日本調到歐洲戰場,德國調到亞洲戰場的話,結果會發生改變嗎?
  • 為何二戰後,波蘭和蘇聯要划走德國的大片領土?
    1939年9月1日,德國大舉閃擊波蘭,二戰爆發。而就在英法等國手足無措時,9月17日,蘇聯出兵波蘭東部,佔領了寇松線以東的西烏克蘭和西白羅斯,腹背受敵的波蘭再度亡國,第四次遭遇被瓜分的命運。 但是僅僅六年過後,隨著德國法西斯被徹底消滅,波蘭在蘇軍的鐵蹄下再度復國。
  • 二戰時,如果當時德國先進攻英國,結局會不會不一樣
    德國正式對蘇聯開戰,按照希特勒原本計劃,德軍會在初秋將蘇聯擊敗。然而卻不同於希特勒計劃的幾個月就會快速結束的戰爭,耗費了德軍足足四年,蘇德戰爭也成了二戰中規模最龐大、代價最大的戰爭。二戰的開展影響了歐洲、亞洲、非洲的發展,歐洲的蘇德戰場就是二戰期間的所有戰場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
  • 歐洲最危險的男人,二戰德國特種作戰之王——斯科爾茲內
    ..歐洲最危險的男人"之稱的德國特種戰之王一一奧託·斯科爾茲內(Otto Sk:orzeny) 。斯科爾茲內同時,這些決鬥使他能夠臨危不懼。二戰爆發肘,己31 歲的他因具有單發飛機的駕駛經驗,所以很想當一名飛行員,但在經過5個月訓練後,德國空軍以"年齡偏大、 而且個頭超標"的理由拒絕了他。
  • 恆大U18奪冠 魯能危矣
    歐洲、非洲、美洲?事實是魯能真的輸不起,表面上看起來青訓很強,實際上已衰退了。也許是因為這,花國家太多的錢,並且看不到希望,才進行股權轉讓的吧!魯能球迷管你承不承認,魯能危矣!
  • 「二戰」德國閃擊歐洲,邱吉爾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列顛空戰失利
    臭名昭著的《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有人在二戰後採訪德國軍人,德國軍人認為二戰是德國和蘇聯一起挑起的,德國攻佔了中歐和西歐,蘇聯侵略了北歐,只是後來希特勒拉開了蘇德戰場之後,史達林才從法西斯的恥辱柱上被除名,德國工人黨「納粹」
  • 拍照時候的剪刀手,二戰中卻是一種暗號手勢,作用巨大
    「V」的意思是vitory,就是勝利的意思 ,英語勝利:victory,法語勝利:victoire,荷蘭語勝利:vrijheid"V」這個字母一開始並不是一剪刀手的形象出現的,在二戰時期,歐洲各國淪陷在納粹的鐵蹄之下,當時的比利時司法部長和英國廣播公司在廣播中建議人們,不要放棄希望,在德戰區到處書寫「V」,用來團結民眾,鼓舞人心,同時可以帶給德國納粹心裡壓力。
  • 二戰時期,德國有可能勝利嗎?德國最接近勝利是什麼時候?
    雖然二戰時期的德國大軍曾橫掃歐洲大陸,雖然希特勒領導下的德國幾乎一己之力單挑了整個世界,但是,其實自德國發動二戰開始,德國的勝利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非要說二戰時期德國最接近勝利的是什麼時候,那麼,我想應該是在滅亡法國之後。
  • 二戰德國換到亞洲,中國肯定抵抗不住德軍鋼鐵洪流?黃納太能吹了
    ,中國肯定抵抗不住敵軍的鋼鐵洪流」。「雖然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在中國的崇山峻岭中難以像歐洲平原一樣指哪打哪,但是憑藉空中陸地的裝備優勢幾乎就是秒殺的。」現在的黃納真是越來越無知了。    在我國有一大批二戰德國粉絲,被譽為黃納,榮譽集中營備胎,天天以吹二戰德國為己任。什麼德國換到亞洲,中國肯定抵抗不住敵軍的鋼鐵洪流,完全就是無知。二戰,德國到亞洲來,死得更快。
  • 二戰德國軍官也是開寶馬坐奔馳,土豪保時捷嗎?
    二戰爆發之前,德國納粹元首希特勒就已經取得了德國的權力。大家知道阿道夫·希特勒可是一位骨灰級車迷,為此奔馳專門給它定製了一輛元首座駕奔馳770k,這款車採用鋼板車身,50mm厚防彈玻璃,裡面可已坐7-8人,這款車同時也是為了保護裡面的各國政要專門定製而成!奔馳770K是全世界首款防彈轎車,元首專用,也用來贈送給其他法西斯國家。
  • 瑞士,二戰裡的「端水大師」
    二戰之火在它棲身的歐洲大陸氣焰最盛,它卻能夠明哲保身不被殃及;荷蘭、比利時等同樣聲明「中立」的國家早早淪陷,它卻始終可以穩坐「中立」這把交椅,不被強權裹挾。憑什麼?一塊「硬鋼板」和那些戰火燒身才臨時抱佛腳、宣布自己中立的「戰時中立」國家相比,瑞士的中立國身份由來已久,也是經國際社會籤字承認的「永久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