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大明風華》,了解歷史上朱高熾監國,對明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2020-12-22 騰訊網

導語:看《大明風華》了解朱高熾六次監國,面臨哪些困境,進行哪些施政,對明代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大明風華》這部劇介於正史和野史之間。梁冠華飾演的太子爺朱高熾,是史上最接地氣的太子爺,身體肥胖,樣子可愛,一直唯唯諾諾的慫樣子,朱高熾有三怕,怕父親朱棣,怕老婆張妍,害怕二弟朱高煦和三弟朱高燧,就連自己的兒子朱瞻基也敢數落他一番。被皇帝立為儲君的人,本應該是威風凜凜的,但太子爺朱高熾,卻是膽小怕事,地位岌岌可危的形象,太子爺每天講三件事掛在嘴邊,辭職,回順州,餵貓,這不爭不搶,慫的可愛,反倒是最高境界的明哲保身。

《大明風華》劇中有這樣的一個情節,二子朱高煦監國,老天不下雨,朱棣將這個黑鍋扣在了朱高煦的頭上,說他監國不力,這讓逗逼的二子開始發威了,公然和老爹朱棣對撕,然後回家為自己舉辦了一個哭笑不得的葬禮。其實,真實的歷史上,二子朱高煦是從未監國的,只有太子朱高熾六次監國。藉助《大明風華》這個話題,我們來了解歷史上真實的朱高熾監國,了解一個真實的朱高熾。

靖難之役後,明成祖朱棣奪取建文帝皇位,由於各種交織複雜的原因,隨後著手準備遷都北平,又先後發動五次針對蒙古高原諸部的討伐戰爭,在其遠離京師期間,先後六次委任皇太子朱高熾監國,在監國期間,太子朱高熾積累了豐富的政治經驗,對明朝軍政都產生極大影響,皇太子朱高熾有哪六次監國呢?

太子朱高熾的六次監國

第一次監國,永樂六年八月(公元1408年),永樂八年二月至七月,明成祖第一次親徵蒙古,命太子朱高熾監國,同時命吏部尚書蹇義、兵部尚書金忠、大學士黃淮、以及楊士奇輔助監國。這次監國時間為一年零十個月,監國地點南京。第二次監國,永樂十一年二月(公元1413年),朱棣再次巡幸北京,命皇太孫朱瞻基隨行,命兵部尚書金忠、學士黃淮、楊士奇、楊溥輔助太子朱高熾監國,時間長達一年零九個月,監國地點京師南京。

第三次監國,永樂十五年三月(公元1417年),明成祖第三次巡幸北平,再次命蹇義、楊士奇、梁潛輔助太子朱高熾監國,這次北巡時,北平宮殿基本修繕完畢,朱棣將北平改為京師;永樂十八年十二月,朱高熾及群臣遷至北京;監國時間為三年零十個月,監國地點南京。第四次監國,永樂二十年三月至九月(公元1422年),明成祖第三次親徵蒙古阿魯臺,太子朱高熾在北京監國,蹇義、楊士奇輔佐其監國,時間為七個月。

第五次監國,永樂二十一年七月至十一月(公元1423年),朱棣再次親徵阿魯臺,楊士奇等人輔助朱高熾監國,時間為四個月。第六次監國,永樂二十二年四月至七月(公元1424年),明成祖朱棣再次親徵阿魯臺,七月,朱棣在榆木川病逝,這次還是楊士奇等大臣輔助太子監國,時間為四個月。

皇太子朱高熾六次監國中,五次與明成祖朱棣北徵有關,其中三次是在京城南京,三次是在遷都北平之後。在監國期間,朱高熾以監國身份實際上成為明王朝的統治者,監國時間短則四個月,長達近四年;不僅如此,永樂晚期,朱棣多病後,在京師的朝政也多由朱高熾處理。

