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公裡岸線年底貫通 蘇州河如何演繹上海新故事新傳奇?

2021-01-19 新民晚報

「那一晚,一艘滿載的駁船在蘇州河泊岸了。他們託鄉求親才搭上這艘便船。他們就是'阿拉上海人'的曾祖父、曾曾祖父們,他們義無反顧地往岸上奮身一躍,我們的家族之樹因這一躍,而衍生出一支全新的支脈;上海也因這一躍,漸漸演化出那令人愛怨交織的上海傳奇!……」

這是已故上海作家程乃珊的作品《蘇州河,上海故事的開始》裡的一段真情告白。

和黃浦江一樣,蘇州河也是上海的母親河,目睹了人世間許許多多的悲歡離合,更見證了上海城市發展的歷程。

20世紀早期蘇州河四川路橋附近

2019年12月14日,在西泠印社2019年秋拍現當代油畫雕塑專場上,劉海粟的畫作《蘇州河》以3634萬元成交,再創這位著名畫家油畫作品拍賣的最高紀錄。

劉海粟油畫作品《蘇州河》

藝術中的蘇州河如此「吃香」,現實裡的蘇州河岸線貫通更受矚目。從外白渡橋至外環線,蘇州河中心城區段流經黃浦、虹口、靜安、普陀、長寧、嘉定等6個區,已經實現近36公裡岸線的貫通開放。

今年的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0年底將實現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岸線的公共空間基本貫通開放,打造市民休閒健身、娛樂觀光的「生活秀帶」。上海的新故事新傳奇,蘇州河岸線基本貫通將有新演繹。兩會現場,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的目光聚焦蘇州河,紛紛為蘇州河兩岸的綜合開發建設建言獻策。

恆豐路橋周邊的蘇州河岸步道。周馨 攝

藍水灣:親水需求如何滿足?

一灣清水夢蘇河。蘇州河見證了城市發展變遷,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悠悠水脈日夜流淌,走通蘇州河、離它更近一些,是上海市民的共同祈願。

市人大代表張蘊就是其中一員。她從小在福建路橋附近生活長大,蘇州河畔曾是她與小夥伴們遊玩納涼的「聖地」。然而,隨著河道汙染,慢慢地周圍居民就離河遠了,親近不起來了,黑臭河道甚至開始變得「不堪忍受」。

1983年,西藏路橋附近,蘇州河河水發黑、河面漂浮著大量垃圾。

直到蘇州河治理工程陸續啟動,水慢慢變清,老百姓們開始重新享受到生態環境的福利,她也將目光重新投回了蘇州河,開始思考:如何讓更多市民與母親河有更好互動?

「蘇州河周圍有不少居民區,基本把公共區域『關』起來了,群眾只能遠觀、不能近看。自從黃浦江兩岸公共空間貫通以後,市民對蘇州河兩岸親水需求的呼聲也逐漸變大。」張蘊代表說,這其中涉及一個「讓利」問題,濱水居民區外的市民和小區裡的居民有不同想法。「封閉小區要接收外來休閒的市民遊客,會給管理者帶來很大壓力,還有不少安全隱患,其成本是由小區原住民負擔,其實也有一些不公平。」

外環線內的42公裡蘇州河岸線,普陀區佔了21公裡,周邊居民區較多,開放難度大。如何解決「親水需求」和「私人領地」之間的矛盾?張蘊代表建議,可以嘗試利用跨越、穿越等方式,例如建設步道或者小型天橋等,在滿足貫通需求的同時,減少對居民區的幹擾。「既要擴大市民群眾的獲益面,又儘量減少對原住民的妨礙。」

市民漫步在普陀區武寧路橋蘇州河南側濱水區。楊建正 攝

目前,蘇州河兩岸濱河貫通工作正在有序推進,「斷點」「堵點」不斷打通。市民的親水願望,正在逐步實現。

綠項鍊:步道景觀如何設計?

「蘇州河長寧段兩岸空間的規劃,我們十年前就著手制定了。長寧的土地不多,這又是實實在在為老百姓服務的民生工程,我們的想法是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都要盡職做好,為老百姓留下一個好的作品。」

認準一件事,就一張藍圖做到底。當年牽頭負責規劃制定的市人大代表、長寧區建設和交通委員會副主任、長寧區環境保護局局長沈群慧,對此記憶猶新。

華東政法大學長寧校區段蘇州河岸線去年已貫通。周馨 攝

「我們要做的不僅是貫通,如果走到河邊發現一片光禿禿,肯定是不好看的,需要綠化美化,做一些相應的景觀設計。」點開一張蘇州河畔照片,沈群慧代表說,以前這裡的馬路與河道離得很近,中間可供步行的區域很少,也沒有什麼綠化,如今,喬木灌木等綠意開始填充在這片區域中,在「螺螄殼」裡做出了「道場」。

