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老籙重見天日 道教界學術界重大發現

2021-02-19 蘭州市道協

什麼是「籙」

眾所周知,授籙是道教特有的儀式活動。「籙」字義同「錄」,指記錄神祇名諱、形象、部屬以及符咒等其它相關內容的文書或簿籍。按照道書的說法,籙上神祇及其部屬官將吏兵皆由氣化而成,籙、氣、神本質相同。

籙的基本功能有三:

一是作為入道和晉升法職的主要標誌,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

道士所受之籙有如帝王所獲天降祥瑞(包括寶石、玉、劍、鏡等實物和圖籙等),後者可以證明帝王統治合法或確認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證明受籙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權力並受籙上神祇將吏之保護。

道教中與籙密切相關的是符和經。籙與符有區別,但也有聯繫,故通常連稱為「符籙」。籙與經也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中古時代的道教傳授儀式是經、戒與法籙合併授受,宋代以後又將經與籙搭配使用,故也將籙與經連稱「經籙」。籙還常與修飾它的字眼組成複合詞,如「法籙」、「寶籙」、「秘籙」、「神籙」,等等。

戴祥柳道長為請籙道士奏名

道教老籙重見天日 道教界和學術界的重大發現

近代以來出現的各種政治運動或戰爭使道教遭受嚴重打擊。經過十年文革(1966-1976)浩劫之後,天師祖庭龍虎山和中國各地流傳的正一籙幾乎消失殆盡。2000年夏,龍虎山天師府遵照中國道教協會的指示,先後到江西、浙江、福建、江蘇等地收集原始資料,在浙江樂清、福建泉州和江西的修水、波陽、貴溪等地收集到一批遺存的法籙。其中最大的收穫是徵集到江西省修水縣正一派火居道士戴祥柳道長收藏的四部老籙,即專門授予道士的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和大洞籙。

龍虎山天師府徵集到戴祥柳收集的老籙是道教界的首次發現,那麼筆者在贛西北道教科儀田野調查中目睹戴道長所藏大批天師經籙則是一次再發現,也是學術界的首次發現。

戴祥柳生平履歷與天師經籙的來源

根據戴祥柳本人的口述和提供的書面材料,在此將其生平履歷和所藏天師經籙的來源概述如下。

自幼家傳習道 佩五雷、都功、盟威、大洞經籙

戴祥柳道長,法名宣道,1948年生。原系江西省修水縣上杭鄉老莊村第九村民小組村民,1990年遷居縣城。出生道教世家,祖先戴玄鎮創建戴氏道壇通濟堂(在今修水縣杭口鎮老街趙公殿隔壁)。戴氏道壇屬於與清微派有密切關係的「天師科派」,迄今已傳承十代,目前由戴祥柳道長掌壇。

自幼跟隨祖父母長大,祖父戴國寶經常外出做法事,便囑託夥計或徒弟帶他去道堂玩耍,還經常教其敲打道器,久而久之,便學會了幫忙做法事。7歲開始上學,同時跟隨祖父做法事、念古書,到15歲已背熟很多道書。1957年由祖父一次性授予五雷、都功、盟威、大洞經籙。

道教活動停滯期 轉行做傷科醫師

1958年全中國開展破除迷信運動,通濟堂的神像、科本被燒毀,道具被沒收。唯有一部分秘旨、行移由父親戴靜波藏在雙層牆壁間而得以保存下來。

1962-1965年劉少奇執政,政策開始鬆動,戴祥柳照樣跟隨祖父和父親外出偷做法事。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道士行業被完全禁止,無奈之下,只好跟父親做了幾年傷科醫師。

1970年祖父去世,臨終前再三叮嚀父親戴靜波和師叔周筱雲,要扶助戴祥柳及其弟祥佑繼承祖傳道業,因為他們是兩塊做道士的料,祖上八代都是授籙大師,一定要整理保護好經籙,千萬不要失傳。說也奇怪,說完這些話時,正好是黃昏時候,一隻大蝙蝠飛進來,在祖父房間裡繞了幾個圈然後飛走。就在此時,他家唯一的一隻大公雞拍了幾下翅膀,與祖父一同咽下最後一口氣,告別了人間。當時就有傳說,祖父騎著鳳凰升天了。

