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晚報訊 「我在這裡住了20多年,能住上樓房是我最大的心願,現在這個願望終於要實現了。」12月1日,家住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南平房區的馮力一邊看著安置房房源展板,一邊憧憬著未來的美好生活,
當日上午,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在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南平房區看到,除個別涉及土地性質問題的房屋沒有動遷外,大部房屋已經拆倒,地面也修整平坦,有灑水降塵車停放在玉泉區昭君路街道辦事處市醫院南平房區改造徵收指揮部門前。進入指揮部院內,整齊擺放著一排「市醫院南平房區改造安置房房源表」展板,上面標有樓棟、單元及戶型面積,已密密麻麻貼滿了居民選擇的小紅旗。
「對於這次拆遷,我挺滿意的。」馮力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他家被拆遷的南房二樓在航拍時並沒有被拍到,而他自己也不知情,就在協議上簽了字。直到後來,徵收指揮部的工作人員在核實過程中發現了這個問題,於是給他打電話,告訴他第一次測量有誤差,最後又給他補了45000元現金。
居民魏永亮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我家的房子200多平方米,這次拆遷補償了兩套住房,如果不是這次拆遷,我想都不敢想能住上樓房,現在給我回遷了兩套120多平方米的樓房,一套變兩套。用不了多久,我們就能住到乾淨舒適又溫暖的樓房裡了。」
呼和浩特晚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過去,呼和浩特市第一醫院南平房區基礎設施配套不齊全,生活環境不理想,同時也是燃煤散燒整治的重要地區。特別是這裡的居民經濟條件有限,大都沒有換房居住的經濟能力。針對這些情況,市醫院南平房區塊徵收指揮部對被徵收居民進行細緻耐心的政策宣講工作,幫助他們算補償帳、選戶型,得到了居民的一致認可。
玉泉區昭君路街道辦事處市醫院南平房區改造徵收指揮部負責人李俊平告訴呼和浩特晚報記者:「拆遷工作是從今年的4月份開始的,市醫院南平房區包含天驕、興興、落雁3個社區,我們嚴格按照要求,回遷建設質量標準要高於一般商品房。從4月份摸底住戶面積,設計了88.7、105.3、123.1、135.8平方米的4種戶型,樓間距和容積率合適,戶型採光充足,完全契合這裡居民的需求,居民們也很滿意。同時,我們在指揮部門前設置了房屋租賃信息展板,讓居民第一時間了解房源,便於居民租房過渡。」
「市醫院南平房區涉及徵收改造共計3083戶,佔地總面積718908.69平方米,建築總面積664145.06平方米。截至目前,已有2523戶籤訂協議,還有560戶正在協議履行中。安置房預計工期為30個月,整個徵遷安置過程公正透明,居民們如有疑問,可隨時前來諮詢。」 李俊平說。(記者 朱麗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