為河畔步道戴上「綠項鍊」外,一些公共休閒設施的設計也富有巧思。「這一側的河道欄杆是波浪形的,與水波紋理吻合,還有座位,居民可以坐在那裡休息。」沈群慧代表說,現在的蘇州河長寧段串聯起沿線9個公園綠地,著力提升市民遊客的慢行體驗。今年長寧正全力推進蘇州河西延伸段的建設,5.4公裡路段途經風鈴公園、海煙物流、臨空園區等節點。

波浪形的河道欄杆與水波紋理吻合。受訪者供圖

有河道,自然少不了橋梁。張蘊代表來自市交通委,是橋梁的建設者、管理者、維護者。「蘇州河景觀與黃浦江兩岸不同,黃浦江畔多是商業樓宇,做得亮一些沒有關係,而蘇州河沿岸居民區眾多,更需要有寧靜安逸的環境。」張蘊代表認為,蘇州河上跨河橋梁的景觀提升,包括色彩、燈光的布設等,需要配合沿岸建築綜合設計,彼此契合且各具亮點:小的,如西康路步行橋,可以精緻一些;大的,如武寧路橋,可以恢弘一些;特別的,如華東政法大學沿河段,可以結合校內歷史建築風貌,打造成蘇州河這條「珍珠項鍊」上最美的「吊墜」。

武寧路橋段蘇州河夜色流光溢彩,美不勝收。楊建正 攝

「彩秀帶」:宜居生活如何繪成?

沿著普陀區景源時尚產業園旁1.6公裡長的蘇州河濱河步道行走,寶成橋一側的口袋花園讓人眼前一亮。被稱為口袋花園,是因為此處花園面積約為1905平方米,且地處內環線內,是環線以內少有的綠化集中地,相較於周邊的園區、居民區,它的位置「四面逢源」,東接景源時尚產業園,南接創享塔,北臨蘇州河,西接蘇堤春曉小區。當初因為其獨特的位置,設計單位設計時賦予它多項功能,如小區居民的後花園、創業園區的休閒廣場及蘇州河歷史文化映射點等,讓遊客、上班族在觀景休憩的同時,還能了解到蘇州河歷史文化。

「我很喜歡這個公園,幾乎每天都來這裡散步、休閒,看看河邊的風景,聽聽流水的聲音,蠻適意的。」蘇堤春曉小區居民李老伯告訴記者,住這個小區最大的好處就是靠近蘇州河,所以當初買房選擇了這個地方。朱阿姨所住的小區稍遠一點,但她也經常到寶成橋一側的濱河步道散步,鍛鍊身體,「現在沿岸的公共空間都打通了,方便我們居民隨處走走,心裡老開心的。」

寶成橋一側的口袋花園(右側)。

「還岸於民,沿途有風景。」蘇州河普陀段岸線共有19個斷點,2018年10月,普陀區全面啟動了蘇州河(普陀段)貫通及景觀提升工程。區職能部門和長壽、長風、長徵、宜川等街道、鎮,共同編制了《蘇州河普陀段斷點貫通任務計劃書》。

與黃浦江兩岸貫通「堵點」多在工廠的情況不同,蘇州河兩岸「死路」和「斷路」大多在居民小區,貫通難度比較大,市政協委員劉毛伢認為,「可以通過建造水岸迴廊、繞行通道、岸邊棧道、觀光平臺等方式,構建景觀步道,使得岸線貫通、暢達,為市民蘇州河旅遊和休閒提供充足的濱河公共空間,讓漫步蘇州河邊,成為上海人都市生活形態的一種『田園式』回歸。」

蘇堤春曉小區沿河段設施老化、綠化品質欠缺,業主以安全問題為由拒絕貫通開放。經過協商,建設方採用通透圍擋分隔住宅樓和沿河通道,而且設置了技防系統,從而確保業主安全。

由於蘇堤春曉沿河段腹地開闊,建設方將這裡改造成二級防汛牆,提升景觀品質。這一舉動受到業主歡迎,打開了小區和居民心裡的「那堵牆」。蘇州河沿線「開放、共享」的建設理念,也得到了M50創意園園區方充分認可,打破圍牆,實現了全開放式園區。

已建成開放的西康路橋南側親水平臺。楊建正 攝

目前,蘇州河普陀段斷點基本實現貫通,今年將重點對21公裡岸線進行景觀提升,北岸從長風公園到祁連山南路,在長4.3公裡的岸線區域內將建成岸線公園。

「金名片」:濱水空間如何鑄就?

