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這件事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非常高大上,實際上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夲身具備的一個基本能力。
我來聊一聊這方面的問題,看看大家有沒有同感?
寫作,先從忠於自己開始。
寫作最基本的開始就是把你自己想說的話寫下來,把你看到、聽到的寫下來,不要考慮什麼結構啊,什麼要表達的含義啊,什麼優美的句子啊……
比如有一天你出去,發現天氣非常好,那你就可以把天空是什麼樣子,風是怎麼吹的,你現在想什麼,把它寫下來。
再比如有一天你遇上一件事兒,這事兒是什麼呀,怎麼發生的呀,你現在心情什麼樣啊,要有別人,那別人什麼狀態啊。
你看見一朵花,非常的好看,這花是什麼樣呀?長在什麼地方呀?什麼顏色的呀?你為什麼喜歡她呀?你喜歡她的時候,你什麼心情啊……
……
是不是很簡單?
我的觀點就是要寫寫你自己,等有一天你越寫越順的時候,突然發現你不光寫你自己,你不光寫表面的東西,你還會寫得更細緻,寫得會顧及到了周圍的人和事,寫到最後能提煉出你的觀點,甚至寫到了能代表文學的一種力量!
所以寫東西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切不可一開始就要靠文字去成為什麼。
如果你提筆寫字的時候就開始考慮:有沒有人能點擊閱讀?這個觀點能不能吸引人啊?那我覺著一開始你就敗了,就可能會爬不出自己為自己挖的坑。
修改文章,也是挺好玩的
我一直未有改文章的習慣,總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寫完,順手該收藏收藏,該發布發布。
現在開始追求質量,寫文章就開始變得小心翼翼,每次寫完文字就想去再斟酌一下,這種感覺有點累。尤其是為了完成任務的時候,會出現焦慮的情緒。
讀推薦的《完全寫作指南》,讀到修改文章這一部分內容,突然心頭一松:修改文章也挺好玩的。
修改的過程,是與自己對話。
有時候翻看自己以前的文章,突然就會很驚訝:我怎麼會有這樣的觀點?我當時怎麼會這麼激動?修改文章和反覆讀書一個道理,第二遍讀和第一遍感悟不一樣,再讀還會有新意。修改文章時會有重溫場景的更換,一些細節和感覺會浮現出來。「詩言志,文載道″,每個人的文字表達著自己的當下的狀態。
沒有什麼比改文章更有趣。你看到自己說了些什麼,接下來要探尋的是你想表達什麼。這就像進行精神分析一樣,只不過它是免費的。
——莉碧·奧尼爾(小說家)
草稿箱是寫作的百寶箱
以前出門總喜歡帶著本子和筆。如果遇上什麼新鮮事,有什麼靈感會隨手記下來。
現在手機方便了,記錄也方便了。寫作App都有草稿箱。你有感觸的話,你想寫的主題,拍的照片都可以放到草稿箱裡邊,當然還包括寫了幾段寫不下去的文章。
草稿箱裡,有你寫作的各種素材,你還沒有寫完的那些文章,若有一天突然想寫了,有了新的思路,就繼續下下去。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當你不知道要寫什麼的時候,就可以去翻翻你的草稿箱,也許會從中找到靈感。
找到自己的寫作流程。
《完全寫作指南》這本書裡面,提出了一個寫作的流程: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
所有的這些環節都非常的重要,書中也強調了,不必按著就這樣的模式來進行,你可以有自己的流程,而且我覺得每個人的流程也是在不斷的變化的。
比如說我一開始寫東西就習慣了想到哪寫到哪,一氣呵成式。但是我現在寫東西之前一定是打個腹稿的,可能這個提綱是不寫在紙上,但我知道自己大約要有幾項內容,寫的時候,我再把具體文字填充進去,然後再修改,然後再自己讀一讀。然後再去發布或者保存在自己文檔裡。
其實至今為止,我考慮讀者的時候還是很少,我還是覺得寫作這件事兒還是為了取悅自己,或者是為了記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同頻的人來閱讀是最好的,若沒人讀,也無妨,寫作是自己的愛好!
寫作是不是沒那麼難?寫下去,你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流程,寫作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