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持股,10年漲近20倍

2021-01-07 新浪財經

原標題:愛爾眼科遭遇醫生患者艾芬投訴,高瓴、淡馬錫等均有持股,10年漲幅近20倍,董秘連夜回應 來源:財聯社

財聯社(上海,編輯 謝盛)訊,新年伊始,創業板權重第二、市值高達3087億的眼科醫療連鎖龍頭愛爾眼科遭遇風波。

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12月31日深夜在其高達218萬粉絲的個人微博中公開質疑診療過程之中不規範行為,險些導致其失明。艾芬此前因新冠疫情而被人們廣為熟知,李文亮當初在朋友圈轉發的那份病毒檢測報告,就是艾芬醫生拍攝並上傳到網上的。

事件復原如下:

據艾芬自述,2020年5月份,她因感覺視力明顯下降,到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診,院方稱她右眼患上了白內障,並於5月下旬接受了手術,摘除了右眼晶體,植入了愛爾眼科醫院提供的右眼人工晶體,手術大約花費2.9萬元。

但手術後未見視力好轉,艾芬於10月在自己就職的武漢市中心醫院眼科檢查,結果顯示其右眼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近乎失明。

艾芬認為,按照常規流程,做晶體置換手術之前就該檢查眼底,如果早發現、早用雷射治療,情況可能不至於如此。艾芬質疑武漢愛爾醫院隱瞞視網膜病變問題,誇大晶體植入的作用。而因為晶體植入花了2.9萬元,而用雷射治療眼底變性很便宜,只需要幾百元。

針對於該質疑,首先是武漢愛爾迅速做出了回應,12月31日晚上,《武漢愛爾眼科醫院聲明》顯示,醫院第一時間對診療全流程開展自查,患者(即艾芬)右眼為高度近視並發性白內障,有手術適應症,術前檢查、手術和術後複查等各環節均符合醫療規範。

而對於武漢愛爾的回應,艾芬2021年1月1日下午再次通過個人微博回應,認為愛爾存在偷換概念的嫌疑,希望愛爾醫院公布她的正確的術前白內障照片,並且質疑愛爾眼科想「私聊」解決問題。

隨後1月2日上午愛爾眼科集團公司發聲,已迅即成立集團調查工作組,並於1月1日連夜趕赴武漢進行調查:

上市公司的董秘吳士君也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發布文章《與子同袍,無難不克!》表示,文中表示愛爾眼科已經積極做出行動連夜趕赴武漢進行緊急調查,集團對艾芬女士所述病痛表示關心和同情,並願意為其後續治療提供幫助。

創業板權重第二的十年十倍股,市值超千億,2020年漲幅超150%

愛爾眼科2009年10月30日上市,為創業板首批28家公司之一,作為眼科連鎖賽道中的老大,公司上市至今復權漲幅已超40倍,在2020年的漲幅也高達146%,目前位列創業板指數權重以及流通市值第二,總市值第四:

公司十大流通股東之中,不乏高瓴、淡馬錫等知名投資者,北向資金持股市值高達163億:

事實上,這也不是愛爾眼科第一次遭遇」黑天鵝「事件,早在2012年,中國臺灣地區最早引進鐳射近視矯正手術的臺北醫學大學眼科教授蔡瑞芳宣布封刀,不再進行準分子雷射手術,因其認為角膜成形術可能會有潛在的併發症風險。

