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話!開國女少將救下一名丟槍戰士,讓其戴罪立功,後成開國中將

2021-01-07 騰訊網

1928年秋收季節,遊擊隊發展為一支近百人的隊伍。

在一次戰鬥中,裁縫出身的戰士楊梅生意外地把一支步槍丟失了。楊梅生這回丟了槍,他就像丟了魂似的。他知道,槍是窮人的命根子,遊擊隊的一支槍簡直比人的生命還寶貴。

按當時紀律,丟槍是要被槍斃的。問題的嚴重性在於,即使自己用命去抵了槍,給遊擊隊帶來的損失也是不可挽回的!因此他深感對不起黨,對不起遊擊隊的領導和戰友。想著想著,他鼻子一酸,淚水奪眶而出……

楊梅生的班長小心翼翼地把小楊丟槍的事告訴了士兵委員長李貞,她頓時被這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呆了,半晌沒有說出話來。她想,還有什麼可說的呢?士兵委員會的紀律,是全體戰士舉手通過的鐵的紀律。但是,要殺一個同志的頭,李貞卻猶豫起來了。如果是對敵人,李貞的槍法是又狠又準的,可是槍口要對準與自己共同出生入死的戰友,這怎麼能下得了手呢?

李貞內心激烈地鬥爭著:戰士應該執行鐵的紀律,沒有鐵的紀律就不能克敵制勝;可楊梅生是個多好的同志啊,他出身貧苦,平時吃苦耐勞,作戰英勇……李貞左思右想,輾轉難眠。她多麼希望找出一個萬全之策,既能保住戰友的生命,又能維護紀律的尊嚴。她終於下了決心。

開國少將李貞,資料圖

李貞連夜找到隊長李石雄:"是不是可以不殺楊梅生呢?"她試探著問。"什麼?"隊長瞪大兩眼,"這是士兵委員會的紀律!楊梅生本人也舉手同意了的。你這樣婆婆媽媽的,怎麼嚴肅軍紀!"

"是的,槍是寶貴的,紀律也要執行。但是,一個忠誠的革命戰士,勇敢殺敵,難道不更寶貴?"李貞爭辯著:"眼前就要打仗了,如果能讓楊梅生帶罪立功,從敵人手裡奪回一支槍,那該多好。我們為什麼不能給他一次機會呢?"

隊長緊鎖眉頭,沉思著,用手拍著自己的腦袋,口氣有些緩和了。"噢,要是能做到,也要得。如果奪不回槍來,仍要槍斃的喲。不過,萬一他人跑了,捅出漏子來,那就由你負責。"李貞堅定地點了點頭。

李貞的意見得到隊長同意後,第二天一大早,她就召集了黨員骨幹分子會議,統一思想。大多數黨員都贊成李貞的意見,表示去做遊擊隊員的思想工作。但也有少數同志不同意:"這樣婆婆媽媽的能打勝仗?"堅持要按軍法處置。李貞繼續耐心地講道理,做思想工作,終於以戰友情、同志愛,說服了那些同志。

接著,李貞又把已被捆綁起來的楊梅生找來。

"你犯了死罪,同志。"

"曉得。"楊梅生難過地低下了頭。

"怎麼辦呢?"

"只好死吧。"

"有沒有法子不死呢?"

楊梅生搖搖頭:"我也舉過手贊成這個決議呀!"

"再想一想!"

"沒有。"他垂著腦袋還是這樣說。

"天無絕人之路,你這個人呀,為什麼就不能放聰明點,來個立功贖罪呢?"

楊梅生抬起頭來,李貞把同志們的意見和自己的想法告訴了他。楊梅生馬上站起身來說:"不行,我被綁著去打仗,怎麼能去奪槍呢?不綁著我吧,又怕我跑掉。"

"楊梅生同志,黨組織相信你,同志們會幫助你,你在戰鬥中要勇敢、沉著,把槍奪回來!爭取立功贖罪。"這一字一句包含著多麼深厚的革命情誼啊!

李貞與丈夫甘泗淇,來源網絡

忠厚善良的楊梅生絕路逢生,"撲通"跪在李貞面前,嗚嗚地哭了起來。

戰鬥中,李貞周密安排,暗暗布置了幾個機智勇敢的共產黨員掩護楊梅生,尋找奪槍的機會。

初秋的夜晚格外寂靜,一彎殘月在崇山峻岭間浮動。三更時分,李石雄和李貞帶領的遊擊隊像猛虎一樣,下山奔襲國民黨的聯防隊。遊擊隊採取虛虛實實的戰術。"叭!叭!"李石雄連射幾槍,李貞手提放鞭炮的煤油筒,緊接著噼噼叭叭地響起來。敵人聽到猛烈的"槍"聲,亂成一團,驚惶逃竄。在這場偷襲戰鬥中,楊梅生英勇異常,一舉繳獲了敵人三支步槍,一把馬刀。他又成為一名堅強的戰士了。

