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傅文婧11月12日報導:「我的家鄉三面環沙,『沙進人退』曾經是人們的生活常態。四十年後的今天,一條南北長61公裡、東西寬30公裡的綠色長城,靜靜地守護著母親河黃河和銀川平原……」11月11日下午,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舉辦了一系列別開生面的四史教育活動,老中青三代共同唱響《我的祖國》《春天的故事》等膾炙人口的經典曲目,用歌聲演繹黨和國家波瀾壯闊的奮鬥歷程,500餘名師生參加。
講述家鄉「四史」,詮釋家國情懷
2020年暑假期間,華東師大教育學部百餘名學生返鄉調研家鄉湧現出的與「四史」發展相關的重要人物、事件、紀念地等史實資料,編寫形成一系列內涵豐富、視角新穎的家鄉「四史」案例故事。
為進一步提升系列「四史」案例故事的朋輩育人效能,教育學部組織開展「家鄉『四史』青年傳」師生講壇活動,特別邀請6名同學以及4名專業教師分別聚焦「學習榜樣精神·踐行初心使命」「回望紅色歲月·堅定理想信念」「聚焦小康建設·傳承奮鬥力量」三個篇章進行主題演講。師生動情的講述使「家鄉『四史』青年傳·紅色教育遍天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成果得到了富有溫度和高度的升華。
共建歌聲課堂,重溫百年變遷
111月11日傍晚時分,「百年迴響 復興樂章」「四史」學習教育歌會唱響。老中青三代師生共同演繹《映山紅》《漁光曲》《南泥灣》《我的祖國》等紅色經典,《春天的故事》《東方之珠》等體現中國飛速發展歷程的曲目以及《人間星河》《不忘初心》《我愛你中國》等膾炙人口的愛國歌曲,用歌聲帶領全場師生回溯黨和國家的光輝歷史,促使其堅定奮鬥初心,牢記光榮使命。這是一個全員參與的美育課堂,更是一個充滿思想性,富有感染力和親和力的思政課堂。
匯聚育人資源,打造「音樂課堂」,創新思政育人模式,是教育學部推動構建「三圈三全十育人」體系的重要舉措。依託「紅不了」民謠社等學生社團,教育學部先後在五四青年節、國慶節來臨之際,舉行「出彩E百年」主題歌會以及「新聲唱響新時代,不忘初心頌華誕」國慶歌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潛移默化間,涵養師生的愛國情感,堅定師生的理想信念。
此外,教育學部黨委書記房建軍,教育學部黨委委員、開放教育學院黨總支書記趙健還共同為首批9位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專家學者頒發「馬克思主義學者導航計劃導師」聘書。後續,導師團將通過參與「五個一百」實踐育人項目、學生黨團組織活動,與專職組織員、專職輔導員結對,定期開展研討會和交流會等多種方式,以政治思想引領為首要,推動黨建工作與思政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學科專業優勢互補為路徑,促進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的同向同行;以常態化工作平臺為依託,助力高素質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能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