在監國時,朱棣積極放權,在第一次授命朱高熾監國時,就十分明確地規定了監國的任務,除了對文武百官的罷免和任命外,對外交往、軍事調動這三項重要事務需要上報給朱棣親自裁決外,其他民政事務全部由朱高熾自行處理。因此,我們可以說,永樂時期民政建設的成就,基本都是由朱高熾決策所為。

朱高熾監國期間所面臨困境

靖難之役後的永樂二年,朱高熾有驚無險地被立為太子,正式成為明朝儲君,然而,擁有軍方支持的漢王朱高煦及其黨羽不斷攻擊東宮,太子朱高熾東宮之位不穩,多次出現危機,為了應對來自內外政敵的挑戰,他小心翼翼、如履薄冰、蟄伏數十年,在此期間,盡力地輔佐朱棣進行朝政管理,力挽大明即將出現的危機。

朱高熾監國期間,面臨著巨大困難,明成祖戎馬一生,極力崇尚武力,為一勞永逸地解決蒙古侵犯問題,他不惜窮兵黷武,多次御駕親徵,大規模的北徵需要的是難以計數的後勤供應,這些都是朱高熾監國時所面臨的壓力。

朱棣或許為了打通海上貿易通道,揚我大明國威,臣服四海解決東南部沿海國防問題,或許為了尋找建文帝進一步鞏固皇權,他曾派鄭和六下西洋。大規模的航海艦隊遠行需要的是強大的物質基礎,這些巨大的物質財富壓力必然轉嫁到廣大貧苦民眾身上,同時對國家也是極重的經濟壓力,這都是朱高熾所要著手解決的問題,既要保證政權穩定,穩定民心,又要保證巨大的財力供應。

永樂時期,朱棣大興土木,進行了多處重大工程建設,例如興建北京城,大報恩寺,武當山宮觀,修建長陵,疏浚大運河這些工程均需要數十萬人之力才能完成,這麼浩大的工程在短短二十年內完成,其負擔歸根到底是要攤派到老百姓身上,這些都是監國者朱高熾所要解決的問題。

朱高熾在監國期間施政情形

對官員的選賢任能

選賢任東宮官職,朱高熾最大功績之一,莫過於給明朝和後繼者朱瞻基留下了大量的治國能才,雖然他們當中的很多人都是朱棣委派的,但有相當一部分是是朱高熾慧眼識才提拔的,在監國期間,朱高熾挑選了大批博學鴻儒、經世文士擔任東官官職,為明朝廷所用。朱高熾親賢遠小、拾遺規過,先後提拔鄭佐、周幹、李達、孔鄂、陳瀛、潘文奎、趙燧、張昌齡、王愷、張瑛、姚友直等人任用東宮相關官職。

大力選拔科道官,朱高熾在監國期間為了整飭吏治,便於用官,了解民意,特別注重監察權的行使,而六科、十三道監察御史都為監督糾核類官員,朱高熾通過多種途徑,大力選拔任用科道官員,或擢升,或調用,或考滿遞升者,或破格擢用。

在監國期間,朱高熾工擢升240多人次,其中科道升擢者達到136人次,可見科道官選拔的任用之力度。(摘自明太宗實錄)在任用的科道官中有一部分是進士或監生出身,這些監生、進士是學校培養出的精英,學術超群,他們通學術、識治體,暫未受到官場不良之風影響,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通過寒窗苦讀而獲得的功名利祿,多懷有理想主義和清議精神,能提高整體監察人員的素質,從而加強監察權的實際功能。

地方官之選拔,朱高熾除了注重東宮官和科道官的選拔外,還注重地方官的選拔任用,根據禮部奏定儀制規定,監國太子可以任命縣長官,布政司參政、參議、按察使副使等官職。朱高熾承明太祖之風,關注地方吏治,更關注黎庶之生計,在其監國期間,選拔出一大批為民造福,辦實事的官員。例如,升白思謙、龐勉、王徵、張汝霖、魏修為布政司左、右參議;升黃禎、張泰、馮瑛為按察司僉事或副使;升敖如淵、白威、夏升、卿薛均升為知縣或府尹。