開國中將楊梅生,資料圖

戰鬥結束後,李貞幫助楊梅生認真總結經驗教訓。楊梅生從此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在戰鬥中英勇頑強,後來,成為人民解放軍的一名高級將領。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總部警備科科長,新四軍竹溝留守處參謀長,江北指揮部副參謀長,津浦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獨立旅旅長兼路東聯防司令部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晉察冀軍區第一縱隊副司令員,熱河軍區代司令員,合江軍區司令員,第四野戰軍四十六軍副軍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兵團軍長,湖南軍區司令員,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相關焦點

  • 開國中將曾因丟槍要被處罰,女將軍為其求情,戴罪立功繳獲3把槍
    有這樣一個士兵,在一次鬥爭中不幸丟失了一把槍,面臨著嚴重的軍法處置,但是由於一位女委員長的求情,這位戰士免除了死罪,建國後成為了開國中將,那麼,這個戰士是誰呢?這個戰士叫做楊梅生,在一次戰鬥之中意外把槍遺失了。當時的情況是何其艱難,一把步槍的丟失,在整個軍隊中事關重大。
  • 新中國首位女將軍,偉人曾親自授銜,開國中將楊梅生見了叫恩人
    而李貞就擁有著這個頭銜,不因為別的,就因為她是我國開國將帥中唯一一名女將軍。而這位新中國的首位女將軍,偉人親自授銜,還是開國中將的救命恩人!李貞於1908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由於家中子女眾多,因此父母根本無力撫養,所以在她六歲的時候,她就被送給了別人做童養媳。
  • 最會對親的開國少將,三個親家分別是開國元帥、開國上將和中將
    戰士的歸宿是戰場,建國之初士兵們的熱血是當代人想像不出的,有很多士兵以前線殺敵為榮,不懼生死。王英高就是這樣的士兵,可惜的是在他的軍旅生活中罕有機會能身先士卒,更多是在後方動員指揮,但他仍嚴於律己,最終獲得少將的榮譽。
  • 連長救下通訊員,25年後大授銜,連長是大校,通訊員卻成開國中將
    導讀:1955年,我軍第一次舉行授銜儀式,其中將軍銜共有四級,從上到下分別是: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按道理來說上將軍銜比中將要高,不過在軍隊中除了級別之外,還最講資歷。在授銜結束後,以陳錫聯、洪學智為首的幾位開國上將,來到了詹才芳中將面前,不僅稱呼他為:「老首長」,還向其敬禮。
  • 紅軍戰士被一名老農救下,50年以後才找到,戰士已成開國將軍
    導讀:紅軍戰士被一名老農救下,50年以後才找到,戰士已成開國將軍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歷史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
  • 許世友說了六個字,救下一位小紅軍,多年後小紅軍成開國少將
    但是就在這樣的環境下戰士們還是堅持戰鬥,跟反動軍閥不斷地做鬥爭,一次次地打破反動軍閥的圍剿行動,並且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勢力。雖然部隊發展比較迅速,但是醫藥等器械還是十分短缺,所以在戰鬥中如果不幸受傷的話,很有可能會慢慢地發炎潰爛,造成非戰鬥減員,為了應對這種情況,紅軍一般會在轉移的時候將重傷的戰士留在當地休養,但是這樣的存活率一般都不是很高。
  • 開國中將下連隊當兵,少將給他敬禮暴露身份,拒絕班長的特殊照顧
    開國中將下連隊當兵,少將給他敬禮暴露身份,拒絕班長的特殊照顧1958年,毛主席號召所有高級將領都下連隊,到基層去鍛鍊。成鈞當時是開國中將,他態度很積極,直接去雷達連當了一名雷達兵。成鈞告訴大家,自己就是一個老兵,戰士們剛開始並不懷疑,和他相處地非常好。然而幾天後,大家就開始懷疑成鈞的身份了。因為成鈞正在值班,趕上一位首長來連裡視察工作,這位首長叫劉鵬,是一位開國少將。在普通戰士眼裡,劉鵬是個大首長,因此班長馬上喊起立,全班人都站起來迎接首長,包括成鈞。
  • 東野這位師長直升縱隊司令員,後成開國少將,縱隊政委是開國中將
    抗戰勝利後,八路軍進入東北後,建立東北人民自治軍,後來改稱為東北民主聯軍,1948年1月東北民主聯軍改稱東北野戰軍。東野有一位師長直升縱隊司令員,後來成為開國少將,縱隊政委是開國中將。隨後,林總率一、六縱隊西進一舉在郭家屯全殲國軍87師,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勝。後來,林總說:「要敢於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鍾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鍾偉於1948年初由五師師長被破格提拔為十二縱隊司令員。據考證,在整個東北野戰軍中,鍾偉是唯一的一個從師長直接提升為縱隊司令員的。
