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個別人不會告訴你的學校不願意僱傭有色人種教師的原因》一文首次發表在海清格報告(The Hechinger Report)上。文中,作者Marybeth Gasman提出了一個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為什麼大學院系無法實現種族多元化?目前,關於這一問題的討論日益激烈,學生強烈呼籲校內種族多元化的實現。
    Gasman教授是賓夕法尼亞大學教育學研究生院的教授,主管賓大下屬的一個致力於服務少數民族群體的組織(Penn Center for Minority Serving Institutions),同時,她還在歷史學、非洲研究以及社會政策與實踐學院(School of Social Policy &Practice)任教。
    — Susan Svrluga
    Gasman教授坦言,自己在近期舉辦的一場高等教育研討會上,被問到為什麼大多數研究院,尤其是精英學府,會缺乏很多有色人種教師。她直言:「因為我們只是單純不想招募他們。」現場觀眾為Gasman直率的回答熱烈鼓掌。
    自2000年起,Gasman就成為了一名教師,並在多家研究機構工作。她從事了眾多有關種族多元化方面的研究調查,拜訪過多數大學,研究了過去16年大學招募教師的情況,總結了以下5點原因。
    原因一,「質量」這個詞被用來解僱那些不具競爭能力的亞非裔教師。學校會以缺乏「質量」為由,不招募有色人種教師。並且,缺乏「質量」常意味著,這名教師未曾在精英學府取得博士學位,或未曾接受過該領域知名專家的指導。
    原因二,「學院沒有足夠的有色人種教師符合崗位需求。」這也是最常見的原因。確實,在工程學、物理學等學科領域,的確少有有色人種教師。然而,在人文學科、教育學等領域,仍有大批亞非裔博士。
    原因三,學院通常在招募那些他們真正非常想要的人(通常是白人)時,會打破規則,盡一切便利招到他。學院也會時常為白人教師開設綠色通道。但一旦考慮到招募有色人種教師時,他們就會嚴格按規則辦事。如果有人想要搞特殊,學院就會非常生氣。
    原因四,學院的招募委員會也要負一部分責任。委員會成員通常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會招聘那些和他們類似的人,會考慮熟人的推薦,或國家出版報刊上的廣告,而沒有考慮到部門的人種多元化。
    原因五,如果學院裡真的在嚴肅考慮人種多元化的問題,那麼,他們為什麼不去諮詢學校裡服務少數民族群體的組織?這些組織在種族、民族、宗教等方面有很大的多樣性,學院應該向他們諮詢應該如何增加學院內部多元化的問題。
    Gasman教授認為,增加學院內部多元化至關重要。一個多元化的學院應該包含著不同人種、種族、性別、宗教的教師,這樣也會讓學生有著更豐富的閱歷,讓學生以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擺脫以白人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傾聽不同的聲音,互相交換見解。同時,這種多元化的學院也有助於豐富的教學課堂,能夠在學院會議上傾聽到不同的意見。
    Gasman教授還強調,實現一個多元化的學院並不難,答案就在我們面前。重要的是決心。(成欣編譯自《華盛頓郵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