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三祖」

2021-02-19 北京白雲觀


       道教是中國固有的宗教,他與中華本土文化緊密相連,深深紮根於中華沃土之中,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並對中華文化的各個層面產生了深遠影響。道教以始源於黃帝,乃尊黃帝為始祖,以闡揚道學精義的老子為道祖;以組成道教的張道陵為教祖,是謂道教三祖。

道教「始祖」

       「始祖」,黃帝,複姓公孫,因生於軒轅之丘,故號軒轅氏。據《史記·封禪書》說:與黃帝同時的蚩尤,暴虐無道,惡性好戰,使天下生靈塗炭,諸侯共憤。後黃帝在大將風後,力牧的輔佐下,大戰蚩尤於涿鹿,終擒而誅之,使天下太平。之後,他推算曆法,教人養蠶織布,播種五穀,造作文字,定幹支,創醫療,被譽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

黃帝(資料圖)

       當天下大治之後,黃帝便生尋仙求道之心,遂往崆峒山(今甘肅平涼市境內)向廣成子(上古時的仙人)問道。據《仙鑑》卷二載:黃帝問以治身之道,廣成子說:「至道之精,杳杳冥冥;至道之極,昏昏默默;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必靜必清;毋勞爾形,毋搖爾精,乃可以長生。」並授以《自然經》一卷。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向仙人求道並修煉的聖賢,故被道教尊為「始祖」。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歷4716年(即公元2019年)就是以黃帝問道廣成子之時為紀元的。

道教「道祖」

       「道祖」,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陽,春秋時人也。老子是偉大的哲學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思想對後世的政治、哲學、軍事、宗教、養生……影響巨大。故司馬遷說:「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贍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採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史記·太史公論六家要旨》)。西漢王阜(84-86年)所作的《老子聖母碑》說:「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遊六虛,出入幽冥,觀混合之未別,窺清濁之未分。」東漢張道陵在《老子想爾注》中說:「老子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

老子(資料圖)

       由上可見,老子及其提出的道,是合而為一的,即老子就是道,道就是老子。東漢末期,道教在道家思想的基礎上,正式形成宗教組織後,即奉《道德經》為聖典,尊老子為「道祖」,亦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

       近代,隨著《道德經》在世界上的廣泛傳播,老子的影響越來越大,致使被國際學界公認為世界上古今一百位「偉人」、「作家」之首,及「世界哲學之父」。道祖老子的誕辰為農曆的二月十五日。

道教「教祖」

       「教祖」,張道陵(約公元34-156年)沛國人(今江蘇豐縣)。據載,張道陵曾任東漢的江州令,終覺無益於年壽性命,於是棄官歸隱,修煉長生之道。在繁陽山他得到了《黃帝九鼎神丹經》。後又率弟子赴雲錦山(今江西龍虎山)修煉,三年丹成,龍虎齊現。他預知天命將移,遂又率弟子赴民風淳樸、巫風盛行的四川傳道。至蜀後,巫術之士常來破壞壇場,後張道陵在一次次的鬥法中,降龍伏虎,終於與東漢順帝時(公元125-144年)創立正一盟威道(亦稱天師道)。

張道陵(資料圖)

       張道陵親著《老子想爾注》闡明教義,並另著道書二十四篇,作為教徒的行動綱領。之後,張道陵將數萬信徒分為二十四治,並下設「祭酒」等職,分管各地。

       據陸修靜《道門科律》說:「五鬥米道置二十四治,三十六靖廬。內外道士二千四百人,下千二百官,章文萬通,誅符伐廟,殺鬼生人,蕩滌宇宙,明正三五,周天匝地,不得復有淫邪之鬼。罷諸禁心(指罷除個人的私慾),請約治民(指廉政為民),神不飲食(即不用鋪張浪費,以供神靈),師不受錢(指不能受賄)。使內修慈孝,外行敬讓,佐時理化,助國扶命」。

