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籙」
眾所周知,授籙是道教特有的儀式活動。「籙」字義同「錄」,指記錄神祇名諱、形象、部屬以及符咒等其它相關內容的文書或簿籍。按照道書的說法,籙上神祇及其部屬官將吏兵皆由氣化而成,籙、氣、神本質相同。
籙的基本功能有三:
一是作為入道和晉升法職的主要標誌,二是防身保命,三是召神行法。
道士所受之籙有如帝王所獲天降祥瑞(包括寶石、玉、劍、鏡等實物和圖籙等),後者可以證明帝王統治合法或確認帝王得受天命,前者可以證明受籙人已合法取得召神之權力並受籙上神祇將吏之保護。
道教中與籙密切相關的是符和經。籙與符有區別,但也有聯繫,故通常連稱為「符籙」。籙與經也是既有區別也有聯繫的,中古時代的道教傳授儀式是經、戒與法籙合併授受,宋代以後又將經與籙搭配使用,故也將籙與經連稱「經籙」。籙還常與修飾它的字眼組成複合詞,如「法籙」、「寶籙」、「秘籙」、「神籙」,等等。
戴祥柳道長為請籙道士奏名
道教老籙重見天日 道教界和學術界的重大發現
近代以來出現的各種政治運動或戰爭使道教遭受嚴重打擊。經過十年文革(1966-1976)浩劫之後,天師祖庭龍虎山和中國各地流傳的正一籙幾乎消失殆盡。2000年夏,龍虎山天師府遵照中國道教協會的指示,先後到江西、浙江、福建、江蘇等地收集原始資料,在浙江樂清、福建泉州和江西的修水、波陽、貴溪等地收集到一批遺存的法籙。其中最大的收穫是徵集到江西省修水縣正一派火居道士戴祥柳道長收藏的四部老籙,即專門授予道士的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和大洞籙。
龍虎山天師府徵集到戴祥柳收集的老籙是道教界的首次發現,那麼筆者在贛西北道教科儀田野調查中目睹戴道長所藏大批天師經籙則是一次再發現,也是學術界的首次發現。
戴祥柳生平履歷與天師經籙的來源
根據戴祥柳本人的口述和提供的書面材料,在此將其生平履歷和所藏天師經籙的來源概述如下。
自幼家傳習道 佩五雷、都功、盟威、大洞經籙
戴祥柳道長,法名宣道,1948年生。原系江西省修水縣上杭鄉老莊村第九村民小組村民,1990年遷居縣城。出生道教世家,祖先戴玄鎮創建戴氏道壇通濟堂(在今修水縣杭口鎮老街趙公殿隔壁)。戴氏道壇屬於與清微派有密切關係的「天師科派」,迄今已傳承十代,目前由戴祥柳道長掌壇。
自幼跟隨祖父母長大,祖父戴國寶經常外出做法事,便囑託夥計或徒弟帶他去道堂玩耍,還經常教其敲打道器,久而久之,便學會了幫忙做法事。7歲開始上學,同時跟隨祖父做法事、念古書,到15歲已背熟很多道書。1957年由祖父一次性授予五雷、都功、盟威、大洞經籙。
道教活動停滯期 轉行做傷科醫師
1958年全中國開展破除迷信運動,通濟堂的神像、科本被燒毀,道具被沒收。唯有一部分秘旨、行移由父親戴靜波藏在雙層牆壁間而得以保存下來。
1962-1965年劉少奇執政,政策開始鬆動,戴祥柳照樣跟隨祖父和父親外出偷做法事。
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道士行業被完全禁止,無奈之下,只好跟父親做了幾年傷科醫師。
1970年祖父去世,臨終前再三叮嚀父親戴靜波和師叔周筱雲,要扶助戴祥柳及其弟祥佑繼承祖傳道業,因為他們是兩塊做道士的料,祖上八代都是授籙大師,一定要整理保護好經籙,千萬不要失傳。說也奇怪,說完這些話時,正好是黃昏時候,一隻大蝙蝠飛進來,在祖父房間裡繞了幾個圈然後飛走。就在此時,他家唯一的一隻大公雞拍了幾下翅膀,與祖父一同咽下最後一口氣,告別了人間。當時就有傳說,祖父騎著鳳凰升天了。
重操祖業 收集恢復整理散落民間的道教經籙