當年2月15日愛爾眼科股價跳空低開1.41%,盤中跌幅一度超過6%。

本次艾芬怒懟愛爾眼科,以及公司後續的資本市場表現如何,將在明日揭曉。

相關焦點

  • 10年暴漲30倍,近2000億市值,誰能再造下一個「愛爾眼科」?
    全國超500家眼科機構,全年營收100億,毛利率近50%,淨資產收益率(ROE)22.51%,是行業平均的近2倍——這是去年愛爾眼科的財報數據。圍繞眼疾手術、視光服務、屈光項目等業務,愛爾眼科通過「參與-培育-收購」的併購路徑,以及分級連鎖模式,迅速成長為全球最大眼科服務集團,市值在10年間暴漲了30倍。
  • 10年暴漲30倍,近2000億市值,誰能再造下一個「愛爾眼科」?|醫線
    愛爾眼科的董事長陳邦,和達晨財智總裁肖冰一見如故——都是「湘軍」,是個蠻重要的因素。2007年,陳邦接受達晨投資的800萬元,按兩年後愛爾眼科登陸創業板的當日市值,達晨獲利超30倍,也讓後者一戰成名。而在2016年,愛爾眼科以1.2億元參與了達晨成立的基金,成為後者的LP。這個剃了光頭,喜歡穿黑色襯衣的人,如今掌管著一家近2000億市值的眼科連鎖。
  • 10年30倍的愛爾眼科,為什麼這麼豪橫?
    遙想當年僅把武漢愛爾眼科這個路標作為擺脫擁堵的信號,對投資懵懂無知,一晃十幾年過去了,愛爾眼科已經成長為中國乃至世界眼科的龍頭,不得不想起巴老爺的話-偉大的企業就在你身邊。時間拉回到當下,愛爾眼科從2009年上市至今,業績10年上漲了10倍帶動股價10年上漲了30倍。
  • 被砍傷眼科醫生陶勇聲援艾芬!3000億市值愛爾眼科回應:加強白內障...
    陶勇微博中稱,「現在決定,和您(艾芬)一起努力,哪怕能讓這個世界少一個視網膜脫離的患者,就算值得」。   陶勇還就大眾預防和避免視網膜脫離提出三點建議:   1.藉助網絡平臺,聯合眼科醫生,向大眾宣傳高度近視發生視網膜脫離的風險性,進行廣泛和深入的醫療科普,讓高度近視的患者,對視網膜脫離的危害有充分認識,形成定期檢查周邊眼底的意識。
  • 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實控...
    繼引入高瓴資本、淡馬錫這樣的頂級投資者之後,中信產業基金、眾生藥業、愛瑞陽光也成為了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而吸引資本入局的,則是愛爾眼科持續高速增長中的業績。   「十年十倍股」成長記,內生增長+外延併購   公開資料顯示,愛爾眼科創立於2002年,是創業板2009年的第一批上市企業,上市初期的市值僅為70億左右,但這支高成長股的市值在十年之中翻了十倍,截至11月4日收盤,市值已突破1300億,回報率居A股創業板首位。在今年10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財富漲至530億,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 議市廳丨愛爾眼科一口氣吞下30家眼科醫院,攀高的商譽或成「後遺症...
    繼引入高瓴資本、淡馬錫這樣的頂級投資者之後,中信產業基金、眾生藥業、愛瑞陽光也成為了公司的戰略投資者,而吸引資本入局的,則是愛爾眼科持續高速增長中的業績。在今年10月發布的胡潤百富榜中,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財富漲至530億,首次「接棒」湖南首富。  據此前愛爾眼科披露2019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公司1-9月實現營業收入77.32億元,同比增長26.25%;實現歸母淨利潤12.31億元,同比增長37.55%;實現歸屬扣非淨利潤12.35億元,同比增長34.24%;經營活動淨現金流18.53億元,同比增長50.6%。
  • 愛爾眼科2019年營收近100億元
    華聲在線4月2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黃利飛)眼科龍頭企業愛爾眼科昨晚披露2019年年報,公司去年交出了一份靚麗「成績單」,實現營業收入99.9億元,同比增長24.74%;實現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6.67%。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紅股3股並派息1.5元(含稅)。
  • 資本玩家愛爾眼科:4年敗訴9起醫療糾紛案 核心手術毛利率達57%
    近日,武漢抗疫醫生艾芬投訴愛爾眼科(300015.SZ)診療不規範致其右眼術後接近失明,引發輿論關注。據了解,艾芬為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新冠疫情爆發後,艾芬曾作為「發哨人」受到廣泛關注,其新浪微博粉絲量目前已達218萬。愛爾眼科則是中國眼科連鎖醫院龍頭、市值近3000億元的明星公司,一直以來頗受資本市場矚目。
  • 證券之星 大佬持倉之愛爾眼科:盡頭在何方?|
    愛爾眼科——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歷經了股價10年40倍的複合高速增長的傳奇。以各類眼科疾病診療、手術服務與醫學驗光配鏡等為主要業務的專業眼科連鎖醫療機構。目前醫療網絡已覆蓋亞、美、歐三大洲,開拓了全球發展的格局。
  • 高瓴作業能抄嗎?跟買愛爾眼科3年收益率482% 有隻股卻賠了26%
    」 文 | 騰訊證券 郭韋 12月20日晚間,隆基股份披露公告稱,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李春安與高瓴資本籤署股份轉讓協議,李春安擬向高瓴資本轉讓其持有的6%公司股份。交易雙方一致同意,本次交易每股轉讓價格為70元,交易對價總額為158.41億元。
  • 愛爾眼科實現百億營收 公司市值站穩千億元