       由此可見,張道陵天師所創立的天師道是維護中華民族的傳統禮教,而且極大地穩定了一方的局勢,緩解了政治與民眾的矛盾。

       張天師在123歲時與他的兩位得意弟子王長、趙升三人白日沖天而去。後世學者尊張天師為道教創教「教祖」,降魔護道天尊。

       張天師誕辰為農曆的正月十五日。

相關焦點

  • ☯ 道教祖天師——張道陵的傳說!
    漢安元年(142年)上元節,感太上授《正一盟威》之道及《太上三五都功》諸品經籙,或雲《三天政法正一科術要道法文》,又著《老子想爾注》,創立了道教。立二十四治,以祭酒分領,不喜施刑罰,以廉恥治民,符水治病。教民修心、懺悔、祈禱及取鹽之法,以善道教化。內與神明盟約,外行盟威之法,百姓皆奉之為師。
  • 秦皇漢武都到過這裡,「海上仙山之祖」之稱,道教全真派祖庭
    崑嵛山秦始皇經過徵戰統六國後,得到天下的秦始皇就想長生不老、永享富貴,曾經多次東巡尋求長生不老之藥,其中就有三次到過位於膠東半島東端的崑嵛山。雲間翠峰若隱若無,亭臺樓閣藏匿於群山中如同仙境一般,也許正因為此番勝境才使得秦始皇三次巡遊崑嵛山尋找長生不老之藥的原因吧!
  • 中國道教神話—道教三清
    道教三清大型道教宮觀中,」三清殿「必不可少,「三清殿」中,三個蒼顏白髮、和顏悅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壇上,手持拂塵
  • 山東一千年道觀走紅,被稱為「中國道教之祖」,門票27遊人不絕
    相比於各地出名的各種佛教寺廟,同樣有著千年歷史的道教似乎顯得並沒有那麼出名。但是對於喜歡各種古建築以及宗教文化的人來說,道教的各種道觀也是一個絕佳的遊覽去處。相信很多人在提起道教的時候,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嶗山道教,的確,嶗山是中國道教的起源地之一。
  • 道教神話:南極長生大帝——雷部之祖,法力之源
    道教四御之一。南極星自旋轉而不動移,發奇明之光芒,位南極吸引眾星之力。在道教典籍裡:南極長生大帝,居神霄玉清府,號玉清真王,而於九天界化身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居玉樞府統御雷部。長生大帝常常被人和壽星老人、南極仙翁(老人星)弄混。北極紫微大帝統御萬星,則眾星辰圍繞著。而南極長生大帝號玉清真王,雷部眾神之力皆出於他,為眾神法源。
  • 道教「北5祖」是誰?王重陽在漢鍾離呂洞賓後,第一祖是東華帝君
    道教「北5祖」是誰?王重陽在漢鍾離呂洞賓後,第一祖是東華上仙道教神仙體系紛繁龐雜,說法不一,道教的祖師爺,都有哪些?排在首位的當是老子李耳莫屬。老子又稱太上老君,曾著作有五千言《道德經》;第2位是天師張道陵,他是「天師道」的創始人,張道陵排在天庭四大天師之首,後人又稱其為「老祖天師」。
  • 道教三位至高神,為什么元始天尊的地位最高?
    道教則是華夏神州唯一的本土宗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是真正本土華夏文明傳承的結晶。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漸漸地有了教團和神仙體系。比如三清,六御,財神,呂祖,媽祖等都是道教中的重要神仙,而黃帝,老子,三茅,二葛,王重陽等則是不同時期道教的祖師。
  • 道教《薩祖鐵罐焰口》是如何超度亡靈的
    道教度亡法事中,也有施食之舉,謂之薩祖鐵罐鍊度施食金科。薩祖,即薩守堅,宋時四川西河人。少時曾經學醫,懸壺濟世。
  • 道教神仙:農曆正月十五,恭賀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聖誕!
    今天是正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元宵節又叫上元節,也是道教先天神祇天官大帝的聖誕之日,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和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合稱為三官大帝。同時農曆正月十五對於道教來說意義非凡,它還是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天師的聖誕之日。
  • 道教的施食科儀
    道教的施食科儀 道教的施食科儀來源很早,《道藏》記載甚詳,並且流傳久遠。
