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幹部每年要有10%的強制末位淘汰 職員類員工實行絕對考核

2020-12-22 驕陽網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話中,任正非稱華為人員分為三類,包括幹部、專家類員工、職員類員工...

日前,華為心聲社區發布任正非在C9高校校長一行來訪座談會上的講話。談話中,任正非稱華為人員分為三類,包括幹部、專家類員工、職員類員工。

任正非稱,只要是行政管理幹部,不論主官、主管,每年都要有10%的強制末位淘汰;專家類員工,強調必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而且不斷的在垂直循環工作的過程中滾動選拔、自然淘汰。

而職員類員工實行絕對考核,以崗定級,不末位淘汰,沒有年輕化的必要,五六十歲還是15、16級都是可以的。

以下為任正非講話(節選):

我們的人員分三類:

第一類,華為公司的幹部政策貫徹「宰相必取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任職都必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實行履歷表制,比如他在哪個崗位待了多少年、做出什麼成績、得了什麼小紅花等等,都有記載。

少了某一段履歷,將來討論幹部的時候就可能被放在第二梯隊去。現在都是高素質人才,第二梯隊還能有機會被選拔嗎?在第一梯隊找不到人,再到第二梯隊撈人,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我們對高知識隊伍強調實踐化,是有益的。

所以,在非洲、在戰場上、在各地、各產品線、各崗位,他們都很英勇,為什麼?要建功立業。這樣做增強了幹部基礎實踐能力,也增強了戰略洞察能力。光是埋頭苦幹只能做英雄,也可以工資高一些,但是沒有戰略洞察能力就不能做領導。戰略能力的構建是去實踐中,課堂只是一個啟發,培訓只是選拔的一個環節。

只要是行政管理幹部,不論主官、主管,每年都要有10%的強制末位淘汰,進戰略預備隊重新找崗位。即使所有幹部都幹得好,但相對排序靠後,也要下崗,進入預備隊,而行政管理幹部將來再找崗的難度是非常大的。比如下崗的高級幹部誰還能與新員工比編程呢?

世界總是一代比一代強的。包括我們的一些學科帶頭人都不可能,跟新人去競爭呢?因此在崗的時候若不珍惜,不努力奔跑,擔責履責,那麼淘汰以後想重新找到崗位基本很難。

所以,就使得所有在崗的幹部都是要高度努力的,千方百計要跑到前面,就此形成了好的循環機制。

公司行政管理團隊權力大,我們現在開始實施團隊成員兩年、三年任期制,到時候必須改組一次。改組實施「君權神授」與「民主推舉」相結合。公司上層組織可以有提名權,提名要與周邊部門協商,還要給基層老百姓協商,形成候選人名單,即150%的候選名單。然後通過投票推選,將合適的人選出來。這樣避免有人投機跟人站隊,因為老百姓有投票選擇權,風氣慢慢就會變好。

行政管理團隊成員最多可以連選連任兩屆,兩屆後必須離崗,再尋找新的工作機會,更多要求走向一線戰場,不僅他自己再經過一段實踐洗禮,同時也對基層員工完成了傳、幫、帶。

第二類,專家類員工,強調必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而且不斷的在垂直循環工作的過程中滾動選拔、自然淘汰,在垂直循環工作中,一方面能把最優秀的人翻上來,另一方面所有專家都經歷了「理論——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自我進化,避免落伍。他們也可以做合理的橫向流動,一是增強合成作戰的能力,為後備主官、主管儲備苗子;二是實現跨專業、跨領域的融合,各自交換能量,實現合理平衡。在運動中選拔優秀,不計較他的年齡。很年輕也可以破格提拔。

專家委員會負責能力的提升、戰略的洞察,對專家職級評定進行建議與否決。專家委員會成員不是按行政部門設置的,是按業務領域設置的,跨度是比較大的。專委會根據專業特點,成員有些是兩年一屆,有些是三年一屆。

任期結束,你還是三、四十多歲小年輕,然後下基層、下一線去作戰去。作戰沒有取得成績,你就可能不會再被提名;作戰取得了很好成績的,被提名,但還要通過一定層面的專家選舉來決定,再確定你能不能進入專家委員會。他們要不斷接受再提名的考核,不斷接受一定規模的投票考驗,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僵化、板結,形成學閥。專家的工資也有可能比行政領導高得多。

第三類,職員類員工,是按確定性程序操作,保持公司的穩定高效運行,流程管理要像高鐵一樣通過。職員實行絕對考核,以崗定級,不末位淘汰,沒有年輕化的必要,五六十歲還是15、16級都是可以的。而專家要對不確定工作負責,跟幹部一樣,也是要有自然淘汰的。

公司通過縱向流動,有些優秀的青年苗子會自動翻上來,可能有些做出優秀貢獻的人才可以從13級直接提到18級。橫向流動能解決平衡問題,經歷了這麼多年,平衡問題基本得到了一定的解決。這些基本上就是美國西點軍校的做法,公司層層級級授權制,沒有把權力全壟斷住,持續的良性循環,實現激活組織、激活人才的作用。