重操祖業 收集恢復整理散落民間的道教經籙

祖父去世後,又拜師叔周筱雲道長為師,學習清微派的法術科儀。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政策再次鬆動,戴氏父子又幹起了老本行。他們牢記祖父的臨終遺言,銳意掇拾文革劫難之後殘餘的天師經籙,恢復授籙法事。戴祥柳道長與父親和兄弟同心合力,從各方曾抄錄過戴家科本的其它道壇謄抄、收集大量科本,整理出部分殘存經籙。

自1980年起開始給當地的散居正一派道士授籙。當時籙文不全,只能授最低的都功籙。同時前往本省其它地方和福建、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向需要受籙的道士出售殘存經籙的複本,趁此多方打聽,從一些民間道士手中購買收集了遺存的經籙。戴道長匯集眾家經籙,將圖文有殘損的地方儘可能通過比對進行修補復原。為方便保存和法事之用,戴道長還請人依照所藏經籙的樣式,重新雕刻了一些籙板。

1985年12月為祖父墓除靈做3天法事,同時由傳度師周筱雲給他重授籙,並給兄長祥宗和兄弟祥佑授籙。

1989年父親和師叔相繼仙逝,戴道長遵循前輩教誨,夜以繼日,將所有經籙及相關資料整理完畢。次年遷居修水縣城,有銅鼓、武寧、萬載、宜春、安福等縣的道士專程前去請他授籙,一致稱其道術高超,名不虛傳。

四部老籙無償奉獻天師府

1999年修水縣道教協會成立,他遵照縣統戰部的要求,同意將專門授予道士的四部老籙無償奉獻給龍虎山天師府。次年應邀參加了中國道教協會在上海舉辦的經籙研討會。

2001年在天師府舉行了贈送天師經籙交接儀式,天師府頒發了榮譽證書,並回贈天師像一尊和題匾「天師殿」一塊。時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將其款留北京研討天師經籙,並賜贈「護持經籙,功德無量」八字。張會長非常佩服戴道長精熟籙文之程度,稱在當代實屬罕見。《中國道教》和《龍虎山道教通訊》均在當年發表短訊,報導其事跡。自此以後,龍虎山天師府主要根據戴祥柳贈送的老籙進行整理,十年後印制了初階道籙《太上三五都功經籙》全宗並真正恢復了授籙,改變了過去正一授籙法事有職牒而無法籙可授的狀況。

戴祥柳曾任修水縣道教協會副會長,自2003年起連續兩屆當選為縣政協委員。2004年在城邊良塘仙姑嶺上買下一片窪地,重新建起普濟道院(民國時代的修水普濟道院已毀),並任道院住持。

戴道長收藏27種天師經籙

根據戴道長自印宣傳手冊《受籙玄機》和他出示的原件,他總共收藏27種天師經籙,包括童子籙、伏魔籙、真武籙、天醫籙、文昌籙、升神籙、血湖籙、六壬戒籙、求財籙、延生籙、七元籙、三元籙、觀音籙、妙戒籙、應感籙、玄女籙、淨明真戒籙、拔亡籙、十王籙、大符籙、小符籙、大黃籙、小黃籙、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大洞籙。《受籙玄機》簡要列述了這些經籙的名稱、授予對象和功用,如童子籙是「不滿大運的男女孩童佩受。受後可解散關煞,消除厄難,保護孩童,無災無難,無啾唧病疾,年庚鞏固,壽大根深,易長成人。」

上舉諸籙都是簡稱,它們都有全稱。全稱一般題於籙首,也見於授籙指南《天壇玉格》和受籙人所受陰陽文憑等相關文件。如都功籙全稱「太上三五都功經籙」,等等。

上舉諸籙有的籙包含幾種籙,其名稱相當於總稱。如童子籙包括四種籙,分別是太上正一解童子三十六關秘籙、太上正一童子將軍護身秘籙、太上正一護童斬邪華蓋秘籙、太上正一釋童五音咒詛秘籙。

