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銀行不發放住房貸款,金融槓桿不起作用,房價會下跌嗎?如果銀行統一不發放房貸,買房必須全款付清才能買,那房價會下降嗎?可以肯定的說,一定會,而且很可能不是小降。
為什麼?
貸款在二十年前還是比較新鮮的事物,當時買房貸款的人還是比較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首先,當時的貸款政策比較嚴格,對貸款人的要求較高,普通人根本沒有貸款的資格。
其次,那時的人對貸款還有牴觸情緒,認為貸款就是背上了一筆沉重的負債,尤其是房貸,動輒20、30年,很多人想想都怕。
所以老一輩的人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很少去貸款,買房當然也是。
現在人們對貸款的認識要全面許多,尤其是90後、00後,提前消費的觀念深入人心,買最新款的手機尚且需要貸款,更不要提房子了。
所以現在買房,大部分人會選擇貸款,而且貸款年限越長越好,貸款額能貸多少就貸多少。
房子是一種商品,而且是一種大額的特殊商品,房價與收入、資金來源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商品房出現前和出現後都是如何買房的。
1、商品房出現之前
我們回頭來看一下,1994年之前,商品房還沒有進入市場,那時候房子都是單位蓋房,職工全款買房,房價只有幾百元一平方,一套60平左右的房子,總價值只有幾萬多元。
後來就是單位集資蓋房,價格會稍貴一些,但也沒有超出千元,那時候買房主要是靠自有資金,然後和親戚朋友借款,資金來源非常有限。
2、商品房出現之後
90年代末期,住房供給逐步變成了商品房,房價也開始突破千元大關。
到2008年之後,磚混結構的房子開始逐步退出商品房市場,住房結構發生了較大變化,框架結構的高層住房成為主流。
住房貸款逐漸多了起來,房價也開始一步步走高。
商品房出現後,購房資金來源也變得豐富起來,首先是實行了住房公積金政策,出臺公積金貸款和商業貸款政策,房屋租賃市場的發展也讓以房養房成為可能。
1、住房貸款對房價和工資的推動作用
如果說房價是由供求關係決定的,那麼,房價的增速就是由貸款造成的。
如果一開始就不允許住房貸款,那麼現在一線城市的房價估計也不會上萬元,當然社會平均工資也不會像現在這麼高。
所以,房貸不只是在房價上漲中起了助推的作用,讓人們透支了未來收入,提前住上了高檔住宅,也刺激了經濟發展,讓老百姓收入提高了。
2、住房貸款的推動作用
在這之前,為了刺激經濟增加了基礎設施建設,但是不能釋放老百姓手裡的儲蓄。
自從有了房貸之後,老百姓手裡的存款絕大部分都變成了房子,據統計,我國居民固定資產60%以上是房產。
房地產業的蓬勃發展,也帶動了上下遊產業鏈的發展,比如建材、裝修、家具、電器等等,為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現在回到最開頭的問題,如果取消房屋貸款,買房者只能全款買房,房價會下跌嗎?
答案是一定會。首先,全款買房這個門檻是很高的,如果不是剛需居住需要,能掏出幾十萬、上百萬來買房的人寥寥可數。
對投資客來說,炒房的成本會大很多,把這麼多資金押在房產上,是否划算。
其次,設置這麼高的門檻,房產的流動性會下降,也就是買房、賣房的人會減少很多,投資房產的目的是為了賣出盈利,如果不能賣或者不好賣,炒房的人也會慢慢減少。
所以,控制房價,可以適當限制住房貸款的比例和規模,首套房可以貸款,而且利率低一點,提高二套及以上房貸的首付比例,貸款利率也隨之提高,這樣就可以有效控制房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