    4月22日晚間,愛爾眼科披露2019年年報。在上市十周年的階段性節點,愛爾眼科不僅突破並站穩千億元市值,更延續了上市以來的高質量增長,交出一份亮麗的「百億答卷」。愛爾眼科2019年,愛爾眼科實現營業收入99.90億元,同比增長24.74%;實現淨利潤13.79億元,同比增長36.67%。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送3股派息1.5元(含稅)。隨著國家近視防控戰略、防盲治盲等政策推進實施、居民眼健康意識不斷增強、醫療消費穩步升級,公司各項經營業務規模全面提升,均呈兩位數增長。
  • 上市10年首次出現負增長 千億市值愛爾眼科能維持多久?
    在今年疫情衝擊下,愛爾眼科醫院集團股份有限公司(300015 .SZ,以下簡稱:愛爾眼科)上半年營收、淨利雙雙下滑。根據中報顯示,公司上半年營收、淨利、扣非後歸屬淨利潤分別下滑12.32%、2.72%、16.69%。《每日財報》注意到,這也是愛爾眼科上市10年以來首份出現負增長的半年報。
  • 起底「愛爾眼科」 幕後老闆3萬起家發家史 盤點「愛爾眼科」醫療事故
    知名抗疫醫生開懟愛爾眼科2020年12月31日,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通過社交平臺開懟愛爾眼科,因艾芬醫生抗擊武漢疫情的特殊身份,其在社交平臺的發聲引發廣泛關注。1月4日早間,愛爾眼科官方微博發布《關於艾芬女士診療過程的核查報告》稱,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離與本次白內障手術有無直接關聯,艾芬女士手術過程順利,術後第一天裸眼視力恢復到0.6,但愛爾眼科集團也承認愛爾眼科未明確交代患者術後複查時間,並且術後其他時間的複查未掛號,也未作病歷記錄,主診醫生未按醫院規範規定及時上報不良事件。
  • 艾芬:我不是為了自己,愛爾眼科必須道歉!愛爾眼科又跌了
    「愛爾已經漏洞百出卻還死不認錯」2020年5月經熟人介紹,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右眼白內障手術,花費2.9萬元植入人工晶體。到2020年10月份,右眼視網膜脫落,而今幾乎失明。2020年12月31日,艾芬在微博平臺發布視頻,認為這是由於武漢愛爾眼科醫院不恰當診療引起的。
  • 愛爾眼科市值突破2000億,公司判斷今年有望實現正增長
    財聯社(長沙,記者李擁軍)訊,昨日晚間,愛爾眼科公布中報,中報顯示,公司二季度業績V型反轉,業務回升拐點顯著。受利好消息提振,今日開盤後公司股價一路走高,市值突破2000億元。同時,愛爾眼科方面判斷,雖然疫情不明,但下半年的趨勢比較確定,國內疫情如果保持目前只是零星爆發的狀態,預期今年內整體依然能轉正,保持正增長,利潤可能更高一點。值得一提的是,7月9日,愛爾眼科併購重組收購了愛瑞陽光等30家醫院。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愛爾眼科稱無直接關聯 患者艾芬直指推卸責任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朱國旺 郭文培) 繼2020年12月31日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就「艾芬醫生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的眼病診治事件」回應「醫院醫療規範、不存在篡改和調換病例」後,1月4日,愛爾眼科方面對此再回應,「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
  • 愛爾眼科陷醫療事故風波:近600家醫院(泉州7家),子公司違規經營頻現
    而就在前兩日的2020年末總結上,愛爾眼科還作為私募巨頭高瓴資本的愛股穩坐投資者們的心頭好。然而,今日,受負面新聞影響,愛爾眼科2021年的首個交易日就直線下跌,截至收盤,下跌8.91%。    2019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前一天,一份名單出現在了網絡上。這份名單是網際網路醫療平臺「春雨醫生」整理的,名字叫做《「莆田系」民營醫院名單大揭秘》,初衷是讓廣大患者「避坑」。  但因為春雨醫生方面的資料庫問題,一些非莆田系醫院被列入了這份名單之中。名單一出來,很快就炸了鍋。反響最激烈的醫院之一,便是愛爾眼科。
  • 愛爾眼科:分級連鎖讓「手術工業化」
    眼科手術巨大的市場需求為這些眼科專科醫院提供了市場空間。更重要的是2009年上市的愛爾眼科趟出來的分級連鎖賽道,成為眼科連鎖醫院商業模式的經營樣板。 作為首批創業板上市公司,愛爾眼科的業績一直穩定增長,市值從當初的69億飆升到2100億,11年內暴漲了近30倍。
  • 愛爾眼科「醫療風波」仍在發酵 民營醫院加速擴張的亂象與苦果再現?
    來源:新浪醫藥作者: haon 2020年的最後一天,知名醫生、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怒懟愛爾眼科(300015.SZ),讓這家市值3000億,被稱為眼科界「茅臺」的上市公司陷入輿論漩渦。而就在前兩日的2020年末總結上,愛爾眼科還作為私募巨頭高瓴資本的愛股穩坐投資者們的心頭好。
  • 達則兼濟天下——愛爾眼科在行動
    愛爾眼科自2009年10月登陸創業板以來,迄今已近10個年頭,這些年來愛爾眼科一直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從財務數據來看,其營收從2009年的6.06億增長到17年的59.63億,翻了9.83倍,年複合增長率33.07%;歸母淨利潤從0.92億增長到7.43億,翻了8倍,年複合增長率29.74%;扣非後淨利潤從0.92億增長到7.76億,翻了8.45倍,年複合增長率30.57%;其淨資產收益率也從2010年的9.74%增長到2017年的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