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失蹤一直都是全社會的痛點,每一起兒童失蹤案件都會勾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我們會心疼這些孩子們、會痛恨人販子們、會同情家長們、會感激志願者們。再然後,可能說的最多的就是如何防範人販子的知識貼了!但是孩子為什麼會失蹤?人販子拐走的為什麼偏偏是這個孩子?為什麼有些失蹤,並沒有定為拐賣案件?警方的天眼系統很強大,為什麼仍不能保證每一個丟失的孩子都會被找回?為此,小C特意採訪了平臺發起人之一、刑警、情報分析師出身的張永將老師,張老師從2013年就開始專注做兒童反侵害方面的工作,迄今已有五年。
首先,小C八卦一下,是什麼驅動力推動您放棄公務員工作來做兒童失蹤預警平臺的呢?一定是什麼特別的事情觸動了您吧?
張永將:其實也沒什麼特別的原因,如果一定要說原因的話,原因就是我是一名父親。要說觸動的事倒是有,而且很深刻。那是2015年4月的一個晚上,21點左右,我上央廣的一個直播節目,不能帶手機。當我走出演播室的時候,導播跟我說:「張老師,你的手機一直在響」我一看,15個未接電話,1條短訊。內容是:「安安(化名)找不到了」
看到這個信息,我第一反應是不相信,是不是弄錯了?
然後趕緊打電話回去,結果我父母親、我愛人都不接電話
然後就覺得腦袋嗡了一聲,心一下就慌了。
我是警校畢業,同學基本上都在公安系統,也正因如此,反而更加覺得心慌了。
因為我在基層幹過,太知道一線警察的辛苦了,我也太知道中國警民比例的巨大懸殊了。
所以在這件事上,在當時當下,我可能比任何一個丟孩子的家長更加心慌。
我當時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夠有一個熱心人幫忙照看一下,不讓他到處亂跑。比較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樣的熱心人,而且我發現,其實這樣的熱心人有很多很多。
Q2:原來如此,那麼小C想問問您,為什麼您當時期望熱心人幫忙照看,而不是孩子在您的專業安全教育下可以識別人販子、可以拒絕陌生人的糖果、玩具呢?難道您最擔心的不是人販子拐走孩子麼?
張永將:小C這個問題問的特別好,我當然也擔心人販子,但是我更擔心的是在人販子盯上他之前我們熱心人能不能先「盯上」他?或者說,在人販子發現、盯上他之前,還有沒有其他可能導致在兒童失蹤的原因?
根據我過往的工作經驗,兒童失蹤除了人販子之外還有很多原因,車禍、溺水、意外傷害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兒童失蹤的原因,甚至相比人販子,這些原因更為多見!
Q3:也就是說兒童失蹤的原因有很多種,人販子只是其中一種,車禍、溺水、意外傷害都有可能導致兒童失蹤。但是類似車禍、溺水這種都知道孩子不在了,就不能叫做失蹤了吧?又怎麼會成為失蹤的原因呢?
張永將:小C 你說的很對,前提是找到了孩子的遺體或者嫌疑人。
舉個例子,在殺人案件中,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是「定屍源」也就是確定受害人是誰,如果不能確定受害人身份,這個案件就叫做「無頭案」 。因為很少有無來由的殺人,多半是有人際、利益方面的衝突引起的。所以只要從受害人人際關係入手,很快就能找到線索,鎖定嫌疑人。
但是孩子和成年人不同,社會人際關係幾乎為零,而且孩子很小,特別容易藏匿和處置。所以沒有確鑿的視頻、人證等證據來佐證,很難定孩子是否遭遇不測,作為家長我們,誰也不願意接受那個最壞的結果,相反我們會深信,哪怕只是沒有任何證據的一句話「你的孩子可能被一個人抱走了,我看很像他」
人世間最痛的事情,莫過於生離死別,而「生離」之苦還排在「死別」之痛的之前,沒有經歷過的人,可能永遠無法體會。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寧願承受「生離」一世折磨,也不願意接受「死別」一時重擊,因為還心存一線希望,也許有一天,我們終究還能再見呢!