朱高熾監國之行事

監國期間,朱高熾除大力任用賢才外,還屢行善政,視軍民疾苦,體恤愛民,多次遣官往撫災疫。凡發生山水壞田舍,霖雨沒莊稼,發生災疫,或者軍民缺糧時,朱高熾都派遣官員進行撫視,或命人修葺,或減免錢糧,或發倉賑濟。史書記載的朱高熾賑災之舉,事例之多,令人嘆為觀止,這些都體現了朱高熾憂民愛民之心。

在監國期間,朱高熾還注重與民為便,當他聽聞輸賦之人聚於京師,久不的歸時,為了防患於未然,一榜諭書,足以顯其便民之意,愛民之心。他不僅榜諭禁止官阻民,要申令禁止軍擾民,這些都體現了朱高熾的利民思想。

朱高熾在監國期間,大行利民之策,他根據當地具體實際情況開設鐵冶,開煎井鹽,鹽不僅是百姓生活的必需品,也是當地政府的主要賦稅收入之一;為了保證民眾的利益,朱高熾嚴懲擾民害民的官員,對於民不利之人,朱高熾必從嚴懲戒。

朱高熾監國對明朝的影響

《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太子的首要任務就是做好皇位的繼承人,要問安視膳,要撫軍監國,要練察治忽;朱高熾在尚未立太子時就仁厚慈愛,天資睿智,但朱棣並不待見他,直到解縉、黃淮等大臣以「好聖孫」及立嫡以長進諫成祖,才冊封為東宮。

朱高熾在當太子期間,明成祖朱棣多次巡幸,數次北徵,均以太子監國,雖然軍國大事必須啟奏皇帝,但日常事務皆有太子裁決,特別是朱棣北巡親徵期間,太子朱高熾監國之事受到史書讚譽至極,朱高熾在位期間僅僅九個多月,正是他在監國期間的所作所為,才創「仁宣之治」,那麼朱高熾的六次監國對明代社會和政治發展有哪些貢獻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對太子自身的影響,朱高熾在監國時,無論在北平還是南京,每次監國時,朱棣都會委派許多賢臣名士輔佐他,在和臣下商議政事的過程中,朱高熾不僅提高了自己個人能力和素質,也提高了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

朱高熾從小就喜歡舞文弄墨,當朱棣委派幾位博學鴻儒贊襄輔導,例如蹇義、楊士奇、黃淮、楊溥等人輔導其監國時,這些飽學之士,讓朱高熾受益匪淺,這也為他學習古聖賢人君,實施恤民仁政打下良好基礎。

此外,朱高熾通過文臣商議時政,籠絡了一大批文臣儒士,不僅為明朝留下了治國能臣,也為鞏固東宮地位和順利繼承大統起到積極作用。

對明代社會影響,朱高熾在監國期間,多次撫視災民,減免錢糧,對於國家穩定和天下歸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特別是永樂初年,國家方定,邊境多發衝突,逢靖難之役後,明朝廷在局面上更是雪上加霜;而朱棣又好武喜功,件件都是掏空國庫的大事,北徵蒙古,南徵交趾,遷都北平,鄭和下西洋,使得國庫空虛,國力大耗。

這一切都表面,國民急需休養生息,需要一位施以仁政的君主,太子朱高熾不僅朝無廢事,還能裁決庶政,他在監國期間,整飭吏治,體察民情,行恤民之政,他始終關心民生,多次派人視察水旱之地,撫視饑饉之民,減免錢糧租稅,不僅深得百姓之心,得到大臣擁護,也得到成祖朱棣的認可和讚許。