「伴隨公共空間貫通,浦江兩岸如今已經進入了下繡花功夫畫好『工筆畫』的階段,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近在眼前,未來如何畫好『工筆畫』需要未雨綢繆。蘇州河要與黃浦江一起成為上海的魅力水岸空間,成為上海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一抹亮色、一個新的增長極和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市政協委員鳳懋倫一直關註上海的「金名片」蘇州河,這些年他陸續提交了10件相關提案。

在今年的上海兩會上,鳳懋倫寫的提案《關於對貫通同步,謀劃蘇州河綜合開發的建議》,期待蘇州河沿岸在貫通的同時,精心建設高品質公共空間,努力創造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良好環境,「使蘇州河兩岸綜合開發建設在高起點、高水平上起步,實現『邁向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的願景,打造為可漫步、可遊玩、可體驗、可閱讀、有溫度的魅力水岸空間,成為卓越全球城市中心的美好生活體驗區和未來生活展示區。

吳榕美、周鋒、馬建勳、朱國順等87位政協委員聯署提案《關於上海黃浦江、蘇州河沿岸近現代工業遺產的建議》表示,黃浦江沿岸徐匯、黃浦、虹口、楊浦和浦東新區等部分貫通區域,將工業遺產納入城市公共空間整體設計中,成為濱江景觀帶的有機組成部分。除了文化和創意產業外,金融、商業、物流、賓館、餐飲等也進入工業遺產建築中,有助於工業遺產的可持續保護。

河岸公共休閒設施的設計也富有巧思。受訪者供圖

濱水空間該如何鑄就?各個區都有規劃,不少已經付諸實施。蘇州河南岸黃浦段作為蘇州河重要的門戶段落,具有體現城市面貌和區域形象,承擔文化載體和容納公共活動的潛力。黃浦區組織開展並完成了《蘇州河沿線環境規劃實施方案》,採用「上海辰光,風情長卷」的設計理念,在沿河景觀中體現上海的歷史文化、生活風情,提出「一帶三段落」的景觀規劃格局。一帶為打造一條「有內容、有記憶、有活力」的海派風情博覽帶,包括濱水功能帶、水岸休閒帶、綠色生態體驗帶、藝術文化景觀帶、海派人文風情博覽帶等,3個段落分別是:「蘇河之門」「蘇河之眸」和「蘇河之驛」。

普陀區將建世界級濱水空間,規劃建設河畔「八大新景觀」,打造15處濱河活力點,包括曹家渡電競項目、木瀆港等7處文化娛樂類活力點,夢清賽龍舟、長風生態商務區等8處休閒服務類活力點。

蘇州河龍舟賽。張龍 攝

規劃圖顯示,活力點將和濱河貫通道、活力街道相結合,打造主題休閒遊覽線路,比如,22公裡濱河遊覽道、9公裡和5公裡的文體運動道、5公裡休閒探索道等。

未來可期,蘇州河魅力濱水空間!

