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4月份的第5個交易日。果因仰望星空,佔得一卦,今天大漲。
一、關於糧食和蔬菜
上周看多糧食、農副產品,結果還比較滿意。這周看到輿論上非常多的預期管理,大概是糧食夠自產自銷、中國基本不需要進口基礎糧食,這種預期管理是緩解市場的衝擊,從另一種角度很容易讓人想起中國一個非常古老的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
由於疫情的原因,供應鏈成本上漲導致飼料上漲、農產品銷售不出去倉儲成本的上漲,從大的框架來看,其實就是全社會的生產效率變低,農產品又是剛需產品,所以漲價從全球來看是必然的,無可避免的。
從這次疫情發展的全過程來看,人類所有的決策都是滯後於事態發展的,這從哲學角度看是人類認知的局限必然導致的結果。所以除了簡單的成本分析,還有個事情大家要注意,早在春節時聯合國就多次警告世人關注蝗災,但是就我所觀察,基本沒什麼人關注,從各大媒體到微信群,一天24小時關注的是疫情確診情況,都在關注自己最容易關注到的顯然的疫情。所以我們大可以推測,疫情開始席捲印度和非洲大地時,這些產量國其實不會有那麼多精力同時應付疫情與蝗災的,後果自己想一想,我就不妖言惑眾了。
因此即使按官家的邏輯,國內真能自給自足的話,那就是國內不漲,光國外漲?這顯然也不太好吧?別的國家路有餓殍,我們吃飽撐死顯然不符合人道主義,所以國內餓不死,但估計也吃不太飽,亞非拉兄弟國得幫襯著點。稍微漲一點,也好讓部分失業的農民工踏實在家務農。
另外需要關注的是,風向標海底撈漲價6%,漲價原因是成本上漲,這應該不是人工成本,目前大部分餐飲業的人員都處於失業中,廉價勞動力大把,所以人工成本應不會上漲。那人工成本不漲,就是原材料成本上漲了,從這個視角上看,CPI很麻煩,估計hold不住了,自己放的水跪著也要承受(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個鍋蓋太多的鍋要蓋住,最後總得丟車保帥)。
所以農產品還是有的搞,手裡有籌碼的別輕易下車。
這裡最看好的還是相對在低位的雞蛋。在經濟不好的情況,更多的人會選擇雞蛋作為豬肉的替代品,雞蛋就是」土豆效應」裡講的那一類低端產品,但雞蛋營養價值高,蛋白質很足,打個粗淺的比方,人跟雞都是兩條腿走路,蛋能孵出小雞,人多吃幾個蛋,身體倍兒棒。
二、關於證券市場大方向(非實體經濟)
黃山清明小假期人擠人,人們終於認識到「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沒有哪一個牢籠,能夠關住人類放飛自我的這一天性,這一點上西方與東方沒什麼區別。所以可以預見的是五一長假,經濟會全面復甦達到頂峰,各位要旅遊的小夥伴早點訂票,估計會供不應求。
海外多個國家新增確認確認拐點,疫情基本達到頂峰。其實我的看法是不用去看這些統計學意義上的拐點,從英國首相確診時就可以預測,人類對付新冠的決心會達到最大,這個時候對於疫情而言,就是一個拐點了。
但最終,人類終將尋求一個經濟損失與直接人口損失之間的平衡點,全球因疫情導致的封城的情況不會再惡化,無論從疫情、從封鎖來看,都已經達到拐點。
此外,周末央行降準了,這雖然屬於外匯佔款降低的對衝,但另一方面也是央行寬鬆的一個拐點,降息肯定不遠了。日本又要搞100多萬億刺激,全球央行無節操地刺激經濟無可避免。
全球放水,水位已經很高了,但是船卻沒有漲起來,一方面是政策傳導有個過程,另一方面因為對疫情擔憂導致的恐慌,市場情緒壓力依然很大,但實際上疫情的拐點早已到來。
考慮到所有央行為了救市,而人類認知固有的缺陷及決策滯後性,在寬鬆的時候必然矯枉過正,所以這是估值與價格極大錯位的一個歷史性時刻。
結論:
綜上,從交易的角度看,現在是難得的世紀大底,尤為看好與CPI最相關的食品板塊,其中又尤為看好雞蛋。
但從關懷老年人的角度看,在經濟損失與直接人口損失的平衡過程中,恐怕會有更多人犧牲在群體免疫的過程中。
哎,萬物唯心。祝福各位陌生人在塵世中獲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