對明代朝政的影響,明代是君主制中央集權制,朱元璋在廢除宰相制後,並在《皇明祖訓》中,將「外戚不政」、「母后不垂簾」作為祖訓,在實施一系列維護君主制度措施的同時,將太子監國的職責倫理上承認是對君權的分割,在君主不能正常處理國家政務的特殊時期,這時太子監國對國家政務的正常運轉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朱高熾在監國期間,施以仁政,最大限度地與民休息,為朱棣南徵北戰積累物資錢糧,培養自己的黨羽和勢力,為登基之後施政做一個良好的鋪墊,同時也為特殊時期國家政策的延續性和皇位合法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綜述

筆者認為,我們從後來的歷史中可以得知,明仁宗在位期間,對明成祖開創政策進行大刀闊斧的調整和改革,這與其在監國期間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這也鞏固和穩定當時的社會時局,緩解當時困境,進而開啟「仁宣之治」,這與其監國期間的歷練是分不開的。

在張廷玉修撰的明史中,對明仁宗朱高熾如此推崇,稱「仁宣之治」為明代的治隆唐宋,遠邁漢唐,仁宣二帝堪比西漢時期的漢文帝和漢景帝,從這評價中足以看出朱高熾對明代政治影響深遠。

筆者認為,朱高熾也是歷史朝代中,重要的守成之君,一個承前啟後的皇帝,他對明朝政治局勢成功扭轉,使得「監國」之後,在皇位繼承,甚至明宣宗朱瞻基順利即位,以及國家命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

總之,皇太子朱高熾在監國時期,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施以仁政,對朝廷對百姓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對自己本身來說,通過監國理政,提高自己治國理政能力,在與一批文臣儒士建立良好關係的同時,這些文臣在對東宮太子位置的鞏固和順利繼承大統中起到不可忽視作用。

參考文獻:《明太宗實錄》、《明史》、《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明代中央政治制度》等

