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白皮書:辦理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應不枉不縱、輕重有別

2020-12-14 澎湃新聞

12月11日,檢察機關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白皮書強調,在辦理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時應準確把握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做到不枉不縱,輕重有別。

長江經濟帶覆蓋沿江11省市,橫跨我國東中西三大板塊,人口規模和經濟總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生態地位突出。白皮書指出,檢察機關作為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在生態文明建設事業中負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數據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

其中,針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佔辦理案件總數的77.36%。

白皮書強調,在辦理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時應準確把握違法與犯罪的界限,做到不枉不縱,絕不為了體現從嚴從快打擊要求,就人為降低犯罪量刑標準,模糊行政違法與刑事犯罪的界限;對於在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共同犯罪過程中沒有參與共謀的、起次要、輔助作用的要注意區別對待。

比如,要堅持對涉嫌生態環境犯罪的初犯、偶犯、從犯、脅從犯與主犯、慣犯、累犯等區別對待,對犯罪情節輕、危害後果不大與犯罪情節嚴重、危害後果嚴重的案件區別對待,「做到輕重有別,精準打擊,既有力度,又有溫度,把保護生態環境和促進發展、服務「六穩」「六保」結合起來」。

此外,在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上,前述檢察機關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共受理監督立案637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571件,公安機關主動立案478件61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521件662人。

白皮書要求,要積極發揮檢察監督職能,監督公安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立案偵查,依法有效引導偵查取證全面收集、固定、完善證據,準確適用法律;監督環境行政執法部門將涉嫌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移送公安機關,防止出現「有案不移」「有案不立」「以罰代刑」;主動加強與公安、法院、生態環境、市場監督管理等單位的常態化溝通,通過聯席會議、聯合執法、專項行動等方式,建立完善信息共享、線索移送工作機制,強化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促進形成打擊的整體合力。

白皮書還要求,積極、穩妥探索長江流域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辦理,進一步加強流域保護力度。著重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中探索辦理危化、尾礦、交通等安全生產領域的檢察公益訴訟案件,加大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實現「長江生態大保護+安全生產」齊頭並進。