都功籙、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上清大洞經籙部分文件

眾多經籙所受對象不同 包括道士和普通信士

上列經籙中,最後四種籙專門授予道士,由低到高分四個等級,依次授受。其餘的籙傳授對象不一,包括普通信士、道士、亡人和神明在內。其中有專門授予兒童的童子籙,授予女性的玄女籙和血湖籙,授予亡人的拔亡籙、十王籙、大符籙、小符籙,授予孤魂野鬼的小黃籙,授予神祇的升神籙,授予六壬門弟子的六壬戒籙。

不同經籙功能各不相同

這些經籙除授予對象有分別之外,主要差異在於功用各不相同。戴祥柳道長珍藏的手抄秘籍《經籙元(玄)機》也簡要列述了諸階經籙(其中包括華蓋籙、咒詛籙、玄壇籙、遷山籙、魯班籙、祈嗣籙、中盟籙、紫微籙、諸天籙、八寶籙、考查籙等未見戴祥柳收藏的籙)的功用,與《受籙玄機》所述大體一致。如原文稱:「其曰童子籙,關煞可以解除,根基為之鞏固」。

上清大洞經籙中的一卷,回車畢道秘籙的部分內容。

一部天師經籙包括以下共通要素:

①經籙法詞

即與籙相應的經、籙本身、請法詞(請求授予經籙的詞)。

②合同文憑

此所謂「合同」指授受雙方的傳度盟約,形式是同樣盟文左右各一道,有符居中,從中剖分為二,授受雙方各執其一,日後可憑此驗證雙方是否違盟犯約,故名曰「券契」。戴祥柳所藏天師經籙一般將合同分為「合同環券」和「合同券契」兩種,總名「環契」。

此所謂「文憑」,指受籙憑證,又稱「真憑實據」。文憑如合同一樣剖分為兩份,一曰「陽憑」,由受籙人自己封存,歸真時隨身安葬;一曰「陰憑」,授籙時焚化,呈寄神界衙門。

③牒印謁簡

證明法職身份的文件,包括職牒(此所謂「職牒」又稱「職帖」,與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頒發的「萬法宗壇」職牒名同實異,後者相當於戴氏天師經籙中的文憑)、職印、謁簡。

④金符籙祖

全稱「虛無自然金符籙祖」或「虛無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籙祖」,內容是三清道祖聖像、歷代天師聖像及其贊詩。稱「金符籙祖」,示諸階經籙出自天師門下之意明矣。

⑤仙簡旌封

此所謂「仙簡」指證明得獲神祇賜福、赦罪、解厄、延壽或神賜通關護照的文書。

此所謂「旌封」指證明得獲神賜裝備的文書。

⑥功德火牒

此所謂「功德」系「功德文牒」之簡稱,指證明冥府十宮或二十四獄赦罪的文書。

此所謂「火牒」指通啟召役低級神明(包括司命、籙中仙官、社令、本境城隍主者)的文書。

上列文件除經籙法詞之外,其它附屬文件總稱「附贈」、「附卷」或「附尾贈卷」。又,除共通要素之外,有的籙還包括特有的內容

經籙的樣式

戴祥柳出示的天師經籙大都系籙板刷印的紙質墨色文件(也有一部分系將籙板刷印件縮小複印製成),紙底顏色或黃或白。各道文件均由紙幅折迭而成,用紙甚多之大宗文件則粘連之。同一種籙通常綑紮在一起存放,外面題上籙名。同一道文件的複本也存放在一起,隨時可以取用。