相關焦點

  • 任正非:將來華為崗位分三類 職員類崗位不涉及末位淘汰
    日前,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區刊發了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與公司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座談會上的講話。任正非表示,我們可能會遇到想像不到的困難,但這也是一個最大的機會時期。 任正非稱,將來華為的崗位分為三個類別: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
  • 行政幹部每年10%末位淘汰
    任正非說。培訓部是人力資源部主管教學和教育的平臺,戰略預備隊是總幹部部的一個教導隊的組織,戰略預備隊採用學員制,每年將近有一萬人在這裡輪訓,他們來自170個國家,主要包括應屆畢業生的入職培訓、員工輪訓,員工升職前、考核不好或轉崗前等幾類培訓。談及輪訓,任正非以當前市場最為關注的美國限制其晶片問題對公司的影響舉例說明。
  • 華為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任正非:即使全優秀也是硬性的
    儘管如此,華為的一系列動態看起來鎮定自若,老總任正非還在採訪中樂呵呵說道,感謝美國給華為帶來這麼強大的廣告宣傳,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國家和人民了解華為。 之前,華為清退35歲以上員工的新聞爆出之後,也是引起了很多的猜測和爭議,任正非對此也回應出,公司對員工的年齡是沒有限制要求的,最終衡量標準依然是以個人的能力和為公司所做的貢獻,還開玩笑說道,真的按照年齡來衡量,那他自己早早就被淘汰了,可以說是非常正面地回復該輿論,也給很多新員工解釋清楚了心中的疑惑。
  • 任正非:華為的崗位沒有年齡限制,職員類崗位不涉及末位淘汰
    品玩9月7日訊,近日,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區刊發了公司創始人、CEO 任正非與公司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座談會上的講話。任正非稱,華為的戰略定位就是一家商業公司,期望商業上能成功,沒有其他戰略定位。他要求當前情況情況下,每個人都要以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為中心,「我們二十多萬人,每個人的本職工作疊加在一起,就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任正非表示,華為不需要每個員工都去閱讀公司的總戰略,不要關注太大的事情,「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沒有處在一定的位置,讀了也不一定理解。
  • 任正非給華為打強心針!普通職員幹到60歲,管理層才末位淘汰
    坊間也一直有傳言,因為國外的市場萎縮,華為將在內部實行更激烈的競爭,以確保能留下的都是「頭狼」。但任正非近日在華為內部發表講話:華為沒有年齡限制!職員崗位也沒有末位淘汰。其實任正非的這番話,是在公司戰略預備隊新員工、學員見面上發表的,其後被轉載到華為內部心聲論壇,引起了全華為的討論。一直以來,華為以狼性文化而聞名,外部更是認為「華為 35 歲裁員」,和「二八分的末位淘汰」。
  • 任正非:華為主管每年強制性10%末位淘汰
    近日,華為心聲社區頭條發布了任正非對華為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的講話,講話中稱,華為的崗位將分為三個類別: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職員類別,也叫專業化崗位。這些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因為有經驗,可以做到50-60歲,職級只有15、16級也可以,將來他們還會有工齡津貼、崗位補貼、質量補貼……第二類是專家隊伍,專家要快速適應社會變化,趕不上時代變化就會掉隊,華為沒有收容隊。第三類是行政管理隊伍,主官和主管每年強制性10%的末位淘汰,即使全優秀也是硬性的,這樣才有新的血液循環。
  • 任正非宣稱「我們華為崗位沒有年齡限制,但涉及末位淘汰」,能實現嗎?
    他透露,將來華為的崗位分為三個類別:職員類、專家類、管理類。其中,職員類別,也叫專業化崗位。這些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因為有經驗,可以做到50-60歲,職級只有15、16級也可以,將來他們還會有工齡津貼、崗位補貼、質量補貼……,保持一定的合理收入。
  • 末位淘汰永不停止!華為成功離不開殘酷的淘汰制,任正非慈不掌兵
    慈不掌兵,任正非作為華為「狼群」的「狼王」,既有心慈的一面,也有心狠的一面。菩薩心腸,霹靂手段,說得就是任正非這種人。任正非對員工很好啊,他把自己的絕大數股份都分給了員工,在很多員工都買房以後,他還是住在一個很小的出租房裡。
  • 排名最後10%的員工,應該怎樣管理?怎樣對待?
