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懂得老子文化的人都知道,老子的學說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形成,是以自然法則為根本的人文主義精神的學說。而道教的歷史不過兩千年,在漢朝的時候,張道陵在四川創立,以「道」為最高信仰,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更早神仙方術衍化形成。
道教中有著名的八位神仙,吳元泰《東遊記》始定為:鐵拐李、漢鍾離、張果老、呂洞賓、何仙姑、藍採和、韓湘子、曹國舅。據華軒居士考證,北宋中期應鐵拐李之邀在石筍山聚會時始有八仙之說。後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名言在民間廣泛流傳。
老子道家學說
春秋時期,老子集古聖先賢之大成。總結了遠古道家思想的精華,形成了道家完成系統的理論,標誌著道家思想在老子的繼承與發展中正式成型。老子思想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有深刻影響,在道教中,老子被尊為道教始祖。
老子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和史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歷史名人之一,今存世有《道德經》,其作品的核心精華是樸素的辯證法,主張無為而治。
老子並被譽有東方三大聖人之首,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譯成外國文字出版發行量最大的是《聖經》,其次就是《道德經》。 美國《紐約時報》評為世界古今十大作家之首,孔子曾數次向老子問禮、求道。自古有「老子天下第一」之稱。
道教的創立
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宮觀是道教徒活動的場所,全國現登記開放的宮觀有2千餘座。
張道陵自幼聰慧過人,七歲便讀通《道德經》,天文地理、河洛讖緯之書無不通曉,為太學書生時,博通《五經》。縱觀歷代全書嘆息都無法解決生死的問題。於是棄儒改學長生之道。
張道陵在25歲時,他卻身在朝政,志慕清虛,不久就隱居到洛陽北邙山中,精思學道,修煉三年。漢和帝賜為太傅,他都婉拒了,決心雲遊名山大川、訪道求仙去了。六十歲時移居四川鶴鳴山,感石鶴長鳴。
漢順帝漢安元年,傳說太上老君降臨蜀地,傳授張道陵眾多經書、法器,拜為天師,囑咐天師廣行正一盟威之道,掃除妖魔,救護生民。於是張天師登青城山將妖魔降服,人民安樂,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師與眾鬼帥戰鬥的誓鬼臺、鬼界碑等古蹟。
張天師降妖伏魔,救護眾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動,都願意聽受天師教化。他廣收門徒,教化於民。東漢桓帝永壽元年,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冊,敕封天師為正一真人,天師世壽一百二十三歲,與蒼溪雲臺山白日飛升。
太上老君的誕生
道教是張道陵創立, 以老子為教主,為最高信仰,以追求長生不死和成仙為最高境界的一種宗教組織。太上老君是道教尊敬的宇宙至尊之神,老君的信仰,並將其《老子》改為《道德真經》,作為宗教的主要經典。從《列仙傳》開始,把老子列為神仙。
東漢時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聖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為一,視老子為化生天地的神靈。成為了道教創世說的雛形。漢桓帝時,漢桓帝更是親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為仙道之祖。
唐代皇帝曾尊封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宋代加封號稱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其道教尊稱名稱為「太上老君」,亦被尊稱為「混元皇帝」,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中的道德天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