諸階經籙都有文有圖。籙本身和相應的經一般都是圖文參雜,前者之圖以符居多,後者主要是神圖。各種文書中,插圖較多的是金符籙祖,其它文件多是圖、文各一道配合使用。

籙板刷印的天師經籙還須在授籙之前和授籙過程中填寫,才算內容齊全。根據戴祥柳自印宣傳手冊《受籙玄機》,須按《天壇玉格》的規定推算俸祿、爵品、法派、職銜、花號、心印、奉教壇靖、元辰、元命、星君、飛星、過度、帝宮、治炁、三祖、三師、三清、三天、三元、五老、三化、八治、三行、六句、五衣、三會、五臘、四祭、六太、十八朝謁、黃道等事項,用墨筆填寫文字中間的空白,或用硃筆畫符,或圈點圖文,或加蓋法印,或彩色染著,等等。尤其須準確填寫的內容是,每份籙文呈寄何衙門,差何帥將遞送,受理神祇名位銜額為何。如按照戴祥柳使用的《天壇玉格》,上舉三五都功版卷職籙須「差先天副將餘將軍,捧詣天曹權衡全量功德院,呈進聖師天曹界內主掌權衡全量功德主宰高真聖前」。竊以為填籙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是確保呈寄神界衙門的授籙法事信息(包括受籙人姓名、出生時間、籍貫、由何星君主照、受籙日期、所受何籙、所受職銜等級,等等)準確無誤,避免神界弄錯檔案,保證各道文件順利呈寄神界諸衙門;其二是促使各道文件生效或靈驗,避免成為不起作用的一紙空文。填籙乃道門內秘功夫,非口傳親受很難懂其訣奧。

