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佛教寺院多有大雄寶殿一樣,道教宮觀中也大多有三清大殿,因為三清是道教天界中最高的神,所以道觀中多有三清殿。
三清又是指哪三清呢?答曰:玉清、上清、太清。道教傳說天有三十六重,其中玉清境為天的最高位,即三十六重天;上清境為三十五重天,居第二位;太清境為三十四重天,居第三位。三清境中都住著什麼神呢?
玉清境中住的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為道教神仙中第一位尊神,地位最為尊貴。
元始天尊為何地位最尊?因為元始天尊就是盤古大帝。在中華民族的古老傳說中,便有盤古開天闢地之說。
傳說天地生成之前,世界混沌不清,像一個雞蛋。一切東西都容在這個雞蛋裡。盤古生在其中,龍首人身,一日九變,直到一萬八千年方才醒來。發現四周一片黑暗,於是張開巨手向黑暗劈去。把雞蛋擊破,其中輕而清的東西慢慢上升成了天;厚重混濁的東西慢慢地下降成了地。他發現天地中間還有些藕斷絲連的東西,於是左手執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鑿開,天地終於徹底分開。但他擔心天地再合攏起來,就用手撐著青天,腳踏著大地。盤古每天長高一丈,天就每天增高一丈。這樣持續了十萬八千年,天地之間相隔九萬裡。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後逐漸累倒了,在倒地時,他呼出的氣變成了雲,喉嚨裡的聲音變成了雷霆,左眼變成了太陽,右眼變成了月亮,頭髮和鬍鬚變成了夜空中的星星。他的身體變成了東、西、南、北四極和三山五嶽,血液變成了江河,筋脈變成了道路,肌肉變成了農田,牙齒、骨骼和骨髓變成了地下的礦藏,皮膚和汗毛變成了大地上的草木,汗水變成了雨露。
因為盤古大帝開天闢地創造了世界,功勞最大,所以被道教奉為第一尊神。因為生於天地之先,為最初的神,所以又稱元始天尊。
元始天尊住在離地面三萬六千裡最高的天界中心玉京山上,以紫云為閣,碧霞為城。頭罩神光,身披七十二色,左手虛拈,右手虛捧。
傳說天尊仰吸天氣,俯飲地泉,天尊之體,常存不滅。三劫過後,從石頭縫的積血中蹦出一位太元玉女,天生麗質,國色天香,一出生就會說話,自號太元聖母。一天,元始天尊下界與玉女相遇,便一見鍾情,把太元玉女攝入玉京山上宮,化成一縷青光投入玉女的口中,太元玉女即刻懷孕。玉女懷孕十二年,先是生了一個長有十三個腦袋的天皇,叫做「扶桑大帝東王公」,後來又生了一個「太真西王母」。之後,天皇生了地皇(十一個腦袋),地皇生人皇(九個腦袋)。天尊的子女漸漸多了起來,大庭氏、伏羲氏、神農氏、祝融氏、五龍氏都是元始天尊的後裔。
元始天尊以秘道開劫度人,所度者都是天仙上品。傳說九仙山桃源洞廣成子、二仙山麻姑洞黃龍真人、乾元山金光洞太乙真人、五龍山雲霄洞文殊廣法天尊、普陀山落伽洞慈航道人、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太華山雲霄洞赤精子、夾龍山飛雲洞據留孫、崆峒山元陽洞靈寶大法師、九宮山白鶴洞普賢真人、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青峰山紫陽洞清虛道德真君(太上老君)都是其弟子。
三清中第二位的是住在上清境的上清大帝,即靈寶天尊,也叫太上大道君(不是太上老君)。
靈寶天尊是元始天尊的赤太無元玄黃之氣進入太元聖母體內而生,因吸納天地靈氣,幻化成形後託胎於西方綠那玉國洪氏體內,懷胎三千七百年,才生於羅浮峰下。
靈寶天尊初為肉身,年長後開始參悟道法,從元始天尊處得到經法後開始輔佐元始天尊,回到上清境,最後修成大道。
靈寶天尊有三十六變、七十二化,人慾見之,隨感而應。手捧玉如意,以靈寶之法度人,但凡有人求教,無不答疑解惑。
三清中排第三位的便是人們所熟知的太上老君,即住太清境的太清道德天尊,因其所著《道德經》而得名,被道教奉為開山祖師,道教教主。住三十四重天太清境。
傳說太上老君自伏羲氏和神農氏以後,累世化身人間,上三皇時為玄中法師,下三皇時為金闕帝君,伏羲氏時為鬱華子,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西出函谷關時寫了《道德經》)。
道觀中的三清殿,太上老君的神像常為一白須白髮老翁,手執羽扇,居元始天尊之右側位。道德天尊的神誕日為農曆二月十五日,這一天大多數宮觀舉行祝誕聚會或祈福延壽道場。
道教中排第一位的尊神是元始天尊,第二位是靈寶天尊(《封神榜》中的通天教主),第三位是太上老君。
註:文章參考《旅遊道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