新民眼工作室

作者 | 江躍中 楊潔

相關焦點

  • 普陀這條21公裡岸線改造後「網紅景點」一籮筐,等你來打卡→
    臨近年末,蘇州河上海中心城區段42公裡岸線公共空間將基本貫通開放。濱水空間轉型重生,母親河的溫度觸手可及。普陀段親水岸線,生活氣息濃普陀段承擔了蘇州河貫通的「半壁江山」,約21公裡岸線改造圍繞長壽路、曹家渡、長風生態商務區、長徵鎮4個主題區段,實現了沿河居民小區、文創產業園區與濱水公共空間的融合共生。特別是把岸線貫通與居民小區品質提升、臨河地塊功能轉型結合,重塑了生活親水岸線,也打造出活力空間示範區。
  • 上海已完成綠道建設1093公裡
    在寸土寸金、建築鱗次櫛比的上海市中心,如何將綠色生態之美裝進冷酷的鋼筋水泥,又如何將典雅的小資情調嵌入忙碌的都市生活?為此,上海在「一江一河」沿岸公共空間規劃上做文章。「一江」即黃浦江,「一河」即蘇州河,水岸綠道建設、蘇州河貫通工程的開展,正在為上海「一江一河」沿岸區域注入新的城市活力。
  •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蘇州河岸線靜安段約長6.3公裡,北岸西起遠景路,東至河南北路,長4.7公裡;南岸西起安遠路,東至成都北路,長1.6公裡。目前,蘇河灣岸線僅存的斷點,是長壽路橋以北至遠景路長約700米的空間。所謂「兩帶」,則是優化交通功能,實現三線貫通。具體做法是:在蘇州河兩岸設立單向車行道和禁機動車慢行道,弱化濱河機動車交通功能,提升空間尺度舒適度,拓寬濱水公共活動空間,提升市民感受與體驗,成為濱水休憩體驗和景觀遊覽的絕佳去處。為此,蘇州河靜安區段濱河岸線通過整合現有道路,將快速交通和慢行交通分流,構建起完整的慢行道路系統。
  • 布拉格河堤上開挖了20個洞,能給上海蘇州河帶來什麼啟示?
    該調研圍繞蘇州河普陀段「提升品質、凝練品牌」展開,通過解析全市目標、研判普陀自身條件,提出目前蘇州河沿岸建設的薄弱方面,即:普陀區蘇州河有水岸空間基礎,但品質內涵需要再提升;普陀已有蘇河十八灣的品牌創建實踐,但策劃營銷需要新思考;蘇州河有濱水商業潛力,但水岸經濟需要添活力。
  • @上海人,你知道為什麼蘇州河上沒有輪渡嗎?這個23年前的故事給你...
    而在二十三年後,蘇河兩岸「好戲連臺」,「蘇河之眼」昌平路橋通車,蘇州河42公裡岸線今年底將全貫通……強家角渡作為一個初建於清末,跨度百年的渡口,強家角渡見證了蘇州河和上海的變遷。今天,二十三載後的12月16日就讓小紅(ID:hszs1921)帶你回顧上海蘇州河上最後一個渡口——強家角渡口的故事。
  • 蘇州河靜安段濱水空間這樣變身→
    靜安區新聞辦說,隨著蘇州河兩岸公共空間貫通提升工程的推進,蘇州河岸線靜安段將打通一處斷點、打造兩個樣板段、串聯六大節點,構築蘇州河獨一無二的標誌性濱水公共空間。建設後,該段地區交通功能將得到優化,構建宜樂宜遊的慢行空間,為更多市民提供健身休閒的場所。同時,重點打造六個蘇州河水岸節點,演繹「蘇河舞臺」。
  • 上海蘇州河42公裡濱水岸線有哪些好去處?詳細攻略來了
    根據計劃,上海蘇州河兩岸42公裡濱水岸線,將爭取在2020年內實現基本貫通開放。為更好體現沿岸城市歷史文脈與河濱風光,蘇州河兩岸將分為「典雅蘇州河」「華彩蘇州河」「秀美蘇州河」三段進行演繹。屆時,蘇州河兩岸將有哪些好去處?
  • 上海推進高品質城市空間塑造
    ■「一江一河」開放的背後,是上海5年來圍繞建設世界級濱水帶目標,精心建設高品質公共空間所付出的努力  經過半年升級改造,黃浦區九子公園於今年10月再次開放。人們發現,臨南蘇州路的圍牆不見了,置身園內,便能清楚看到路旁流淌的蘇州河。這樣的驚喜,今年在蘇州河沿線越來越密集。「蘇州河42公裡岸線貫通已突破92%,年內基本貫通目標不變。」
  • 蘇州河畔又添一段新風景!百年老橋、網紅建築這裡都有!
    河水潺潺,水波蕩漾,靜靜流淌了數百年的蘇州河,養育了一代又一代上海人,不僅是上海繁華歷史的見證,也是許多老上海人的情結。@全體上海人:近日,隨著蘇州河濱水區域多個關鍵節點的建成~距離蘇州河42公裡岸線全面貫通又近一步啦!
  • 走通蘇州河:有風景、有生活、有歷史、有故事……
    它叫「夢清園」,意思是「讓蘇州河變清,是上海幾代人的願望與夢想」,是蘇州河綜合治理成果的縮影。而今,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時間節點即將到來——到今年年底,蘇州河中心城區42公裡濱水岸線有望基本貫通開放。這條美好的母親河,不僅承載著悠遠鄉愁與文化記憶,更將演繹人民城市的新時代新傳奇。
  • 徐匯濱江8.9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跑步漫步騎行隨你挑
    記者今天從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經過十年開發建設,徐匯濱江8.95公裡岸線貫通開放,設有9座橋梁、50萬平方米公共開放空間、10萬平方米親水平臺。跑步道、漫步道、騎行道貫穿全線,成為上海首個既可車行覽江景、也可騎行閱岸線、更可閒庭信步遊的浦江水岸。圖說:徐匯西岸濱水公共空間。新民晚報記者 張龍 攝打造當代藝術地標。
  • 黃浦江兩岸45公裡岸線貫通在即,沿線美美的橋,你見過沒?
    黃浦江兩岸45公裡公共空間貫通工程已進入最後衝刺階段。為了讓市民更順暢地從楊浦大橋漫步至徐浦大橋,設計施工人員在諸多「斷點」處建造了一座座形態各異的橋,或輕盈飄逸、或簡潔大方,把一處處「斷點」變成浦江兩岸的「亮點」。
  •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開放!
    作為靜安區蘇州河濱河公共空間 貫通提升工程的重要節點之一 蘇州河靜安段總商會景觀節點 目前已經基本完成 對外開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