  • 道教的三位至高神「三清」。你真的知道是哪三位嗎?
    可以說這三位神仙那就是道教的頂級神仙了,很少可以有超過他們的。並且我們平時在看有涉及道教色彩的小說時,這三位也絕對是有一席之地的,並且還絕對是那種大佬級別的。但是,平時我們也一直統稱叫三清,那你們真的知道他們三位是哪三位嗎?我相信肯定知道一部分的。但是全部都知道的可能還是比較少,還有些人可能受小說影響搞混裡的。其實他們三位分別是: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還有道德天尊。
  • 能呼風喚雨,運化乾坤:道教神仙手上最厲害的三把扇子
    同樣是承載傳統文化的道教,也有近兩千年的歷史了,它與扇子有著不解之緣,道教將扇子作為一種法器並稱之為「法扇」。道教在修煉外丹時期需要在丹爐裡煉製金丹,扇子一開始是用來扇風催火的工具,後來逐步被賦予鎮煞驅邪的寓意。
  • 【道教常識】道教起源、發展史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 道教:三清
    道教三清  道教三清的地位  「三清」尊神在道教神仙體系中位為最尊,《道教義樞》卷七引《太真科》說:「大羅生玄元始三氣
  • 道教常識 | 王靈官的廟明明被薩祖用雷火燒了,為什麼又要拜薩祖為師呢?
    宋代的薩祖因雲遊而到廟祠以雷火焚祠,王靈官神奏玉帝,得賜金鞭隨薩祖糾察其善惡十二年。因薩祖「道貫先天,法顯龍興,西河功滿,位立三天」以至於竟無過犯。於是神現河中,禮敬薩祖為師,改惡從善,願隨護侍。並起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當輔助帝君,護國安邦。薩祖奏上封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車都天糾察鐵面無私豁落雷公。職任先天,翦除兇惡,專治不忠不孝暹違背君親師友諸事總管。
  • 道教老籙重見天日 道教界學術界重大發現
    籙的基本功能有三:一是作為入道和晉升法職的主要標誌,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道士所受之籙有如帝王所獲天降祥瑞(包括寶石、玉、劍、鏡等實物和圖籙等),後者可以證明帝王統治合法或確認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證明受籙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權力並受籙上神祇將吏之保護。道教中與籙密切相關的是符和經。
  • 《 【道教神仙】九月廿三,恭祝天師薩祖聖誕》
    1、咒棗書符:受鐵師之教旨,掌玉府之雷書,代天宣化(以上圖片來自網絡)        據《歷世真仙體道通鑑續編》載,薩祖少有濟人利物之心,初習醫因誤用藥物傷致人命,於是棄醫訪道,於陝西路遇神霄派創始人王文卿、林靈素及龍虎山三十代天師虛靖天師張繼先,三師當時匿名各授一法與薩祖,一為咒棗術,一為扇疾術,一為雷法,薩祖依法行之皆驗
  • 葫蘆的文化史:「人類之祖」、道教神器和中國版「諾亞方舟」
    《植物名實圖考》中的苦瓠(葫蘆)一、葫蘆是人類之祖在中國新石器時代的原始文化層中,發掘出了很多摹擬葫蘆造型的陶器,腹部圓大臃腫,酷似孕婦。這些神話主要有六種故事模式:一、男女從葫蘆中生出;二、男女坐瓜(指葫蘆)花中,結實後,二人包在瓜中;三、造就人種,放在瓜內;四、瓜子變男,瓜瓤變女;五、切瓜成片,瓜片變人;六、播種瓜子,瓜子變人。
  • 青城山祖天師正式巡臺,如此隆重的遊神活動您見過麼?
    慶典活動伊始。(三道 攝)(三道 攝)四川省民宗委副主任楊伯明、四川省臺辦副主任趙宇、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四川省道教協會會長唐誠青、成都市道教協會會長、青城山道教協會會長張明心等參加了上香儀式。青城山道教經師團進入三鳳宮。(三道 攝)
  • 曾輔佐四川道教三代掌門的高道:彭鶴年
    彭鶴年大師(1904-1992年),道名彭宗仁,號鶴年,全真龍門派丹臺碧洞宗第廿三代宗字輩宗師。 大師抓緊時間潛心學習《道德經》及早晚功課,因信仰虔誠,於1933年選送成都二仙庵學戒,於本年傳戒大會恭受全真三壇大戒。受戒圓滿後仍回祖師殿守殿,勞作之餘讀書習靜,喜讀《天仙金丹心法》,試煉內丹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