  • 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
    那麼,在開國元帥、大將、中將、少將中,入黨最早的分別是誰呢?且聽本人慢慢道來。開國十大元帥中,入黨最早的是朱老總。朱老總年輕時徒步長途跋涉上千裡,前往雲南昆明,考入了雲南陸軍講武堂,從此,開始了自己在滇軍中的生涯。在滇軍期間,朱老總作戰勇敢,足智多謀,很快便出人頭地了。
  • 開國中將去世,有位開國少將卻說:等我去世,要和他葬在一起
    革命時期的戰爭情誼,在和平年代顯得尤為珍貴,有人說人生四大喜事,其中之一就是:一起扛槍。習以為常的風雨交加,隨著時間的流逝,友誼如一杯老酒,越飲越香,在新中國的開國將軍中間,發生了一件令人欽佩的事,兩位將軍約定好了,死後葬在一起。
  • 魯瑞林:全軍唯一享受中將待遇的開國少將
    以此類推,開國中將對應的行政級別是6級和7級,軍隊級別是副兵團級和準兵團級,職務一般是兵團副司令員和副政委。 而開國少將對應的行政級別是8級和9級,軍隊級別是正軍級和副軍級,職務一般是正副軍長和正副政委。
  • 孫姓開國將軍大全:2位中將,12位少將,2位百歲開國將軍!
    在革命年代,孫姓人保家衛國,前赴後繼,湧現出14位戰將,他們分別是:01孫毅中將,(1904-2003年),河北省廊坊人,孫毅將軍參軍早,他和孫毅中將、孫繼先中將、孫潤華少將,畢業於河南陸軍軍官學校,參加了1931年的26路軍起義
  • 第一個去世的開國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是誰?多少歲了?
    建國後,國家也沒有忘記這些英雄所做的貢獻,1955年舉行了授銜儀式,對那些有突出貢獻的英雄們進行了授銜,共有一千多位將領被授予了軍銜。那麼在這些開國將軍中,最早逝世的將帥都有誰呢?
  • 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兩少將一中將
    我們時常會說將門之後,而如今有幾位更是當之無愧的將門之後,一家人中,父親是開國上將,兒子、女兒也都成為了將領。這一家人便是楊成武一家,出身將門,這一家又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呢?在這些戰爭之中,都立下了赫赫功勳,面對這些功勳,他也沒有沉湎在榮耀之中,而是不斷轉戰,哪裡需要他他就在哪裡指揮帶兵作戰。在許多知名的戰役之中,比如「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鬥」和「百團大戰」等,楊成武都參與過戰鬥,並為之貢獻出了自己的一份力。抗日時期,楊成武還一舉擊殺了日軍中將阿部規秀,也是戰爭期間日本損失軍銜最高的將領。
  • 楊姓1955年開國將軍大全:四位上將、三位中將、少將兩位數!
    唐叔虞的 兒子燮繼位後,因唐地有晉水,就改稱晉侯。周宣王之子尚父,幽王時被封為楊侯,春秋晉國滅楊,楊成為晉國羊舌肸[xī](春秋時晉國大夫)的封地,其子伯石以邑名為氏,稱楊氏。據說最早源於春秋時期的楊國(今山西省洪洞縣),為隋朝、南吳的國姓,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等。楊伯僑為得姓始祖。
  • 丁姓開國將軍大全:九位開國將軍,來自七個省份,最高中將軍銜!
    丁姓開國將軍也有九位,大名鼎鼎的丁盛少將來自江西,丁姓開國將軍來自七個省份,最高軍銜是中將——丁秋生。那么九位丁姓開國將軍,有你熟悉的身影嗎?比如,他們是不是你的老鄉,是不是在你曾經的單位或現在的單位任職過?這裡我們來學習一下。1、丁 釗, 山東省煙臺市龍口市人,(1920年——2015年) ,原名丁爾偲。
  • 紅軍活捉的張輝瓚,他手下有三人成開國將軍,三個子女也事業有成
    這時的張輝瓚才發現,自己的軍隊已經基本消滅,四面八方都是紅軍,趕緊逃命要緊,於是慌不擇路地鑽進一棵大楓樹下的土坑,將邊上的茅草使勁往身上蓋,這時搜山的戰士來到了這棵大楓樹下,見土坑邊的茅草被人剛剛扒拉過,便上前用槍一挑,藏在裡面的人露了出來。紅軍戰士把他拉出來,問「你是什麼人,什麼職務?」張答:「書記官」。
  • 開國上將楊成武子女今何在?長子少將次子中將,么女也是武警少將
    正如我國的開國上將楊成武的子女一般,他的兩個兒子後來一個成為了少將,一個成為了中將,甚至女兒也是將軍! 楊成武,1914年時出生於福建省長汀縣, 他在15歲之時就參加革命加入了中國工農紅軍,並於次年光榮入黨。
  • 紅25軍戰士胡繼成,授銜時成為開國少將,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們來說開國少將胡繼成的故事。在長徵中,為了戰友們能夠活下去,胡繼成把自己的口糧分給了別人,最後自己餓到昏厥,不幸跌入了崖底,好在幸運生還。胡繼成經歷過很多艱險,但是他比其他已經犧牲了的戰士們更幸運,他看到了新中國的成立,見證了革命的果實,享受到了真正的和平。
  • 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名單
    ↑↑↑向上滑動查看內容開國第一元帥,第一大將,第一上將,第一中將,第一少將都是誰?新中國的成立是老一輩革命家們浴血奮戰的一個結果。所以建國後實行軍銜制度時那些開國的將帥們都受到了應有的表彰,得到了應得的軍銜。從1955年起到日後的十年間,我國共有1614位將帥獲得軍銜。