相關焦點

  • 《大明風華》朱高熾顯窩囊,歷史上乃一代明君,自小聰慧箭法超群
    當下,一部《大明風華》極其火熱,成為眾人追捧的影視劇。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骨的影視劇,自然贏得一大堆「歷史粉」的關注,評頭論足、「吹毛求疵」自是少不了。《大明風華》是一部影視劇,畢竟不是歷史,自然與歷史上的人物、或事件有出入也是難免的,比方說影視劇中由梁冠華先生所飾演的明仁宗、明朝第四代皇帝朱高熾被刻畫得似乎有些窩囊,在明成祖朱棣面前動不動嚇得跪地,流汗,甚至還主動向朱棣請辭辭去太子之位,讓賢於其二弟朱高煦等等,這讓一些歷史真愛粉是萬萬不能接受的,如此一代明君,歷史評價極高的帝王,豈能是這般樣子。
  • 《大明風華》朱高熾顯窩囊,歷史上乃一代明君,自小聰慧箭法超群...
    當下,一部《大明風華》極其火熱,成為眾人追捧的影視劇。作為一部以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為骨的影視劇,自然贏得一大堆「歷史粉」的關注,評頭論足、「吹毛求疵」自是少不了。
  • 《大明風華》中,朱棣曾讓漢王監國,歷史上真的有這個可能嗎?
    前兩天重溫了一遍《大明風華》,當然啦,主要是前半部分有關「朱家三代」的劇情。  其中,「漢王監國」的橋段我個人是印象比較深刻的:  因為受到朱高煦的挑撥,太子朱高熾被迫賦閒,監國大權落到了漢王朱高煦的手中,他剛一上任就繡了一身的蟒袍穿上,但卻政績平平,朱棣遠徵回來看到一副爛攤子氣不打一處來,和漢王大吵了一架,責罵他監國失責。
  • 《大明風華》朱高熾下線,短暫但精彩的一生,廟號「仁」名副其實
    明仁宗《大明風華》由梁冠華、狄胖胖老師飾演的明仁宗朱高熾已經下線,其在位期間的一系列政策無疑影響其子明宣宗。在劇中仁宗極具智慧,被網友們愛稱為「年級第一」。歷史上仁宗身體有缺陷,所以不被永樂喜歡,但是他能憑一己之力保持太子之位長達二十餘年,且六次監國,實際主導了永樂朝政治,因此他必然有自己的政治智慧。今天文史君就帶大家看看仁宗短暫而光輝的一生。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 莫名"穿越"的歷史劇:《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近日來,電視劇《大明風華》通過展現「朱家搞笑一家人」的日常頻上熱搜,算是彌補了這個空白。本劇標榜「歷史正劇」,更兼有一批知名演員,看來真是雄心壯志,要讓觀眾好好看一看「大明風華」了。然而遺憾的是,劇中頻頻出現各種穿越細節,諸如明中後期才出現的長臉朱元璋像、說著英語的荷蘭人、清朝中期才出現的「安徽」「江蘇」等,不禁讓細心的觀眾要問:《大明風華》,當真是明代風華嗎?
  • 大明風華太子爺叫什麼名字 朱高熾扮演者是誰
    在《大明風華》這部電視劇中,太子爺這個角色是深入人心的。很多觀眾朋友們都只知道他叫太子爺,但是不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叫什麼,而且由於觀眾對於他的喜愛,還專門為他製作了表情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明風華太子爺叫什麼  現在表哥告訴大家,大明風華的太子爺叫朱高熾,是梁冠華扮演的,一位老戲骨也是表演了他的厲害之處給大家了!
  • 《大明風華》中,仁義厚道的朱高熾,為何死後卻用5位妃子殉葬?
    歷史上的朱高熾,堪稱「朱家人」中的「另類」!因為無論朱元璋,還是朱棣,哪怕建文帝朱允炆,其實都是弒殺之人,朱元璋和朱棣就不說了,說下建文帝,他撤藩之時非常狠,有人誣告他叔叔朱柏謀反,建文帝就命朱柏進京來,好好解釋一下,結果嚇得朱柏一家自焚而死!此事連史書都為朱柏喊冤。
  • 大明風華中那個擼狗的胖子,歷史上究竟有多完美
    《大明風華》中那個擼狗的胖子朱高熾,以他的詼諧,忠厚老實給人留下了深刻影響。朱高熾在老爹面前懟,在弟弟面前懟,老婆面前也懟,甚至連兒子朱膽基也懟他,看不起他。當朱高熾被兒子逼急了,乾脆出去溜溜狗,誰知又被老婆罵得一無是處。電視劇裡朱高熾的形象還是符合他的真實形象的。
  • 太子監國十五載,皇位登基僅一年,「短命之君」明仁宗朱高熾!
    最近火熱的電視劇《大明風華》在各大電視臺熱播,電視劇的開頭第一集播放的就是靖難之役,朱棣打進南京城,下令屠戮建文舊臣,其手段之狠讓世人膽寒。在整個靖難之役中,朱棣被人冠以暴君、嗜殺的名稱,建文帝則是善良、柔弱的代名詞。