祖父去世後,又拜師叔周筱雲道長為師,學習清微派的法術科儀。
1976年毛主席去世後,政策再次鬆動,戴氏父子又幹起了老本行。他們牢記祖父的臨終遺言,銳意掇拾文革劫難之後殘餘的天師經籙,恢復授籙法事。戴祥柳道長與父親和兄弟同心合力,從各方曾抄錄過戴家科本的其它道壇謄抄、收集大量科本,整理出部分殘存經籙。
自1980年起開始給當地的散居正一派道士授籙。當時籙文不全,只能授最低的都功籙。同時前往本省其它地方和福建、江蘇、浙江、四川等地,向需要受籙的道士出售殘存經籙的複本,趁此多方打聽,從一些民間道士手中購買收集了遺存的經籙。戴道長匯集眾家經籙,將圖文有殘損的地方儘可能通過比對進行修補復原。為方便保存和法事之用,戴道長還請人依照所藏經籙的樣式,重新雕刻了一些籙板。
1985年12月為祖父墓除靈做3天法事,同時由傳度師周筱雲給他重授籙,並給兄長祥宗和兄弟祥佑授籙。
1989年父親和師叔相繼仙逝,戴道長遵循前輩教誨,夜以繼日,將所有經籙及相關資料整理完畢。次年遷居修水縣城,有銅鼓、武寧、萬載、宜春、安福等縣的道士專程前去請他授籙,一致稱其道術高超,名不虛傳。
四部老籙無償奉獻天師府
1999年修水縣道教協會成立,他遵照縣統戰部的要求,同意將專門授予道士的四部老籙無償奉獻給龍虎山天師府。次年應邀參加了中國道教協會在上海舉辦的經籙研討會。
2001年在天師府舉行了贈送天師經籙交接儀式,天師府頒發了榮譽證書,並回贈天師像一尊和題匾「天師殿」一塊。時任中國道教協會副會長張繼禹將其款留北京研討天師經籙,並賜贈「護持經籙,功德無量」八字。張會長非常佩服戴道長精熟籙文之程度,稱在當代實屬罕見。《中國道教》和《龍虎山道教通訊》均在當年發表短訊,報導其事跡。自此以後,龍虎山天師府主要根據戴祥柳贈送的老籙進行整理,十年後印制了初階道籙《太上三五都功經籙》全宗並真正恢復了授籙,改變了過去正一授籙法事有職牒而無法籙可授的狀況。
戴祥柳曾任修水縣道教協會副會長,自2003年起連續兩屆當選為縣政協委員。2004年在城邊良塘仙姑嶺上買下一片窪地,重新建起普濟道院(民國時代的修水普濟道院已毀),並任道院住持。
戴道長收藏27種天師經籙
根據戴道長自印宣傳手冊《受籙玄機》和他出示的原件,他總共收藏27種天師經籙,包括童子籙、伏魔籙、真武籙、天醫籙、文昌籙、升神籙、血湖籙、六壬戒籙、求財籙、延生籙、七元籙、三元籙、觀音籙、妙戒籙、應感籙、玄女籙、淨明真戒籙、拔亡籙、十王籙、大符籙、小符籙、大黃籙、小黃籙、都功籙、盟威籙、五雷籙、大洞籙。《受籙玄機》簡要列述了這些經籙的名稱、授予對象和功用,如童子籙是「不滿大運的男女孩童佩受。受後可解散關煞,消除厄難,保護孩童,無災無難,無啾唧病疾,年庚鞏固,壽大根深,易長成人。」
上舉諸籙都是簡稱,它們都有全稱。全稱一般題於籙首,也見於授籙指南《天壇玉格》和受籙人所受陰陽文憑等相關文件。如都功籙全稱「太上三五都功經籙」,等等。
上舉諸籙有的籙包含幾種籙,其名稱相當於總稱。如童子籙包括四種籙,分別是太上正一解童子三十六關秘籙、太上正一童子將軍護身秘籙、太上正一護童斬邪華蓋秘籙、太上正一釋童五音咒詛秘籙。
都功籙、上清三洞五雷經籙、上清大洞經籙部分文件
眾多經籙所受對象不同 包括道士和普通信士
上列經籙中,最後四種籙專門授予道士,由低到高分四個等級,依次授受。其餘的籙傳授對象不一,包括普通信士、道士、亡人和神明在內。其中有專門授予兒童的童子籙,授予女性的玄女籙和血湖籙,授予亡人的拔亡籙、十王籙、大符籙、小符籙,授予孤魂野鬼的小黃籙,授予神祇的升神籙,授予六壬門弟子的六壬戒籙。
不同經籙功能各不相同