    近日,據阿里巴巴內部人士透露,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力官童文紅在內部論壇表示,不再強制實行「361」考核制度,新的考核標準還是按照「361」分級,但是取消給10%的員工3.25分評分的強制性。一直以來,阿里巴巴每年都會根據員工績效在3-5分中評分,評分標準整體按照「361」比重分配,即所有員工最後都會被強制分為30%的優秀員工,60%的合格員工,和10%被淘汰的員工。
  • 任正非:美國一個文件,產品就反覆迭代!華為取消末位淘汰
    標題:任正非:美國一個文件,產品就反覆迭代!華為取消末位淘汰「你們今天桃李芬芳,明天是社會的棟梁」——2020年任總最新內部講話。會上直言:我們遇到想像不到的困難,但這也是一個最大的機會,歷史上每個國家的崛起大多在危難時候。
  • 騰訊遊戲在華為恢復上架,談騰訊員工績效管理:末位淘汰正反作用
    (3)推動企業幹部隊伍建設。末位淘汰制不僅適用於基層員工隊伍,也適用於中層幹部隊伍,通過末位淘汰制,將幹部隊伍考核置於群眾監督下,實現「優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從而優化幹部隊伍建設。(4)末位淘汰制在相應的階段予以實施是有益的。
  • 網際網路績效考核阿里最殘酷,用361末位淘汰,員工調崗會背鍋
    文|石如月 張琪編|小戎網際網路行業的績效「標杆」——阿里巴巴「361」考核制度要改變了。12月28日,有阿里巴巴員工在社交媒體公開表示,阿里巴巴集團CPO童文紅在內部論壇宣布:將取消強制「361」考核制度,即取消強制直屬領導給10%的員工評出低績效分(≤3.25)的硬性考核指標。
  • 在企業你算哪類人?任正非的差異化管理:華為把人員分三類
    而制衡之後,公司就要走向差異化、精細化管理,以保持人才活力、激活組織,在華為,差異化管理的主要表現就是把人員分為3類。1、幹部華為公司的幹部政策貫徹「宰相必取於州郡,猛將必發於卒伍」,任職都必須有成功的實踐經驗。
  • 2020年了,末位淘汰制是否符合勞動法?
    華為任正非曾表示:「每年華為要保持5%的自然淘汰率。」其實並不止華為實行末位淘汰制,現在非常多的企業都有末位淘汰制,前陣子市值剛剛破萬億的亞馬遜,20萬員工的每次績效考核,後10%的人都有可能被淘汰。「末位淘汰制」這個制度有正反面,但今天法貓從勞動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嚴厲的制度,是否符合現在的勞動法呢?標準的「末位淘汰」是這麼定義的?
  • 華為放棄全員末位淘汰制度的背後,是共生管理理念的回歸
    近日,華為內部論壇心聲社區刊發了公司創始人、CEO任正非與公司戰略預備隊學員和新員工座談會上的講話。任正非稱:職員類別崗位,也叫專業化崗位。這些崗位對年齡沒有限制,因為有經驗,可以做到50-60歲,職級只有15、16級也可以,將來他們還會有工齡津貼、崗位補貼、質量補貼……,保持一定的合理收入;職員類崗位採用絕對考核,不涉及末位淘汰,你適合這個崗位就安安心心做下去,為什麼要換個年輕的呢?為什麼不能幹到六十、七十歲呢?都是用纖纖細手去敲鍵盤,又不是拼刺刀,只要力氣按得動鍵盤就行了。
  • 阿里取消「361」考核制度?末位淘汰走向終結?
    圖片來源|網絡 侵刪正文:2308字,預計閱讀6分鐘近日,有消息稱,阿里巴巴集團CPO(首席人才官)在內部論壇宣布,將取消強制「361」考核制度。阿里361末尾淘汰制度,也是阿里一直以來沿用的績效考核制度。
  • 任正非:華為為何不缺人才,做管理就要不怕員工走人!小善即大惡
    任正非說:「做管理就是不怕員工走人,各級管理幹部不要追求公司裡一團和氣,要有批評和自我批評的作風。」很多人覺得作為領導應該具有親和力。但是我們可以發現,凡事是成功的創業者,對待員工都是嚴格的。2、實行輪崗制,培養多技能的員工企業不想被平庸的員工綁架,就必須實行輪崗制,讓員工多掌握一些技能。如果某位員工要離開,就讓他離開,其他員工可以迅速補上這個位置。
  • 華為:基層要有飢餓感,中層要有危機感,高層要有使命感
    人的本性是貪婪、懶惰、懈怠、好逸惡勞,華為堅持以奮鬥者為本,基於「基層要有飢餓感,中層要有危機感,高層要有使命感」的理念,對員工進行分層驅動、讓員工始終遠離安逸享樂的平衡狀態,以激發員工生命活力、長期保持艱苦奮鬥。
  • 考核排名末位=不勝任工作?雙角度正確看待末位淘汰制的優與劣!
    「末位淘汰制」作為績效考核管理制度的一種,是指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工作目標,結合各個崗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考核指標體系對員工考核,並依據考核結果對得分靠後的員工予以淘汰的管理制度。這一制度源於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傑克.韋爾奇創建的活力曲線,也叫10%淘汰率法則,每年對員工工作績效嚴格評估,有10%的員工被評為C類落後員工,表現最差的員工通常會被淘汰。
  • 末位淘汰違法,公司以此為由辭退員工需要支付賠償金
    公司近幾年一直實施績效管理制度,績效考核結果分A、B、C三個等級,制度明確規定C等級的比例不得低於部門人數的10%,考核結果為C的員工將「被優化」。對C等級的員工,之前主要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為主,或是協商一致調崗,倒沒有因此發生過勞動爭議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