經過填寫的各道文件還須按照所呈衙門及所差遣帥將分別攢集包封,用紙帶將其與呈籙表、呈籙疏、呈籙篋皮和籙封函捆束起來。

除陽憑、職印、關文等少數文件可留壇供奉至受籙人歸真羽化之時,其餘文件均須在授籙時焚化,以呈寄神界諸衙門。

相關焦點

  • 中國道教協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
    2016年5月17日,中國道教協會發布《中華續道藏》徵書啟事。具體詳情如下:道教的經典總集名為《道藏》。現存《道藏》是明代纂修的。中國道教協會從1997年開始,組織專家學者,歷時8年,對明《道藏》進行整理、點校和少量的增補,於2004年出版了《中華道藏》。這是當代道教文化建設的一項重大成果。
  • 道教祖庭——龍虎山
    道教最興盛時期,龍虎山建有10大道宮、81座道觀、36座道院,其中以「上清宮」規模最大,宮內伏魔殿和鎮妖井就是施耐庵生花妙筆下的「水泊梁山一百單八將」的出生地。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是龍虎山獨有的一大特色旅遊資源,現在龍虎山作為道教聖地,在海內外道教界備受推崇,來此朝聖、觀光者絡繹不絕。
  • 道教名勝驪山明聖宮
    1998年,經臨潼區宗教局批准,明聖宮開辦了首期道教文化知識專修班,從各地招收了30名學員,這些學員大多來自於道教世家,具有深厚的信仰基礎,經過一年時間的培訓,基本掌握了道教科儀、道教歷史、常用經典、道教神明、道教哲學、古漢語等基本知識。我們在這一批學員中又擇優推薦到北京中國道教學院進修,目前一共有8位道眾先後在中國道教學院進修畢業,為今後進一步提高道眾整體素質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 【道教常識】道教起源、發展史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 道教起源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 道教文化|中國根柢全在道教!
    微信號 :bwcx6220● 掃碼關注一玄子道長了解更多道教知識      在我國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發源於中國、由中國人創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稱為本土宗教。道教對我國古時代的政治、經濟和文化都發生過深刻的影響。
  • 道教文化傳承探源
    羲黃醫學理論發現道家很多神位都是華夏歷史上著名的偉人,深深感到道教和中國歷史發展有著密切關係,不是古人憑空捏造的神仙,而是有著深刻歷史背景的探索,是古人探索宇宙自然和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方式方法。經過探索發現道教發展過程具有明顯的周期性。
  • 道教簡介
    道教為多神崇拜,尊奉的神仙是將道教對「道」之信仰人格化體現。道士是道教的神職人員,全國現有住觀道士3萬餘人。現在學術界所說的道教,是指在中國古代宗教信仰的基礎上,承襲了方仙道、黃老道和民間天神信仰等大部分宗教觀念和修持方法,逐步形成的以「道」作為最高信仰。
  • 道教法器詳述
    所謂道教法物,簡而言之即道教持道、護道、做法所用之物也。道教法物歷史久遠,形式多樣,品種繁多,可謂豐富多彩。有的做工十分精細,堪稱上品。道教法物來自原始宗教以及早期禮樂祭天敬祖活動,早在南北朝劉宋時陸修靜就已對道教法物做了嚴格的規定,《道藏·天皇至道太清玉冊》卷四中的《奉聖儀制章》中就有關於「聖像寶座」、「龍牌」、「龜鶴爐」、「幡」、「蓋」等道教法物規範製作的詳細記載。道教法物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道教神仙信仰、靈魂永在、祈求大同、和平、普濟度物等思想觀念,它的形成是研究道教宮觀建築、教制、戒律等多方面歷史的有力佐證。
  • 道教的起源從何而來?
    道教的名稱來源,一則起於古代之《易經》,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測,又簡單容易,解開宇宙人生密碼的寶典;二則起於《老子》的道論,首見於《老子不是「太上老君」》這本為布道而寫的經書。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
  • 道教禁忌
    道教禁忌是在中國古代民間禁忌和原始道教信仰的基礎上逐漸形成的。
  • 道教的施食科儀
    道教的施食科儀 道教的施食科儀來源很早,《道藏》記載甚詳,並且流傳久遠。
  • 【道教通俗談】閔智亭:道教對神和仙的信仰
    以此科學,實現「仙道貴生,無量度人」宗旨,使人人都健康長壽,為人類謀幸福,是道教繼承祖國民族文化放出的光華,道教提出的「仙道可學,長生可致」的口號,將會被全人類所公認。【閔智亭道長手書「道尊德貴」】(圖源於網)道教所奉祀的神,有自然神和人格神。凡是列入封建國家祀典的自然神和人格神,都是道教供奉的神。不過,道教也有其特定的自然神,那就是「三清尊神」。
  • 道教基礎知識
    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
  • 道教禁忌談
    一,道教的宗教活動,又稱為「齋醮」,是道教信仰的表現形式。道教進行宗教活動的醮壇,是神靈降至之所,既神聖又莊嚴。因此,圍繞醮壇的法器和活動等,自然也十分聖潔,並由此產生了諸多禁忌。壇場禁忌,總的精神就是:諸多穢不可入壇。也就是說,道教在舉行迎真祈福道場時,切不可有弔喪、問病、畜產等不潔之物進入道場。親臨醮壇之人,主要是道士,也不能不有諸多禁忌。
  • 中國道教最興盛的地區-- 臺灣
    道教在中國古代鬼神崇拜觀念上,以黃、老道家思想為理論根據,承襲戰國以來的神仙方術衍化形成。東漢末年出現大量道教組織,著名的有太平道、五鬥米道。祖天師張道陵正式創立教團組織,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道教教祖老子把「道」作為宇宙本體、萬物規律,是超越時空的神秘存在,以「道」為基點建立道教的神學理論體系;老莊的神秘主義和養生思想所形成的得道成仙思想為道教的核心信仰。
  • 中國道教神話—道教三清
    道教三清大型道教宮觀中,」三清殿「必不可少,「三清殿」中,三個蒼顏白髮、和顏悅色的老人正襟危坐在神壇上,手持拂塵
  • 國學大師陳寅恪提出的「道教之真精神」,指的是什麼?
    在這篇短文中,他多次談到道教,並予以高度評價—— 例如,陳先生指出,道教對於新儒學的產生,發生過重大影響。他說:「新儒家之產生,關於道教之方面,如新安之學說,其所受影響甚深且遠」。(新儒學的集大成者朱熹,祖籍新安江畔的徽州,因徽州的前稱為新安郡,故這一學派稱為「新安理學」,朱熹亦自稱「新安朱熹」。)
  • 道教閭山派之發現 壹:閭山派的源流
    對於道教研究,以往學術界僅注重於官方或士族道教的討論,討論的問題亦多局限於道教的歷史、經籍、思想、人物等方面,而對與人民群眾社會生活密切相關的現實的道教活動及其文化形態則罕有人去探討之。近年有一些道教學者呼籲『注意道教的民間性』,而最具民間性的道教則非閭山派莫屬。
  • 道教的經典小知識
    道教五大經典道教以黃帝的《陰符經》、老子的《道德經》、莊子的《南華經》,金闕後聖君的《黃庭經》與關尹子的《文始經》為五大經。而此五大經中,又以《道德經》為道家崇奉思想之中心,是必修之經典。道教的教規一是傳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