Q4:母子連心,小C特別能理解。那麼您覺得在兒童失蹤這件事上,最為重要的原因是什麼呢?如果排序的話,人販子?車禍?溺水?意外傷害,誰排第一位呢?
張永將:以上都不是,兒童失蹤排在第一位的原因其實是「冷漠」
一個涉世未深的孩子,如果沒有成年人的監護,他很有可能就被人販子盯上、也可能遭遇很多潛在的意外。
所以導致孩子「失蹤」的,可能不是人販子、也不是意外,而是我們的冷漠,是我們的遲疑和內心的那一絲畏懼!
如果我們能夠再勇敢一點
如果我們能夠再把腳步放慢一點
如果我們能夠陪著他等警察再耐心一點
當我們確認這個手足無措的孩子已經得到了有效的庇護再離開。
因為我們知道,此時此刻,人販子無從下手,意外傷害也會遠離了這個孩子。
Q5:只有中國存在這個問題麼?別的國家有沒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呢?他們在丟孩子的問題上都有哪些措施呢?
張永將:社會冷漠是滋生犯罪的溫床。昨天和央視的一個編導聊起兒童性侵的問題,她還舉了切身的例子。當她給校領導寫了聯名信舉報某位外籍教師的時候,居然有那麼多被騷擾的女生因為擔心不敢籤名;那麼多的男生在目睹騷擾行為的時候選擇漠視。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了一起案件,一名女子在下班的路上遭遇歹徒,她大聲呼救,結果38人聽到她的呼救充耳不聞,最終導致該女子死亡。這起灰暗的社會新聞事件,最終促進美國911報警電話誕生、《見義勇為法》(「Good Samaritan」 laws)生效,引發了美國乃至世界範圍內關於人性冷漠的熱烈討論。
而據日本新華僑報網報導,如今的日本社會「病」了,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繫和人與社會的必然銜接已經淡化到幾乎沒有,日媒更是把這種社會現狀定義為了「無緣社會」。具體體現在社會逐漸步入「獨居化」時代、社會開始變得「獨身化」以及親友關係單薄。
但是作為老牌資本主義國家,作為已經邁入發達國家行列的東西方兩個不同社會,社會冷漠曾經、或者已經發生,但是這兩個國家在針對兒童的事情上都展示出了「熱心」的另一面。美國民間發起的安珀警報系統,一個孩子丟失很多人會收到這個孩子的信息甚至嫌疑人的信息,極大的扼制了拐賣兒童案件的發生。日本兒童110之家已經發展成為全日本最大的民間志願活動,對於走失的孩子商店、民宅、計程車都能可以成為孩子的求助站。
我們國內近些年來針對兒童安全也展現出了極大的熱心和熱情。
其實不管是CCSER發起的失蹤預警平臺還是兒童守護站項目都是為了能夠激發全社會保護兒童的熱情,並把熱情集中形成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我想我們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甚至孩子的孩子生活在一個冷漠的社會,因為冷漠是犯罪的溫床。
小C總結:
1、兒童失蹤原因很多,意外傷害造成的失蹤比拐賣還要嚴重。
2、兒童失蹤最最最重要的原因不是人販子也不是意外傷害,而是一個社會的集體「冷漠」
3、兒童失蹤是一個結果,如果想終止這個結果,需要我們勇敢一點、慢一點、耐心一點,及時發現身邊無人照看的孩子,並及時、主動的施以援手。
4、和小C一起,感召更多的熱心人士加入「守護者」,在收到預警信息時第一時間行動。讓我們構建一個對兒童失蹤零容忍的社會環境。
對任何一個失聯兒童我們都不放棄,全力以赴運用各種手段幫助他們回到父母身邊。
截止到2020年08月11日,CCSER 已擁有500多萬守護者、近3萬家守護站,直接找回走失兒童1047名。
CCSER 的目標:將失蹤終止在第一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