  • 《大明風華》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網友表示不能忍!
    最近一直熱播古裝電視劇《大明風華》終於大結局了。不過,真正了解這段時期歷史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部電視劇偏離歷史太多。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吐槽一下劇中那些明顯與歷史不符的情節,真的不能忍!雖然沒必要與電視劇太過較真,但多了解點歷史知識總是對自己有好處的。
  • 大明風華:太子朱高幟又老又笨,朱棣為何不廢黜他?
    大型古裝宮廷劇大明風華正在熱播,劇中身材肥胖,略帶萌點的太子爺獲得不少網友的關注,甚至被明史迷吐槽將歷史上的朱高熾演活了。 朱棣早有謀反之心,但擔憂拖累家人一直遲遲不敢下決心,直到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出生,朱棣這才起身造反。
  • 朱高熾的仁義和謎團
    19年上映的《大明風華》可謂是好評一片,故事從靖難之役講起,一直到朱祁鎮復闢結束,講述了明代五位帝王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前期朱棣四父子的打打罵罵,更是讓我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帝王之家,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朱棣的大兒子--朱高熾。
  • 太子直呼皇帝為爹,《大明風華》不用「父皇」二字,是對的嗎?
    「我知道,是爹可憐我,這兩天讓老二監國,是想讓我歇歇,做不做太子沒關係,做您的兒子就行!」畫面之中,一個面目和藹心寬體胖的中年男子激動地說出這段話,這個男子是誰?他就是朱高熾,朱棣的大兒子,《大明風華》中的皇太子。
  • 大明風華:朱棣下線秘不發喪,用鹹魚掩蓋氣味,嚴重篡改歷史
    大明風華中,朱棣第五次北徵卻因兵敗而氣急攻心,下線前還召楊士奇到御前,想改立漢王朱高煦為太子。朱棣下線後,楊士奇與朱瞻基為了防止漢王、趙王兵變,秘不發喪,為了防止屍臭氣味傳出,就用鹹魚隨車隊同行,再由朱瞻基快馬加鞭回京通知朱高熾繼位。
  • 《大明風華》中的于謙,在歷史上存在嗎?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最近炙手可熱的電視劇《大明風華》想必早已進入大家的視野,這也讓觀眾對歷史人物和古代發生的事情產生極大的興趣,看過《大明風華》的觀眾,應該也有留意其中的一個人物——于謙。
  • 朱高熾從世子到天子的晉升路,真像《大明風華》中那樣懦弱嗎?
    《大明風華》中,朱高熾的言行舉止,很容易給人一種感覺——又慫又笨。但《大明風華》畢竟是文藝作品,歷史上的他,並非如此。 他的歷史作用在於調整國策與指導思想,為後來者守成創造條件,對明朝的穩定發揮過積極作用。 從藩王世子到坐穩太子,一路磕磕絆絆 洪武十一年,朱高熾出生於鳳陽。這年,朱元璋命令朱棣去鳳陽待命。鳳陽是大明王朝先祖陵墓所在,朱元璋令諸王就藩前先辭祖廟。兩年後,朱棣就藩北平,在北方立下赫赫戰功。
  • 《大明風華》幾位皇帝金帽子造型是錯誤的,還是劇組特意的
    電視劇《大明風華》裡面中不論是閃現的明太祖朱元璋還是明宣宗朱瞻基,帶的都是金燦燦的皇帝帽,皇帝作為一國之主,似乎也只有他能戴的起這等豪華的黃金帽子。這種帽子有個好聽的名字——金絲翼善冠。烏紗翼善冠而且從目前保留下來的明代各種禮儀史料,以及明朝歷代皇帝的畫像來看,明朝皇帝的確實只有烏紗翼善冠,沒有一個皇帝是戴著這種金絲翼善冠的。
  • 湯唯新劇《大明風華》只值6.6分?那是你沒發現劇中的閃光點!
    近日,國際範的湯唯主演了一部歷史題材的大型古裝劇《大明風華》正在熱。但令人震驚的是,豆瓣評分僅有6.6分,評論區更是差評一片。講真,看過這部電視劇後實在是覺得分數給得有點冤。那麼這部劇有哪些不容忽視的閃光點呢?
  • 讓「歷史」照進現實|專訪《大明風華》製片人姚昱竹
    正是因為《大明風華》這種類型的劇集稀缺,突破了行業題材同質化的困境,打破了觀眾對歷史劇的刻板印象,所以讓觀眾產生了在類型上的新鮮感,也讓《大明風華》在一眾劇集中極具辨識度。在姚昱竹看來,「我覺得用怎樣標籤化的稱謂論定它不重要,故事精彩讓觀眾喜歡、愛看、共情了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