白皮書同時表示,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工作仍需進一步做實、做深、做精。包括機制銜接有待細化、區域協作推動力有待增強、區域執行標準有待統一、合作層次有待進一步提升等。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中國發布丨3335人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被捕 檢察機關這樣保長江...
    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捕3335人《白皮書》顯示,2020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檢察機關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加強對非法採礦、汙染環境和非法收購、運輸、出售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珍貴、瀕危野生動物製品等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的打擊力度,辦理案件數佔總案件數的77.36%。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服務保障...
    《白皮書》透露,2020年1月至11月,檢察機關依法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
  • 把保護生態環境和服務「六穩」「六保」結合
    《白皮書》透露,2020年1月至11月,檢察機關依法嚴懲高發多發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准逮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江西省水利廳在十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中,主動加強與檢察機關的合作,對全省涉砂石犯罪線索由省水利廳審核把關後,統一移送省檢察院,解決「涉砂」犯罪線索移送不通暢的問題。三是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共受理監督立案637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571件,公安機關主動立案478件61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521件662人。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江西省水利廳在十大重點行業領域專項整治中,主動加強與檢察機關的合作,對全省涉砂石犯罪線索由省水利廳審核把關後,統一移送省檢察院,解決「涉砂」犯罪線索移送不通暢的問題。三是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堅決糾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罰代刑、降格處理等問題,共受理監督立案637件,要求公安機關說明不立案理由571件,公安機關主動立案478件611人,監督公安機關立案521件662人。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
    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11日在浙江省湖州市召開。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會上發布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2020)》(下稱白皮書),介紹2020年1月至11月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成效。
  • 最高檢發布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白皮書 提到這些浙江元素
    《白皮書》顯示:今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對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批捕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白皮書》中有不少浙江元素,記者為你一一梳理:開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專項立案監督舟山市檢察院在辦理一起非法收購、運輸、出售海龜的團夥犯罪案件中,追加沈某某等主犯300餘萬元的犯罪事實,沈某某被判有期徒刑12年7個月。
  • 湖北檢察機關推進涉黑涉惡案件辦理有成效
    湖北省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專職委員程華榮介紹,截至2020年12月,全省檢察機關共批准逮捕涉黑涉惡犯罪3074件7279人(其中涉黑案件754件1488人),起訴涉黑涉惡案件1541件9755人。3年來,湖北各級檢察機關始終堅持以辦案為中心,重拳懲治威脅基層政權安全、破壞長江生態環境,以及社會廣泛關注的「軟暴力」「黑中介」等新類型、新領域黑惡勢力犯罪。充分運用檢察一體化辦案機制,統籌調配工作力量,實行專案組辦案,對重大涉黑案件集中力量攻堅。積極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將認罪認罰「全流程、全方位」融入涉黑惡案件辦理過程中,在涉黑惡案件中適用認罪認罰從寬比例去年已達58.4%。
  • 來論|懲戒低齡未成年人犯罪要不枉不縱
    當前,未成年人犯罪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法律問題和社會問題。尤其是,很多未成年作惡者的作案手段極其殘忍,犯罪情節極其惡劣,令人不寒而慄。但是,一些「小惡魔」由於年齡較小,不滿16周歲,或者不滿14周歲,以致於無法追究其刑事責任,讓其逃脫法律制裁。這種「一放了之」的辦法顯然無助於公平正義的實現,但是,如何不枉不縱地精準懲戒「小惡魔」,也是不得不考慮的議題。
  • 長江經濟帶檢察攥指成拳打擊環資犯罪
    今年以來,長江經濟帶11省市檢察機關依法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刑事犯罪,批准逮捕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案件2140件3335人,提起公訴13358件22543人。《法治日報》記者近日從最高人民檢察院了解到,成績的取得離不開11省市建立的執法司法合力協作保護機制。
  • 廣東立查危害生態環境職務犯罪1040人
    30日下午,廣東省檢察院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為期2年的查辦與預防危害生態環境職務犯罪專項工作最新進展。  記者從發布會上獲悉,自2013年起截至今年6月,全省檢察機關共立查危害生態環境職務犯罪案件912件1040人,佔同期立查職務犯罪案件總人數的19.6%。其中,重特大案件438件,縣處級以上要案68人(含廳局級6人)。
  • 上海檢察機關批捕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刑事案98人
    人民網上海6月5日電(王文娟)今天是世界環境日,4日,上海市檢察院發布了2019年以來上海檢察機關依法打擊破壞環境資源類刑事犯罪工作整體情況。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5月30日,上海檢察機關共受理公安機關提請批准逮捕的破壞環境資源保護類刑事案件90件160人,批准逮捕98人。受理公安機關移送起訴的案件254件415人,已提起公訴208件313人。其中,汙染環境罪佔比12.9%,因地域和產業布局等原因,多發於郊區和金屬加工類企業、作坊。
  • 生態環境部公布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件辦理進展情況(第...
    各地細化工作重點、加強工作指導、積極發動群眾,及時發現環境違法犯罪線索;加強與公安和檢察機關的協同作戰,各部門各展所長、互補短板,形成執法合力,嚴懲了一批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的大案要案。2020年9月18日,生態環境部在新聞媒體上公開發布《生態環境部公開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典型案例(第一批)》,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
  • 諾敏河:用「檢察藍」守護「生態綠」
    在這迷人的風光中,有這樣一支隊伍,他們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守護林區生態環境資源為己任,立足檢察職能,發揮專業優勢,突出監督特色,堅持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新期待,這就是黑龍江諾敏河人民檢察院。
  • 《福建法治報》頭版報導詔安檢察發揮檢察監督職能:讓生態的美持續...
    針對這些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亂象,漳州市詔安縣檢察院充分發揮檢察監督職能,不斷加強與自然資源局、生態環境局等相關部門之間的配合協作,持續加大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力度,為更好地守護詔安的碧水藍天做貢獻。5月初,詔安縣檢察院檢察長聯合詔安法院院長,就一起涉生態公益訴訟案件到橋東鎮實地走訪。「兩長」聯動,是詔安司法努力護航生態環境的有力證明。
  • 一起破壞生態環資案檢察刑行民三箭齊發
    來源:法治日報一起破壞生態環資案檢察刑行民三箭齊發暗紅色水體、褐色油渣散發出刺鼻氣味、「浙北第一庫」裡遍布地籠、「長江之腎」裡非法捕撈……12月11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在浙江湖州發布檢察機關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典型案例(第三批),揭露了一批破壞生態環境資源違法犯罪行為
  • 不枉不縱,刑庭無小案 | 上海市模範集體風採展
    不枉不縱,刑庭無小案 | 上海市模範集體風採展 2020-12-18 17: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滬蘇浙探索環太湖流域跨省際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12月11日,由最高檢察院主辦、浙江省檢察院承辦的第三屆服務保障長江經濟帶發展檢察論壇在湖州召開,上海、江蘇、浙江三地檢察機關共同籤署《關於環太湖流域生態環境行政公益訴訟跨省際區劃管轄協作意見》(下稱《意見》),對按照屬地管轄難以有效解決的案件,提出在現行法律框架下創新探索全流域跨省際生態環境司法管轄機制
  • 以檢察之名,為美麗幸福新臨安添彩(檢察院篇)
    檢察官向民營企業涉案人員公開宣告不起訴決定關鍵詞4 司法生態修復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區人民檢察院堅持把嚴厲打擊破壞環境資源犯罪與司法生態修復實踐並重,積極推進公益訴訟檢察工作。2019年,該院重點打擊汙染環境、非法狩獵、盜伐、濫伐林木等破壞環境資源犯罪27人,積極運用補植復綠、勞務代償、生態損害賠償等方式修復生態,實現了辦理破壞環境資源犯罪案件法律效果與生態效果的有機統一。
  • 【權威發布】2019年成都法院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及十大典型案例
    原創 成小法 成都市中級人民法院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審判職能有效打擊各類破壞環境資源犯罪為成都高質量發展和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