這些經籙除授予對象有分別之外,主要差異在於功用各不相同。戴祥柳道長珍藏的手抄秘籍《經籙元(玄)機》也簡要列述了諸階經籙(其中包括華蓋籙、咒詛籙、玄壇籙、遷山籙、魯班籙、祈嗣籙、中盟籙、紫微籙、諸天籙、八寶籙、考查籙等未見戴祥柳收藏的籙)的功用,與《受籙玄機》所述大體一致。如原文稱:「其曰童子籙,關煞可以解除,根基為之鞏固」。
上清大洞經籙中的一卷,回車畢道秘籙的部分內容。
一部天師經籙包括以下共通要素:
①經籙法詞
即與籙相應的經、籙本身、請法詞(請求授予經籙的詞)。
②合同文憑
此所謂「合同」指授受雙方的傳度盟約,形式是同樣盟文左右各一道,有符居中,從中剖分為二,授受雙方各執其一,日後可憑此驗證雙方是否違盟犯約,故名曰「券契」。戴祥柳所藏天師經籙一般將合同分為「合同環券」和「合同券契」兩種,總名「環契」。
此所謂「文憑」,指受籙憑證,又稱「真憑實據」。文憑如合同一樣剖分為兩份,一曰「陽憑」,由受籙人自己封存,歸真時隨身安葬;一曰「陰憑」,授籙時焚化,呈寄神界衙門。
③牒印謁簡
證明法職身份的文件,包括職牒(此所謂「職牒」又稱「職帖」,與龍虎山嗣漢天師府頒發的「萬法宗壇」職牒名同實異,後者相當於戴氏天師經籙中的文憑)、職印、謁簡。
④金符籙祖
全稱「虛無自然金符籙祖」或「虛無自然六合通天金符籙祖」,內容是三清道祖聖像、歷代天師聖像及其贊詩。稱「金符籙祖」,示諸階經籙出自天師門下之意明矣。
⑤仙簡旌封
此所謂「仙簡」指證明得獲神祇賜福、赦罪、解厄、延壽或神賜通關護照的文書。
此所謂「旌封」指證明得獲神賜裝備的文書。
⑥功德火牒
此所謂「功德」系「功德文牒」之簡稱,指證明冥府十宮或二十四獄赦罪的文書。
此所謂「火牒」指通啟召役低級神明(包括司命、籙中仙官、社令、本境城隍主者)的文書。
上列文件除經籙法詞之外,其它附屬文件總稱「附贈」、「附卷」或「附尾贈卷」。又,除共通要素之外,有的籙還包括特有的內容
經籙的樣式
戴祥柳出示的天師經籙大都系籙板刷印的紙質墨色文件(也有一部分系將籙板刷印件縮小複印製成),紙底顏色或黃或白。各道文件均由紙幅折迭而成,用紙甚多之大宗文件則粘連之。同一種籙通常綑紮在一起存放,外面題上籙名。同一道文件的複本也存放在一起,隨時可以取用。
諸階經籙都有文有圖。籙本身和相應的經一般都是圖文參雜,前者之圖以符居多,後者主要是神圖。各種文書中,插圖較多的是金符籙祖,其它文件多是圖、文各一道配合使用。
籙板刷印的天師經籙還須在授籙之前和授籙過程中填寫,才算內容齊全。根據戴祥柳自印宣傳手冊《受籙玄機》,須按《天壇玉格》的規定推算俸祿、爵品、法派、職銜、花號、心印、奉教壇靖、元辰、元命、星君、飛星、過度、帝宮、治炁、三祖、三師、三清、三天、三元、五老、三化、八治、三行、六句、五衣、三會、五臘、四祭、六太、十八朝謁、黃道等事項,用墨筆填寫文字中間的空白,或用硃筆畫符,或圈點圖文,或加蓋法印,或彩色染著,等等。尤其須準確填寫的內容是,每份籙文呈寄何衙門,差何帥將遞送,受理神祇名位銜額為何。如按照戴祥柳使用的《天壇玉格》,上舉三五都功版卷職籙須「差先天副將餘將軍,捧詣天曹權衡全量功德院,呈進聖師天曹界內主掌權衡全量功德主宰高真聖前」。竊以為填籙至少有兩個作用:其一是確保呈寄神界衙門的授籙法事信息(包括受籙人姓名、出生時間、籍貫、由何星君主照、受籙日期、所受何籙、所受職銜等級,等等)準確無誤,避免神界弄錯檔案,保證各道文件順利呈寄神界諸衙門;其二是促使各道文件生效或靈驗,避免成為不起作用的一紙空文。填籙乃道門內秘功夫,非口傳親受很難懂其訣奧。
經過填寫的各道文件還須按照所呈衙門及所差遣帥將分別攢集包封,用紙帶將其與呈籙表、呈籙疏、呈籙篋皮和籙封函捆束起來。
除陽憑、職印、關文等少數文件可留壇供奉至受籙人歸真羽化之時,其餘文件均須在授籙時焚化,以呈寄神界諸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